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理论分析和振动测试,探索了工农-5型手扶拖拉机手把振动主要振源及其振动特性,并根据国际标准ISO5349进行了振动评价,发现手把振动的主要激励源是发动机。研究结果为手拖手把减振装置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和振动测试,探索了工农-5型手扶拖拉机手把振动主要振源及其振动特性,并根据国际标准ISO 5349进行了振动评价,发现手把振动的主要激励是发动机。研究结果为手拖手把减振装置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阻尼耗能空间分布理论,推导了构件的单位周期阻尼耗能及其整体阻尼比的计算方法.得到了随机地震荷载下构件纵向应力传递因子和纵向应力传递损耗因子的计算公式.分析表明,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整体阻尼比受到组成材料的阻尼特性、构件的刚度分布、假定振动形状及截面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并建议给出了试验研究材料阻尼特性的计算方法.通过已有的阻尼实验数据得到不同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配筋率下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阻尼耗能系数.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手扶拖拉机手把振动的危害,讨论了引起手把振动的两个主要原因:发动机工作时其运动部件的不平衡惯性力和凹凸不平的路面对手扶拖拉机产生的冲击。综合分析了手把振动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手扶拖拉机手把振动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双向隔震铁路桥梁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本文首先建立一座三跨隔震桥梁三维模型,然后对双向隔震铁路桥梁和列车组成的车桥系统耦合振动进行分析,研究其机理.结果表明,隔震桥梁在横桥向的隔震周期越大,桥梁梁体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横桥向位移越大,支座阻尼对桥梁梁体横桥向水平振动的衰减作用更加明显,对桥梁上部结构扭转角和竖向位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桥梁横桥向的隔震周期的增大,使车体横摆、侧滚振动位移响应更加剧烈,对车体各个自由度的加速度响应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隔震支座阻尼的增大对车体横摆、侧滚角、摇头角、沉浮和点头角位移响应以及对车体各自由度的加速度响应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研究了林用门式起重机的技术条件,技术条件中包括对林用门式起重机的机械件、钢结构件和电器装置等的要求。介绍了林用门式起重机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抑制高速滚动轴承-转子系统在通过临界转速时的过大振动,本文采用了摩擦阻尼弹性支承结构.分析了该支承的减振机理和支承特性,设计了摩擦阻尼器,研究了其对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机械结构,阻尼器的刚度因子和摩阻因子只与内环的锥角和接触面摩擦因数有关.通过改变这两个参数和外壳轴向刚度,可改变其刚度和阻尼特性.在转子系统支承中引入摩擦阻尼器能够降低支承刚度,从而降低系统的临界转速,避开工作转速.此外,还可增大支承阻尼,抑制临界振幅,减小系统的振动外传力.  相似文献   

8.
苹果振动损伤的规律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苹果振动试验结果,得出了损伤与振动加速度、振动时间、承载重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对这些数学模型的分析,说明了几种常用损伤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比性,为预测振动损伤提供了依据。在相关分析中提出了用粘弹特性评价机械损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苹果振动损伤的规律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苹果振动试验结果,得出了损伤与振动加速度、振动时间、承载重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对这些数学模型的分析,说明了几种常用损伤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比性,可预测振动损伤提供了依据。在相关分析中提出了用粘弹特性评价机械损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多自由度振动系统中,很多问题的阻尼矩阵是确定的,但系统的模态关于这些阻尼矩阵不具有正交性,如果采用模态变换,由于阻尼矩阵不能化为对角矩阵的形式,因此不便于采用实模态迭加法进行振动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阻尼矩阵的等效方法,即采用模态阻尼比对这类系统的实际阻尼进行等效,并考察其有效性,以便于采用模态迭加法对复杂多自由度系统进行随机振动分析.最后,采用该等效方法对某型号汽车进行随机振动分析,为改善该型号汽车的平顺性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振动对手指和手背皮肤温以及手皮肤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指皮肤温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在正常操作握力和27℃环境气温条件下,握持10min后,中指指尖温度平均下降约2.5℃.手背皮肤温随振动暴露时间的变化不明显,但是振动频率和加速度对手背皮肤温的影响非常显著.无振动的静态情况下,手背皮肤温比有振动时低,80Hz时手背皮肤温最高,并且加速度越大皮肤温越高.手指皮肤电阻在握持过程中都呈上升趋势,无振动静态握持时的皮肤电阻值比有振动时的大,27Hz时的皮肤电阻值相对较小.总体来看,当频率大于80Hz时,加速度较大时皮肤电阻变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农具位置对悬挂农具拖拉机振动特性的影响,以东方红-LX754拖拉机和淮丰1LS-740深松机为研究对象,采用CATIA软件建立拖拉机和农具简化的几何模型以及MATLAB编写随机路面文件,并基于ADAMS软件修改轮胎参数文本和导入随机路面激励文件,构建深松机-拖拉机-路面系统的虚拟样机。通过仿真研究悬挂装置参数对拖拉机驾驶员垂向振动加速度、座椅安装处俯仰振动角加速度、拖拉机质心垂向振动加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内提升臂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从20°增大到70°时,驾驶员垂直振动加速度峰值从30.09 m/s~2降低到17.61 m/s~2,垂直振动峰值频率从1.36 Hz增大到2.12 Hz,座椅安装处俯仰振动角加速度峰值从11.12 rad/s降低到7.56 rad/s,拖拉机质心垂直振动加速度峰值从42.42 m/s~2降低到29.33 m/s~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油菜茎秆抗风性能,以提供油菜抗倒栽培和倒伏预测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选用华杂62和金油杂158两个品种,设置种植密度(30×104、45×104和60×104株·hm-2)、施氮量(120、240和360 kg·hm-2)和播期(9月20日、10月1日和10月10日)各3个水平的单因素试验,测定花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茎秆自振、风振、弯曲特性等力学指标和终花后20 d的倒伏指数。结果表明:增大种植密度,花期油菜茎秆自振频率、阻尼比、风振频率、弹性模量和弯曲应力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振幅和倒伏指数先减小后增大,抗倒性先增后降;增大施氮量,花期油菜茎秆自振频率、阻尼比、风振频率、弹性模量和弯曲应力均逐渐减小,最大振幅和倒伏指数逐渐增大,抗倒性逐渐降低;推迟播期,花期油菜茎秆自振频率、阻尼比和风振频率均逐渐增大,弹性模量、弯曲应力最大振幅和倒伏指数逐渐减小,抗倒性逐渐增强。建立了华杂62和金油杂158的BP神经网络倒伏指数预测模型,经检验,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57和0.177,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7.68%和8.30%,精确度较高,可实现于花期预测油菜终花后的抗倒性。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油田钻井平台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油气平台在沙尘风暴振动、地震带振动及钻井动力振动的影响下振动损害较大,现有的陆地油气平台阻尼减振方式不能适应塔里木油田的工作环境。本文总结分析了平台结构减振的主动与被动控制方式,对海洋平台减振现状与平台隔震技术作了总结与分析,对塔里木盆地的三种振动源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比海洋平台结构减振的方法,提出了适应于塔里木油田钻井平台的减振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板栗人工采收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对板栗机械振动采收装备的设计提供参数支持.针对3棵板栗树,通过单偏心式振动电机激振树干对板栗树各分枝上加速度响应以及落果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棵树树干和各果枝测点处的合加速度均与激振频率呈二次曲线增长关系,激振频率的增加有利于板栗树各果枝振动响应的增强;但受距激励点的距...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悬挂机构动力学特性对农具使用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动力学建模和振动试验测试两种研究方法,使用频率响应方法分析了一种应用于高速插秧机的典型平行四边形悬挂机构的振动来源和不同振动激励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理想情况下的阻尼特性,采用锤击法最终得到了其三阶振动的固有频率.结果表明:插秧机的基座激励频率主要集中在20~45、90~180 Hz之间,其中发动机对于悬挂机构的激励频率范围为26~52 Hz;悬架机构三阶振动频率中,第二阶、第三阶振动频率对其振动影响最大,其品质因子高达9 039.10、3 211.97 Hz.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悬挂机构动力学特性对农具使用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动力学建模和振动试验测试两种研究方法,使用频率响应方法分析了一种应用于高速插秧机的典型平行四边形悬挂机构的振动来源和不同振动激励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理想情况下的阻尼特性,采用锤击法最终得到了其三阶振动的固有频率。结果表明:插秧机的基座激励频率主要集中在20~45、90~180 Hz 之间,其中发动机对于悬挂机构的激励频率范围为26~52 Hz;悬架机构三阶振 动频率中,第二阶、第三阶振动频率对其振动影响最大,其品质因子高达9 039.10、3 211.97 Hz。  相似文献   

18.
This research evaluate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comfort of operation by measuring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f tractors during grass harvesting. A real-time kinematic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an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nstalled in a tractor normally used by farmers during grass harvesting were used to acquire tractor vibration acceleration data. Analysis of the position and vibration acceleration data of tractors by a Fourier transformation yielded a power spectrum of vibration acceleration at each frequency (1-10 Hz) and position. The root mean square of vibration acceleration at each frequency (1-10 Hz) was calculated with the center frequency of the 1/3 octave bands (1.0, 1.25, 1.6, 2.0, 2.5, 3.15, 4, 5, 6.3, 8, and 10 Hz) based on ISO standards. To evaluat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n the grassl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maps were generated using the power spectrum of vibration acceleration and the limit on working time for each frequency that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tractor driver.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in the longitudinal (ax) and lateral (ay) directions at the center frequency of the 1/3 octave band below 2.0 Hz exceeded the fatigue-decreased proficiency and reduced the comfort boundaries stipulated in ISO 2631 (1974). In the area wher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are severe,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z) is high.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in the az direction at the center frequency of the 1/3 octave band (5-10 Hz) clearly indicates discomfort during grass harvesting and a decrease in the work efficiency beyond 1 h. The total vibration acceleration (aν) at the center frequency of 5.0 Hz of the 1/3 octave band served to evaluate comfort in the whole field during grass harvesting—the aν value is higher than that at other frequencies. The area with severe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showed a higher aν value at the center frequency of 8.0 Hz than that at other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