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9年玉溪市降水量显著偏少,干旱形势严峻,因而玉溪市进行了抗旱人工增雨作业。本文从人工增雨作业气候背景、组织实施与管理、作业点布局、经费补助及时间进度、作业效果等方面对2019年玉溪市抗旱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7年7月,阿拉善盟气温变化变幅大,降水偏少,出现较严重的旱情,干土层厚度孪井滩和诺日公分别增大了5 cm和7 cm。根据内蒙古人影指导产品和阿拉善盟气象台会商意见,盟、旗两级气象部门提前部署,积极沟通空管部门。同时,在巴彦浩特由阿拉善盟人影办、北京市气象局人影办、乌海五五六厂三方联合开展了增雨作业。此次降水天气联合增雨作业团队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5点(次),共计发射增雨火箭184枚,受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影响,全盟普降中到大雨,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组织机构保障、飞机经费保障、飞行保障、后勤保障等方面对朝阳市增雨飞机作业保障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飞机增雨作业的相关规范,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当地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聊城市春季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聊城市2004~2006年春季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资料和实况资料,运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对13次高炮和火箭人工增雨的作业云系、作业时机、作业部位以及催化剂量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的作业以混合云和层状云为主要目标云系,层状云作业效率最高,可达80.5%。层状云系作业部位应选在0℃层亮带以上。混合云系应选在强回波区附近。选择催化时机,层状云应在云顶高度≥6km,回波强度≥25dBz;混合云云顶高度≥7.5km,回波强度≥35dBz为宜。1次层状云人工增雨过程在有效作业时段内,1个作业点炮弹以30~40发效果较好,火箭弹2—4枚为宜。  相似文献   

5.
利用商丘市1960~2014年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商丘市干旱和降水气候特征,以及人工增雨潜力和效益评估。结果表明,干旱年份具有持续出现的特点,干旱年发生的频率为80%,四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春旱发生的频率最高;年降水量有较大差异,降水变率大,各季降水量分布不均,夏季最多,降水日数为6~9 d,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各月降水量呈单峰型分布,7月份降水量最大,降水日数最多为8~9 d;从月、季增雨条件来看,春、夏、秋季均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6月份可供作业日最多,相对增雨潜力最大,8月份最少,增雨潜力最小,人工增雨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人工增雨作业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秦皇岛市区域年平均气温指数呈上升趋势,年降水指数呈明显减小趋势,人工增雨需求更加迫切。总结了人工增雨操作的关键技术,包括根据局地气候规律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正确确定发射高度等内容,以期指导人工增雨作业顺利开展,以达到有效增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白先达  陈日华  李玉书  邓肖任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30-5832,5835
收集近10年的漓江增雨作业资料,通过作业效果的评价,分析漓江补水的作用,对有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在漓江上游开展人工增雨,通过水库的合理调度,是漓江补水最有效的措施;抓好汛末旱前的时机进行人工增雨,充分利用雷达观测进行作业指挥,合理布置作业点,提高人工增雨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白婷  刘谦  吴奕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7,(34):185-188,210
利用欧洲预报场、GRAPES模式预报及雷达等资料,分析2017年4月4日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开展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结果发现,低槽东移是此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过程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过冷水存在,北部、中部垂直累积过冷水含量较高,中部地区作业潜力最好;增雨作业结束后30 min,作业区及下风向回波增强,30 d Bz以上强回波区范围增大;比较对比区降水量,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云南农业》2013,(4):25
3月14日,记者从怒江州气象局获悉,11日、12日,受南支槽影响怒江州出现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利条件。从11日21时至12日18时,5支作业队先后在10个流动作业点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22点次,发射增雨火箭弹123枚。本次降雨对怒江州春季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怒江州气象局85个雨量监测点资料显示,此次人工增雨作业范围内平均降水量为5.5mm,当前旱情暂时得以缓解,森林火险等级降低,消除  相似文献   

10.
2019年玉溪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气温偏高。雨季前全市持续出现异常的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玉溪市气象部门积极争取人影经费,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通过地空联合作业,有效增加了我市地面降水。通过科学组织开展抗旱人工增雨作业,为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抗旱保民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沈南  刘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23-17225
首先阐述了碘化银高空成核催化的理论依据,然后应用雷达探测的回波资料就2004年6月18~19日、2008年3月12日2次成功的火箭增雨的个例进行分析,依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多普勒雷达和713数字化雷达PPI/RH的回波演变过程,为碘化银火箭焰弹增雨效果提供了佐证,作业实况演示说明了利用火箭实施人工增雨的有效性;此外,还阐述了利用天气雷达跟踪探测积雨云、适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以及利用雷达探测资料检验增雨作业效果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铜陵市降水分布特征、雾霾分布特征、人工增雨潜力和人影作业效果等相关内容,讨论铜陵市开展人影作业的可行性和实际成效。结果表明,铜陵市夏季受西太平洋副高影响,秋季受西北干冷气流控制,多夏旱和秋旱天气。雾和霾天气主要出现在降水量较少的11月至次年4月,每年10月至次年3月,铜陵市有61 d可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潜力日。铜陵市近10年作业25次,人影作业后持续降水成功率为81.0%,能见度增加率为75%,增雨和消霾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沈阳棋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2006年在辽宁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及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出对积层混合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部位、时机和方法等新一代天气雷达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4.
房彬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00-1004
2010年9月16~17日,辽宁省气象局在水资源严重匮乏的朝阳、阜新、锦州、沈阳北部组织实施了飞机、火箭联合增雨作业,此次人工增雨作业区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有效地增加了辽西北地区水资源量。从天气形势、需水情况、降水预报、增雨潜力、方案设计、实时指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次增雨作业过程,为以后的人工增雨作业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事后划定目标区和对比区的非随机化分析方法,对2008年5月10~11日一次东北冷涡天气过程的人工增雨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能合理选择出对比区的情况下,利用此方法可以评价出单次增雨作业的效果,并达到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东北冷涡具有很大的增雨潜力,把握好作业时机、作业部位、作业方式可以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充分利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基础的一门应用技术,通过人工作业影响局部天气,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2014年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出现了持续的晴热无雨天气,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旱,对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均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拉萨市与其他地区联合,抓住有利时机成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基于此,重点从前期准备工作、确定可播条件、作业方式、作业记录及作业效果等方面对此次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今后拉萨等地区开展规范化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利用火箭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在国内属于较为前沿的一门科学,WR-98型增雨火箭弹中所含有的碘化银催化剂具有成核率高、播撒范围大、发射高度高等特点,本文首先阐述了碘化银高空成核催化的理论依据,然后应用雷达回波资料就2008年3月12日一次成功的人工火箭增雨的个例进行分析演示,依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气象雷达PPI/RH的回波演变过程,为WR-98型火箭焰弹作业效率增强了论证,增雨实况演变图说明了碘化银人工降雨的效果性,阐述了适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人工增雨方法改善贵州省乌当区渔洞峡水库上游地区径流量,增加蓄水,改良周边生态环境。通过介绍人工增雨作业点及雨量观测站的布设方法,得出乌当区渔洞峡水库上游地区以贵州省乌当区为中心,面积3000平方公里的人工增雨作业区内所需布设的高炮数量、气象观测站数量,便于为今后该水库生态环境改善和维持提供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装已运行7年,期间,运用多普勒雷达天气资料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通过研究两次大范围稳定性降水的速度场演变情况,得出系统加强、维持、消散的图像特征。这两次降水过程是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大范围降水回波长时间维持与人工增雨作业共同影响的结果。其速度场具有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并且在增雨催化阶段表现显著,可以作为该地区增雨作业识别增雨催化的时机和潜力区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初辽宁的西、北部出现春旱,为改善辽西北土壤墒情以确保春耕,辽宁省人影办认真分析了各地的需水情况和增雨潜力,对辽西北进行飞机和火箭联合增雨作业。作业后特别是辽西地区的实际降水量明显大于预报量,对春播和增加土壤含水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旱情得到缓解,可见这次增雨作业是成功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