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薯浙薯13在台州市种植年限长,品种退化比较严重,对甘薯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脱毒苗的推广应用是目前恢复甘薯优良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增加甘薯种植效益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当地的生产现状及脱毒苗的特点,提出了脱毒苗的育苗关键技术及适时扦插、合理密植、控制徒长、叶面喷肥等大田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甘薯病毒病是造成甘薯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产业的发展影响严重。文章通过对病毒病的危害、脱毒种薯(苗)的优点、应用现状与前景、生产技术等进行了概述分析,并结合全国甘薯产业发展,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川薯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甘薯试管苗构建、病毒检测、培养及保存方法的研究,总结出甘薯脱毒试管苗实验室保存技术,确保了甘薯资源试管苗实验室保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和避免了甘薯资源因保存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漳浦县自1998年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及栽培技术,经过几年来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4年全县脱毒甘薯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占全县甘薯种植面积的44.4%,平均亩产鲜薯3118.3公斤,比未脱毒增产18.6%,增产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脱毒甘薯的优点1.薯(苗)生命力强:薯块育种苗表现种薯萌芽性好,出苗早,苗壮,出苗率高。据试验,脱毒甘薯种薯育苗比非脱毒出苗期提前1—天,采苗量及百苗重均略有增加脱毒薯苗扦插后发根返苗快,封垄早,茎节粗壮,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显著提高,品质优良:脱产量毒甘薯经脱除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甘薯病毒病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危害较大,是造成甘薯品种退化的直接原因,严重时会引起"绝收"。因此,加强甘薯病毒的检测和脱除,建立甘薯快繁技术方法,对保障甘薯的优良性状稳定遗传、预防甘薯病毒的扩大传播,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以湘薯15号和湘薯19号为研究材料,确定了适宜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脱毒培养方案,并建立了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结果]通过比较茎尖成苗率,确定湘薯15号的MS培养基最优植物激素添加方案为:6-BA 3.0 mg/L+NAA 1.0 mg/L。湘薯19号的MS培养基最优植物激素添加方案为:6-BA2.0 mg/L+NAA 0.67 mg/L。室内甘薯脱毒苗的繁殖系数为49 152,远远超过大田一年繁殖20 000株的速度。[结论]该研究立足于生产实际,结合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提出了集病毒检测、预警、脱除和繁育于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优质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保证我国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摸清密云区甘薯种植户、甘薯育苗生产基本情况及发展制约因素,对本区甘薯主产区的36户甘薯育苗户和56户甘薯种植户进行了育苗生产和薯苗需求情况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存在种植零散、多以一家一户小面积生产为主,育苗质量参差不齐、种薯(苗)生产销售非专业化、脱毒种(苗)普及率低、甘薯贮藏损失率高等问题。建议:打造密云甘薯种植专业村,使甘薯生产规模化,加大加快甘薯专业育苗村建设,使育苗生产标准化,优化并规范甘薯种植品种、应用甘薯脱毒技术培育脱毒种苗,推广日光温室电热育苗环保高效育苗方式,普及甘薯高效育苗技术,为全区甘薯生产提供优质壮苗,以保障全区甘薯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研究及脱毒苗移植、管理、繁殖、利用的观察结果,结合福建气候优势及甘薯栽培制度,提出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脱毒甘薯四级种薯(苗)生产程序及繁育供种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是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病毒病危害十分严重,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的有效途径。根据河南省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和生产应用的实践,提出了甘薯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和脱毒种薯(苗)分级的质量标准,同时介绍了脱毒甘薯的繁育供种体系及各级种薯(苗)的生产规模和数量。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流域甘薯脱毒种薯培育规程、分级标准及繁育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脱毒种薯培育规程:选择优良品种→茎尖组织培养→病毒检测→生产性能鉴定及高级脱毒甘薯的繁育→脱毒原原种繁育→脱毒原种繁育→生产用种。将脱毒种薯分为4级:高级脱毒薯(苗)→脱毒原原种薯(苗)→脱毒原种薯(苗)→一代生产种薯(苗)。繁育体系为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和生产者紧密结合,协同进行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海南气候资源优势,增强海南甘薯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海南甘薯产业的发展,引进越南紫薯优良品种,并针对其研究建立了一套越南紫薯脱毒种苗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集成了相配套的越南紫薯脱毒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泉州市自1998年开始从本省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17.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19.6%,平均亩产鲜薯2143.2kg,比未脱毒增长14%,种植脱毒甘薯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可大力推广。脱毒甘薯的主要特点和栽培技术如下:1主要特点1.1抗病性能力增加脱毒甘薯是应用生物技术脱去苗中的羽状斑驳病毒(SPE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侵染甘薯的病毒,减少或避免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甘薯脱毒同时脱去多种真菌、细…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增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脱毒甘薯的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脱毒苗营养生长旺盛,主茎长、分枝数、茎叶鲜重等都显著高于普通对照苗;脱毒苗薯块膨大早、膨大速度快、产量高.甘薯脱毒后一般可增产50%以上,出干率提高1~ 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甘薯脱毒苗的制备、试管苗的快繁、温室高倍快繁以及生产种的制备技术进行优化,建立起一年制甘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体系。与传统甘薯脱毒繁育技术相比,应用本技术鲜薯产量、出苗量显著提高,病毒感染率降低,同时可以缩短两年的繁育周期,可以在甘薯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脱毒甘薯不同世代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脱毒商薯19和脱毒北京553不同世代苗以及未脱毒薯苗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脱毒薯世代苗均较未脱毒甘薯苗有一定的产量挽回损失,世代数越小,挽回损失越高。不同品种间相同世代薯苗挽回损失率表现不同,脱毒商薯19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差异显著,而脱毒北京553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虽有一定的增产,但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上推广脱毒种薯苗,宜采用脱毒一、二代种薯苗,特别是脱毒二代,既增产又降低成本,而不宜推广脱毒三代及以后世代的种薯。  相似文献   

16.
四海集萃     
甘薯脱毒技术1998年以来,我国对甘薯脱毒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将脱毒试管苗应用于生产。甘薯脱毒技术有4个特点:①明确病毒病是造成甘薯减产和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创造出脱毒甘薯栽培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新途径。②创造出茎尖脱毒、病毒检测和脱毒苗快繁等整套生产新技术。③创建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培养出徐薯18、北京553、徐薯34、肇源15等多个品种、多种用途的脱毒薯。④首次查明了我国甘薯病毒病的发生种类(SPFMV和SPLV),创造出植物嫁接与血清学相结合的病毒检测方法和种薯生产中防止病毒…  相似文献   

17.
利甘薯茎尖不带或很少带病的原理,将甘薯茎尖离体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培育成苗,经病毒检测后,将不带病的能充分体现该甘薯品种种性的试管苗留下,这个过程称甘薯脱毒。然后在不同要求的隔离条件下繁殖原原种、原种、生产种,这类扩繁而成的薯苗统称脱毒种薯苗。我站1999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引进脱毒甘薯种(苗)试种,经我市农科所、良种场和沿海的官桥、石井,山区、半山区的九都、翔云,内陆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是晋江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早、晚薯种植面积近16万亩,其亩产(折原粮)长期徘徊在250-300公斤左右,究其原因:就是常年应用老蔓育苗以致甘薯病毒病为害普遍发生,加以沿海旱作区水利破坏严重.干旱造成耕作粗放,从而造成甘薯种性严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薯农受益差。为此,我市从2003年冬季开始,连续3年开展脱毒甘薯薯苗基地建设.进行冬季薯块育苗,建成“一级”常年过冬薯苗基地,第二年扩繁供应本市旱作区进行早、晚两季甘薯大田种植。现将脱毒甘薯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甘薯脱毒种苗生产效率,缩短种苗生产周期,减少在扩大繁殖生产过程中病毒再次感染的几率,研究建立了甘薯脱毒种苗(薯)双季异地高效生产技术体系,本体系包括材料选择、脱毒苗培养、脱毒苗病毒检测、脱毒苗试管繁殖、春秋双季异地脱毒苗温室(网室)繁殖和脱毒种薯生产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20.
福建脱毒甘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最主要的种类。脱毒甘薯的主茎长度、叶片数、茎分枝数、茎叶鲜重、叶面积系数均高于普通甘薯。生长势强、结薯较早、收获期大薯的数量和重量显著增加 ,是脱毒甘薯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脱毒“岩薯 5号”变异株对甘薯蔓割病、薯瘟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未脱毒的“岩薯 5号” ,经茎尖培养的甘薯脱毒苗 ,其抗病性存在变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