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种业导刊》2012,(5):25-25
1玉米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据调查,河南省民权县玉米主要病虫害有15种,病害有9种,虫害有6种。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封顶病、玉米黑粉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蓟马、玉米叶螨、地老虎,玉米蚜虫、稻赤班沫蝉。  相似文献   

2.
玉米病害防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病虫害有20种以上,主要有玉米褐斑病、粗缩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等.其中玉米褐斑病已由过去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并有逐年加重趋势,针对安阳县玉米生产实际,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2017-2019年调查了辽宁春玉米产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还田旋耕栽培模式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后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最重,茎腐病发病率增加68.77%,穗腐病发病率增加20.01%,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39.54%;秸秆碎混旋耕还田后茎腐病发病率增加48.20%,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16.84%;秸秆田外堆置腐解后深翻还田可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茎腐病发病率降低41.66%,穗腐病发病率降低30.00%;秸秆还田配套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有一定的叠加影响,免耕栽培会加剧病害发生,而深翻栽培可降低病害发生。由此可见,秸秆直接还田,特别是覆盖还田会加重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而秸秆经充分腐解处理后再还田能有效降低玉米主要病害,尤其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玉米病毒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常见的玉米病毒病如玉米花叶病、粗缩病、黑条矮缩病、红叶病、枯斑病毒病等,其中粗缩病危害尤其严重。玉米病毒病是一种虫传性病害,主要传毒虫有蓟马、蚜虫、灰飞虱、叶蝉等。已经报道的病毒达40多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玉米抗病育种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矮花叶病。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上述病害的抗性,主要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不同玉米材料,抗病性有明显差别。F_1的抗病性,倾向抗病亲本或比亲本的平均病级低。实践证明,采用轮回选择法和利用多细胞质杂交种是行之有效的玉米抗病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呈现加重趋势,常见主要病害有玉米大小斑病、青橘病、纹枯病等,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介绍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并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 生产中必须选用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生长势强的一代杂交优良品种。近年来,北方各地普遍发生玉米各种病害,其中玉米叶斑病、茎腐病和矮缩病成为玉米的主要病害。为了保证玉米高产稳产,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尤其是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的品种是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玉米土传病害的主要特点是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种子萌动后到出苗乃至整个生育期均可以通过植株的根系进行侵染,可分为苗期病害、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的苗期症状表现也归为苗期病害,因此玉米苗期病害的防治是玉米土传病害防治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陕西省植保总站下发通知,部署有关市开展玉米茎基腐病调查工作。据介绍,玉米茎基腐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病害,主要由腐霉菌、炭疽菌、镰刀菌侵染引起,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其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田间可借风雨、灌溉水、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发生多次再侵染。连作年限越长,土壤积累病菌越多,发病危害越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陕西不同区域茎基腐病发生为害有上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灰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玉米尾孢斑病、玉米霉斑病,近年来在各地玉米种植区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已经造成了严重损失。据资料介绍,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于1991年在辽宁丹东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2002年在云南大理州报道了玉米灰斑病发生,2007年在四川雅安市宝兴县发现了玉米灰斑病危害,以后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具有蔓延趋势,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上不可忽视的病害,对夏玉米常造成严重危害,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症状识别。玉米灰斑病主要发生在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灰斑病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东北辽宁、吉林局部地区发生严重,辽宁丹东地区玉米生长季节气温偏低、雨水较多、湿度较大是灰斑病的重发区,每年由于灰斑病导致玉米减产都在5%~10%。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病原菌是玉蜀黍尾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大斑病,又名玉米叶斑病、玉米枯叶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条斑病,该病最早于1976年首次在意大利发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玉米生产国和地区的主要病害。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工作,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尽量采取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对非施药不可的,应根据生产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玉米田使用农药的规定要求,选择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鉴于近期气候比较适宜玉米病害发生,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要求各区、县植保部门要切实做好玉米褐斑病、大斑病、纹枯病等病害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延缓病害流行蔓延速度。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节壶菌属真菌引发,为害部位包括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形成较大的褐色条斑,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130-134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我国玉米茎腐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玉米茎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本文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发病症状表现、病情分级标准、病害侵染规律、抗性鉴定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真菌病害,该病害在中国玉米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如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的改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生产中使用的高抗茎腐病的玉米品种不多等因素,致使田间病原菌数量增加,中国玉米茎腐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针对玉米茎腐病危害逐年加重的现状,笔者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致病菌、发病症状表现、病情分级标准、病害侵染规律、抗性鉴定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玉米纹桔病是近年来在唐山新发生的病害,主要在玉米自交系发病较重。当前发病最重的自交系有M_o17、5003等。而这些自交系也是该地区主要品种,如丹玉13号、黄417、中单2号,以及积极发展的沈单7号等组合的亲本。这种病害的发  相似文献   

17.
王晓鸣 《作物杂志》2005,21(3):38-40
1玉米生长中后期病虫害鉴别特征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发生在生长的中后期阶段,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在各玉米种植区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的抗性水平和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1.1叶部病害1.1.1大斑病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受侵染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展,但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型、中央灰褐色的大病斑,一般大小为50~100mm×5~10mm,有些病斑可长达200mm。叶片上病斑多时,常导致整叶枯死。在具有抗性的品种上,病斑呈萎蔫状、浅灰色。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1.1.2小斑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但也侵染叶鞘、苞叶、果穗。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玉米粗缩病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玉米病害,危害之大,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玉米粗缩病曾是西北河西走廊以西种植玉米地区的主要病害。1969~1971年在甘肃省敦煌县连续3年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1993年以来,在山东省种植玉米的个别地区就有零星发生,1996年以来以发生蔓延到玉米主栽的几个省份。经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2004年在铁岭市昌图县的玉米种植区域的个别地块已经发现了此病,经田间调查发病率在10%~20%,严重地块在33%。发病后及时用药防治的能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及时防治还能缓解病情减轻病害。发病及时防治后的又经田间调查,病情已经控制在8%以内。玉米苗期发现粗缩病就应抓紧时间查看苗情,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及早防治,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病情,让病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变化,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已由常年的偶发性病害,上升为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一旦发生即发展迅速,危害重,发生后轻者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玉米茎腐病又称茎基腐病,成株期茎基部腐烂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现将其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病害症状。该病是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症状类型较多,田间常见的是软腐型和晚枯型两种,软腐型早于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笔者从商洛市植保植检站了解到,玉米灰斑病是该市近年来在玉米上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2009年该病首次在该市商州区张村镇发生,现已成为该市玉米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山区乡镇,目前全市发生面积增加到20万亩左右。据介绍,8月1620日,市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在商州区、丹凤县、山阳县调查,病害主要危害春播玉米,发病区域平均病田率85%以上,发病较重田块病株率达100%,病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