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精细整田 做到草净岸光,泥烂如浆,田平如镜,有沟有廂。 干整 春节前,先干整,后水整。间歇性地干犁两道,耙两道,使土壤晒发凌泡,充分风化。头道犁前,挖光拣净谷蔸。春节后再耖犁1—2次,使土壤疏松细碎。每次整田后要开好中沟和围沟,并注意清沟排除渍水。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的目的和根据 1953年,本所抚州工作组,在南城县青山背附近发现当地栽培二季早稻,习惯早播密播,早插嫩秧,每亩秧田播种量高达1500——1800斤,秧苗长至3—4寸,即抢早插秧。据云早播早插能提早成熟。 1955年,省农业技术会议上,修水县农场反映,修水群众也主张早播密播、早插嫩秧、春社浸种,每亩播种量在600斤以上。修水县农场1954年每亩秧田播种300斤,因为播种稀,影响秧苗生长慢,推迟了插秧。1955年增加到400斤,1956年再增加到400斤以上,逐年向密播的方向发展。但省内其他地区群众经验,均主张稀播壮秧,适时播种,适时移  相似文献   

3.
当阳县陈场公社前进大队,是平原为主兼有丘陵的一季稻区。耕地面积4300.5亩,其中水田占98%左右。几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正确贯彻了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方针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积极地、全面地开展了农业技术改革,获得了水稻连年增产。1964年水稻收获面积  相似文献   

4.
历年来早春育秧气候变化无常,气温低、降雨多,低温常出现在育秧期间的任何阶段。近年来江陵县柏马、新桥、松源等村,早稻早播的早熟增产作用较大,为了进一步研究保温育秧方法,稳定早播抗寒育秧及早熟增产效果,从大田生产来看,早春塑料薄膜育秧稳定,育秧是比较顺利的。江陵县柏马村农科所根据生产实践的要求,积累群众的经验,利用不同复盖物在早春育秧试验,进行抗寒性能的观察,利用不同芽期及秧苗不同生育阶段等抗寒性能的观察,共分有物理、生物及秧苗不同生育阶段抗寒性能等三个不同处理,现将我们试验结果综合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播种后烤田,寒潮来时润管桂林市郊区,有些公社有烤秧田的经验,在播下早稻芽谷后,即排干秧田水轻烤田一次,一般烤两、三天;看天气情况,晴天少烤,阴天多烤,烤到田面微裂,才灌水进行润管或浅水灌溉。这种作法好不好呢?我们在去年作了一个烤田对比试验,播种面积约1.5亩,在4月5—7日播,在播种后即烤田的,秧较粗壮,叶片数较多,叶色深  相似文献   

6.
<正> 早稻地膜覆盖育秧是一项早熟、优质、增产、增收的新技术.从安庆地区历年早稻育秧情况看,早稻烂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低温阴雨持续较长的年份尤其严重.因此,早稻烂秧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烂秧不仅损失谷种,造成秧苗不足、推迟季节、打乱种植计划,而且损失的谷种都是良种,用一般种补种,甚至用商品粮补种,对产量影响很大.大力推广地膜育秧,对防止烂秧、培养壮秧、提早早稻播栽期,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无色的聚氯乙烯薄膜育秧,自五十年代起已在我省早稻育秧中逐步推广。它对防止烂秧,提高单产有显著效果,深受群众欢迎。近几年来随着光质对农作物生育影响研究的进展,国内外曾进一步开展有色薄膜育秧的研究。为了摸清有色膜对水稻秧苗质量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供工业选型提供依据,我们于1977年在湖南省塑料研究所协助下进行了有色聚氯乙烯薄膜的早稻育秧试验,1978年我们又参加了全省的协作试验,对有色薄膜早稻育秧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现将两年试验结果作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早稻塑料薄膜育秧,我所1964年进行了首次試驗和大面积栽培,获得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为进一步掌握操作技术,积累資料,1965年又作了試驗和大面积示范栽培,再一次取得了較为良好的效果。茲将試驗經过及其結果,作一归納。一、秧田部分(一) 秧田概况1965年我所共有二十幅塑料薄膜,部分使用两次,复盖净秧田一亩,分別于3月10日、3月16日、4月1日三期播种,前后两  相似文献   

12.
13.
一 黄陂县百花公社建国大队是个丘陵黄棕壤地区。土质瘠薄,酸性较重。土壤有机质含量2%左右,全氮0.1%左右,速效氮34—40ppm,有效磷5ppm左右(奥尔逊法)。全大队有水田540亩,旱地146亩,以水稻生产为主,但由于肥料不足,历年产量较低。为了解决肥料问题,从1963年秋开始试种红花草子(紫云英)绿肥28亩,其中沤青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早稻集中育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秧田及育秧物资准备、播种、秧田管理、秧苗分配及育秧物资回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早稻集中育秧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龙桥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大寨为榜样,深入开展科学实验,不断摸索水稻的高产规律,1972年,938.9亩前季稻,平均亩产达921.1斤,比1971年增产65.6斤。其主要经验,除因地制宜抓好夏熟作物茬口布局和前季稻品种布局外,还针对过去前季稻穗数不足,瘪粒多、千粒重低等问题,围绕足苗、早发争穗多,中稳后健争实粒两大目标,对培育壮秧、密植、管理等栽培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1972年前季稻每亩穗数达44万,比1971年增加2—3万,瘪谷率下降7—10%,千粒重增加1—2克。  相似文献   

16.
倪金山 《现代种业》2007,(1):16-16,15
选好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布局、粮食市场对早稻品质要求等,选择综合性状好、米质优、抗病虫、生育期适中的好品种。早稻抛秧还要求所选品种茎秆粗壮、较矮、抗倒力强、分蘖力中等偏强;直播早稻品种要具有较强的发根力和苗期耐寒性、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分蘖力中等偏强、早中熟。  相似文献   

17.
早稻塑盘育秧技术在我县经过6年实践并加以改进,使农民更易接受和操作。其做法如下。一、苗床准备。播种前2~3天,按常规湿润育秧方法整好秧厢。秧厢面积按每公顷大田用200平方米秧厢计算。厢宽1.4米,厢长不超过10米,过长难于控制膜内温湿度。厢沟宽0.4米,沟深0.3米。也可利用平地,在播种前铺一层2~3厘米厚的泥巴作苗床。二、秧盘准备。选用400孔型的秧盘。561孔型的秧抛后易漂秧,而353孔型的单位面积大田所用秧盘数多,成本高。每公顷需用850~900片,株型紧凑的品种如中优早81等可适当增加秧盘数。三、营养土准备。选用肥沃的莱园上或塘沟泥或因泥晒干,捶碎过筛,每片秧盘备足1公斤~1.2公斤土,即每公顷大田备足900公斤~1000公斤,用2/3拌入壮秧营养剂作底土用,其余留作盖土。四、浸种催芽.每公顷备常规稻种60公斤~70公斤或杂交稻种35公斤40公斤,按常规方法催芽至半粒谷长即可播种。五、压盘播种.秧厢整好2~3天、秧厢未干时即可压盘。此时压盘后底孔有泥浆冒入孔穴,把拌有壮秧剂的营养土注入2/3后播种,播后盖上未拌壮秧剂的营养土。六、浇水盖膜。据种后浇足水,至盘孔内有水溢出。在秧盘上铺一层地膜,然后用竹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三制面积的不断扩大,后季稻肥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广辟肥源,增加水稻产量,我站进行了早稻田套种田菁的试验,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区早稻品种以雷火粘和南特号占绝大多数,湖区多种雷火粘,丘平区多种南特号,各地育秧方法略有不同,湖区一般育水秧,历年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烂秧现象。丘平区桃源、常德等县有一部分乡,群众把芽谷播下泥后,秧厢敞开不关水,保持温润状态,扎根扶针快、烂秧少,这一经验,一直到56年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倡推广湿润秧田,我们才想到我区当地群众也搞过湿润秧田,但是没有很好的总结提高。全省通过57年重点推广湿润秧田获得成功,今年在农业生产跃进中,上级党委提出普遍推广湿润秧田,收效很大,但是存在的问题,就是复盖物的来源和群众排洸管理经验不足。还有引起倒针烂秧现象。我站今年从提高湿润秧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浠水县进行了早稻"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肥不同配方施用量对早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显著增加早稻产量和提高效益,其中氮肥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钾肥次之,磷肥最小,纯N、P_2O5、K_2O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49.57、45.68、42.80 kg/hm~2,最佳产量范围7 119.9~7 207.1 kg/hm~2。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