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贵生 《山东饲料》2004,(11):30-30
南美鲱鱼,原产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又称巴西鲷,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具有杂食、生长快,耐低氧,易起捕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已在池塘和网箱养殖。为了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冬季越冬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薛勇 《山东饲料》2001,(6):30-30
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可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因此,现将养殖池塘中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中毒死亡,可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15%~20%。现将养殖池塘中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发展较快,但从目前河蟹池塘养殖技术水平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河蟹商品规格偏小;池塘的空间、水体及饵料资源未充分利用;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当;成活率不高等。为了使主养河蟹池塘获得优质、高产、高效,促进池塘河蟹养殖业的町持续发展,可采取主养河蟹池塘套养名优品种的养殖生产模式,能取得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亩利润可达2000-3000元。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饲料广角》2009,(2):16-16
1月8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大型科技下乡现场培训活动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布了《淡水池塘养殖生态修复技术手册》.以期为全国各地的池塘养殖环境修复与标准化池塘改造提供技术参考.为我国池塘养殖生产模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据介绍.为了满足全国各地相继开展的池塘养殖环境修复与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技术需要.配合农业部即将推出的淡水池塘养殖环境修复计划.  相似文献   

6.
池塘主养团头鲂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祖岫杰刘艳辉团头鲂原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品种。6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它的繁殖、饲养管理方法开始有了研究,并证明团头鲂可以作为新的养殖对象。70年代我国南方不少地区先后进行移植饲养,近年来已...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永靖县池塘养殖河蟹的池塘准备、围网设置、蟹苗投放、饲料投喂、水质管控、病害防控和捕捞销售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为河蟹在永靖县乃至西北地区池塘养成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殖池塘使用年代的增长,池塘池埂坍塌,池底淤泥沉积增厚,水利、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渔用设备、机械简单落后、配备不全,导致渔业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优化池塘养殖环境,近年来,贺兰县结合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及池塘改造、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项目,配套制订了相应的惠农政策和激励措施,按照"集约、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重点实施了以池塘清淤改造以及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渔用新设备、新机械示范应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建设项目,经过项目实施场点近几年的养殖生产证明,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殖在我国淡水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池塘养殖水平的有两大因素:一是养殖技术,二是养殖品种。这里的品种有养殖种类与种质双层含义。在养殖技术大力改进并日臻完善的今天,“种”的问题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大黄鱼属杂食性肉食性鱼类是我国四大海洋经济鱼类之一,也是我国最具地方特色的海洋经济鱼类。近20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到80年代中国沿海大黄鱼已是身影难觅。现经有关科研人员攻关已实现大黄鱼全人工繁殖和育苗。1996年在闽东沿岸兴起了大黄鱼养殖热潮,有池塘和网箱两种养殖方式,其中池塘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养成的大黄鱼体色和体长与自然海区生长的大黄鱼相近等特点。这对提高池塘养鱼经济效益及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具有实际意义。1 生活习性 大黄鱼是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厌强光,喜浊流,温度适应…  相似文献   

11.
一、微孔增氧及其作用 “微管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它是通过罗茨鼓风机与微孔管组成的池底曝气增氧设施,直接把空气中的氧输送到水层底部,能大幅度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新的池塘增氧方式。  相似文献   

12.
1996年初,金湖县承担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一年的实施,1996年底通过了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500亩。池塘鱼鳖混养是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此项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1、池塘的改造与建设。示范区地点在涂沟镇水产养殖场,利用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每口池塘面积5~15亩,平均水深2米以上,池底淤泥深25厘  相似文献   

13.
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 根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种养互补的原则,利用时间差,采取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比只养殖河蟹亩效益增加20%以上,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要求一个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水深1~1.5  相似文献   

14.
增殖轮虫养鱼苗的技术要点杨草在池塘中直接增殖轮虫,是解决鱼苗开口饲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苗成活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将其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1.排水清塘:轮虫是依靠底泥中的休眠卵重新萌发的。据测定在养鱼的肥水池塘的底泥中,平均每平方米有轮虫休眠卵...  相似文献   

15.
海水池塘立体养殖技术虽已在辽东地区推广多年,但养殖发展并不平衡,尚有许多技术问题待解决和推广。为此,本文介绍了海水池塘立体养殖的技术原理;从池塘准备、苗种放养、水质调节、饵料管理、日常管理5个方面简述了海水池塘立体养殖的具体技术;从蛏床、消毒、施肥、防护网、放苗、病害6个方面提出了海水池塘立体养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池塘养鱼技术和小网箱养鱼技术的特点,就淡水鱼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淡水鱼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淡水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池塘养鱼技术和小网箱养鱼技术的特点,就淡水鱼养殖技术带来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淡水鱼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鳖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美食补品。目前鳖业已成为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高效养殖业之一,年消费量10万余吨。但因传统的集约化养殖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不是一般农民都能搞的。而利用我国各地农村现有池塘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混养鳖,不但可提高池塘利用率,还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池塘混养鳖是值得推广的一个好模式、其主要好处有三。  相似文献   

19.
塘角鱼,又称本地胡子鲶。养殖塘角鱼具有投资少、技术简便的特点,而且塘角鱼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耐低氧,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现将塘角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一)池塘条件 塘角鱼对池塘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般的养鱼池塘只要塘基坚实,无渗漏,稍加改造后即可作为塘角鱼单养池塘。池塘  相似文献   

20.
1注意混养池塘面积 春季鱼类混养池塘要大而深,一般每个池塘面积最好5亩以上,水深2m以上,才可考虑配套上、中、下层鱼类混养。面积1-2亩,水深1.5m以下小而浅的池塘和饵料种类比较简单的池塘,以及新开挖的池塘.一般不宜混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