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艺术来源生活,赣南采茶舞经过劳动人民的日常劳作娱乐消遣发展为了地方的独特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魅力,采茶舞在赣南地区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赣南采茶舞代表了地方特色,也是地方日常生活在艺术上的生活,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地方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需要不断发展并得到传承。本文将分析赣南采茶舞的艺术风格,探讨其舞蹈动作、舞蹈配乐、舞蹈形式等方面的特色,并分析赣南采茶舞独特的舞蹈艺术元素,"单水袖"、"扇子花"、"矮子步"等独特的艺术特色。并探究赣南采茶舞的发展意义和对艺术和当地人民的影响,促进赣南采茶舞的发展传承。  相似文献   

2.
赣南采茶舞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赣南采茶舞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做出挖掘,有利于对赣南采茶舞艺术做出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并推动赣南采茶舞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本文在对赣南采茶舞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赣南采茶舞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传统民族舞蹈中,赣南地区采茶舞的历史相对更悠久,据历史记载赣南地区的采茶舞兴起于明朝年间、成熟于明朝末年、发展于清朝年间。采茶舞经过岁月的冲洗依旧绽放着光彩,在民族舞当中,采茶舞依旧展现着它那独特的舞姿及魅力。将采茶舞作为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重点研究研究对象,不管是对赣南地区风土人情的研究,还是对采茶舞的探究都有切实的意义。基于此,现基于审美视角下对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江西南部地区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对他们来说,舞蹈就是对文化和情绪情感的真实体现。赣南采茶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就起源于江西南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赣南采茶舞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表现技巧成为客家人宝贵的艺术财富。本文对赣南采茶舞特有的地方艺术特色进行了总结,着重阐述了赣南采茶舞的表演技巧和表现风格,以及对中国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能否起指导性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赣南采茶舞艺术中,其中所传导和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理念,同时更是一种精神思维和人文理念,因此,在当前文化传播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对该艺术进行全面认知的关键前提下,通过丰富具体的价值内涵,从而实现整个赣南采茶舞艺术传承发展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赣南地区采茶舞艺术的发展历程认知入手,结合舞蹈艺术的价值内涵及发展特点分析认知,通过诠释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及特点,从而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赣南采茶舞艺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6.
韩勇 《福建茶叶》2016,(3):401-402
赣南采茶舞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文化。采茶舞源于生活,舞姿优美,生动活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茶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赣南采茶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点从茶道和茶艺、茶歌和灯彩、茶戏与茶舞结合这几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这不仅有益于挖掘赣南采茶舞的文化内涵,还有利于人们对采茶舞有着更好地认知,使得采茶舞有着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艺术文化日益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今天,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创新采茶歌舞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文化交流活动的完善度,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优势实现了全面呈现。结合赣南地区采茶歌舞艺术的音乐内涵,不难看出其在当前仍然极具价值。本文拟从赣南采茶舞戏的发展根源探究认知,结合赣南采茶舞戏中所具有的音乐特色理解,从而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赣南采茶舞戏中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数字化技术角度分析了赣南采茶舞的保护策略,针对赣南采茶舞的文化特色及当前发展现状,阐述了其开发策略。作为客家舞蹈文化的精髓,赣南采茶舞体现了客家人的情感表达与民族特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是值得开发与保护的。  相似文献   

9.
浅析赣南采茶舞风格中的茶韵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福建茶叶》2016,(7):342-343
茶是我国的国饮,茶文化是我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文化。赣南采茶风俗是起源于江西南部赣州一带的舞蹈艺术形式,是客家文化的充分表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文化艺术特征,采茶舞蹈中蕴含深刻的茶韵文化和精彩的采茶动作表演技巧,是当地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也是客家人的艺术瑰宝。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南采茶舞中茶韵风格体现的三个特点以及茶韵"三绝",最后分析了赣南采茶舞对当地茶产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客家人自迁徙到赣南地区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经过长期的生息繁衍,形成具有自己特色文化的客家文化,同时经过长期的劳动生产也形成了采茶舞这种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并成为我国传统舞蹈和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茶舞经过百年的历史洗礼,具有了生动传神、富有张力、夸张等艺术特点,成为了赣南客家文化的象征。文章对采茶舞的渊源及历史演变进行探索,彰显客家文化的特色魅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国饮,它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代表性也各具特色,这都是各地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在我国江西南部赣州一带,采茶风俗已经流行百年,而赣南采茶舞作为当地一种古老的舞蹈艺术形式更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本文就深入探析了赣南采茶舞的艺术特色,并深刻体味了赣南采茶舞中所蕴含的茶韵之美。  相似文献   

12.
赣南采茶舞是一种流传久远的、范围较广的民间代表性舞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舞蹈表征,是客家文化的舞蹈艺术表现,具有极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内含深邃而丰富的茶韵文化,拥有非常精巧的采茶动作表演技巧,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钢琴伴奏在赣南采茶舞中的应用问题,提炼具有特色的赣南采茶舞蹈的"三绝"动作,在适宜的钢琴伴奏之下把握和领悟赣南采茶舞的韵律、节奏和神韵,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民族采茶舞蹈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3.
赣南采茶舞是客家文化的中组成部分,有着独特而典型的地方特色。赣南采茶舞产生于明朝中叶,是茶农在种茶、采茶的劳作中产生的。在清朝的康乾盛世达到鼎盛,之后经历"文革"出现停滞不前,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复苏和发展,赣南采茶舞经历了数次变革和演变。研究赣南采茶舞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可以从一个侧面审视客家文化的演变,有着典型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李刚 《福建茶叶》2016,(5):319-320
赣南是客家人的集聚地及其文化的发祥地,赣南采茶舞是赣南采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集民间舞蹈、灯彩为一体的民俗体育形式,它历经四百多年的传承和演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间舞蹈,生动有形、技高有决、极具张力和艺术表现力,在角色创造的过程中,赣南客家人的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成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符号,在"且歌、且舞、且戏"的采茶舞表演之中植入了丰厚的人文意蕴。本文就着重讨论了采茶舞的演变历程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赣南客家采茶舞是民间舞蹈的经典舞种之一,是客家人的生活和劳动情景的舞蹈写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对赣南采茶舞的发展历史的概述、对其丰富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的审美价值的分析,以及对采茶舞重要作用的探讨,旨在为采茶舞的研究贡献力量,深度剖析出采茶舞的特有价值与美感,推动客家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赣南茶舞蹈已经成为了一种茶文化艺术,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赣南茶舞蹈更是与茶农生产生活实际、采茶活动存在着密切联系。茶文化视角下对于赣南采茶舞蹈进行艺术赏析也可以发现,赣南采茶舞本身的艺术价值正在不断提升并凸显,赣南采茶舞更是成为赣南地区地域文化的主要象征。  相似文献   

17.
赣南地区就是茶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地区。对于该地区采茶舞蹈艺术发展来说,其中所具有的审美内涵和文化理念,客观来说,是整个赣南采茶舞蹈艺术有效传承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赣南采茶舞艺术的具体表现特点认知,通过融入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中审美意韵的展现表达,从而探究当前时代背景下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中审美意韵的具体表达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福建茶叶》2016,(9):243-244
赣南采茶舞是一项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文将探讨民间采茶舞在校园体育课的实践情况,主要介绍赣南采茶舞的艺术传承特点以及艺术价值、赣南采茶舞进入校园的必要性及其意义,还有就是采茶舞的改编方法及其体育教学路径。通过探讨这些问题,使校园中的同学们和教师们更加的了解赣南采茶舞,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丰富学校体育课堂的教学项目,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赣南采茶舞在绵延不绝的历史发展中脱颖而出,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赣南采茶舞作为一种民间传统的舞蹈,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舞蹈表现力,其中采用钢琴伴奏方式就是赣南采茶舞的特色之一,而本文就以钢琴伴奏在赣南采茶舞中的应用为主要论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与分析,进而更好地明确这一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寻找到传承该艺术体系的方法,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赣南采茶舞是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深入研究其内涵和表演形式特点对于我们传播传统茶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本文拟从赣南采茶舞概述分析入手,结合对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特点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为研究赣南采茶舞蹈发展趋势和传承思路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