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时历久远,文献不足,人们对西周、春秋时期《周易》文本流传、易学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笔者所论主要及于两个问题:西周时期《周易》文本流传的问题和由《易象》引发的鲁国史官易学问题。笔者以为,西周时期《周易》即应有所流传,不仅止于周、鲁有之;《易象》应为鲁国史官易学之成果,而《左传》记载穆姜言“元亨利贞”一节也应是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鬼谋”、“人谋”之语出自《周易·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上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一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实则,《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构成六十四篇阐释“世界之理”的精悍短文,立论通达,逻辑严整,面面俱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整部著作完全是“纯理性”的分析,其中没有任何“天启”或“神意”的成分。故此书乃是“人谋”之书,而绝非“鬼谋”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殷人的卜筮文化而言,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太极 :“和”《周易》的核心思想就是“和”。“和”是中和。这个哲学、美学范畴 ,原来滋生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土壤 ,是先民们企求与天地融合以实现生存、幸福目标的文化意识。有了“和” ,相互矛盾对立的事象便能在相反、相成、相济的关系中转化为和谐整体。是以《易·乾》有“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 ,“万国咸宁”的记载。《易》用阴阳对立统一之中和的独特形式 ,建构起天人合一的太极哲学体系。“保合太和”意指阴阳会合 ,保全大和元气 ,普利万物 ;此为天之正道。首先是天能“保合太和” ,接着便是天地相和 ,天人相和。由此…  相似文献   

4.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余英时先生《论天人之际》与李泽厚先生《说巫史传统》论述从巫文化到孔子“仁”的“轴心突破”,提出五点评述意见:1.“仁”起于情而非情,乃道德律则;孔子“仁说”乃社会大变动所致;2.中国官方巫文化与古希腊不同;3.“德”的历史考察;4.《周易》完成了由“巫”到“数”到“德”的转化;5.中国古代“天人”亦是“两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两千余年来,它以精湛深邃的思维方式与独特的结构框架,不仅深刻影响到中国传统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成为推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由著名哲学史家朱伯昆山先生主编、任继愈先生作序的《易学智慧丛书》,是一套着眼于从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易学的特色及其价值的大书。在本丛书中,由易学著名专家萧汉明教授撰写的《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书店2003年6月版)一书,对传统医学中所蕴涵的易学智慧,作了精到的阐发,为人们了解中医的本来面貌、为中医从巫术的丛林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7.
象数是《周易》特有的一种概念,在中医理论中渗透很深。通过分别对“象”的形象性、概括性、融通性特点, 及“数”的代表性、系统性、规律性特点的分析,进一步得出,以实为本,以象为喻,实象结合;以象为体,以数为用,象数 结合的表征模式。这种象数思维的结合,对于深刻理解中医理论,认识疾病传变规律,正确辨证论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1,(3):205-206,210
《周易》之“晋”卦取日常太阳升起照耀大地之象而设卦,旨在阐述人在社会中晋升之道理,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顺明中前进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的修养,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周易》的道理,旨在教人“法天道,行人道”,以天德为榜样而为人处世。“晋卦”从根本上说就是阐述人在社会中的晋升的道理如何晋升,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光明和谐的状态中获得前进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修身,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这就是“晋之道”。  相似文献   

9.
《周易》,又称《易经》,居《十三经》之首。《四库全书总目》:“易本卜筮之书。”其实是借卜筮之说,而演天文和社会之学。在《周易》中,有许多地方论述为政之道。《周易》创说于文王,演绎于孔子。周朝,为政者已懂得要国富民强,必须搞好农业生产,要搞好农业生产,没有牛是不行的。故《周易》卷三,对牛有极其重要的论述:“象曰:不耕获,未富也。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得牛,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相似文献   

10.
正《周易》不仅为华夏先民的卜筮之书,而且其中亦富含深刻的哲理。《周易》广大悉备,包罗万象,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周易》所以能历经几千年而盛行不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离不开古代哲人对其不断地阐释和发挥,直到今天亦有其理论指导意义。《周易》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的词约意深、内涵丰富,人们可以对其进行无限的发挥。所以历来对《周易》的理解人言人殊,众说纷纭。就像冯友兰先生晚年对《周易》的理解:"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代数学,  相似文献   

11.
讀了《安徽农业科学》1963年第5期发表的宋宗淼同志所写的《略談平均数》一文后,感到所談的范围很广,但嫌得过于簡略,特别是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及大样本平均数的求法等等都沒有或很少提到。本人仅就宋同志文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加以补充,至于“平均数的正确性”“利用平均数进行数学分析”两节,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暫不討論。管見所及,請广大讀者和宋宗淼同志提出指正与批評。一、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研究事物数量变異現象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統計数之一。通常我們研究任何現象总体,首先要注意一般特征,确定它的典型代表;如果是研究数量变異的現象,由于总体各个单位之間是有差異的,那么要寻求代表值,反映出典型的特征就要借助于平均数。例如,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1 1月 30日~ 1 2月 4日 ,“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主办。台湾方面有中华易经学会、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1 4所大专院校与研究团体 2 0余人与会 ;大陆方面有中国周易学会、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 1 9所大专院校与研究团体 50余人与会。会议成果综述如下 :第一 ,大会共收到易学论文 38篇 ,内容十分广泛 :1 )《经》与《传》的研究。有台湾大学哲学所博士生李国玺对《易传》语言性质的研究 ,台湾辅仁大学哲研所硕士生王涵青对《系辞  相似文献   

13.
甲云研究《周易》已有十余年时间,颇有心得体会,去年曾向我谈过他所撰写的有关《周易》的专题论文,其中部分已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我建议他拟具一个框架,整理后以专著形式予以出版,标题即定为《周易卦爻辞研究》。他将初稿送给我审阅,我看了后觉得此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特向出版社推荐出版。该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详细谨密的材料,首先考证论述了《周易》本经及十翼的来源、作者以及撰作时代问题,持论平允,有说服力,并立足于《周易》成书的时代背景,考察了《周易》时代人们的认知方式以及《易》筮在当时的应用情况和社会影响,分析了《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区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可以被区分为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数理实证研究适合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案例实证研究可以为“三农”理论框架构建提供坚实基础。本文抽取了2003~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上的1015篇文献,分析了我国“三农”研究发展的有关趋势。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实证研究方法的广泛采用更有利于我国“三农”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周易》的“讼卦”主要要讨论争讼及诉讼问题,讼卦本身含义所表现出的息争止讼的思想,与易道倡导的“大道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以追求“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本文从易道阴阳观视角入手,通过对“讼卦”的诠释和解读,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傅秀宏 《百姓》2007,(6):54-57
疯狂Fans追星,追到整容、下跪、裸身、强抱,现在又有了跳海。《中国青年报》、《青年文摘》和腾讯网缘此发起反“追星”运动,提示某些追星族人格勿变畸形。杨丽娟事件,更为炒得愈来愈汹的娱乐文化是否健康,敲响了警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天人合一”整体思维与《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本文以《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为立足点,阐述《金匮要略》“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哲学渊源,能丰富《金匮要略》理论的内涵,有利于把握《金匮要略》理论形成的轨迹和络脉。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设《丽辞》篇专论骈体的起源与特征。"丽辞"最初指华丽的辞藻,在《丽辞》篇中成为对具有华丽、对偶特征的文体的代称。从文字学视角追根溯源,探寻"丽"字在"丽辞"中意为"偶"或"两"之意,"辞"字则是一种文体的代称;从文学批评视角则说明其作为文学批评的概念是经过了长期的演变与发展;从文学发展视角分析"丽辞",说明其不仅是内涵,词性褒贬也发生了改变。《丽辞》篇中刘勰对于"丽辞"的认识,对后世骈文研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高刘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336-9338
明代学人王世贞,历来是众多学者趋之若鹜的研究对象,其文学、史学、书画及戏曲等领域的成就以往学者均有述及。但是,其在园林方面的成就较为少见。弇山园作为王氏园林成就的物质载体,值得做深入探讨。弇山园是明代文人士大夫私园的典型代表,具有"城市山林"的美誉。该园无论是园林构建,包括山水景观、建筑景观以及动植物景观,还是园林思想与理论,都颇具特色,值得斟酌。笔者通过分析《弇山园记》,对弇山园的"全景"建筑观与"生态"造景意识进行了详细阐述,填补了该方面研究的空白,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由萧汉明教授郭东升副教授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研究》一书已于2001年1月在上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该专著为“道家研究丛书”之一。儒家与道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互有长短,互为补充。对道家思想的研究,90年代以来,逐渐得到重视,《周易参同契》一书在道家思想和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意义,它提出了一套修持修炼方法,即“外丹术”与“内丹术”。 该专著对《周易参同契》一书作了恰如其分的合乎事实的评价,认为它“以《周易》和道家思想为依托,广泛吸取先秦两汉天文历法、医学、易学、物侯学、炼丹术等方面的成就,假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