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在早稻和晚稻上开展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不及频振式杀虫灯,单独使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0%,每季水稻减少施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667㎡挂一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需配合药剂防治,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药剂防治,性诱剂+药防的效果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黄冈市浠水县开展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动态的食诱监测试验,结合性诱、田间赶虫等监测技术的田间对比,结果表明食诱监测可以准确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动态,并且其峰次、峰期比性诱所得数据完整清晰,和田间赶蛾所得数据基本一致。黄冈市浠水县共检测到3个峰期,依次为6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从日均诱蛾量和峰日蛾量看,食诱监测总体优于性诱,但差于田间赶蛾;从雌、雄蛾的总量对比看,食诱监测性比大于1。综合分析表明,食诱监测具有使用方便、反应灵敏、雌雄同诱等优点,可用于精准监测稻纵卷叶螟成虫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莒南县花生田利用生物食诱剂和性诱剂对常见夜蛾科害虫成虫进行虫情监测,并对食诱剂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效果进行研究。食诱剂和性诱剂监测结果表明,花生田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地老虎、小地老虎等夜蛾科害虫成虫的发生高峰期均出现在7月12日;性诱剂仅能诱捕到雄性成虫,食诱剂可同时诱捕到雌性和雄性成虫,其诱捕到的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地老虎雌雄比分别为1∶0.68、1∶5、1∶3和1∶1.4。食诱剂撒施、化学防治、食诱剂诱捕盒技术与化学防治组合处理后第10天花生叶片受害率分别为9.51%、6.73%、6.24%,百株虫量较对照降低68.68%、76.39%、85.87%,食诱剂诱捕盒技术与化学防治组合应用防控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稻纵卷叶螟食诱监测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张家港开展了水稻田稻纵卷叶螟不同监测方法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食诱剂诱捕器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具较好的监测效果,诱蛾高峰与灯诱和人工赶蛾结果基本一致,与田间幼虫发生情况相符,其诱蛾量高于性诱剂诱捕器处理。不同监测方法下,六(4)代稻纵卷叶螟成虫诱蛾量均较低,食诱处理未监测到明显的成虫高峰。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测报诱芯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适用于当地的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是改进该虫测报技术的关键.通过对比试验8种不同组分、配比的诱芯,初步筛选得到适用于上海地区的3~4种较好的稻纵卷叶螟诱芯配方.  相似文献   

6.
2020年7月-10月在我国南方3大稻区的6省(区)12个点开展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动态的食诱监测试验, 并与性诱?灯诱和田间赶蛾等传统监测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食诱监测可准确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动态, 其峰次?峰期与性诱?灯诱和田间赶蛾基本一致?4种监测方法在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稻区?单季中稻区和华南双季晚稻区同期监测到3个?2个和1~2个峰次, 峰期依次为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中旬?从日均诱蛾量和峰日蛾量看, 食诱监测总体优于性诱, 但差于灯诱和田间赶蛾; 食诱监测的专一性较高, 靶标数量占总诱虫量的比率一般高于85%, 但不及性诱(95%以上); 从雌?雄蛾的总量对比及逐日对比看, 食诱监测性比均大于1?综合分析表明, 食诱监测具有使用方便?反应灵敏?专一性较强?雌雄同诱的优点, 为精准监测稻纵卷叶螟成虫种群动态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试验目的:开发诱捕效果优异、性能稳定的稻纵卷叶螟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工具,提高稻纵卷叶螟监测质量和预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控效果,2013—2014年在贵州省都匀市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灯诱及田间人工赶蛾的比对试验;性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和不伤害天敌昆虫等特点,且诱集虫体完整,易识别和精确计数,优于灯诱和田间人工赶蛾法;不同放置密度诱集结果表明,以667 m2放置4个诱捕器防控效果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率为51.40%,保叶效果为80.07%,且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澳宝丽、夸姆和库玻德3种生物食诱剂对露地西兰花主要害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澳宝丽+多开口式方盒诱捕器、夸姆+多施台和库玻德+多施台3种组合处理,均可诱杀甜菜夜蛾、棉铃虫、小菜蛾。其中,夸姆+多施台和库玻德+多施台对甜菜夜蛾的诱集效果较好,澳宝丽+多开口式方盒诱捕器则对棉铃虫有较强的诱集作用。3种生物食诱剂施用10 d后,西兰花田甜菜夜蛾、棉铃虫、小菜蛾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均约为70%。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在辽宁省顺城区和吉林省抚松县分别开展生物食诱剂对大豆田主要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88%棉铃虫利它素食诱剂对黏虫、豆卷叶螟、棉铃虫、大豆食心虫成虫均表现了明显的诱集效果。在辽宁省抚顺市和吉林省抚松市,食诱剂药液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mL/L混合经条带施药后10 d对大豆田主要鳞翅目害虫防效分别62.95%和69.09%,药后20 d的防效分别为77.88%和80.80%,药后20 d防效高于药后10 d。  相似文献   

11.
采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湖南省3县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诱测报试验,比较了性诱监测、田间赶蛾、测报灯诱测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性诱监测的诱虫量、峰期均好于灯诱,且性诱虫量动态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因此,在稻纵卷叶螟的测报中,性诱可一定程度上取代灯诱和田间赶蛾。但是,性诱电子测报系统的自动计数准确性不到50%,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山东莱阳西兰花田开展生物食诱剂监测、诱杀试验,表明生物食诱剂可诱杀西兰花田夜蛾科主要害虫的雌、雄虫,其中,诱杀棉铃虫的雌雄比为1.25∶1。药后15 d,夜蛾科害虫卵量减退率为83.65%,校正防效为72.20%;幼虫虫口减退率为80.09%,幼虫的校正防效为62.81%。处理区幼虫量与对照区差异显著,生物食诱剂对夜蛾科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2015年笔者对生物食诱剂诱集花生田及玉米田棉铃虫、小地老虎等主要害虫的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物食诱剂与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按100∶1的比例混用,通过茎叶条带滴洒与悬挂方盒诱捕器2种方式施药,均能够大量诱杀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成虫。其中,茎叶条带滴洒法较悬挂方盒诱捕器法操作简便,诱虫量大。花生田茎叶滴洒较常规化防棉铃虫卵量减退率达76.42%、虫口减退率达73.86%;玉米田茎叶滴洒较常规化防棉铃虫卵量减退率达72.41%、虫口减退率达68.57%。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在田间应用的诱捕效率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用不同稳定剂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进行田间诱捕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测试性信息素诱芯在田间对稻纵卷叶螟雄蛾有显著的诱蛾作用;利用黏胶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夜蛾类干式诱捕器。诱蛾量反映了田间的种群消长规律,有望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测报。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球孢白僵菌和食诱剂联合应用对西花蓟马的防控技术,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食诱剂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在温室测定了食诱剂相对球孢白僵菌接种装置不同位置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萌发率、蓟马引诱量和装置外蓟马侵染量的影响。室内结果表明:开放空间下,孢子萌发率随食诱剂距球孢白僵菌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当距离为20 cm时,孢子萌发率与对照无差异。温室结果表明:食诱剂放置于接种装置内时,孢子萌发率为23.4%,显著低于食诱剂距装置0 cm(42.9%)、10 cm(43.9%)和20 cm(46.5%)三个处理以及对照(56.3%)。当食诱剂距接种装置0 cm时,接种装置吸引到的蓟马数量最高;而食诱剂置于接种装置内时,装置对蓟马的引诱效果最差。装置外蓟马侵染效果显示:食诱剂距接种装置10 cm时,装置周围植株上蓟马获菌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接种装置周围植株上蓟马获菌量逐渐增加。球孢白僵菌和食诱剂联合应用可建立起“诱集-侵染-传播”系统,为西花蓟马新型防治技术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性诱剂、昆虫物理诱黏剂、橘小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橘大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瓜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这5种实蝇诱剂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集橘小实蝇的数量显著多于其余4种诱剂,物理诱黏剂、3种实蝇食诱剂均可同时诱集橘小实蝇、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诱虫量以瓜实蝇食诱剂和物理诱黏剂最好。性诱剂、诱黏剂和食诱剂各具特点、互有长短,生产应用中可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在通海县开展的4种不同性诱剂产品对甜菜夜蛾的诱杀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产品对甜菜夜蛾的诱杀效果差异显著.在有效试验期以诱芯A的平均日诱蛾、最高单日诱蛾效果最好,显著高于诱芯C和诱芯D,也高于诱芯B.但在不同时间段内,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产品的诱捕性能表现各异.其中在1~20 d内,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最...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性诱剂不同放置量、诱捕器不同放置高度对瓜实蝇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支/667m2的剂量,诱捕器距离地面100cm进行防治效果最佳,与其他防治方法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性诱剂与化学防治差异不显著,但高于其他诱杀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可考虑与化学防治结合,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19.
2021年,在江苏省开展大范围稻纵卷叶螟智能性诱监测试验,以期为稻纵卷叶螟智能化、精准化、网络化测报及其在水稻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智能监测的自动计数准确率较高,调查南京、泰州3个监测点诱蛾量及天数准确率均在70%以上。智能性诱监测与田间赶蛾获得的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较为一致,但智能性诱监测的峰期明显滞后于田间赶蛾。田间赶蛾数据与其后2~5 d的智能性诱监测数据之间具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923、0.928、0.905。本研究表明,稻纵卷叶螟智能性诱监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应田间发生动态,初步满足生产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食物诱剂防治柑桔大实蝇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大实蝇食物诱剂及不同防治方法防治柑桔大实蝇,试验结果表明,大实蝇食物诱剂点喷防治和挂罐诱杀效果明显,果瑞特果实蝇诱杀剂、桔丰大实蝇食物诱剂和综防区防效分别为91.3%、89.8%和91.0%,大实蝇食物诱剂挂罐诱杀效果明显.5月21日至8月30日挂罐诱杀,果瑞特果实蝇诱杀剂10个诱捕器共诱杀柑桔大实蝇309头,桔丰大实蝇食物诱剂10个诱捕器共诱杀柑桔大实蝇321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