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英译汉中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利波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1):72-73
翻译是广大英语爱好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为头疼的问题,如何将两种语言进行准确的合理的转化,作为语言单位中最基本的独立单位的词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译汉中,对英语词义的判断和对译词的推敲是一项自始至终、永无止境的艰苦的思维活动。本文将从英汉词义差异的角度,浅析在英译汉中如何准确辨析词义选择合适的对等词汇。 相似文献
2.
转向成为近年来翻译研究的新倾向。通过分析和梳理汉语词英译研究转向的含义及其主要方面,为汉语词英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得出结论,英译汉语词时,需综合考虑转向和传统英译策略两个方面,以实现最佳的英译。 相似文献
3.
4.
换喻和隐喻一样,是认知的重要手段,因其普遍性,对于词义的衍生有着重要的贡献。对一词多义现象换喻理据的了解,有助于掌握词义的各种意义。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广义上的换喻包括邻近关系、隶属关系和换称关系。和隐喻一样,这三种关系主要也是以意象图式为基础的,因为语言的体验性正是通过意象图式体现出来的,而意象图式在基本层次范畴上最能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5.
6.
语言翻译是人类相互传承文明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然而语言的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大量存在于翻译的实践活动中。理清可译与不可译的辩证关系 ,有利于翻译中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 ,汉语古诗英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分析了古诗中英文表达的差异 ,探讨了汉语古诗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 ,提出了解决不可译性的思考 ,认为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 ,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8.
9.
10.
当一个多汉字的名词术语在汉字文稿中反复出现时,作者往往喜欢用一个英文缩写词来代替;这样做,既节省篇幅,又避免繁琐重复,为多数期刊所称颂,我刊亦不例外。然而在编辑工作中发现,由于受作者层次和参考文献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在使用名词术语的英文缩写时存在以下问题:①同一个英文名词术语,译成的汉文不同,如derived这个词,有的译成源性,有的译为衍化,还有的译成衍生;②缩写不规范,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不一致,如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缩写为apo已不规范,而它却有Apo和apo两种写法;③用法不当,有的用在文题中,有的用作关键词,有的名词术语仅…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黄加振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05-109
通过可译(最低层次)与不可译(最高层次)的对比分析,从人类认知思维的模糊性、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等主客观因素出发,认为模糊性能在翻译过程中把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争论的有效办法。文章把模糊的翻译过程理解为从不可译到可译又向不可译迈进2个阶段,并初步进行形式处理,为下一步用模糊隶属度评价译文与原文的关联度进行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文学作品复译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婵婵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99-101
复译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时代变迁所造成的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改变;内部因素除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之外,还与整个翻译活动中不同主体——作者、译者、读者的要求有关。 相似文献
19.
蔡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 ,以“功能对等”原则为理论基础 ,提出“译诗为诗”的原则。诗歌翻译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中进行选择和取舍 ,即在内容和形式上 ,以语言、文化为标准进行取舍 ,以求达到原诗和译诗的平衡和对等。译诗以原诗为依据 ,但并不等同于原诗。因此 ,诗歌翻译是在译与不译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最恰当地传达原诗的意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