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暗纹东方俗称河豚.主要分布在我国近海(东、黄、渤海)和长江中下游,是海淡水洄游鱼类,春季亲鱼由海逆河产卵,幼鱼在长江、湖泊中肥育,翌年春入海.  相似文献   

2.
<正>大麻哈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科。地方名大马哈鱼。属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腻味美,脂肪含量极丰富,营养价值极高。在众多大麻哈鱼家族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幼鱼。其中一类被称为"降海型"的生态群体,不像其他大麻哈鱼那样在当年春季进行降海洄游,而是在淡水河流中生活一年后于第二年春季开始降海洄游;而另一类被称为"陆封型"的群体虽数量很少,约占整个群体的10%,他们终生不降海,在淡水中生长两年可性成熟,等待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2-14
以天然水体中鱼类洄游涉及的环境因子包括盐度、温度、饵料的可获得性为研究要素,介绍了其对于主要洄游性鱼类鱼体影响的现有研究,为今后更好开展洄游性鱼类洄游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鱼类资源及生态状况.结果表明:目前全流域拥有鱼类接近2 000种,年天然捕捞量迭160万~180万t,且大多数经济鱼类属跨界洄游种群.但近年由于过度捕捞和大型水电工程等造成水文情势变化、栖息地破坏和洄游通道堵塞,导致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渔业产量下降.为保证流域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笔者认为流域六国应在区域层面上构建鱼类资源联合管理和养护机制,提出相应策略即:建立区域性流域联合管理机构,协调国家间的水资源开发行为、平衡各国利益;考虑水资源利用的其他目标,在整个区域层面上统筹流域电站建设规划并建立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制度,保证各个功能协调发展;制定区域性跨境鱼类资源保护及濒危物种救助行动计划等.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鱼类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参阅了近50年对洞庭湖鱼类研究的文献资料,对洞庭湖鱼类资源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洞庭湖鱼类物种数一般稳定在110~120种,但是近10年来有减少的趋势;洞庭湖的鱼类区系属于长江鱼类区系的一部分,洞庭湖鱼类区系是以第三世纪现代中国平原复合体为主体;洞庭湖鱼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洄游型和半洄游型鱼类数量和所占鱼获物比重急剧下降;洞庭湖主要经济鱼类个体低龄化、小型化。最后,分析了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鱼类标志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和引种驯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研究鱼类分布、种群密度、洄游和鱼类资源等的重要方法。综述了鱼类标志技术的种类、优缺点及研究应用等,以期推动鱼类标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测定大弹涂鱼幼鱼、成鱼肌肉组织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大弹涂鱼幼鱼、成鱼肌肉组织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6.44%、16.15%,而粗脂肪含量偏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海产鱼类.幼鱼、成鱼肌肉组织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鸡蛋蛋白标准,属于营养价值颇高的天然鱼类.幼鱼肌肉组织的必需氨基酸总量(6.53%)、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41.36%)均高于成鱼,说明其氨基酸组成较成鱼为优.根据营养价值评价结果,幼鱼肌肉营养价值高于成鱼,幼鱼、成鱼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大弹涂鱼幼鱼胃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成鱼.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年马鞍列岛潮下带岩礁生境的多网目三层组合刺网逐月调查数据,对鱼类群落月相和季度间的变化、区域尺度上的空间差异和群落的稳态进行了探讨,应用优势种相对丰度和生物量、定居性鱼类和洄游种的季节动态、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和生物量丰度曲线(ABC)分析方法对群落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季节性洄游种集中出现在夏秋季,但对岩礁生境的利用表现出不同区域的强度差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周年利用岩礁生境,但强度有别,尤其在冬季;定居性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斑头鱼Agrammus agrammus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在春末夏初的种群密度最高,同样表现出某些或大部分月份的区域差异;而河口种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则更多地选择秋冬季出现在岩礁生境。多元分析结果揭示了当地岩礁生境鱼类群落格局上显著的季节和区域差异,这是定居性鱼类对岩礁生境利用的阶段性变化和区域差异、结合洄游种季节迁移和选择性分布等因素作用下共同形成的格局。ABC分析进一步发现,丰富的鱼类生态类型形成了夏季岩礁生境更为稳定的群落状态,而冬季相反;同时各季度A区的群落干扰明显强过B区。研究表明,产卵季节海域西北部的岩礁生境很可能起着主要的产卵场功能,而东南部区域各季度皆侧重于幼鱼育肥场的功能表达。丰富的种类区系加之优势种的季节性交替出现,共同塑造了岩礁生境极具动态的鱼类群落格局,对维持岛礁海域鱼类多样性以及局部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的诱集效果,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江苏省启东市海域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3种海洋鱼类幼鱼在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模型(箱体礁、三角形礁和框架礁)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诱集效果,对大黄鱼幼鱼无明显的诱集效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幼鱼的诱集效果高于中国花鲈幼鱼;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的诱集效果顺序均为M1(箱体礁)M2(三角形礁)M3(框架礁)。研究表明,人工鱼礁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鱼类的生理本能区别共同影响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幼鱼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水库是2010年末建成投入使用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避咸蓄淡型水库,为掌握青草沙水库建成后鱼类群落结构变动趋势,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青草沙水库按季度进行了为期5年的鱼类调查,结果表明:采集鱼类样本共5158尾,鉴定为51种鱼类,隶属于为9目、16科、41属;鲤形目鱼类占比最高,为87.1%;降海洄游型鱼类、溯河洄游型鱼类、河口型鱼类占比自2015到2019年逐年呈下降趋势,淡水定居型鱼类占比逐年上升;鲢、鳙、鲫3种鱼类在所有调查年份中均为优势种,鲫优势度在逐年增加;Cluste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6年群落结构相似,2017、2018、2019三年群落结构相似;结合Margalef、Pielou和Shannon-Wiener指数值的年际变化,目前群落结构比较稳定。青草沙水库目前淡水鱼类占优势,洄游型和河口型鱼类逐渐从水库中消失,鱼类组成越来越接近于淡水湖泊的鱼类特征,与其外围的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一、市场前景 河豚,学名暗纹东方鲀,别名气泡鱼、辣头鱼、小玉斑等,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被誉为"鱼中极品",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上等佳肴.野生河豚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以贝类、甲壳类和小鱼为食,多栖息于沿海及河口附近,春季溯河至长江繁殖.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北京市鲟鱼、鲑鳟鱼创新团队成立后,经过调研,将国产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的引进列入了计划.育种与繁育功能研究室与吉林洄游性鱼类放流基地合作,在大麻哈鱼洄游的季节,捕捞两种群体的亲鱼,经过亲鱼选育,人工繁殖,挑选出不入海的鱼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长江口鳗苗网对兼捕鱼类的危害性,2011年3-4月,在长江口8个鳗苗网设置点采集96网次,采获兼捕鱼类3 755尾,隶属16科,35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2种,河口性鱼类14种,洄游性鱼类3种,淡水性鱼类6种。兼捕鱼类的发育阶段为稚鱼和幼鱼。其中刀鲚(Coilia nasus)为最优势种,占总渔获量的31.99%,其后依次为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10.09%),凤鲚(Coilia mystus,9.93%),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ocellicauda,8.92%),红狼牙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7.32%),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5.32%)。渔获物中兼捕经济鱼类20种,平均每网24.10尾,占总渔获量的61.60%。同时采获鳗苗182尾,平均每采集1尾鳗苗,兼捕经济鱼类12.71尾。结果表明,鳗苗网的兼捕渔获物的种类和数量与作业的网具、地点、作业方式和潮汐相关。鳗苗网对经济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个体损害较为严重,尤其对刀鲚幼鱼损害较大,这也是导致刀鲚成鱼资源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渔政管理部门应限制鳗苗网的数量和作业时段,并严格控制网目尺寸。  相似文献   

14.
刀鲚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刀鲚(Coilia na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洄游性鱼类,与河鲀、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然而,由于水体环境污染、洄游通道受阻以及捕捞过度等原因,致使刀鲚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从刀鲚的形态学、蛋白质和DNA分子水平等方面综述了刀鲚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刀鲚资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异常中断给中华鲟种群保护和恢复带来巨大挑战。为了探究该异常现象对中华鲟生活史特征产生的可能影响,本研究根据2004-2020年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异常前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种群特征及洄游习性变化。结果表明:(1)2014、2016、2018-2020年长江口水域未监测到中华鲟幼鱼,自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异常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补充量出现中断的情况;(2)中华鲟幼鱼洄游习性发生显著变化,呈现首现时间提前(提前至4月中旬),终现时间延迟(延迟至10月下旬),出现时间延长(延长118天)的趋势;(3)中华鲟幼鱼生物学指标低于历史同期,最小体长和最小体重分别为7.0 cm和4.9 g。研究结果将为中华鲟繁殖行为、资源变动、产卵场变迁与修复重建等研究工作,以及中华鲟抢救性保护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银鱼为敞水性小型鱼类,现为天津地区北塘、黄港二库、东丽水库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合理利用水库资源和将来的银鱼池塘化养殖,我们在1995年3月至5月初步研究了大银鱼仔、幼鱼的食性,大银鱼成鱼为肉食性鱼类,但其在仔、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水中浮游生物,食谱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草鱼是典型的食草性鱼类.从幼鱼体长5cm起开始吃草,体重250g以上的草鱼,每条每天的食草量可达125~180g.但在用草喂草鱼时,要把好"四关".  相似文献   

18.
张晓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3):375-376,378
在饲料中梯度添加 0 .5 %~ 9%玉米花粉 ,进行了 40d的室内水族箱饲养麦穗鱼 (Pseudorasbora)幼鱼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 0 .5 %以上的玉米花粉 ,能显著促进鱼类生长 ,提高鱼类对饲料的消化与分解能力。从饲料成本、鱼类生长率等方面综合考虑 ,适宜的玉米花粉添加剂量为 0 .5 %和 1%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鲭科鱼类颅顶松果体窗的结构和其与生活习性、鱼类系统进化的关系、利用光镜、X射线同步辐射技术以及组织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日本鲐鱼渊(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松果体窗的组织学结构。此外,通过随机取样分属9目17科的20种鱼类标本,检测松果体窗形态结构,分析松果体窗与鱼类进化发育的关系,并探讨其在鱼体可能发挥的生理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具松果体窗的鱼类大都居于近海或淡水水域的底层,松果体窗的产生与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可以使鱼类在弱光环境中尽可能多地接受光线,让光线到达大脑并调节生理功能。同时,具有洄游特性的海洋鱼类也具有松果体窗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鱼类通过感知光线的变换来确定洄游路线。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查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 和厚颌鲂Megalobramapellegrini 幼鱼生长能力和白肌纤维组织学特征的影响,在25℃条件下,测定了3种鲤科鱼类各自非训练组和 训练组[1bl/s(体长/秒),历时48d]的摄食率、生长率、白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等参数.结果显示训练组中华倒刺鲃 幼鱼的摄食率、特定体质量生长率和特定体长生长率显著大于其非训练组(p<0.05),但饲料效率、白肌纤维直径 和密度与非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训练组岩原鲤和厚颌鲂幼鱼的摄食率、饲料效率、特定体质量生长率、特定体长 生长率、白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等参数与各自非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训练对3种鲤科鱼类摄食 和生长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有氧运动训练条件下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反应与其白肌纤维组织结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