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炭疽病是我国茶园普遍存在,主要发生在夏秋的二轮茶以后,造成很大危害的病害.罹病后,发病叶大量脱落,即使不落叶,亦由于被害叶机能低落,造成树势衰退,使下一轮茶芽生育不良,产量降低.因此,分析炭疽病恰当的防治有重大意义,然而,也要充分理解本病的感染发病机制和发病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茶树病害,根据不完整的统计我国约100余种,常见的病害约50余种,其中发生较多较普遍的约30余种,如危害叶部的病害有茶芽枯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心枯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茶赤叶枯病,茶褐色叶斑病、茶灰斑病、茶藻斑病等。在茶树生长茂密,湿度较大的茶园中  相似文献   

3.
茶圆赤星病是我地高山茶区的一种主要病害,一般年份早春三月的茶树嫩叶成叶上出现小量的圆形褐色病斑。发病后的茶树生长不良,芽叶细小,制成的干茶带苦味,严重威助早春名优茶生产。防治茶圆赤星病须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方能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一)农业防治①掌握好高山茶园的留叶时间。据仙居县苗江林场长期观察,高山茶园的留0卜}间和茶树机体的抗逆力有较密切关系。高山茶园应掌握在春茶本,夏茶初基本留足叶量,若不足,则可到夏茶末补留,使留在树上的幼叶趋于成熟,利于茶树安全越冬,提高抗病力。②加强茶园肥…  相似文献   

4.
茶芽枯病是春茶期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幼嫩芽叶。危害症状:先在芽尖或叶缘产生淡黄色或黄褐色病斑。发病芽枯焦、萎缩不能伸展,易破碎扭曲,严重时芽叶枯死脱落。防治对策:春茶期要早采、勤采;农药防治,在春茶萌芽期和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各喷药一次;加强茶园管理。选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多施有机肥,每公顷施土杂肥150~225吨或菜饼2.25吨,并增施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以防技梢徒长,降低抗病能力.茶芽枯病的防治对策(文摘)@虞生根  相似文献   

5.
2003年夏秋茶生产期间,浙江省新昌县气候一直处于高温干旱状态,不但造成茶叶产量急剧下降,而且一部分茶园还出现芽叶枯焦与病害现象.位于新昌县境内的浙江省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虽然同样遭受旱害,但由于对茶园实行科学管理,受灾程度和减产情况都比其他茶场轻得多.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茶树保护工作中,人们往往注重茶树虫害的防治,而忽视茶树病害的防治,这个问题在茶叶生产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茶树病害发生情况从六十年代初期以来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茶树叶部病害有30余种,枝干病害20余种,根部病病10余种,共有80余种。其中常见的病害,叶部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芽枯病、茶心枯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茶褐  相似文献   

7.
苦丁茶是用非茶届冬青科大叶冬青树的叶制成的,其制作与饮用方法与普通茶叶相似,罗定市近年发展普丁茶有一定规模,经多年的实践,笔者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苦丁荣采摘、制作与品评的经验。一、采摘苦丁茶萌芽分枝较普通茶叶少,新植茶树生势弱,末封园时,少摘或不摘嫩叶和芽头,以促技养蓬,多产枝条作扦插育苗更能发挥效益。两年以上的密植速生茶园可采摘茶芽和嫩叶,摘一芽二叶初展、开展,或一芽一叶初展、开展,采嫩芽叶通常一年可摘4~6轮。摘成熟的叶适合任何树龄的茶树。摘老叶不致于创伤茶芽,对树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少,对树势发展有…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适合高山茶园的间作模式,探究不同间作作物对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川西北茶园主要叶部病害种类;通过对茶-黄豆、茶-玉米、茶-李树、茶-厚朴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模式茶园叶部病害发生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山茶园主要叶部病害为茶饼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圆赤星病和茶赤叶斑病;4种间作作物中黄豆和玉米是较为理想的间作作物。茶-黄豆间作的茶园茶饼病和茶炭疽病发病率最低,两种病害发病率分别比单作茶园降低了85.12%和74.34%;茶-玉米间作茶园炭疽病发病率比单作茶园降低了49.76%。茶-厚朴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平均发病率为27.82%,是单作茶园的11.50倍。同时茶-厚朴间作茶园9月份炭疽病的发病率高达51.67%是单作茶园发病率的2.73倍。因此,黄豆和玉米是替代厚朴等林木类较为理想的高山茶园间作作物,间作黄豆可显著降低茶园病害的发生,减轻病害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茶芽枯病(phyllosticta sp.)是由一种叶点霉(真菌)为害所引起的春茶芽枯病害。1976年初次发现,由于环境条件适宜于发病,再则对症状未能准确诊断,防治不及时,致使该病害迅速蔓延,迄今已在浙江省茶区普遍发生,成为春茶生产上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茶叶》1981,(1)
我省茶园病虫种类很多,主要害虫种类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叶螨类、小绿叶蝉、蚧类(长白蚧、蛇眼蚧、椰园蚧)、茶叶象(虫甲)等;主要病害种类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炭疽病等。供应的农药品种,从60  相似文献   

11.
一、茶树病害的现状茶树病害,据报导全世界有380余种,我国约有100余种,常见的病害约有50余种,其中发生较多较普遍的约30余种。如危害叶片的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轮斑病、茶心枯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  相似文献   

12.
陈雪芬 《中国茶叶》1989,11(4):36-38
茶树叶部病害的种类很多,常见的约10种。叶部病害的发生,轻则影响树势,重则直接造成减产,并使鲜叶品质下降。例如,1988年秋冬季以来,浙江省杭州、金华等茶区煤病流行,在茶树枝叶上盖满了一层煤污状黑霉,茶园呈现一片黑色,茶树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的影响,致使1989年春梢不能抽生。又如,高山茶园常见的白星病为害嫩叶和新梢,不仅直  相似文献   

13.
茶网蝽卵的形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网蝽(Stephanitis (Norba) chinensis Drake)又名茶脊冠网蝽、茶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它以若虫和成虫在茶树叶片背面吸汁为害。被为害的茶树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白色细小斑点,叶背出现大量黑色胶质排泄物。严重受害的茶树往往出现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退,芽叶细小。近几年来,该虫由西南茶区向陕西省扩散,目前已成为陕西省茶园中为害严重的一种新入侵害虫。据报道,自2010年起茶网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茶树病害容易滋生。病害侵染不仅使茶叶产量降低,还会使茶叶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如以感染了茶白星病的芽叶制成干茶,其味奇苦,且有异味。据美国对亚、非主要产茶国的调查统计,每年由于病害造成的损失约占茶叶总产量的15%,与虫害相当。因此,科学、及时地防治茶树病害,是建设与管理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的必要措施。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用于病原检测,无需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和培养,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为茶树病害的早期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了可能。近年来,PCR技术在国内植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但尚未见用于茶树病害检测的报道。本文分析了茶树病害检测的研究现状,提出运用PCR技术进行茶树病害检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该项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茶蛀梗虫是我县茶园普遍发生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不但引起当年茶叶减产,而且导致树势衰败。1986年在我县舞岭乡毛家塘等地茶园调查,老茶园几乎丛丛有虫枝,直径在0.8厘米以上的茶枝被害率达23.42%,有虫枝率10.3%,平均每枝损失茶芽百个以上。被害枯枝,群众常误认为茶枝自然枯  相似文献   

16.
茶芽枯病(Phyllosticata sp.)是皖南丘陵茶园中经常发生的病害之一,为了进一步弄清该病害流行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达到比较准确地掌握其流行规律,笔者于1988、1989两年对其流行因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方法一、田间调查:以皖南农学院茶叶系40亩茶园为试验地,同时到其他生产茶场茶园进行调查,主要以2个品种(福鼎大白茶、骑马洲种)为调查对象。于每年4~6月每隔7~10  相似文献   

17.
通过茶季的各个阶段,测定分析了正常芽叶、对夹叶的机械组分、叶、梗及整体芽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纤维素等的动态变化;分别制成绿茶和红碎茶,并分析其品质成分。探明优质茶的真正品质是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与加工技术的结合,并以叶/梗比值表示鲜叶原料嫩度较为确切;对夹叶大量存在使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降低而影响茶叶品质。优质茶原料生产须贯彻成套茶园培管技术,减少对夹叶发生,增加春茶期及夏茶前期这段时间内的正常芽叶。良种茶园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18.
茶畜草组合型生态茶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过婉珍  雷鹏法  王一民  马灿娟 《茶叶》2004,30(3):134-136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机械化作业程度的不断提高,农家肥的减少茶园普遍出现缺肥(有机肥)现象,茶芽生长减弱,树势衰老加快,改造年限提前,导致茶树经济生产年限周期明显缩短。为改变这一现状,特提出以养畜积肥、畜肥培茶;种草养畜、种养结合的茶畜草缉合型生态茶园建设,促进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黔湄101号     
黔湄101号品种是从湄潭苔茶群体中应用单株选种得到的。从1956年种植在打鼓坡分场品种茶园,1958年到1963年的六年品种比较鉴定试验,六年平均亩产为430斤,比本省婺川大树茶、镇宁团叶茶、广西高脚茶等品种增产7%-41%。制茶品质以制绿茶优于婺川大树茶和镇宁团叶茶,对本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101号呈灌木型,树势半开展,叶为中小叶种,定型成叶长5.8厘米,宽2.7厘米,叶脉6-8对,叶长椭园形,分枝密,节间平均长度为4厘米。发芽期为中生性,在湄潭四月上旬开园,采茶盛期在四月下旬,芽叶细长多苔子,芽叶全年绿色。每斤一芽二、三叶混合茶,芽头2355个。水浸出物达53.3%,单宁含量33.9。  相似文献   

20.
1.前言由于成龄后茶园的采摘面积是稳定的,所以成龄茶园单位面积的芽数及芽重成为左右产量的主要因素。本报告阐明成龄茶园头茶产量与芽数及芽重的关系,从产量构成要素角度来研究高产条件。 2.实验方法 1) 试验Ⅰ:用1971年定植的薮北种茶园,每区8.1平方米进行3个重复,调查1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