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采用迳流小区定位观测法,对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未成林造林地水土流失进行观测、试验,将“世行模式”、“传统模式”的造林营林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比较、评价.试验表明:杉木未成林造林地(造林后头2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量超过当地允许侵蚀标准(10t/hm~2),达到(?)侵蚀(20—50t/hm~2);水土流失程度传统模式>世行模式>生态模式;目前在项目速生丰产林造林营林中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对防治未成林造林地的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黄土丘陵区面积为101433km~2,占全国黄土丘陵总面积的23%。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其侵蚀模数为0.6~1.2t/km~2,由于开荒扩种破坏植被,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就更为严重,每年水力侵蚀土壤厚度可达0.6~1.2cm,每公顷年流失表土60~120t,隔坡  相似文献   

3.
杨树薪炭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是山东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也是适宜的薪炭林树种 ,确定最佳采柴周期、造林密度、混交方式 ,是提高生物量的关键技术。经多年定位观测试验得出 :杨树乔林作业的薪炭林最佳造林密度为 2m× 2m ,最佳采伐周期为 5a ;矮林作业的杨树 ,最佳采伐周期为 3a ,其单位面积年生物量最高 ,并能节省成本 ,提高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欣伟 《沙棘》1998,11(4):3-4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全球最为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黄土高原总面积为64万km~2,而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2,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为16亿t,是产生风沙灾害、泥沙淤积、泥雨天气、黄河洪水灾害和断流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芳樟油用林采伐频次及投产树龄对其生长与效益的影响,测定不同类型芳樟油用林的树高、冠幅、萌芽基径、总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并统计叶片产油量等经济指标。结果表明,2年生投产、连年多频次采伐或管理粗放致林分生长量、精油产量及产值显著降低,梯田精耕的3年生林分投产后连续采伐3次、配施有机肥加复合肥,第3次采收的产量仍可达36.05±0.80 t/hm2,可实现持续高效经营。生产经营中应根据立地条件、管理水平确定投产树龄和采伐频次。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准格尔旗沙棘资源建设示范区选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被称之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砒砂岩区域,横跨皇甫川流域的暖水、德胜西、西黑岱、海子塔等五个乡,示范区总面积497km~2,其中350km~2面积为砒砂岩裸露区。示范区涉及23个行政村,3151户,12143口人,人口密度26人/km~2,森林覆盖率仅1%,人均粮食350kg。示范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穷地方,光山秃岭,一片荒芜,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年侵蚀模数1.8~2.5万t/km~2。人们形象的用“远看是红白分明的五花肉,近看是寸草不生的烂石沟”来比喻该地  相似文献   

7.
管涔林区是本省的重要林区,主要分布有云杉和华北落叶松等树种。为了合理经营森林,调整森林结构,经林业部和省林业厅批准,于1986年在管涔林区首次开展了经营采伐试验。本文就是整个试验的总结,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以及其它各项有关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与森林生态环境控制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省水土流失集中分布于鄱阳湖水系的"五河"及其支流流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分别是坡耕地、工业生产建设废弃物,尤其以林业用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森林资源年龄结构比例失调,林地逆转流失严重,森林利用与恢复方式单一,致使水土流失控制所需要的森林生态防护功能供给不足。为了遏止水土流失,必须调整人工林单一树种结构,重建防护功能较高的复合型森林生态系统,同时调整和改革现行不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坡耕地土地利用方式,实施全流域坡耕地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9.
天然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百平  阎晋民 《沙棘》1996,9(4):32-36
利用人工降雨机在天然沙棘林内进行百年一遇短历时降雨试验,测得荒坡径流、侵蚀量分别为39 300m~3/km~3和865t/km~2,而郁闭度0.7的沙棘林径流侵蚀量分别比荒坡减少88.67%和99.03%。郁闭度越大,减水减沙效益越显著。当郁闭度>0.5时减水减沙效益迅速提高。在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中,林地枯落物层和根系层占主导地位,林冠层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杉木人工林采伐后净化大气环境效能损失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试验站会同站的定位观测资料 ,着重分析了杉木人工林采伐后 ,净化大气功能及其效益的损失。杉木林采伐后 ,生态系统吸收CO2 和释放O2 的作用大大削弱 ,因乔木层光合作用消失 ,每年CO2 的固定减少 17.2 4t·hm- 2 ,O2 的释放减少 14 .73t·hm- 2 ,而采伐迹地多释放CO2 16 .6 4t·hm- 2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净化功能 ,每年少净化气态有机污染物 9.775t·hm- 2 。采用等效益相关代替法、拟市场价值法对生态系统功能损失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估 ,因CO2 固定和O2 释放减少、迹地CO2 释放增加和净化有机污染物等功能的效益损失分别为 2 86 2元·hm- 2 a- 1 、8838元·hm- 2 a- 1 、2 76 2元·hm- 2 a- 1 和5 86 5元·hm- 2 a- 1 ,杉木林采伐后 ,净化大气环境效能损失的价值高达 2 0 32 7元·hm- 2 a- 1 。  相似文献   

11.
正鲁山县以生态建县作为打造生态旅游强县的重要载体来抓,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护,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近年来,每年审批的林木采伐量占年采伐限额10%左右,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景区、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道路河流两侧第一层山脊内的林木一般不审批采伐。加强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管理。凭证运输木材,凭证加工(经营)木材,严禁非法木材  相似文献   

12.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地表径流及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东山区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场不同恢复模式3 a连续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在退耕后具有较强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生态防护功能增强,人工辅助措施能加速植被恢复速度;退耕后对水土流失的控制作用显著,年均减少泥土流失量达103.91 g·m~(-2)以上,总体防护效果呈现为自然区>乔灌区>乔木区>对照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的渗透性能增强,提高了坡地的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木材采运是指从事采伐、木材运输和贮木场作业的开发森林资源的全过程。木材采运体现森林的经济效益。森林生态是指森林群落的各树木与其他生物以及生物圈其他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生态体现森林的生态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森林效益间关系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有的认为 ,生产木材满足社会需要是经营林业的主要目的 ,“采伐—更新—采伐”的循环才是完整的生产周期。也有的认为大量采伐森林 ,破坏了生态平衡 :要停止采伐 ,使森林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是经营林业…  相似文献   

14.
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采伐后水源涵养和固土保肥效益损失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康文星  田大伦 《林业科学》2002,38(1):111-115
本文以连续定位测定数据 ,对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采伐后造成各种效益损失 ,用等效益相关代替法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人工林采伐后 ,土壤蓄水量比有林区少 6 4 6m3·hm- 2 ,调洪能力少 786m3·hm- 2 ,枯水期提供水量少 318m3·hm- 2 ,每年流失的泥沙量比有林区多 4 8t·hm- 2 ,由此比有林区多流失的营养物质 ,纯N 0 0 87t·hm- 2 ,P 0 0 4 7t·hm- 2 ,K 0 10 1t·hm- 2 。通过有关计量计算得出 ,每采伐 1hm2 杉木林每年水源涵养效益损失 84 9元 ,固土保肥效益损失 5 0 4元 ,改良土壤效益损失 10 2元 ,共计损失 14 5 5元。这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森林采伐损失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公益林是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多样性 ,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 ,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过去 ,由于垦荒及森林的过度采伐 ,天然植被遭到破坏 ,降低了森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目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36 7万 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 38%。近年来 ,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之势 ,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 1万 km2 。每年流入长江、…  相似文献   

17.
江河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滩地多功能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配置原则、配置方式、经营模式、采伐更新技术及其它相关经营技术等试验研究,集中分析了主要滩地树种的耐水性及选择原则,提出了长短轮伐周期结合、主导功能优先等配置原则和阶梯式带状混交、松阔复层混交等8种配置方式;总结出林—农、林一游等6种经营模式;在对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作业技术的比较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约束下的采伐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采伐研究简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国际上减少环境影响的森林采伐(RIL)理念及中国森林生态采伐(EFH)理念的形成过程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国际上已经对RIL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制定了新的采伐作业规程.中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新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但还不完善,离可持续经营的目标还有差距.对EFH的研究,多是理论和单项技术方面的,对成本及效益方面的研究缺乏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比较,具体森林类型的生态采伐技术模式还不成熟,森林生态采伐的技术体系还没有形成.指出今后中国森林生态采伐更新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吴福田  康庆江 《林业科技》2000,25(5):18-18,23
1 生态经济型林业的特点生态经济型林业应具备 3个特点 :由单纯强调经济效益为主的木材生产型向防护、经济效益双重目标经营转化 ;由单纯种植乡土树种向营造优质速生丰产林、经济林转化 ,建设商品型林业生产基地 ;由单一营林型生产向营林、采伐、加工、综合开发 ,形成林工商一体化林业经营方式转化。2 生态经济型林业的构想2 .1 适应生态经济型林业的小班区划应严格以立地类型为主 (参考林分类型 )区划固定小班。然后在一个经营单位内 ,把立地条件相似、经营目的相同的小班归纳为一个经营类型 ,划定后保持相对稳定。经营单位可依现行林场…  相似文献   

20.
一、对森林两种效益对立与统一的认识1.两种效益的对立森林的经济效益,一般是在森林被采伐后才能获得,而生态效益是以立木群体的存在为条件,才能发挥,两者之间确实有对立的一面。由于从不同角度看森林效益,产生了两种对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木材是国家建设、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生产木材满足需要是经营林业的主要目的。“采伐——更新——采伐”的循环才是完整的生产周期。不以采伐为目的的林业经营,背离林业经营的主旨,不属于林业经营范畴,是“非林业经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历史留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