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兰岚 《福建茶叶》2016,(9):132-133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茶具研究更是源远流长。功夫茶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其造型设计颇具艺术特色。本文从功夫茶具的分类、设计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人文理念,对功夫茶具的造型研究进行浅要分析,旨在给读者了解功夫茶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功夫茶具主要分类,分析了功夫茶具传统的造型设计艺术,提出功夫茶具造型设计的现代创新举措如下:突出茶具的绿色环保主题;汲取更多其他艺术门类的灵感创新功夫茶具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3.
王宁 《福建茶叶》2016,(12):128-129
潮州功夫茶茶具种类较多、形式多样,茶具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潮汕地区居民艺术文化特色。做好潮州功夫茶茶具艺术特征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开展潮州功夫茶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潮州功夫茶茶具,而后重点分析了潮州功夫茶茶具的艺术特征,最后就新时期传承与发展潮州功夫茶茶具艺术特色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功夫茶作为一项特色茶文化,既能健身养生,又能静心修身。在品饮功夫茶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排解压力、放松心情,还可以在茶事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地达到理想精神境界和形成高尚的人格。新时期,在主体性日益被强调的背景下,高校德育如果能引入功夫茶这种生活文化,不仅可以强化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体味与感知,还可以寓教育于无形,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广东潮汕地区群众广泛饮用工夫茶,曾被疑为当地食管癌高发的祸首之一。汕头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李克等专家的调查表明:饮用功夫茶并不是食管癌发生的原因。 李克在英国《癌症杂志》今年第三期发表文章指出,1997年以来,研究者对潮汕地区四所主要医院收治并经临床确认的1284名食管癌病人进行了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照调查。结果发现,饮功夫茶者的食管癌危险度均低于不饮者,居民功夫茶消费量越大,食管癌发生越少。研究者还发现,饮用功夫茶降低了饮酒者的患食管癌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6.
潮汕功夫茶被称为“广东三宝”之一。潮汕地区品茶习俗被视为功夫茶品饮艺术的代表,在中国茶艺之林一枝秀出,使后人得以了解中国茶艺的璀璨和中国茶道的精博。“中国茶道在潮汕”绝非虚言。饮茶遍及潮汕城乡各个角落,潮汕人对茶具及品饮程序的讲究是少有的。潮汕功夫茶是中国茶文化精华之一,是在继承、融合中国江南及福建茶道茶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秀出。何谓潮汕功夫茶?可以从功夫茶名称的来历、功夫茶品饮程式溯源、潮汕人饮茶的历史来解释。由于独特的大自然宜茶环境,茶农在这里培植茶树、采摘鲜叶、制作香茗,集山川之灵气,沐日…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在涉茶文章上,"工"、"功"二字混用的情况很普遍,不管是搜索引擎上的信息释义,还是已发表的文章,经常看到"功夫茶",而非"工夫茶"。"工夫茶"似乎因为人们的使用习惯使然而被忽视甚至误解。郑启五的《把盏话茶》一书中有一篇《"工夫茶"与"功夫茶"》的文章,他在文中表示"由此我以为,眼下大行其道的闽台茶艺及大同小异韵味相通古风犹存的潮汕茶艺还是统一热用‘功夫茶'弃用‘工夫茶'的好,这是茶文化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中国茶艺发展的需要。因为至少在字面上看起来‘功夫茶'更妙更爽更俱韵味儿,而‘工夫茶'则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不少茶文章中“工夫茶”、“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但《辞海》缩印本503、509页“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云: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笔者拜访请教了张天福教授及武夷山的茶农、茶师,并结合当地方言说法,得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9.
漫谈功夫茶     
“功夫”茶不是茶名 ,而是一种“饮茶艺术”。宋代以来 ,流行于闽南和广东潮汕一带的功夫茶 ,把饮茶的艺术椎向科学而丰富多彩的境界。苏轼诗中曾说“闽中茶品天下高 ,倾身事茶不知劳”,对闽人饮茶评价甚高 ,说明功夫茶由来已久。据《清朝史大观》所记 :“粤之潮州府 ,功夫茶为最 ,用长方磁盘 ,盛壶一杯皿。壶以铜制 ,或用宜兴壶 ,壶小如拳 ,杯小如胡桃 ,茶必用武夷”。今天的潮汕一带普遍冲功夫茶 ,不过茶盘已改为下面能盛洗杯水的“茶船”,茶壶改为紫砂陶罐 ,俗称冲罐 ,并有二杯和四杯之分 ,茶杯则仍“小如胡桃”洁白晶亮。煎茶用小红炉 ,…  相似文献   

10.
卜晋雯 《福建茶叶》2016,(5):376-377
本文主要以筝曲《寒鸦戏水》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潮州筝和潮州功夫茶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功夫茶具"四件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长华 《茶叶》2002,28(4):221-221
在功夫茶风盛的闽南、粤东和台湾,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一套雅致的功夫茶具.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喧嚣的城市里,忙碌的现代人也深深体会到品茶是一份难得的惬意和闲适,所以功夫茶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功夫绿茶的概念却非常新鲜。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乌龙茶才能冲泡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殊不知绿茶的冲泡更需要“功夫”。绿茶而有功夫,首先讲求绿茶冲泡技巧。我国绿茶产地分布广泛,历史悠久,形成了众多绿茶冲泡流派。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文化指的是中国制茶。中国人是最早饮用茶的民族,根据记载中国人饮用茶最早开始于神农时代,距今有接近五千年的历史。可时隔多年,汉族还有着以茶代礼的习俗。以潮州的功夫茶为例,它是中国茶文化的古典派系,功夫茶涵盖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髓,中国茶道是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台湾的茶道其起源都是中国潮州的功夫茶,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两者之间看起来没什么联系,但通过立足于茶文化的内涵,研究并分析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问题,再以茶文化为载体解决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是潮汕的象征,独特的潮汕功夫茶文化更成为潮汕文化的精华。然而,近年来潮汕功夫茶在越来越普及的同时,也潜伏着一系列的考验与传承危机。  相似文献   

15.
"工"与"功"发音均为"gong",读音相似,方言亦如是.故茶文化界把饮功夫茶写成"工夫"茶;而把中国红茶类的"工夫红茶"写成"功夫红茶".  相似文献   

16.
闽粤功夫菜     
功夫茶,又称“工夫茶”,因其冲泡时颇费工夫而得名。它是汉族的饮茶风俗之一,主要流行于福建的漳州、厦门、泉州和广东的潮州、汕头等地区。 功夫茶,茶具精致,泡工独特,饮用程式亦讲究。 品饮功夫茶,基本上都选用乌龙茶。乌龙茶既具有绿茶的醇和甘爽,红茶的鲜强浓厚,又具有花茶的芬芳幽香。乌龙茶的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乌龙茶冲泡后各有特色。例如武夷岩茶冲泡后香气浓郁清长,滋味醇厚回甘,茶水橙黄清澈;铁观音茶冲泡后,香气高雅如兰花,滋味浓厚而微带蜂蜜的甜香,且十分耐泡,真可谓七泡有余香,既有圣妙香,又有天真味;其…  相似文献   

17.
张志威 《茶报》2000,(4):37-37
也许“礼失求者野”,马来西亚继承了来自汕头的潮洲功夫茶,一直以来它代表着中国自明朝以后的传统,并由民间保有了它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闽粤功夫茶     
郜晴 《广东茶业》2002,(1):31-33
功夫茶,又称“工夫茶”,因其冲泡时颇费工夫而得名。它是汉族的饮茶风俗之一,主要流行于福建的漳州、厦门、泉州和广东的潮州、汕头等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在功夫茶风盛的闽南、粤东和台湾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一套雅致的功夫茶具,它除了用来冲饮佳茗外,还是一种典雅的居室饰物。功夫茶具包括“四件宝”:孟臣冲罐、若琛瓯、玉书、红  相似文献   

20.
王多惠 《福建茶叶》2016,(6):150-15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所以,茶文化不仅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且在国际上影响深远。当今社会,体验经济中旅游业发展异常迅速、回报也比较丰厚,在我国旅游业也一直是我国的朝阳产业。现如今,我国将要把承载中国文化的功夫茶与我国的旅游业结合起来进行开发,因此,本文就来简要的介绍一下在体验经济理论下功夫茶文化和旅游开发模式的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