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柑桔黄龙病是我国南部柑桔产区毁灭性病害。可防不可治,被桔农称为“柑桔癌症”,各产桔园均将其列为检疫对象。近年来,赣南柑桔黄龙病流行,严重威胁柑桔业的生存。笔者试以江西长城企业集团为例,探讨柑桔黄龙病流行原因及其防治对策。1 病原、传播途径及媒介、田间诊断11 病原 有关柑桔黄龙病的病原,学术界存有争论。有说是类菌原体,有说是立克次氏体,也有说是类细菌,还有人认为是薄壁型细菌,但多数学者倾向于类细菌体(BLO)。12 传播途径及媒介 柑桔黄龙病通过接穗和苗木可作远距离传播。迄今为止,学术界认定…  相似文献   

2.
1909年,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发现了一类比细菌小的微生物,人们称这类微生物为“立克次氏体”。有关科学工作者在电镜下观察认为是类菌原体为害的植物韧皮部组织超薄切片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新奇的粒,该粒子有约20—30毫微米厚的、坚突的细胞壁(类菌原体无壁),呈山脊状或波浪形突起。它们的形状多样,大都是棒状,也有球形或纤维状的,大小一般宽0.32—0.5微米,长1—4微米。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3.
(续)2.后期(1973─1982)1967年,日本科学家土居发现几种黄化型、丛技型病毒病的病原不是病毒而是类菌原体。之后,各国科学家对这类病害的病原纷纷进行再研究,到70年代初,有近百种病毒病被重新认定是类苗原体引起的。由叶蝉传播的柑桔顽固病和由木虱传播的青果病均在其中。1973年重新组织的广西柑桔黄龙病防治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l)实验证明黄龙病对四环素族抗生素敏感,初步证明黄龙病病原不是病毒而是类苗原体,并用四环素防治病害。[l‘·l。j对四环素敏感是类菌原体病害的一个重要特征。1973—1977年来用四环…  相似文献   

4.
我国柑桔裂皮病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在过去的年代,我国对柑桔病虫害的防治是以虫害及真菌、细菌病害为主要对象,病毒及类似病毒病害的防治工作起步较晚。我国柑桔生产遭受黄龙病、裂皮病及衰退病等三大病害的危害较为突出。我国植物病理学者已十分注意这些病害的潜在威胁。对黄龙病病原的研究,多年来存在争论,近年来已提出类细菌,即类立克次氏体的看法;在传毒研究方面,国内首次发现长春花可作为指示植物;利用热处理防治黄龙病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类病毒病害——柑桔裂皮病(CEV),在我国各柑桔产区均已发现,蔓延  相似文献   

5.
柑桔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是指由病毒、类病毒 (Viroid)、螺原体 (Spiroplasma)、植原体 (Phytoplas ma)和某些细菌 (这些细菌曾被称为类立克次氏体和类细菌 ,是一些用人工合成培养基难以培养的 ,或尚无法培养的细菌 ,习惯称为难培养菌 )引起的柑桔病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可以通过嫁接传播 ,也就是说 ,已感染病害的苗木和接穗在异地间传送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除了嫁接传播 ,这类病害有的还通过昆虫传播 ,有的通过污染的刀、剪等工具和人手传播 ,个别的通过种子传播。在世界各国发生的此类病害有病毒引…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柑桔产区普遍发生的黄龙病,严重威胁柑桔生产。近几年来,广西、上海、福州等地有关单位研究认为,黄龙病病原与类菌原体有关,与柑桔木虱传病的关系很密切。 1978年我们采用桔胚离体培养无病苗,进行柑桔木虱传播黄龙病试验,初步获得成功。现将试验过程与结果分述如下: 为了培育无病虫苗木作为试验材料,我们根据柑桔胚不带病毒这一事实,于1978年5月从外观健康的十月桔种果剥取种子,用0.1%升汞水消毒十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4—5次,  相似文献   

7.
柑桔黄龙病病原类细菌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黄龙病遍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南非等地,在我国更是柑桔的首要病害。1978年我国科研工作者首先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证实柑桔黄龙病的病原是类细菌(Bacterium—like Organism,BLO)。类细菌属难培养菌类,而柑桔黄龙病BLO不仅培养难,而且常规提纯获得完整菌体也难,以致有些研究者不得不从病株筛管里直接抽提,提纯BLO。本文报道柑桔黄龙病病源BLO的分离提纯,以及在培养基上体外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供试材料系从台湾获得的立枯病病毒毒系(已明确为类立克次氏体—译者),在椪柑实生苗上嫁接接种。使其感染。并在温室内保存。以供各处理实验用。抗生素由明治制果KK提供青霉素(效价1600微克/毫克)、四环素(效价1000微克/毫克)、链霉素(效价780微克/毫克)  相似文献   

9.
柑桔无病毒苗木生产的规范化赵学源,蒋元晖(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630712)柑桔类果树在长期嫁接繁殖过程中,往往积累感染一种或几种嫁接传播性病害。这些病害分别由病毒、类病毒、类细菌、螺原体和类茵原体引起。其中有的病害导致柑桔树势严重衰退、产量...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我国宽皮桔集中栽培区。柑桔病害以真菌性病害占多数,细菌性病害只有一种,而病毒类病害,包括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类细菌等病原在内的病害,尚无进一步系统调查和研究。但根据田间症状观察,国内外有关报导和实验鉴定,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柑桔黄龙病是由类细菌(BLO)引起的柑桔病害,对柑桔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类细菌属难培养菌,虽然有过其分离培养的报道,但未能严格按照柯氏法则予以确定。另外,要从病株中获得一定量较纯的病原也非常困难,所以要对该病原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困难很大。现将用感病的长春花组织培养柑桔黄龙病类细菌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感病的长春花材料由本实验室提供。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柑桔生产上存在着三种重要的病毒和类似病毒的病害:柑桔黄龙病、柑桔衰退病和柑桔裂皮病。目前对这些病害主要是采取严格检疫与培育无病苗建立无病苗圃的方法来进行防治。培育无病苗的方法是采用湿热空气在49℃,50分钟和四环素处理,以1000ppm药液浸渍2小时,这种方法对防治黄龙病与衰退病虽然有效,但对裂皮病则无效。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尝试了一种既能消除黄龙病和衰退病病原,又能脱除裂皮病病原的方法。这就是茎尖微芽嫁接,它克服了热处理对裂皮病无效,四环素对衰退病无效,  相似文献   

13.
刘英胜 《果农之友》2014,(11):37-37
枣疯病又称丛枝病、公枣病,是我国枣树的严重病害之一,一旦发病,翌年就很少结果,发病3~4年后即可整株死亡,对生产威胁极大,近年来在衡水市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病原植原体,旧称类菌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多形态质粒。无细胞壁,仅以厚度约10纳米单位的膜所包围。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四环素、土霉素治疗柑桔黄龙病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土居等(1967)提出桑萎缩病等几种黄化型病害的病原可能是类菌质体以来,1972年统计已经在50种左右的病植物及其媒介昆虫(主要是叶跳蝉)体内见有类菌质体,并且利用四环素族的抗生素可以治疗病株和抑制媒介昆虫的传病力。病株对四环素处理有无反应是确定病原是否与类菌质体有关的一种方法。1970年以来,柑桔的顽固病、青果病、立枯病和小叶病病株内相继发现类菌质体,利用四环素、金霉素和土霉素等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症状表现。Igwegbe 1970年在培养液中加四环素(20和50单位)或金霉素(50单位)可以抑制顽固病症状表现,实生苗截顶后19天将其根浸于  相似文献   

15.
除了黄龙病以外 ,目前已知我区的柑桔类果树尚感染了衰退病、裂皮病和碎叶病等病毒病 ,是我区最重要、为害最严重的一类病害 ,是制约我区柑桔生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 ,此类病害的防治至今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就当前我区黄龙病和其它病毒病防治中的几个问题讨论如下 ,期望引起各方关注和付诸行动。1 黄龙病的为害尚未得到明显减轻 ,防治仍需加大力度。黄龙病是在我区争论时间最长 ,也是目前为害和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经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多年研究 ,现在已经证明它是由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韧皮部杆菌属的一种细菌引起的细菌…  相似文献   

16.
(一) 80年代,农业部科技司设立柑桔黄龙病防治研究协作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和华南农业大学牵头组织柑桔黄龙病与其他病毒类病害防治研究协作组。协作组先后于1984、1986、1988年召开3次会议交流情况和经验。虽然该协作项目业已  相似文献   

17.
柑桔黄龙病是我国南方柑桔产区的毁灭性病害,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病害由类细菌病原引起,受害柑桔植株树势衰退,产量骤降,果实品质变劣,3~5年内全株枯死,一个兴盛的果园可在短短几年内被毁。浙江省柑桔黄龙病(CitrusYellowShootDisease)及其虫媒柑桔木虱(DiaPhorinacitriliuw)于1981年11月发现,同年年底经国内有关专家会诊确定。近15年来,我们在前人对该病病原和防治研究基础上,对传入浙南地区后的发病特点和检疫防治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互材料与方法1.l调查范围浙南地区不同品种(M柑、碰柑…  相似文献   

18.
柑桔黄龙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毁灭性的柑桔病害,严重阻碍了柑桔产业的发展。对柑桔黄龙病病原的种群分化及遗传变异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柑桔黄龙病流行、起源与进化。近年来柑桔黄龙病病原遗传多样性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正柑桔黄龙病是为害柑桔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病原为韧皮部杆菌引起的细菌病害,通过嫁接苗木和柑桔木虱等进行传播,对柑桔造成的危害极大,其防控技术要点如下:1柑桔黄龙病的田间症状柑桔类果树感染柑桔黄龙病后,在田间主要表现出4种症状。1.1斑驳状黄化新梢叶片转绿后,从叶片基部、边缘和主、侧脉附近开始褪绿,逐渐形成黄斑,与叶片其它绿色部分相连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黄化叶片。1.2黄梢(均匀黄化)发病初期表现的一个典型症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3年和2014年赣南各地柑桔黄龙病普查资料,对赣南柑桔黄龙病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赣南地区南北纵向不同区域间柑桔黄龙病的病情差异大,北纬25.330°以南为重发病区,北纬25.330°~25.880°之间为中等发病区,北纬25.880°以北为轻发病区;同一纬度,东西横向不同经度区域的病情差异不明显。柑桔黄龙病发生为害程度还与果园规模、树龄和柑桔种类有较密切关系,小规模果园病情重,10年以下低龄树和16年以上老龄树发病较重,温州蜜柑比脐橙敏感,脐橙比沙田柚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