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东方杉生长和材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木材管胞平均长度为3.1 mm,宽度为35.1μm,基本密度为0.32 g/cm3,平均年轮宽为6.7 mm,晚材率为23.3%,各项指标与其他常见针叶树材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幼龄材的形成期约为15年,其速生期在前10年;木材密度在其整个粗生长过程中变化不大,与年轮宽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东方杉具有速生、材质均匀等优良性状,可以同时用作绿化观赏和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2.
滩地淹水胁迫对杨树生长与木材显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5种不同淹水时间类型滩地1~10年生杨树单株材积生长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之间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林龄增长,其差异逐步减小;不同淹水胁迫下,当年年轮宽度、纤维细胞数量、木材基本密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纤维长度和宽度差异不显著,杨树年轮宽度与径向纤维细胞数、导管数、径向纤维比量呈正相关;随淹水胁迫程度加深,当年形成层细胞分裂受到了显著抑制,纤维细胞以及导管数量减少,林木径向生长量下降.径向导管比量提高,纤维比量下降,细胞壁腔比减小,木材密度明显降低.对5种淹水类型滩地的林木生长进行了系统聚类,合并划分为4种生长类型,对其中3种常规造林宜林类型杨树生长潜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的湿地松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处理的湿地松的胸高处年轮宽度、晚材率和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基本一致。不同的间伐强度对年轮宽度、力学性质影响显著,对晚材率和干缩率影响不显著。其中45%间伐处理不仅可以显著加快湿地松的生长,而且可以提高力学性能,并且对密度和干缩性没有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对湿地松单株材积、全干缩率和力学性质都有显著性影响,而对气干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其中3.5 m×3.5 m处理的湿地松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其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淹水程度对滩地枫杨木材含水率和年轮宽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淹水程度对2组枫杨材(湿林、气干材)年轮宽度、含水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组间湿材含水率均达到210.0%以上,气干材含水率约为13.0%;第1组和第2组生材含水率分别为89.9%和105.3%.在0.05水平上,经T-检验2组间只有生材含水率差异显著.年轮宽度由髓心向外逐渐变窄,但年轮宽度与树木年龄回归显著性不高,相关系数均小于0.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麻江县杏山镇两种立地的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林分中两种响叶杨类型生长量和材性分析表明,粉皮响叶杨平均高、材积比粗皮响叶杨分别大42.06%、41.61%.响叶杨纤维长、宽、长/宽、基本密度受环境、遗传因子影响的差异不显著,响叶杨纤维长度为0.9330mm、宽度为0.198mm、长/宽为47.50、基本密度为0.4371g·cm-3;在径向变异上差异不明显,各年轮与纤维长、宽、长/宽、基本密度的相关性表现(除粉皮响叶杨的各年轮与基本密度相关性极显著外)不显著;在纵向变异上除粉皮响叶杨基本密度的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差异都表现显著,而粗皮响叶杨在不同高度的纤维长、基本密度的差异极显著,纤维长、宽与高度呈负相关,基本密度与响叶杨高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于气候变暖响应是否存在差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和南部采集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年轮样品,建立年表。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南坡、南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在近几十年里随着温度升高树木年轮宽度指数变化不大;中部地区北坡年轮宽度指数近几十年总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是在不同时间段内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1960—1980年树木年轮指数显著上升,年轮平均宽度指数增加3.57%,1980—2008年年轮宽度指数显著下降,年轮平均宽度指数减少0.89%。研究证实,大兴安岭中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规律存在差异,而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7.
火炬松种源生长量与木材密度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采用河南省引种火炬松1984年一般种源,1983年耐寒种源试验林为材料,研究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年轮宽度,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火炬松林分早期生长阶段年轮宽度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林分郁闭后年轮宽度、胸径与木材密度存在着极其微弱的负相关,不同生长阶段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早期优良种源评选没有考虑木材性状是不符合工业人工林培育种源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银杏木材密度及其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对北京地区 1 7年生银杏 (GinkgobilobaL .)木材年轮宽度、木材密度及变异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年轮宽度近髓心部位较窄 ,进入正常生长年轮较宽 .木材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近髓心部位略大一些 ,随着年龄的增加 ,略有下降趋势 ,之后呈平缓的生长状态 .年轮宽度、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均值分别为0 72 0cm ,0 5 49g/cm3 ,0 6 46 g/cm3 和 0 4 77g/cm3 .年与年之间的年轮密度有一定联系 ,年轮相距越近 ,正相关系数越大 ,年轮相距越远 ,相关程度变小 ,往往呈负相关形式增大 .年轮宽度与年轮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都呈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最小密度与年轮密度都呈较显著的正相关 ,变异幅度与年轮宽度呈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银杏作为人工用材林树种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湿地松7个无性系木材为对象,体视显微镜下利用测微仪测定生长轮宽度和早晚材宽度,木材解离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管胞长度和宽度,计算总晚材率和管胞长宽比;采用排水法测定木材的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年轮宽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极显著。总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并不显著,编号为0-1302的无性系木材的基本密度最大。但是气干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无性系之间早材管胞长度和宽度差异较大,晚材的差异较小;早材和晚材管胞长宽比分别为62.7~85.9和92.4~116.9。早、晚材管胞长度主要分布在2 500~4 500μm,均为中等长度。说明木材气干密度、年轮宽度和管胞形态等材性在湿地松无性系之间具有较明显差异。该结果为湿地松优质人工林木材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明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年表气候相关分析和特征年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云杉的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标准化年表与月均温度和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宽度、早材宽度、晚材宽度与6、7月的月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年轮宽度、早材宽度与3、5、6月的降雨量显著正相关,与9月的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晚材宽度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晚材宽度对气候的敏感性弱于早材宽度。特征年分析进一步发现:当夏季温度高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低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窄年轮;相反,当夏季温度低于同期温度而夏季降雨量又高于同期降雨量时,容易形成宽年轮。表明春季和夏季降雨量对祁连山中部下限青海云杉的径向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夏季温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落叶松和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在树干基部、树干1.3m处以及树高的20%、40%、60%和80%处截取5cm厚的圆盘各1个。在每个圆盘南向通过髓心锯下一个楔形木块,将每个楔形木块沿径向切割成相等的8段,测量其宽度和年轮数,并用排水法测定各样品的基本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落叶松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株间变异、径向变异、沿树干方向的变异以及年轮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落叶松和樟子松单株树木内木材基本密度存在变异,在树干不同高度处存在显著的株间变异和径向变异。落叶松树干基本密度在纵向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而樟子松呈现的密度变化趋势是先减小,约在树干高度的20%处之后又开始增加。年轮组间基本密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落叶松可在早期时淘汰生长较差的林木,约在5~10年时可基于木材基本密度对林木进行选择;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南带产区杉木正常木与被压木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杉木正常木与被压木木材解剖上的差异,采用宏观、微观的方法,以广西国营高峰林场12~13年生的杉木木材为试验材料,于2001~2003年研究了南带产区杉木正常木与被压木木材解剖特征.结果表明,正常木与被压木的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规律相似,均为随着树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纵向变异规律相似,均随着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正常木的年轮宽度大于被压木.正常木与被压木的晚材率径向变异规律相似,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纵向变异规律相似,均为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基本保持不变.正常木与被压木管胞长度  相似文献   

13.
陕西渭北地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腐烂病发生动态,于2009-2011年在渭北7个县区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525个苹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普遍,平均病株率55%、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1.5个、病情指数25、侧枝发病率14%,年份间除侧枝外,其他发病率没有明显性差异。不同树龄的富士苹果树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树龄大发病严重,16~20a树龄比6~10a树龄的果园发病率和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分别高出58.89%和46.21%;富士、嘎啦和秦冠3个品种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差异显著,以秦冠发病最轻,且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地域富士发病情况差异显著,渭北台塬西部区的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渭北台塬东部区次之,渭北高原沟壑区发病最轻;栽植密度对富士果园发病影响显著,栽植密度大的果园其平均病株率、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病情指数、侧枝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小的果园。  相似文献   

14.
为快速精准获得树木年龄及年轮信息,研发了一种电动生长锥结合Python视觉库(PIL)进行年轮信息自动提取的方法。电动生长锥是在传统生长锥的基础上增加动力组,以电动力代替人力进行树木树芯获取,树芯经处理后使用扫描仪扫描得出的树芯图像,利用Python视觉库中的二值化、坐标信息提取方法对树芯年轮图像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根据每点之间的像素数,运用距离公式计算得出各年轮的宽度。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精度较高,仅需使用电动生长锥配合扫描仪及电脑即可得出树木年轮信息,适用于不具备专业仪器环境的外业条件时树木树芯年轮进行快速测定。通过实验对电动生长锥适用性范围进行了分析,其电动生长锥取样与传统手动钻取相比,树芯状态无明显差异但时间节省一倍以上,利用Python脚本进行年轮信息提取与LinTab仪器相比,测量年轮宽度值未见明显差异,其Bisa%为023%,RMSE%为187%,满足年轮信息提取基本需求,且集成程度高,只需输入图片即可得到年轮信息。  相似文献   

15.
研究辽东栎的生长速度及生长轮年龄对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轮年龄是决定木材性质的主要因子,生长速度对木材密度的影响较小。而生长速度对密度的影响又随年轮宽度、生长轮年龄及取样部位(早材,晚材或整个年轮)而异。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省林科院丽林实验林场选取了10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在样地中伐取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各1株。树木伐倒后,沿着树干以1m区分段截取圆盘,测量其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的带皮直径、去皮直径、总年轮数量、边材年轮数量、边材直径。采用正态分布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落叶松心边材的方位变异、株间变异、林分间变异、沿树干方向的变异以及与树木各变量之间的生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心边材的方位变异不显著( P>0.05)。心边材存在显著的林分间和株间变异( P<0.05),胸径较好地解释了心边材的株间变异。心材半径、心材面积和边材面积随着树干的增高而递减,而边材宽度在树干基部较大,1 m以上相保持对恒定,在接近树梢处明显减小。心材半径、心材面积、边材宽度和边材面积与形成层年龄和横截面带去皮直径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P<0.0001)。心边材年轮数随形成层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形成层年龄能够解释90%以上心材年轮数的变化,而仅仅能够解释46%边材年轮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丛枝病对泡桐叶片解剖构造生理生化及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健康泡桐和受MLO侵染泡桐的研究结果表明,丛枝小叶片、叶面角质层、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厚度均显著小于病株外观正常叶及健株叶,健林叶则显著大于病株外观正常叶,病林外观正常叶的净光合速率极显著地低于健林叶,丛枝小叶的则介于二者之间,而其蒸腾速率则比前二者显著较大。健株叶的PO及PPO总活性在丛枝病发生的各个时期均高于病株叶片,发病轻的则高于发病重的,说明该酶活性的下降程度与发病程度正相关。病、健桐木材相比,木纤维长度减小、宽度增加,细胞腔径增大,壁厚/腔径比明显降低,从而使气干密度明显降低;木材的顺压强度、径向顺剪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弯弹性模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采脂对湿地松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广西华山林场湿地松幼龄林为对象,进行了不同时间长度的采脂试验。设置不同起始采脂年龄,通过不同采脂处理的湿地松,分析了其生长和材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脂对湿地松胸径和年轮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采脂强度40%左右时,立木的自身生长势对胸径和年轮宽的影响远远大于采脂对胸径和年轮宽的影响。采脂对树高和晚材率没有显著影响。采脂会降低湿地松的密度,采脂时间越长对密度的影响越大,离树皮越近受采脂影响也越大。采脂降低了顺纹抗压、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等几个力学性能指标。虽然是幼龄林的早期采脂,但是采脂强度适中的前提下采脂对其生长影响不大。湿地松幼龄林采脂导致了密度和力学性能等材性指标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造林密度对3年生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林的树高、冠幅、枝下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的影响,探究造林密度与黄梁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625、667、833、1 667和2 500株·hm~(-2)。采用每木检尺法,测量每个小区内9株试验树主要生长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法比较不同造林密度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数据组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黄梁木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林分蓄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高(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4.000 0×10~(-7)x~2+0.001 6x+8.270 3;林分蓄积(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00 0×10~(-5)x~2+0.112 7x-12.664 0;冠幅(y)与密度(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942 5~(-4.000 0×10~(-5)x)。研究还发现,胸径(y)与冠幅(x)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9.661 3x~2-103.950 0x+293.870 0。【结论】就黄梁木幼林而言,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幼林的树高和林分蓄积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茶树感染茶白星病对茶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以不同品种染病茶树健康叶片、感病叶片及未感病茶树叶片为试验材料,固样后测定叶片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染病茶树叶片相比,茶树病株的健叶、病叶茶多酚含量下降;病株健叶咖啡碱含量下降,病株病叶咖啡碱含量小幅上升;病株健叶的水浸出物趋势不明显;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所上升。茶树感染白星病会对茶叶品质成分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品种茶树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