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荒漠化防治──祝光耀副部长在亚非防治荒漠化论坛上的讲话(摘要)(一九九六年八月五日)1中国的荒漠化概况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有荒漠化土地面积332.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4.6%。其中,风蚀区沙漠及风蚀荒漠化土...  相似文献   

2.
正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于6月17日上午在北京挂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为履约办揭牌。1994年,联合国通过旨在推动全球土地荒漠化预防、治理和恢复的重要国际法——《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将每年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于  相似文献   

3.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国际社会达成防治荒漠化公约共识的日子。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全世界现有荒漠化土地3600万平方公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约有10亿。荒漠化土地还以每年5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扩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初步统计,全国有332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近四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新疆又是全国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中国的沙漠,三分之二分布在这里。全区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荒漠化土地面积就占51%,绿洲面积…  相似文献   

4.
新疆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及沙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也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新疆的土地荒漠化及沙化问题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疆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已严重影响到我区各族人民的生存、生活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为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防治荒漠化在新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掌握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国家和自治区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自治区林业厅在国家林业局统一部署下,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工作,其成果为全区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5.
《林业工作参考》2005,(2):64-67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沙化威胁着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掌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义务,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组织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其成果为全国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6.
Key Strategies Against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提出了中国在防治荒漠化工作中所采取的主要战略措施,其中包括:(1)通过大众传媒加强荒漠化防治的宣传与教育力度;(2)加强法制教育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3)通过加强先进科学技术推广与人员培训,促进荒漠化防治工作、巩固成效;(4)制定优先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促进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大力发展.最后,本文介绍了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具有大面积沙漠和荒漠化土地的国家,荒漠化危害极为严重.在长期的防治荒漠化过程中,总结积累了大量的防治荒漠化技术和固沙造林技术,具体包括:(1)荒漠化地区封沙育林育草;(2)绿州防护林体系建立;(3)荒漠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4)流动沙丘固沙造林;(5)公、铁路防沙造林;(6)飞播造林种草固沙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1994年国家高等院校专业调整后确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署以后,关于荒漠化概念的争论基本结束,《公约》阐述的荒漠化概念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政府的普遍认同。分别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内容上存在相互重叠。然而,荒漠化是一个区域概念,针对荒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具有类型的内涵,专指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就成为一个覆盖全部陆地国土的完整的应用基础学科。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我国唯…  相似文献   

9.
正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共同行动高级别对话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汪洋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土地退化。中国有2.62亿公顷土地正在荒漠化和已变成荒漠或沙漠,中国防治荒漠化的任务十分艰巨。荒漠化土地分类是防治的基础。这对于掌握土地退化规律,以及应采取的治理措施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9日至21日应国家林业局邀请,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新任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女士一行考察宁夏;国家林业局治沙办罗斌副主任、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国际处贾晓霞处长陪同,宁夏是巴布女士履新考察的第一站。自治区副主席屈冬玉会见了巴布一行,会见中副主席介绍了宁夏的情况并希望联合国加大对宁夏荒漠化治理事业支持。巴布高度赞赏宁夏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宁夏继续为世界荒漠化防治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发挥与阿拉伯国家在语言和文化方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榆林和延安地区的吴旗、榆林、神木、府谷、子州、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清涧等县市。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约301万hm2,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水蚀、盐渍化及其它类型。从目前我国的大环境看,国家开展新思路、大动作的的荒漠化防治工作时机已经成熟,党的十五大将荒漠化防治工作作为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作为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区,也应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有新思路和大动作。我省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应在全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推进的同时,加大建设力度,加速荒漠化地区脱贫…  相似文献   

13.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快我回防治荒漠化进程,林业部治沙办和引智办组派了“中国防治荒漠化工程建设中高级人员赴以色列培训团”,于1995年11月26日至12月28日赴以色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这次培训,看到了以色列在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的荒漠上,通过治理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荒漠变成一片繁荣景象,令人佩服,发人深思。l以色列的基本情况以色列浦西亚国家,1948年建国,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西临地中海,东与叙利亚、约旦接壤,北与黎巴嫩毗邻,西南与埃及相接,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97…  相似文献   

14.
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世界荒漠化会议,提出了第一个全球防治荒漠化行动纲领。1994年6月17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10月1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1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在《公约》上签字  相似文献   

15.
亚洲防治荒漠化部长级会议于1997年5月1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亚洲43个国家、18个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16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国家主席江泽民于5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出席“亚洲区域防治荒漠化部长级会议”的各国代表团团长并讲了话。他指出:“防治荒漠化、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亚洲各国人民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5月13日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保护环境和防治荒漠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荒漠化的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 中国林业部部长徐有芳在5月15日结束的会议上提出,根据中国政府执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制定的《国家行动方案》,中国将尽快使目前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扩展的土地沙化得到全面控制,在荒漠化地区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盛炜彤 《林业科学》2005,41(3):81-81
《中国的荒漠化及其防治》是我国第一部依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系统地对荒漠化主要类型进行理论研究及构建生产模式的专著。在她出版之际 ,我由衷地祝贺并愿意向读者们介绍这部优秀的著作。土地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1 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发大会将荒漠化防治列为全球行动的三大优先领域 ,进而促成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签署。我国是最早签署《公约》并制定国家防治荒漠化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从 2 0世纪 5 0年代起我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也投身到荒漠化防治事业…  相似文献   

17.
《国土绿化》2011,(7):8-8
6月17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行动计划,加强与非洲的荒漠化防治合作,"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荒漠化防治高级研修班"在北京隆重开班。  相似文献   

18.
苑村 《国土绿化》2006,(5):10-10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防治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和沙化威胁着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兴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荒漠化防治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确定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合理的生态建设规模,保护和改造现有固沙植被,恢复和重建沙区生态系统?如何科学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筹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发展沙区经济,推动沙区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文中在对中国北方荒漠化重点省区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荒漠化防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总体原则、土地可持续管理、治理成效评估、治理模式和措施、沙产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荒漠化防治新动态陈月红,余新晓,王礼先荒漠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它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5年对全球荒漠化的最新估算,全球2/3的国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