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的研究及其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证明:1.GCK—84细胞培养灭活疫苗以32—35℃灭活72小时为最佳条件,以10%福尔马林使其最终浓度为0.1%为最好,室内免疫效果达96.3%。2.GCK—84细胞疫苗以10~(-2)浓度为最好,保护率达96%以上。3.在10~(-3)浓度疫苗中加入佐剂,能使保护率由68.8%提高到84.2%—100%。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获得鱼类染色体制片的一种简单、可靠且对活体标本几乎没有影响的鱼类细胞短期培养的方法,是通过取鱼类的尾鳍进行原代培养获得成纤维细胞制备染色体的。这些鱼类中,白斑狗鱼和鲫属淡水鱼,狭颈愈额鲷和细条天竺鲷属海水鱼,均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5.
6.
7.
鱼类细胞培养在渔业科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自1962年Wolf和Quimby首次建立RTG-2细胞系以来,鱼类细胞培养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据Wolf和Mann1980年的统计已有17属36种鱼61个硬骨鱼类细胞系相继建立。我国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主要是近10年的工作,但已建立了草鱼吻端组织细胞株(1981,张念慈杨广智),草鱼肾组织细胞系(1986,左文功等),草鱼尾鳍组织二倍体细胞系(1986,魏彦章等),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系(1988,李焕林等)十余种细胞株(系)。建立细胞株(系)的目的旨在运用这一技术进行其它领域研究。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鱼类细胞培养技术已用于鱼类遗传育种,鱼病防治,鱼类生理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的细胞培养,是研究对虾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国内外已有不关于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不同作者对不同对虾细胞原代培养的结果,比较了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的异同;描述了研究尝试多种方法对原代细胞的传代培养,其中一些方法对对虾细胞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介绍了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在对虾不同领域的应用状况,尤其是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9.
经济海藻育苗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融 《福建水产》1991,(2):75-81,41
近10年来,海藻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这不仅在理论上可为研究海藻的形态建成、生活史控制、比较生化学、遗传等提供同一的实验材料,在应用上也可为利用体细胞繁殖解决经济海藻苗种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从现有的资料看来,在海藻上已进行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有25个属42个物种,有如下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0.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icheri Gray)为生活在亚热带及温带浅沙海域中的头索动物,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经济价值。早期对文昌鱼的生态及胚胎发育进行了许多研究。近年来又对文昌鱼的生物化学、内分泌学、细胞分化与细胞遗传学等方面进行研究。然而,对文昌鱼的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则很少。  相似文献   

11.
淡水鱼类细胞培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文功 《淡水渔业》1991,(2):38-40,37
<正> 鱼类细胞培养研究大约已有三十年历史。自Clem等(1961)建立的GF-1细胞株问世以来的有关统计,到1979年为止国外相继报告来自冷水性和温水性真骨鱼类组织的细胞系已有61种,现在业已大大地超过了该数字。我国鱼类细胞培养研究开始于70年代,1981年张念慈和杨广智报告了草鱼吻端组织二倍体细胞株ZC-7901及其亚株ZC-7901S_1的建立,同年台湾省陈秀男和郭光雄亦报告建立了鳗鱼卵巢组织细胞系,陈秀男等(1982、1983)还先后报告建立了鳗鱼肾脏组织和罗非鱼卵巢组织的细胞系,左文功等(1986)报告了草鱼肾脏组织细胞系CIK的  相似文献   

12.
细胞培养是现代生物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实验技术,它为细胞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核移植、细胞杂交、DNA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及一些物理图谱的建立,也都需要与细胞培养紧密结合。鱼类细胞培养也是开展鱼类病毒性病原、疫苗制备和鱼类细胞工程等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建立对虾细胞系是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染色体分析、遗传育种研究和基因功能分析的重要手段,对开展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及进行海洋无脊椎生物非特异免疫机制的探讨,查清对虾免疫机制进而有效防治养殖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弱毒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报道经筛选的GCHV-841毒株在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系中进行适应性培养,弱毒驯化,细胞培养弱毒疫苗的制备,安全性观察,不同稀释度和剂量的免疫保护率测定及保存试验,GCHV-841毒株在PSF细胞中继代驯化至53代达到减毒目的。筛选得53-59代作毒株在PSF细胞中继代驯化至53代达到减毒目的,筛选得53-59代作毒种制备的细胞制备细胞弱毒疫使用安全,用稀释10-10^4倍的疫苗,0.1-0.3  相似文献   

16.
鳗鲡冠状病毒样病毒的细胞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玉环 《水产学报》1998,22(3):230-233
实验选用4种鱼类传代细胞,对首次发现的鳗鲡“狂游病”的病原-鳗鲡冠状病毒样病毒进行了细胞分离与培养。本研究在鲤上皮乳头状瘤细胞中复制了鳗鲡冠状病毒样病毒粒子,并经病毒细胞培养物的电镜负染和超薄切片法检查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7.
浅谈虾,贝细胞培养方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虾,贝细胞培养的一些方法,其中包括所用培养基,培养温度,酸碱度,并就培养的应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戴继勋 《齐鲁渔业》2000,17(2):26-27
人们进行生物的品种改良,主要是采用不同优良性状的杂交组合,通过有性生殖来获得优良个体。但是在生殖细胞的产生过程中,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子,存在着遗传基因的重新分配,同时,携带遗传基因的精、卵又是随机的组合,因此,有性生殖的后代中,它们的遗传性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从而丰富了个体间的遗传内容,有利于优良遗传性状的获得。但这种方法很难得到遗传上完全相同的群体。虽然在育种中,通过定向选择和连续自交也能得到相同的群体,但是所花费的时间很长,工作量也较大。 通过无性生殖(即有丝分裂),从1个细胞或1个…  相似文献   

19.
辽宁某种鱼场从日本民间引进虹鳟鱼发眼卵,鱼苗上浮时暴发流行病,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达90%以上,连续几年春季鱼苗上浮时,都有这种急性传染病发生,死亡非常严重,有时上浮的稚鱼全部死亡,致使该场几年鱼苗生产中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89年我们为此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的调查,用CHSE—214细胞从发病濒死的稚鱼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nosis Virus简称IPNV),其行态学特性,理f{二性和生物学特性与国外IPNV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新分离的IPNV(代号IPNV—5)在CHSE,PG,RTG—2等细胞上增殖良好,且可引起良好的病变,病毒滴度达10~(5(?)5)TCID50/0.05ml,通过血清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新分离的病毒可鉴定为IPNV—SP株,病毒对乙醚不敏感、耐酸,耐碱,对热比较稳定,0.5%的胰蛋白酶不能完全灭活,病毒的复制不受FUDR的抑制,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存在细胞质中,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无囊膜,92个壳粒,直径为67nm,属RNA病毒。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缝康的虹鳟稚鱼苗,有明显的感染力并能复制出与天然发病时有相同的症状和死亡率,将死亡鱼病料接种CHSE细胞回收到了IPNV。  相似文献   

20.
中华鳖胚胎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华鳖胚胎细胞体外培养适宜培养渗透压、培养基和培养温度等条件,并进行传代试验,结果表明,胚胎原代细胞在25-28℃,渗透压250mmol/kg,RPMI-1640+10%小牛血清培养液及无CO2的条件下,生长良好,72h长满足 单层,并能顺利传代。细胞动力学试验表明,传代细胞1-3代为适应期、4-6代为旺盛期、7-9代为衰退期。第6代细胞以体组型分析,其染色体为整二倍体,并未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