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一期上看到,今春将成立“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研究会”。我认为“造型”二字去掉比较好。树根艺术虽然是通过以形传神、神以形而存在的,但这个形是自然生成的,不是造出来的,越造就越假。根艺,主要是欣赏它的率真美、纯朴美、自然美。书法家傅青主先生曰:“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安排”。这些话虽说是对书法而言,我看用在根艺上也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根艺组负责人吴翼透露: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拟于今年春成立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研究会。近年来,各地的根艺爱好者逐渐增多,根的造型艺术可能成为继盆景之后的又一热潮,因此,成立全国性的根艺组织,将有利于把我国的根的艺术推向新的高潮。吴翼同志说:希望各省市的根艺爱好者在二月份以前将自己的树根艺术协会成立起来,并尽快组织起本协会的代表作品。争取今年五月份举办第一  相似文献   

3.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4.
每一种艺术都有每一种艺术的创作基点。每一种艺术创作基点,构成了每一种艺术特质。根艺创作似乎并不难,每一个稍许摆弄过树根的人,都会“创作”。然而论及根艺创作基点,大多语焉不详。原因,根艺创作迄今并未形成“硬性”规矩。只要是树根(有时甚至不是树根而是树干、树枝和树瘤等),只要这树根被人们“摆弄”过一下(且不论如何“摆弄”),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称之为“根艺”。根艺“热”于此,也将“冷”于此。  相似文献   

5.
《中国根艺》大型画册公开征稿以来,得到全国各地根艺爱好者的热烈支持。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收到来自全国的根艺作品彩照近万幅,主题之广,品类之多,格调之清新,寓意之深刻,是我们意料不到的。这充分说明树根造型艺术已经成为极其广泛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6.
根艺断想     
我喜爱根艺,但我更钦佩作者的发现、想象力与技巧。原本是一截弃之于荒野或墙角的树根,很不起眼,然而一经作者发现,便被雕成《嫦娥奔月》、《大闹天宫》,或飞禽走兽,或其它艺术形象,形神兼备,令人拍案叫绝。假如它不被发现,只不过依旧是丑陋的树根疙瘩,仅作烧柴而已。  相似文献   

7.
1991年10月在湖北沙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根艺展览》上,河南青年根艺家时勇创作的根书《惜时》引起了专家、观众的强烈反响,并荣获那次展览的一等奖。人们之所以推崇《惜时》,我认为她的美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惜时》发挥了淋漓的根味。大自然对树根的孕育从某种意义上讲竟象熟练的书法家在宣纸上挥洒——随意而不随便,狂放而  相似文献   

8.
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工人,用业余时间,在用古黄荆树根创作的根艺品《晓凤》(长155厘米高110厘米,宽95厘米)上刻下了十万多字有关根艺的论文,创下了现代根艺之奇迹。他叫王继勇。今年二十七岁,湖北宜昌市巾被总厂的机修工。一九八一年,十八岁的王继勇偶尔读到王朝闻先生一篇介绍根艺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陈德同志在《根艺分类之我见》一文中,对竹根艺术下了一个定义:“它界于木雕与根艺之间,它虽保留部份自然竹节和根须”,但它“无雕无形,仗雕传神”,其特征“全在‘雕功’”(见《中国花卉盆景》1988·6·p25以下引用刊名略)。照此说来,惟具有自然风貌的“树根艺术”,才是“正宗”的根艺:这很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投赞同票,我实在难以苟同。第一,根据根的形态、纹路、色泽等自然风貌进行创作的根艺作  相似文献   

10.
根艺作品的素材不一定都是树根。笔者认为,凡是有创作价值的任何植物的根,都可以利用。除树根外,尤其以藤、竹、芦苇的根最为常见。早在几年前,南昌市的熊宇安老师就在报上发表过芦根作品《对虾》(见中国青年报82年8月)。  相似文献   

11.
根艺,在中国古代艺苑中,历史悠久,是一枝很有欣赏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特色的奇葩,历来为山水派文人所器重。正如李白所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其他艺术相比,它更贴近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河南大学青年根艺家时勇,用黄荆树根创作的《降妖图》  相似文献   

12.
拜读《正本清源,以根为本》一文,笔者对魏先生所提观点实难苟同。现就根艺创作的取材范围,略述浅见,请根艺界同仁赐教。一、根艺概念的理解我们对“根艺”概念的理解,至少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才算辩证合理。其一,根艺是宏观上的一种泛指,是对“根雕艺术”、“树根造型”等称谓的高度精炼的概括和统一。根,指取材范围;艺,指人的创作。其二,根所指范围应  相似文献   

13.
《龙的传说》在今年六月举行的全国首届根艺展览上,被评为一等奖。现将创作体会简介如下。 1984年我去市场上花五十五元买到了一件千年古柏树根,打算制做几架。在去枝过程中,发现纹理色调奇特,树根造型犹如一条昂头摆尾的巨龙,于是打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树根造型艺术的发展,大有突飞猛进之势,可喜可贺。许多爱好者正为这门艺术的名称,进行着有益的探讨。我的主张为:还是称树根造型艺术(简称根艺)为好。这是由根艺的特点决定的。看上去或一般想象认为,这门艺术是以树根为原料去创作的,其实不完全是这样,作者所以取用这树根的主要依据,不是因为它是树根,而是发现这一树根是在某种特定环境条件下由自然力的作用,促使生成某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根艺,源远流长,品类繁多。三峡根艺乃是近年崛起的一位年轻的佼佼者。长江三峡,每当山洪暴发和水涨季节,冲入江中的树根、木块,卡在石隙中,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形成了三峡根艺的矿藏。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已有两件题为《维纳斯》的根艺作品问世。一件刊于1987年1期第18页,属抽象型,无雕琢与拼接;另一件可见1992年1月第28页,为具象型,有雕琢,无拼接。这两件作品的根味如何,试想作一品说。“维纳斯”的原作,是一件雕塑作品。根艺要有根昧,要鲜明反映出树根的特征,不可能类如原作  相似文献   

17.
根艺家从采集原料到创作,如同蜜蜂采花粉酿蜜,过度夸大根艺的用根量,不加分析地说树根都是采挖而得,把根艺创作与环境保护完全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既片面又狭隘,缺乏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屈指算来,叶青山搞根艺已近二十年了,可以说是河南根艺界的老人物。几个月前,他的近百件作品在南阳地区根艺研究中心的展厅里陈列,其中,特大根雕《伏牛奋起》(下图)、《东方古梦》(上图)首次与观众见面,倍受青睐。《伏牛奋起》长152厘米,宽56厘米,高74厘米,重125公斤,由一个原重300公斤的黄檀树根做成。作者从突出自然美、体现人工美的创作原则出发,施千年古根以新的生命。牛的头脸、鼻孔和眼睛以及双角都是自然生成;脖子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树根资源极其丰富,适用制作根艺作品的树根品种繁多,选取的共同标准应以质地坚硬、细腻、去皮后的表面光洁、透亮者为优。至于树根外表的原色有红(杜鹃)赤(赤楠)黄(樟木、黄杨、黄荆、紫薇)褐(雀梅、(?)木)及黑、花(这两种往往是受外界火灼、水浸后的一种变色)等等,各有特色。若能形色相符,再好没有。根艺价值的高低,并不在于是否选用红木、楠木、梨花木等贵重树根。而在于作  相似文献   

20.
在首届中国根艺展中,陈琰先生以《硕果》、《猩猩》、《憨》三件作品独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名列全国榜首(《硕果》、《憨》两件作品均已被台湾收藏家所收藏)。近年陈先生又应美国美洲中华艺术研究会、香港中国文物展览馆邀请于纽约及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一天我来到他的琢斋陈列室,这里真是个根的世界。凳子、桌子、茶几、果盘、烟缸、笔筒、画筒、壁挂、屏风无处不在“琢”,体现了作者对根艺的探索与痴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