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农业生产等领域的数据持续增长,农业数据可视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和工具,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技术公司的关注.基于此,综述了农业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现有的常见工具、技术和应用场景,以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农业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并对不同类型的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简要描述;针对农业领域的几个主要应用场景进行了案例介绍和分析,探讨了农业数据可视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理解现行财税制度、地方政府偏好和城市产业用地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以2002年前后三大主要税种增幅的变化趋势为自然实证,验证地方政府偏好与财税制度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说明地方政府产业用地供地倾向。最后得出财税制度影响城市产业用地利用变化的结论。从长远来看,把握并利用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方杰代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3,(5S):292-293
理解现行财税制度、地方政府偏好和城市产业用地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以2002年前后三大主要税种增幅的变化趋势为自然实证,验证地方政府偏好与财税制度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说明地方政府产业用地供地倾向。最后得出财税制度影响城市产业用地利用变化的结论。从长远来看,把握并利用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6.
在发展中国家的内陆干旱区,农牧民通常依靠自然资源(森林、草原)生存,土地利用作为旅游业的重点,其方式是多样化的,因此协调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人地耦合理论,以新疆乌鲁木齐县为研究区,分别选取1989、2008、2015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协方差方法分析典型干旱区土地利用类型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物物理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显示,1989—2008年期间,新疆乌鲁木齐县林、草地面积明显减少,表明农牧民对自然资源有过度依赖;而在2008—2015年期间,林、草地面积则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表明该地区旅游业有了快速的发展,非农收入来源的出现对于人地相互作用有着重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重点参与旅游业的乡(镇),采伐森林与过度放牧的情况相对较少,农村家庭的生计可以不再过多依赖于自然资源及农产品。总而言之,这种新型的生计模式可以减轻自然资源(森林、草地)的压力,有利于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8.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参46 相似文献
9.
董庆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5):52-53
数据可视化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技术之一,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综述了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介绍目前的应用现状,探讨该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敦煌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为例,探索了应用SPOT影像数据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方法。通过应用研究发现,利用SPO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具有精度高、效率高、实用性强等特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与已有土地详查矢量数据及外业调查数据相结合建立数据库,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建设的准确性,是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和变更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