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邹庆道  朱勇 《杂粮作物》2000,20(1):46-49
动用同工酶标记技术研究了沈阳、河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攻的亲缘关系,以明确引起玉米穗、茎腐病的串珠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相亿性系数在0.86 ̄0.98间,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同工酶标记技术研究了沈阳、河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的亲缘关系 ,以明确引起玉米穗、茎腐病的串珠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 ,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 ,相似性系数在 0 .86~ 0 .98间 ,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林曙东 《园艺与种苗》2021,(2):85-86,91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是由粉红聚端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对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与玉米青霉穗腐病、灰葡萄孢穗腐病、丝核菌穗腐病、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色二孢穗腐病等玉米常见穗腐病的病状特征进行了类比,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玉米镰刀菌穗腐病和茎腐病病原菌传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 sheldon )及腐霉菌(Pythium spp)中,可引起穗粒腐的只有禾谷镰刀菌及串珠镰刀菌两种。串珠镰刀菌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是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其传染循环是由种子和土壤带菌诱发苗病,再导致茎腐病,又通过体外传染至穗部,发生穗粒腐。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上海地区鲜食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组成和分布,2020年在上海地区各鲜食玉米种植区采集66份穗粒腐果穗病样,通过组织分离、单孢纯化,获得272株单孢分离物。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单孢分离物进行鉴定,共鉴定到8个镰孢种203株镰孢菌,其中拟轮枝镰孢、变红镰孢、亚洲镰孢、产黄色镰孢、木贼镰孢、层出镰孢、新知镰孢和居群镰孢的分离频率依次为67.98%、9.36%、6.90%、5.91%、5.42%、2.96%、0.99%和0.49%。在不同采样区拟轮枝镰孢菌占比存在差异,崇明、奉贤和青浦地区采集的样品中拟轮枝镰孢菌分别占76.25%,71.62%和48.98%。结果表明,拟轮枝镰孢在上海地区鲜食玉米种植区广泛分布,为上海地区鲜食玉米穗腐病的主要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陈楠  潘晓静  姚远  刘博  刘限  高增贵 《玉米科学》2015,23(4):143-148
从东北地区采集玉米茎腐病标样90份,经分离纯化获得镰孢菌120株,在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选取21株具有代表性菌株,采用基因组DNA的EF-1α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镰孢菌种类的辅助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有4种,分别是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胶孢镰孢菌(Fusarium subglutinans)和层生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分离频率分别为45.45%、36.36%、15.15%、3.03%。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病害中,能明显降低玉米产量、分布最广的是根腐病和播后种子霉烂病。在摩尔多瓦玉米根腐病和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是镰刀菌属Fusarium中的优势种串珠镰孢(F.moniliforme)、赤霉链孢(F.graminearum)、尖镰孢霉(F.oxysporum)和F.gibosum。为防治病原菌随播种材料传播,可采用杀  相似文献   

8.
玉米镰孢穗腐病发生条件及化学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接种筛选抗病品种资源,研究播期、种植密度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明确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与品种资源、播期、种植密度的关系,分析棘孢木霉菌颗粒剂(TCF)和XDS种衣剂(40%毒死蜱乳油、20%辛硫磷和10%井岗霉素混剂)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32个自交系中有6个抗病自交系,延迟播种玉米镰孢菌穗腐病发生严重,播种密度对病害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人工接种条件下,TCF颗粒剂穴施、XDS种衣剂拌种2个处理表现为百粒重增加、秃尖长度降低,TCF颗粒剂穴施处理的防效最高,为48.69%。  相似文献   

9.
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在我国各花生产区发生严重,其病原菌的组成和优势种群尚不明确。本研究于2020年从河南省6个市的花生种植区采集病株样品,共分离得到151个菌株,其中花生根腐病菌41株、茎腐病菌71株、果腐病菌39株。真菌形态鉴定和利用rDNA-ITS和EF-1α序列进行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为镰孢菌,分别属于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变红镰孢菌(F.incarnat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茄病镰孢菌(F.solani);从花生根腐和茎腐病样品中都可以检出这5种镰孢菌,果腐病样品中未能检出层出镰孢菌。尖孢镰孢菌在供试的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样品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9.02%、30.99%和56.41%。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了这5种镰孢菌均对花生具有致病性。本研究明确了河南省花生根腐、茎腐和果腐病的致病镰孢菌组成和优势种群,为病害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串珠镰孢 Fusarium moniliforme 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原菌,在大多数可以种植玉米的土壤中都可发现。该真菌存在于土壤内或土表的植物残茬和其它有机质中,当环境条件适宜时便可侵染玉米植株。可引起幼苗枯萎,根腐或茎腐,以及穗或粒腐。据 Koehler(1942)报道,玉米镰刀菌穗腐病病原的串珠镰孢是通过花丝管进入穗内,并在穗内的花丝上蔓延,  相似文献   

11.
玉米穗粒腐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穗粒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比较普遍,危害极其严重。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可造成严重损失。该病害已成为玉米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1988年美国玉米穗粒腐病大流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继而掀起了一系列对玉米穗粒腐病原菌的研究工作。1997年印度的迈哥哈拉雅州严重发生玉米穗粒腐病,造成毁灭性危害,所有的栽培品种都同样感病,25%以上的玉米穗被严重侵染。病原菌侵染玉米果穗,引起籽粒腐烂,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降低玉米的产量,而且部分病原菌分泌的毒素可对人畜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引起人畜的中毒…  相似文献   

12.
玉米穗粒腐病抗病资源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人工接种串珠镰刀菌,进行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鉴定.从90份玉米自交系中筛选出15份高抗材料和27份中抗材料.结合血缘追踪发现,78599和78698等先锋海外种子公司育成的玉米杂交种的衍生自交系普遍具有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危害、症状类型、病原类型、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现状。  相似文献   

14.
玉米茎基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玉米茎基腐的致病菌分离鉴定、致病过程,玉米发病、抗病机制及抗病规律研究等进行了评述,并对玉米茎基腐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Eriwiniacarotovoraf.zeae)60年代曾在我国普遍发生,近年来少见报道。2000年7月22日,滨州市植保人员在滨州市旧镇镇、张集乡玉米田内进行田间调查时发现了该病,发生面积约133hm2,一般病株率2%,个别地块达10%。该病传染性强,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暴发流行,给玉米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对该病的发生、防治应给予高度重视,避免其发展成为玉米上的又一重要病害。1 发病症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玉米近地面2~3节处茎基部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渍状软化,变褐腐烂,有酸臭味,腐烂处凹陷,茎秆…  相似文献   

16.
玉米茎腐病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论述了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发病规律及其防治对策,阐明了玉米茎腐病的侵染机制是腐霉菌在高温条件下主要的初侵染原,而镰刀菌因其超强的定殖能力而进行二次侵染,两种病原菌侵染致病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糖蛋白毒素。筛选功能菌株研制生防制剂和采取农业综合栽培措施将成为取代化学药剂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梅 《杂粮作物》2010,30(3):242-243
介绍了黑龙江省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危害、发病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根据病害的病原菌特性、发病规律提出了对玉米顶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概括玉米茎腐病的分布与危害、致病菌的类别与致病机理、抗病种质资源的分布与鉴定,介绍玉米抗茎腐病的遗传、抗病基因和抗病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数量抗性位点研究与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3个高抗玉米自交系承351、丹598、吉V203和1个高感自交系ZW18为亲本,分别构建3个F2群体及其对应的F2:3家系,通过对F2:3家系发病果穗进行图像处理的方法鉴定抗病表型,对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进行QTL定位。3个F2群体共检测到11个与禾谷镰孢穗腐病抗性有关的QTLs,分别可解释4.87%~40.98%的表型变异率。来源于抗病亲本承351的QTL-qRgr7-1位于7.02 bin,可解释高达13.76%~40.98%的表型变异率。通过与前期病害评级方法定位到的QTLs相比,qRgr7-1在Bins7.02上和qRger7.1完全重合,qRgr2-1在Bins2.01-2.02上和qRger2.1完全重合,qRgr10-1在Bins10.01-10.02上和qRger10.1完全重合。基于图像分析定位到的qRgr9-1、qRgr1-2、qRgr3-1分别与基于抗病评级定位到的区间存在重叠区域。利用不同方法定位到了相同的QTLs,一方面说明基于图像分析进行表型鉴定有一定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验证了这些QTLs位点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玉米顶腐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玉米顶腐病(Fusarium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Wr.&Renik)是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曾有报道。在我国,此病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发现,为我国玉米上一种新的病害。据调查,当年阜新县发病面积达60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3。此外山东、吉林、黑龙江等省也有此病发生。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玉米生产上严重的产量损失。许多地块因此病造成毁种,农民和生产部门对此反应强烈。针对这一生产上的新问题,对辽宁省玉米顶腐病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