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1份江苏省白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APD标记对31份来自江苏省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选用20对随机引物扩增结 果,共获得312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205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65. 7%。根据312个标记位点信息,用 UPMGA法建立了江苏省31份白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0. 0988上, 31个品种分Ⅰ、Ⅱ 两个大簇,第Ⅰ簇5个品种,第Ⅱ簇26个品种;在遗传距离0. 0679上,簇Ⅱ分三个亚簇ⅡA、ⅡB、ⅡC,亚簇ⅡA 3个 品种,亚簇ⅡB 21个品种,亚簇ⅡC 2个品种;来自南通县的南通黄油菜和淮阴县的清江大菜籽之间的遗传距离最 小,为0. 0577,亲缘关系最近。对来自同一县的多个品种的RAPD结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 SHANNON - WEAV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代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省和湖北省89份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研究.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两省品种划分为独立的两大类群.RAPD指纹图谱以DNA分子水平的聚类分析可以将8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分为2类群和2个簇及3个亚簇,进一步反映品种间亲缘关系,表明地方品种间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评价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抗寒育种及组合配制提供依据,从252对标记中筛选出9对SSR和36对In Del标记对感温性、抗寒性、品质等性状差异明显的19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2.15个;有效等位基因变幅为1.05~3.27个,平均为1.70个。Shannon指数的变幅范围在0.121 7~1.269 5间,平均值为0.580 3;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范围为0.049 9~0.637 7,平均值为0.308 1。通过NTSYS计算遗传相似系数GS并按加权配对法(UPGMA)聚类,结果表明19份材料的GS变异在0.52~0.86之间。在GS为0.605水平上可将19份材料按两室与多室性划分为I-1和I-2两大类群,I-1类群在GS为0.655水平上可按冬春性分为II-1、II-2两个亚类群。在GS为0.71水平上,可将冬性材料划分为4个小群。聚类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冬、春性品种间及春性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白菜型油菜种质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保存于油料作物中期库中的1 962份白菜型油菜种质为基础材料,按照地理位置、表型性状分组并按比例取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44份地方品种,对其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山西省的冬油菜生育日数较长,来源于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的春油菜生育期较短;来源于四川省的半冬型油菜株高较高;来源于云南、四川省的半冬型油菜全株角果数较多;来源于西藏的材料千粒重较大。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我国白菜型油菜地方种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709, 高于国外材料(1.250);就不同生态类型而言,半冬型油菜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春油菜,冬油菜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204时,244份白菜型油菜地方种质划分为四簇,每簇包含的种质数分别为117、38、34和55;簇Ⅰ以半冬型油菜为主,簇Ⅱ、Ⅲ以春油菜为主,簇Ⅳ以冬油菜为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白菜型油菜分为春油菜、半冬型油菜与冬油菜三个明显的基因库,其结论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UPGMA法对199个陕西省白菜型油菜品种的15个性状进行形状标记聚类分析,并将淘汰后保留的29个品种作RAPD标记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RAPD标记和形态标记差异,以28个品种初步建立了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研究结果表明,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差异并不总是一致的,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相结合构建作物核心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来自9个不同国家或区域47份菠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PD标记在菠萝种质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条带百分比平均达到82.26%,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表现都较好,其平均值分别为1.46、0.26、0.39和0.24。基于RAPD分子检测数据对菠萝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在GS=0.66水平上,47份菠萝种质被划分为4大类群。菠萝种质的主成分分析获得了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藏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8对SRAP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引物,结合20个表型性状对73份中国西藏及35份包含中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印度的芥菜型油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8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39个带谱,34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5%;SRAP分子标记结果的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4个大类,材料按地区聚集现象明显;中国西藏地区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对西藏材料的8个重要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分析显示,变异系数最高的性状为全株角果数,达41.29%。表型性状聚类结果表明除中国西北材料外,其它材料按地区聚集现象明显。综合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藏芥菜型油菜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程度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不同地区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国西藏、中国西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印度。    相似文献   

8.
芥菜型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蔬菜,具有优良的抗旱、抗病和抗裂角等特性.本研究选用34份野生芥菜型油菜微核心种质及其衍生而来的51份新种质作为研究材料,采用305个ILP(intron length polymorphism,内含子长度多态性)标记对全部85份种质材料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全部材料分为两个群,每个群内野生种质...  相似文献   

9.
西藏白菜型黄籽油菜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藏黄籽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以西藏主要农区采集的16份白菜型黄籽油菜农家品种为材料,采用变异系数、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叶柄长度、薹茎叶着生状态、分枝习性外的27个表型性状变异类型多样,平均多样性指数达1.840,高于国内白菜型油菜平均水平1.709。变异系数(3.92%~52.84%)也表明了性状变异的丰富性。基于主成分因子综合得分进行离差平方和法聚类分析,取卡方平均距离0.80为阈值,将16份白菜型黄籽油菜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角果最长,每果粒数最多;第Ⅱ类分枝部位最高,一次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最多;第Ⅲ类分枝部位最低,主轴有效长度最短、有效角果数最少。此外,白菜型黄籽油菜籽粒以极大型和大型为主,种皮色泽丰富。  相似文献   

10.
白菜型油菜角果多室性状的遗传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白菜型多室油菜为材料,与3个不同来源的两室品种杂交,研究角果多室性状的遗传,并对多室油菜的子房发育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白菜型汪菜角果多室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mcmc)控制,不同发育时期的雌蕊子房横切切片观察发现,大部分多室油菜的子房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三室,四室,部分子房发育为两室,表现嵌合现象,可能多室油菜在子房发育和角果形成过程中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假隔膜未能完全形成或中途退化  相似文献   

11.
用RAPD标记分析中国和捷克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国和捷克等5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9条多态带,Hamman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地理起源和系谱关系一致,根据遗传差异将参试材料分为三大组,即中国材料组,捷克材料组和中捷材料组,中国材料与捷克材料之间遗传差异最大,以中国和捷克交换甘蓝型材料为育种亲本,有利于扩大遗传背景和促进双方育种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利用45对SSR(简单序列重复)和5对EST (表达序列标签)-STS(序列标签位点)标记对2009-2010年度165份新育成甘蓝型冬油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50个标记检测到131个多态性片段,每个标记等位变异数由1至7不等,平均为2.62,多态性比率为95.83%,PIC均值0.519。165份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519 0~0.938 0范围内聚类,平均为0.721 4。全部品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H)0.314 4,Simpson(I)0.470 3。杂交种整体多样性水平要高于常规种,细胞质不育杂交种略高于细胞核不育杂交种。4个生态区域中华东地区所育品种的两种指数最高,分别为0.314 0(H)和0.466 3(I),西北地区最低,为0.271 1(H)和0.405 9(I)。主成分(PCA)以及群体结构分析均显示细胞核不育杂交种与细胞质不育杂交种两种类型间以及中南与西北区域细胞质不育杂交种间存在遗传差异。165份材料群体结构分为8个组。组Ⅰ中质不育杂交种占50%,核不育杂交种和常规种各占近25%。组Ⅱ、Ⅳ、Ⅵ、Ⅶ基本为细胞质不育杂交种,Ⅲ、Ⅴ、Ⅷ三个组以细胞核不育杂交种为主。在细胞质不育杂交种为主的组中,西北区域与中南区域育成品种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差异。细胞核不育类型品种为主的3个组显示出更为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黄籽油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 42对SSR引物对19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33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品系间的等位基因数在2~21之间,平均位点为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17~0.85,平均为0.73.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19个品种(系)分为4个群体,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比较一致.并且只需NAS99、NAS98、NAS91及NAS31 4对多态性高的引物即可将19个材料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蓖麻品种遗传资源SSR分析及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蓖麻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构建指纹图谱,利用171对SSR及EST-SSR引物对30份国内蓖麻品种和1份法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蓖麻品种间呈中度多态性,平均每位点有2.267个等位基因数,香农指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53、0.347和0.289。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0.730处将31份蓖麻品种分为7个类群,来源于相同育种单位或相同省区的大部分品种聚在一起。另外,利用10对扩增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构建了31份蓖麻品种的指纹图谱,可用于品种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