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薯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 ,明确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和甘薯G病毒 (SPVG)等为河南省甘薯主要病毒 ,并对甘薯茎尖苗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脱毒甘薯的特点   1抗病性特别是抗病毒性病害能力增加   应用生物技术脱去苗中的甘薯病毒,即甘薯脱毒对甘薯真菌、线虫病抗性增强,减少或避免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   2脱毒甘薯增产效益显著   甘薯经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后生理代谢旺盛,可充分发挥品种原有的增产潜力。脱毒甘薯春夏种植均表现缓苗快、长势旺、块根膨大早、膨大快,比未脱毒甘薯增产 20%~ 50%,有的甚至成倍增产。   3脱毒甘薯产量性状好、品质优   脱毒甘薯单株块根数增多,茎节上产生不定根少,且易膨大形成 100克以上的薯块,须根、柴根很…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甘薯有效的脱毒和快繁技术体系,本研究主要探索适宜甘薯快速繁殖的培养基,并针对茎尖培养、高温处理及药剂处理3种方法对甘薯病毒的脱除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薯25茎尖培养脱毒试验中7种病毒脱除率为28.6%,京6脱毒率为0。烟薯25在40℃条件下分别处理2 h或8 h,可有效脱除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及甘薯卷叶病毒(SPLCV);京6在40℃条件下处理2 h、4 h、8 h,SPFMV病毒全部脱除,SPLCV病毒脱除率均为85.7%;烟薯25盆栽苗于35~40℃,处理30 d可有效脱除SPFMV。茎尖培养与药剂共同处理,SPLCV病毒脱除率为100%;培养基MS+2.0 mg/L 6-BA+1.0 mg/L KT适宜烟薯25、普薯32、济薯26扩繁。  相似文献   

5.
<正> 甘薯(山东省当地俗“地瓜”)脱毒是一项增产显著的高新技术,它是利用甘薯茎尖病毒含量低不带病毒的特性进行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取试管苗后,再经病毒检测,将不带病毒的茎尖苗迅速隔离繁殖,用于生产。该技术是防止甘薯病毒病的有效途径。它有增产效果显著,抗病性明显提高,块膨大快等特点。一般比常规甘薯增产30%以上,每667m~2增鲜薯600kg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漳浦县自1998年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及栽培技术,经过几年来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4年全县脱毒甘薯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占全县甘薯种植面积的44.4%,平均亩产鲜薯3118.3公斤,比未脱毒增产18.6%,增产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脱毒甘薯的优点1.薯(苗)生命力强:薯块育种苗表现种薯萌芽性好,出苗早,苗壮,出苗率高。据试验,脱毒甘薯种薯育苗比非脱毒出苗期提前1—天,采苗量及百苗重均略有增加脱毒薯苗扦插后发根返苗快,封垄早,茎节粗壮,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显著提高,品质优良:脱产量毒甘薯经脱除病毒…  相似文献   

7.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病毒,甘薯病毒病已成为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一大制约因素。据调查,南阳市一般田块发病率100%,一般减产30%左右,2010~2013年共检测病害样品2 214个。结果表明,南阳市甘薯病毒的病原至少有6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褪绿斑病毒(SPCFV)、C-6、C-8和甘薯轻驳病毒(SPMMV),其中以SPFMV的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72.12%,其次是SPLV达60.22%。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甘薯种苗,生产脱毒甘薯成为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首选方法。最后概括了脱毒种薯的生产程序,即1选用优良品种,2茎尖分生组织,3病毒检测,4优良株系评选,5脱毒试管苗快繁,6网室内生产脱毒原原种,7隔离区生产脱毒原种,8大田生产脱毒良种。  相似文献   

8.
我国甘薯主要病毒种类及脱毒种薯生产程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甘薯主要病毒种类及脱毒种薯生产程序杨永嘉,邢继英,邬景禹(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221000)近年来,我国对甘薯病毒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通过茎尖组织培养产生的试管苗,由于脱除了病毒,可以大幅度提高薯块产量和改善品质,一般增产幅度达20~50%,干率...  相似文献   

9.
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诱导与快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紫甘薯京薯6号生产现状,应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对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生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0.75mg/L6-BA+0.1 mg/L NAA从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得到无毒苗,出芽率达到100%,出芽平均时间为28d,脱毒率达到95%.以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茎节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培养20~25d可以获得无毒快繁苗,繁殖系数为5~6倍.  相似文献   

10.
脱毒甘薯不同世代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脱毒商薯19和脱毒北京553不同世代苗以及未脱毒薯苗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脱毒薯世代苗均较未脱毒甘薯苗有一定的产量挽回损失,世代数越小,挽回损失越高。不同品种间相同世代薯苗挽回损失率表现不同,脱毒商薯19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差异显著,而脱毒北京553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虽有一定的增产,但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上推广脱毒种薯苗,宜采用脱毒一、二代种薯苗,特别是脱毒二代,既增产又降低成本,而不宜推广脱毒三代及以后世代的种薯。  相似文献   

11.
用秦薯1号自交后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试验对甘薯的分枝数(x1)、最长蔓长(x2)、分枝总长(x3)、节间长(x4)、蔓粗(x5)、叶面积(x6)、单株绿叶重(x7)、藤叶重(x8)、单株薯数(x9)、单薯重(x10)、根冠比(x11)和单株产量(y)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绿叶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薯数和单薯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高产育种以单株产量为选择目标时,应以单株绿叶重、单株薯数和单薯重的选择为主,结合根冠比、分枝数、叶面积和蔓粗,对这7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甘薯脱毒薯特性鉴定及亲本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目前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几个品种,经多年多点鉴定结果表明,脱毒甘薯不同地点、品种、年份均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14.95%~91.61%。甘薯脱毒后干物质含量、抗病性则无明显变化。脱毒薯比非脱毒薯地上部生长旺盛,后期干物质积累优势突出。用脱毒苗作有性杂交亲本比对照结实率略高,植株开花性状、实生后代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G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克隆得到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G病毒(Sweetpotato virusG,SPVG)基因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应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带毒情况检测,为生产优质甘薯组培脱毒苗提供保障.[方法]根据已公布的侵染甘薯的SPFMV和SPVG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两对特异引物,以RT-PCR法从染病的甘薯叶片扩增SPFMV和SPVG的两个片段,并以克隆到的两个病毒片段及内参基因Actin片段为探针建立反向斑点杂交体系.[结果]分别克隆出长度约310和500 bp的片段,经BLAST比对,所获得的310 bp片段为SPFMV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7%,500 bp片段为SPVG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同源性为99%.分别用带有SPFMV和SPVG片段的重组质粒pUC-SPFMV和pUC-SPVG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发现不同病毒能获得单一信号,无交叉现象.以染病甘薯和脱毒甘薯苗为样品,用该种病毒的探针进行反向斑点杂交,染病植株样品中能获得单一信号,而脱毒苗甘薯样品未见任何信号,杂交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用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体系能有效检测甘薯中的SPFMV和SPVG,无交叉信号,可用于甘薯组培脱毒苗的前期检测.  相似文献   

14.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明权  王钰  林毅  阮龙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38-1039,1044
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扼要说明了甘薯茎尖脱毒增产机理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烟薯套种甘薯品种筛选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方法]于2014和2015年连续2年分别在不同烟区进行烟薯套种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的筛选评价试验,筛选适宜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结果]所有甘薯品种在烟薯套种情况下鲜薯产量均比纯作下减产,地上部蔓长增加,分枝数减少,地下部结薯数减少。[结论]结合2年鲜薯产量和蔓长的变化情况,筛选出苏薯9号、商薯19、徐薯32、广薯87共4个甘薯品种最适宜烟薯套种。  相似文献   

16.
甘薯病毒病脱毒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是目前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甘薯病的田间症状及病原种类,并综述了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及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烯效唑不同喷施时期对烟薯25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烟薯25为试材,分别于栽插后50、65、80天叶面喷施烯效唑(用量15.0 g/hm2,喷施浓度为25mg/kg),研究其对甘薯茎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65、80天喷药处理的平均蔓长分别比对照减少32.5%、17.4%和10.7%,鲜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97%、3.14%和3.59%,50天喷药处理的商品薯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10.61%。说明叶面喷施烯效唑能有效调控甘薯茎蔓生长,提高鲜薯及商品薯产量,且以栽插后50天喷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脱毒甘薯原原种特殊的生长环境,研究了氮肥、栽培密度2因素与脱毒甘薯原原种产量及生长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栽插鲁薯7号快繁试管苗6.75万株,施纯氮15kg,产量可达8692kg/hm2,最大叶面积到达时间较同品种未脱毒甘薯提前5~10d;针对脱毒甘薯营养生长期长,块根膨大期短的特点,提出了控制氮肥的用量,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以提高甘薯单产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