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副结核病,又名约内氏病(Johne'sdis-ease),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肠道疾病。它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paratuberculosis)感染所引起的。牛感染副结核分支杆菌后直到2~5岁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其...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预防牛结核病,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支杆菌。本菌分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  相似文献   

3.
<正>副结核病也称为强尼氏病,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慢性消化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顽固性腹泻、极度消瘦和肠道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襞。其致病菌是一种抗酸染色的分支杆菌属的类结核病菌,现在被称为MAP。本病的流行呈多样化,可以在本国传播,也可跨越国界传播。发病率很高。1发病机理青年牛感染强尼分支杆菌,通常是由母畜传染或是接触了带菌动物的粪便。此外,羊、、骆驼、猪、鹿也可感染。病牛及  相似文献   

4.
<正>1牛副结核病牛副结核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是牛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以顽固性腹泻、逐渐消瘦、壁增厚形成皱褶为特征。1.1病原病原为副结核分支杆菌,革兰氏阳性菌,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抗酸染色良好。本菌对外界环境和化学药物的抵抗力很强。病菌存在于肠道中,随病牛粪便排出,污染环境、饲料、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牛。本病主要侵害牛,尤其是奶牛,偶尔见于羊、骆驼和鹿。多数是在幼龄时感染,  相似文献   

5.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Johne和Hothinghow于1895年首先发现此病,因此又称为Johne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养牛业带来重大损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防治措施。我国在80~90年代农业部作为重点攻关项目进行研究,本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牛、羊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物保健》2009,(2):120-120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是一种传染性、慢性和往往是致命性的传染病。可以侵袭绵羊、牛、鹿和北美野牛的小肠,每年仅给奶牛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2.5亿美元。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引起的,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与麻疯病和结核病有关。该菌在全世界均有发现,可以引起小肠壁增厚,  相似文献   

7.
柴贵明 《中国乳业》2022,(11):72-75
副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细菌疾病,病原为禽分支杆菌副结核亚种,主要感染牛、羊,造成病畜小肠和其他器官损伤,引发腹泻、体重降低、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奶牛副结核病可导致奶牛死淘率增加、产奶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繁殖能力下降、屠宰率降低以及增加其他病原的感染率,从而对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副结核分支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子宫进行垂直传播。副结核分支杆菌通过在小肠黏膜下层中的巨噬细胞中持续感染来逃避免疫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隐性感染至少会持续两年,然后细菌开始脱落并出现临床症状。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进程缓慢,管理不当会使易感犊牛发病率更高,这使得牛副结核病的防控具有很大挑战性,尤其是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本文对奶牛副结核病的概念、可造成的经济危害以及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新型诊断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不仅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也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做好牛结核病的诊断,是实现该病净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前提。本文从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该病的诊断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牛副结核病是一种以顽固性下痢、肠黏膜增厚形成皱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牛副结核病潜伏期长,是以病牛出现卡他性肠炎、腹泻为特征的致死性传染病,常见于牛,尤其是乳牛严重,偶尔见有绵羊、山羊及骆驼等发病的报道。该病在成年牛中多不表现症状,在怀孕或妊娠的母牛中临床症状明显。1病原该病的病原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副结核分枝杆菌,大小约0.5~1.5um,为抗酸小杆菌。该病原在感染的畜  相似文献   

10.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禽分支杆菌等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牛类传染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在人畜中可以相互传染且很难治愈,直接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控制这种疾病的蔓延是首要任务。笔者重点表述了牛结核病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病的治疗和控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副结核病,又叫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分支杆菌属中的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反刍动物(主要是牛)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牛副结核病以顽固性腹泻、进行性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襞为特征。本病1895年首次被发现,1906年人工感染犊牛成功,1961年获得本菌的培养物。目前本病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奶牛饲养量较大的一些国家均有发生。据报道,自1972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的奶牛牧场、种公牛场等均有本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和禽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人畜共患病,曾经是引起人畜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是国际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主要对结核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结核分支杆菌是指除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与麻风分支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支杆菌。非结核分支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水和自然环境中,研究人员发现非结核分支杆菌能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IFN-γ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的细胞因子,在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就IFN-γ在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中起到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和禽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人畜共患病,曾经是引起人畜死亡最多的疾病之一,是国际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重点防控的疾病之一.主要对结核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禽分支杆菌等引起的一类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牛各种传染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在人畜之间可以相互传染,很难根治,是影响养牛业和全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控制本病的传播和蔓延迫在眉睫。控制牛结核病的主要措施是及时检疫和根除病牛,定期对牛群进行检疫监控。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进一步将传统细菌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3种方法相结合,特别是分子水平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逐渐得到完善,同时获得了许多牛分支杆菌的特异性抗原及其基因,对于阐明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的分子进化和遗传变异规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牛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支杆菌(革兰氏阳性,抗酸杆菌)引起的一种牛传染病.本病曾经在很多国家非常流行,但随着结核菌素检测方法,牛奶巴氏消毒的应用及肉类检测的加强,目前该病在许多国家已不常见.但在奶牛场中,仍可见到该病周期性的发作.该病常见于小母牛和青年奶牛.  相似文献   

17.
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B类重要传染病,主要侵害动物生殖系统,家畜中牛、羊、猪最为常见,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他家畜,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灶。奶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正>副结核病也称为强尼氏病,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慢性消化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顽固性腹泻、极度消瘦和肠道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襞。其致病菌是一种抗酸染色的分支杆菌属的类结核病菌,现在被称为MAP。本病的流行呈多样化,可以在本国传播,也可跨越国界传播。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牛结核病是由牛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禽分支杆菌等引起的一类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牛各种传染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在人畜之间可以相互传染很难根治,是影响养牛业和全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控制本病的传播和蔓延迫在眉睫.本文着重阐述了牛结核病流行病学与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本病的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羊的结核病、伪结核病和副结核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羊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3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牛和禽分枝杆菌可感染绵羊,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山羊发病。分枝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附性菌,一般染色不易着染,常用抗酸染色观察本菌的形态。常用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