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息一束     
中越兩国交流制茶技术經驗根据中越二国技术援助协定規定,越南人民共和国派来我国学习制茶技术的五位越南实习生,正在我国浙江、江苏等地实习制茶方法和操作技术。在浙期間,他們在杭州茶厂实习了綠茶和龙井茶的生产过程,茶叶檢驗項目和檢驗方法,以及机械制茶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技术。由于全体实习生同志的积极努力、苦学  相似文献   

2.
花茶窨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鲜花具有吐香性能及茶坯具有吸附性能。应用这一理论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茶坯吸附鲜花吐放的香气,即可制成既具有茶香又有花香、而且有花、茶调和结合的香气。因此,真正弄清花茶窨制的理论,对于提高窨制花茶的技术,制出高质量的、别具风韵的花茶无疑是很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1940年王正容从遵义县新舟高小毕业,因父刚逝,家境贫困,1941年4月与同街坊刘其志、祝敬奇,走路进入中央实验茶场制茶训练班,从此涉茶一生。1943年5月,王正容考试成绩优良,正式留场录用为练习生,半工半读,师从李联标先生,李先生兼任湄潭职业技术学校茶科主任,王正容也兼任茶  相似文献   

4.
帅沛 《茶业通报》1989,11(4):37-37
浙江省临安茶厂为了进一步提高眉茶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于1984年10月起在制茶车间和技术科试行“制率奖”,它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茶车间完成技术科下达的制率100%,全面完成各花色等级,每人每月得奖金10元. 二、制茶车间超制率部分,折合标准级成品后,换算成金额,由车间和厂部三七开形式分成,即30%奖励制茶车间,70%归厂部。三、制茶车间完不成制率,分析原因,视情况处罚制茶车间。四、为了防止制茶车间精制取料中片面挖制率、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制率奖”设奖标准规定各花色等级都以成箱品计算,而不是以半成品计算。  相似文献   

5.
简讯     
《制茶技术理论》出版预告陈椽著 16开412页精装估价5.00左右。制茶是一门理论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技术科学。茶叶品质的优次好坏及其经济效益的大小,最终都取决于制茶技术的运用和掌握得是否精确适当。所以制茶技术历来为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根据林燕卿、周卫两同志最近提供的分析资料,说明3,4—苯并芘在各类茶叶中都有存在,且由于茶类不同,含量亦有差异。见表试件来源:绿茶、青茶和红茶都是采自安农茶园的鲜叶,由机械制茶专业月级学生在教学实习中制成毛茶。绿茶是炒青;青茶按岩茶制法  相似文献   

7.
茶叶是我区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产量持续增长,1981年全区生产干茶37万担,农村社队产量占97%。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提高社队初制茶叶机械化水平,十分重要。当前,社队初制茶厂在机械上存在着茶机型号繁杂,性能落后,产量与机械加工能力不相配套,能源消耗大;在制茶方法上存在着制茶工艺不一,操作规程混乱,因而造成制茶质量下降,松、扁、碎现象严重,香低味淡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充分利用旧设备适当选用新机具为基础,并以提高社队茶厂的经济效果为目标,研制了《炒青绿茶初制生产线》,以下简称《生产线》。  相似文献   

8.
制茶工业的发展,大约概括分为四个时期:一、制茶起源时期;二、制茶技术改革时期;三、制茶发展时期;四、制茶机械化时期。一、制茶起源时期从“神农”时期,公元前二千多年到公元九六○年;自首先发现野生茶树一直至唐宋作为普遍饮料,其间经过很复杂的变革,开始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由于光和热的作用,内质起了很大变化,可说为制茶的起源。到了魏朝(公元二二○年至二六四年)才制造饼茶烘干,饮用时候碾研冲泡。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制茶机械化运动,本刊特约几位同志共同编写此讲话,目的是供县、社领导干部、茶技干部在领导与指导建厂中作参考。准备分办厂规划、勘测设计、制茶机械、动力配备、制茶工艺、茶厂管理、制茶的电气化、自动化等七章,分期刊出。“讲话”力求结合实际,并适当讲些理论。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郑文佳,高级农艺师,1991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业系机械制茶专业,同年到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工作;1997年负责制茶研究室日常工作,1998年3月,任制茶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2002年8月至今,任茶学研究室主任、制茶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1.
程忠华 《茶业通报》1993,15(2):39-40
皖南山区,传统制茶用的燃料是木柴,近年来,由于山林资源的严重消耗,采取以煤代柴的有力措施。燃料改变了,但制茶锅灶的燃烧室结构并未改变,其炉条结构只宜适合棒状薪柴堆积燃烧,而难于适合颗粒状原煤燃烧,它不仅火温上不去,而且煤耗量较高既严重影响制茶品质的提高,又使制茶能耗成本提高。因此,制茶煤灶的改革已是山区茶农的  相似文献   

12.
新研制的大方拷扁机系模拟手工制茶原理设计而成,符合大方茶制作工艺要求。该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茶质量较好,操作方便,造价低,体积小,易于推广,与手工制茶相比,可提高工效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3.
茶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开始用茶当药,后来发展成为普遍的饮料。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而形成了小型作坊式生产,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制茶工业是处于落后状态。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制茶工业得到了发展,大量使用机械后才逐步实行生产专业化、工厂化,茶叶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有的国家制茶工业已从单机进入到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浙江平綠珠茶,在国际市場上,有很高的声譽。但珠茶品質,还存有一定的缺点,如香气郁悶不高,滋味淡薄欠爽口,叶底黄暗欠明。根据本省“溫綠珍眉提高品質从采制着手”的經驗,为了逐步改良平綠品質,于1956年在新昌嵊縣兩地,吸收有經驗的茶農技工,進行了平綠珠茶初制技術基本原理的初步探討,并提出改良的初制工藝过程“快速制茶法”。經1957年試行結果,在提高品質上獲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制茶“发酵”一词是外国货,不是中国货。中国货:红茶是渥红,青茶是做青或摇青,白茶是摊放萎凋,湖南黑茶是渥堆,湖北黑茶是转色,黄茶是闷黄,四川晒青边茶是做色。这些概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些概念:是抓住了制茶的本质,不是看制茶现象,是制茶的全体,不是制茶的片面;是制茶的内部联系,不是制茶外部联系。“发酵”与感觉的概念,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认识劳动人民创造这些群众性的科学化、通俗化的概念。为茶叶分类理论的制法系统性,品质系统性的法则。总结这些概念,归根到底是制茶色的变化。据此,就概括为“变化”一词,可以表明六大茶类的制法和品质的区别。“变色”外  相似文献   

16.
<正>郑道芳男汉族1961年出生,1982年安徽农学院茶学系机械制茶专业(农学士)毕业。1995年以前,主要从事制茶机械研制和制茶工艺技术研究工作,先后取得省、厅级科研成果4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间,1986年贵州大学外语系VST培训班学习;  相似文献   

17.
1958年3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茶叶生产暨試驗研究会议的总結中,提出了“三年普及机械制茶,十年实现制茶現代化”的偉大号召,推动和鼓舞了制茶机械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綠茶杀青机的生产力,在浙江省各級党、政領导的重視和有力的支持,浙江省綠茶初制机械試驗組的协作下,又學习了省內外現有杀青机的試驗资料,吸取其中优点,加以綜合,試制成浙江58型杀青机;列为浙江省綠茶初制机械  相似文献   

18.
我省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创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初制技术。这是我省绿茶品质优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这套传统初制技术作了较大的改革,比较普遍采用的,大体上可分为“制茶坯”和“理茶”,也叫“再加工”两个阶段。“制茶坯”即鲜叶通过杀青、捻揉、干燥制成八、九成干的茶坯。“理茶”即对八、九成干的茶坯进行整理,一般把茶坯筛分成四段,即上段(四号筛面)、  相似文献   

19.
一不發酵茶的發現 湖北省恩施县芭蕉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产茶的山区。原来出产内銷青茶,1938年开始制过紅茶。解放后,因出口需要,于1952年在芭蕉区恢复初制紅茶。从这时开始,茶叶收購站在泡湯审評中发現紅茶的叶底中,間或夾杂有少量鮮录色的叶片,起初还以为是制茶技术上的缺点,久之才被引起重  相似文献   

20.
程徽儿 《茶业通报》1996,18(1):45-46
谈谈科学使用嘣嘣制茶机程徽儿(安徽农业大学230036)一、嘣嘣制茶机创制由来嘣嘣制茶机,也叫哐哐机,因制茶时发出的特有嗓声而得名,确切的说,这个机子应该叫做黄花云尖茶理条机,或云尖茶理条机。自从1985年宁国部级名茶黄花云尖面世后,这个名茶的名声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