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应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对福建南亚热带不同杉木混交林幼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类型中,杉木×巨尾桉、杉木×米老排两混交类型具有较高生产力,依次为6.46t·hm(-2)·a*(-1)和5·79t·hm2·a(-1),是值得南亚热带林区推广的两种针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林混交阔叶树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下分别种植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拉氏栲C.lamontii,苦槠C. sclerophylla,格氏栲C. kawakmii和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alia,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林分生物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混交群落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59.882,200.875,221.745,221.652和245.941 t·hm-2,马尾松纯林的总生物量为204.374 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和60 cm以下,而马尾松和阔叶树的细根都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内.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为3.678 t·hm-2.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分别为0.937,0.801,1.816,1.625和0.987 t·hm-2.除马尾松与拉氏栲混交的群落外,其他群落的林下植被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图2表2参11  相似文献   

3.
18年生樟树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单株马尾松生物量的生长模型及其林分的净生产力,为马尾松珠防林的规划、实施,珠防林配置、结构调整以及全省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黔南珠防工程马尾松幼林生物量及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马尾松幼林林分生物量为16.58 t/hm2,各层次的生物量分配依次为乔木层(66.59%)>草本层(19.36%)>灌木层(9.35%)>枯落物层(4.70%);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1.04 t/hm2,各器官所占比例为树干(55.38%)>树叶(16.44%)>树枝(14.35%)>树根(13.96%).2)该区马尾松幼林林分平均净生产力为7.44t/(hm2·a),各层次的平均净生产力依次为乔木层[3.45t/(hrn2·a)>草本层[3.21t/(hm2·a)]>灌木层[0.78t/(hm2·a)].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在5 a后增长速率明显加快,表现为连年净生产力大于平均净生产力,说明,该林分在5 a后将进入生长的速生期,此期间对其施行抚育间伐、施肥、调整林分结构等管护措施,可促进林分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群落整体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5.
锥栗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Ⅰ.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福建省建瓯市3 ̄10年生锥栗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锥栗Castanea henryi人工林在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3个不同的发育时期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生长年龄的增大,生物量呈明显积累,分别为2.7427t/hm^2,8.2064t/hm^2和33.7801t/hm^2;随着锥栗生长发育年龄的增加,地上部分所占的生物量比例也增大;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地表60cm内的土层中,侧根发达,主根  相似文献   

6.
中国油松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33  
依据853株标准木、425块标准地实测资料对中国各地油松单木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及林分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栾树属植物是常见的绿化树种,不同的品种适合不同的地区种植。本文首先阐述了该属不同种栾树的区分特征,便于城市管理人员选用;然后重点介绍复羽叶栾树的特点和它在广州地区的种植情况,重点指出其在移植和养护中需要重视的地方,旨在促进该树种在广州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桂中丘陵区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林生物量为32.0t/hm^2,中龄林为10.80t/hm^2,近熟林为186.6t/hm^2,成熟林为197.4t/hm^2;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4.00t/hm62;a,7.71t/hm^2.a,8.12t/hm^2.a入5.80t/hm62.a。  相似文献   

9.
5种抗性植物对湘潭尾矿不同改良方式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湘潭尾矿不同处理下锰矿废弃地抗性植物生长状况、养分吸收和重金属毒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青卫矛生长最好.荷花玉兰、棕榈、海桐、小叶女贞次之;不同树苗高增长率表现出85%尾矿土+15%矿渣+复合肥处理〉85%尾矿土+15%河沙+复合肥处理〉100%尾矿土+复合肥处理〉对照的相同规律;5种植物叶片中N的吉量100%尾矿土+复合肥、85%尾矿土+15%矿渣+复合肥、85%尾矿土+15%河沙+复合肥3种处理明显高于对照.与100%尾矿土+复合肥处理相比,荷花玉兰、冬青卫矛和海桐在85跖尾矿土+15%矿渣+复合肥和85%尾矿土+15%河抄+复合肥处理方式下,植物体的N含量较高;施肥降低了荷花玉兰、冬青卫矛、海桐、小叶女贞对Mn的吸收;供试的5种植物对Mn的富集率高于对Cd的富集率,棕榈对Mn有富集作用,而对Cd表现出负富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年生卷荚相思人工林的生长规律、生物量和生产力。[方法]于2000年在广西南宁地区用卷荚相思实生苗造林,2008年设置3块标准地进行调查,分析卷荚相思的生长过程和生长量,测定其林分生物量,并调查林下植被生物量。[结果]卷荚相思胸径、树高的高生长期均在第2年,材积的成熟期在第7年后。8年生卷荚相思的胸径(带皮)、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1.79cm、15.64m和0.08299m3。8年生卷荚相思生物量平均达到了80.48kg/株,其中干材的平均生物量最大,为45.82kg/株。单株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比例的顺序为:干材〉根〉干皮〉枝条〉叶子。卷荚相思人工林乔木层总生物量达到112.52t/hm2,乔木层净生产力为12.50t/(hm2.年)。[结论]该研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适地造林与卷荚相思的生长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栾树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述了栾树中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主要为黄酮类、木脂素类、有机酸类、氰脂类和甾醇类,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栾树秋叶变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AD指数,考察温度对2011年秋季北京市区内典型秋季树种——栾树秋叶变色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昼夜温差对栾树SPAD数值的影响并不显著,最低温对栾树SPAD数值的影响极显著。当日最低温在10℃至5℃之间的积累天数超过10 d时,有利于栾树变色。当日最低温低于12℃时,叶片开始变色,在9℃左右时效果最好,在8℃以下时,叶片近全变色。  相似文献   

13.
刘爱丽  彭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00-17201,17206
[目的]探索适宜栾树幼苗生长的施肥浓度。[方法]使用根宝营养液的4种不同浓度处理栾树幼苗,对幼苗体内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等生理指标和叶面积大小等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根宝液5 000倍稀释液对栾树幼苗生长最有利且最为经济,此后随着浓度的增加,栾树幼苗受到不同程度的胁迫。[结论]该研究为栾树幼苗施肥浓度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栾树离体幼胚成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栾树离体幼胚可以产生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外植体消毒时,最适宜的方法是先去种皮再消毒,消毒时间酒精处理30 s,升汞处理9 min;用1 mg·L-1的GA3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可以促进幼胚的无菌萌发;6BA有利于幼胚的快速成苗,最佳激素浓度为2 mg·L-1,2,4D有利于产生愈伤组织,最佳激素浓度为2 mg·L-1,5 mg·L-1的6BA与2,4D易导致外植体褐化、坏死;在使用AC时,要考虑到AC的无选择吸附性,应加大使用附加物的浓度或降低AC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pH,温度和水分胁迫对栾树SOD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实验测定:栾树超氧化物岐化酶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42℃;在受水分胁迫过程中,0~2.5hSOD活性较强,之后呈下降态势,24h后活性变化较缓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当前我国废弃矿山土地利用现状,探讨了当前废弃矿山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废弃矿山土地利用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地土壤微生物量演变过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是表征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参数,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后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变化过程对认识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坡耕地撂荒后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商(qCO2)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含量偏低,土壤理化性质较差,撂荒后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微生物量碳(Cmic)在撂荒1 a后显著增大,前7 a较为剧烈,增幅较大,随后呈波动式上升,50 a达到最大值;微生物量氮(Nmic)在撂荒初期增长缓慢,40 a时才达到显著水平,微生物量磷(Pmic)在撂荒初期显著降低,5~7a达到最低值,随后逐渐上升,20~25 a时和坡耕地没有显著差异,50 a时达到最大值。撂荒50 a时土壤Cmic、Nmic和Pmic分别较坡耕地增加166%、146%和52%,但仅为侧柏林的43.42%、45.06%和51.47%。呼吸强度在撂荒初期迅速增加,随后趋于稳定,与侧柏林差异不显著。qCO2在撂荒初期显著升高,随后波动式降低,50 a后达到最低值,仍显著高于天然侧柏林。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量碳、氮、磷、qCO2与土壤养分显著相关,Cmic、Nmic、Pmic、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随撂荒年限呈一次线性增长。【结论】侵蚀环境下的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撂荒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生物的自肥作用恢复土壤肥力和增加微生物量,但恢复到破坏前该地区顶级群落时的土壤微生物量和理化指标的过程相对于林地开垦后的土壤肥力退化要漫长的多。  相似文献   

18.
矿区废弃地污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废弃地的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污染途径及特点的基础上,从改善土壤质量和恢复植被2个方面详细探讨了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观光木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林分的群落特征、生物量及生产力等方面对观光木人工纯林及其与杉木混交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混交林生物量为103.838t/hm~2,是观光木纯林的1.9倍;其林下植被生物量1.478t/hm~2,小于观光木纯林(1.995t/hm~2)。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各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均为:树干>根>枝>叶。但观光木纯林的林分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其出材率,其树干生物量的比例高于混交林。观光木混交林叶面积指数为5.72,叶净同化率为787.3g/(cm~2·a),明显高于纯林,从而使得观光木混交林表现出比纯林更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