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耀眼的茶文化,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自从茶叶传入中国后,西方国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笔者以中英两个的茶文化差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和英国饮茶习惯的差异,基于语言交际视角的茶文化差异与茶道精神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把握这些茶文化的差异,更好地创新茶文化差异的英语教学思路,笔者认为可以开设茶文化差异专题教学内容,采取对比教学法,以视频化的方式展示二者的茶文化差异,组织开展茶文化的英语实践教学活动,最后是创新茶文化教学的观念,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希望笔者的相关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语言的用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茶文化作为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呈现出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对比,探讨中西方茶文化差异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言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传播的载体,在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背景下,对语言的形式与运用也大不相同,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发展的文化也不相同,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语言是其重要的民族文化特征。在语言中可以体会民族不同的艺术发展、思维方式等。而茶文化作为由中国发展开来的文化体系,在世界各国都有所发展,也承载着各国语言文化特色的特点,本文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茶文化差异等方面,对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展开几点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渭华 《福建茶叶》2016,(11):217-218
文化教学是当今英语教学的崭新思路,而茶文化作为中英两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理应被纳入英语教学课堂。本文从兴起时间、品饮习惯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中英茶文化之间的显著差异性,而后提出现代英语教学应当具有的创新思路,将茶文化融入到课堂之中,以文化学习促进语言学习,通过对比分析、多媒体展现以及名著品鉴等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瑞 《福建茶叶》2016,(5):256-257
本文首先对中西茶文化差异进行了对比,同时就文化差异的学习对英语教学的意义进行了说明,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国内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国内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侯蕊 《福建茶叶》2016,(4):245-246
由于文化和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在茶文化和英语教学手法上都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虽然是不同的事物,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很多内在的关系。本文通过分别对中西方茶文化和英语教学手法的差异的研究,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中西方茶文化和英语教学手法的交流和融合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英语教学需要中国文化底蕴,中国文化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还能产生若干积极的因素,对高校英语教学起到多个方面的补充作用。中西茶文化虽然在内容、形式、形成历史和流传渠道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同为茶叶消费大国的中国和英国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和认可程度是相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英语教学中植入中西茶文化的分析,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一条新的补充途径。  相似文献   

8.
廖宁芳 《福建茶叶》2016,(6):206-207
传统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是世界范围内流通最广泛的语言种类,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大学英语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时候,必须要辅以文化教学,学习者在深入了解以英语为语言的国家文化后,才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英语魅力。本文以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为例,对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极具教育价值以及人文价值。在当代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以茶文化为视角,合理渗透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强化学生文化感知能力,以此促进学生语言驾驭能力以及综合英语素养的提高。本文就以茶文化为视角,对高校英语教学思路进行几点教育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与世界的开始接轨,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英语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中重要的语言教学内容,但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因为学生对英语的陌生,加上汉语语法的根深蒂固,使学生们很难对英语教学内容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针对这一状况,人们认为,英语学习者只有对英国等国家的文化进行充分理解之后,才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本文通过对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以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为例,来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植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各国往来的日益密切,英语已然成为促进各国交流的有利工具。同时,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然而,在对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并没有特别关注中西方存在的差异,尤其是文化上的差异,这对英语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大。本文首先大体的介绍了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接着对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加以说明,最后对中西茶文化差异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能够改变我国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扬 《福建茶叶》2021,(12):111-112
茶文化源于中国,传播到各地与文化相结合形成茶文化的多样性.文章从茶文化的溯源进行阐释,从饮茶方式、饮茶礼仪、茶文化内核三方面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了以茶文化为视角融入高职跨文化英语教学实施的可能,并从教学观念、素材应用、对比教学法、教师、学生等角度探索了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策略,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有...  相似文献   

13.
马洁婷 《福建茶叶》2021,(7):147-148
目前,部分年轻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不足,具有崇洋媚外的思想,而英语教学内容多涉及西方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内容较少.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增加民族自信,促进文化输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现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将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茶文化学习行为,还能...  相似文献   

14.
姚驰 《福建茶叶》2016,(3):275-276
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大国。茶文化作为民族的重要文化渗透到各自的语言教学中。本文从对中英茶文化差异进行简析入手,对中英文化差异在教学中的体现和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闫虹 《福建茶叶》2016,(8):230-231
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关键切入点,通过牢固把握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内涵,明确中西文化表达的差异根源。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饮方式、饮茶礼仪和茶道精神三个方面的差异,而后指出文化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最后提出英语教学应当以文化教学为核心,为学生营造原汁原味的语言氛围,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6.
闫凤霞 《福建茶叶》2016,(4):334-335
本文从中英茶文化的定义、起源、分类、饮用方式及礼仪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了中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对英语学习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认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李颖 《福建茶叶》2016,(9):349-350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凸显,在这个过程中,各国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无论是从文化交流的形式、广度和深度来看,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作为文化传播交流载体的英语,在新课标改革后,其教学理念也逐渐由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逐渐向以文化、风俗知识作为基础的语言文化式教学转变。茶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文化元素,传入西方后,受西方社会文化、风俗以及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独具特色的西方茶文化。本文主要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方面来分析茶文化差异进行英语教学的实践,从而保证学生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能尽快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杨 《福建茶叶》2016,(7):297-298
中西茶文化在不同的时空有着差异,同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从中国茶与西方咖啡的文化及起源开始研究,并且对中西茶文化在茶室、饮茶起始时间的差异、品茶文化的差异和影响的差异等发面展开论述,试图对中西茶文化做一个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过去单一给学生传授听、说、读、写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英语国家文化教学的比重。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熟悉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能够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其将英语更好更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茶文化作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在我国和西方呈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的语言特点、交流方式以及社会风俗等。本文从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谈起,阐述文化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并对英语教学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高校英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茶文化差异下,高校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向学生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利用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培养出"学贯中西"国际性人才,成了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