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中医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中医农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基本作用,以及"中医农业"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运作机理,并提出针对"中医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落实战略方案和实施措施;加深关键领域和作用机理研究,鼓励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医农业"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加强产品研发,对接"中医农业"全产业链和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系列实际效果显著的产品,并提升为国内外著名品牌;对接养生保健的社会需求,拉长"中医农业"产业链,并在普遍关注的关键领域形成产业集群;注重科普、科教与科研进程的协调,形成一体化协同发展,提高"中医农业"的社会认知,营造"中医农业"的良好发展氛围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延伸绿色农业产业链 加快产业链向价值链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指出:“绿色农业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更加强调充分应用“三先进”的合力支撑,解决和实现“三安全”的难点;更加强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基础脆弱和综合生产力低的问题;更加强调各业建立起有机联系,和谐发展;更加强调对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综合措施的配套运用,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更加强调注重遵循自然规律来配置资源,科学合理的使用资源。这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理念的宣贯意义重大,本刊发表的甘肃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王续程撰写的“延伸绿色农业产业链,加快产业链向价值链的转化”一文,是作者从事与领导绿色食品工作的心得和实践,总结与提高,以期对发展我省绿色农业能起到抛砖引玉,投砂引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之间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三链耦合”,三者相互协调与耦合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状态,实现提升农业质量和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基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三者之间的脉络延续关系,分析其“三链耦合”中的目标偏移,寻找其理想模式,阐明精细农业理念促进“三链耦合”发展的机理,探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优化利益链的路径。研究表明,现代农业发展中,由于产业主体、产业本身、技术水平和市场建设等原因,导致价值形成、利益分享、风险抵御和产品定价等机制失衡,从而形成“三链耦合”的目标偏离,阻碍产业链的拓展、价值链的提升与利益链的完善。精细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投入、过程和产出的精细化来拓展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完善利益链,有效促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三链耦合”。为了使农民能合理分享到全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通过加强精细化基地建设来构建“三链耦合”的基础;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来打造“三链耦合”的引擎;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三链耦合”的推进模式;优化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来完善“三链耦合”的核心纽带和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加强“三链耦合”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张焱 《河南农业》2011,(2):51-51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一)坚持农业与工业对接,延长产业链条。依托许昌市资源和区位优势,跳出农业抓产业,致力于农业和工业的对接,从抓农产品加工业入手,依托农产品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花木、蔬菜、中药材、烟叶、优质小麦、优质大豆、生猪、“三粉”等优势农业产业链。其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链升级的京津冀农业协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区域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京津冀农业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立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升级,梳理了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定位和农业产业链运营现状,指出了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中环节延伸对接缺乏统筹、跨区域产业链环节优化不足和缺乏主体整合。以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为目标,基于产业链环节对接与区内外空间联通,提出了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的3种模式,包括产后拉动主导型模式、产前推动主导型模式、产中提升主导型模式,并分别以京承农业合作、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农业科技园和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农业等典型案例对上述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节水农业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当前绿色农业高效节水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现代化节水农业领域的基础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灌溉设备与技术开发”、“农业用水精量调配与控制”、“作物高效用水机理”及“农业用水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建议开展水肥一体化智能技术与管理及其对作物、土壤、环境、社会等综合效应等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分析企业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科学图谱分析,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3—2022年与“企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的主要内容、热点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呈增长态势,大部分研究认为企业对农业可持续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企业在食品安全、供应链和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对农业可持续的影响是该领域的热门主题。  相似文献   

8.
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农业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推动农特产品供需双方的直接对接,助推农业实现个性化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相结合。“互联网+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跨界融合,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服务问题。农民可以通过电商购买所需的农资、农机,并获得防治病虫害、施肥用药等农业技术指导,科学种田。借助互联网形成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可实现精准化生产、智慧型生产。“互联网+农业”可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互联网+农业”有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让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了解该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信息。  相似文献   

9.
<正> “精细农业”已成为国际上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富有吸引力的前沿热点领域。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在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对国外“精细农业”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精细农业是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继LISA(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后,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对农业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课题。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并已发挥巨大效能,在传统农业领域引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21世纪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农业科学技术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工程、经济管理)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阐述农业工程技术在实现我国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介绍了农业工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当前加强农业工程科技研究的九项任务,并阐述了农业工程学科的定义、功能、性质、研究对象和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1.
正确把握政府行为和市场规律的切入点,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的五大规律。要根据聚集经济规律尽可能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理论处理好农业专业化和综合发展关系;要遵循“比较成本”的原则;要遵循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理论,变生产一流通为流通一生产;要遵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产品价值的理论,抓高效优质农产品,实施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优化农业产业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较为简单,发展不够平衡,同时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较低。优化农业产业链首先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面貌的必然要求。优化农业产业链的途径包括延伸、提升和整合,延伸农业产业链能够增加农产品增值环节,提升农业产业链有助于增强农业竞争力,整合农业产业链可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云南“桥头堡”战略实施,云南加强了与台湾农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滇台农业领域对接具有良好的区域资源优势,本文通过对滇台农业领域对接的SWOT 分析,提出滇台农业领域对接的对策,以期为滇台农业领域的合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进入工业4.0时代,“互联网+”发挥了信息化的先导作用,对农业产业链的改造与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手段。“互联网+”嵌入农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作用与物质、资金和信息流,推动产业链实现目标效用。本文以工业4.0时代为背景,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分析“互联网+”对推动产业振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专项聚焦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应用3个环节取得了一批面向产业的研发成果,在典型区域开展集中示范应用,为我国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结合专项组织管理工作,系统梳理了专项服务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成效,总结专项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项目成果进园区、“四方对接”模式、协同服务机制等经验做法,以期为科技支撑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荷兰创造世界农业奇迹的一条根本经验,是实现了堪称“世界一流”的高度集约化、市场化与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文章揭示了荷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6个基本特征:1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优化结构,形成了大规模、高产出的主导产业链;2对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实行大进大出,向深度加工增值要高效益;3以国际市场为依托,形成外向型农业,最大限度地从国际市场上获取利润;4以高度集约化经营和资源的高度优化配置为目标,建立集种(养)加、供销为一体的股份合作制经营机制;5以现代科技为先导,建设集生产、科研、推广、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科技体系;6努力建设生态农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营造一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李惠兰 《甘肃农业》2005,(11):22-2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江泽民同志多次说过,“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关键是农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关键性举措,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甘肃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18.
从绿色食品的产生、发展理念、生产过程分析入手,站在可持续农业的角度,提出了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是“绿色农业”,并将其定位于可持续农业的一种具体农业方式,旨在阐明绿色食品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以期在可持续农业理论指导下,科学认识、定位和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三高”农业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与“三高”农业的关系,指出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发展“三高”农业中的作用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分析循环经济特点与发展现状、我国农业在循环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6种模式(节水农业模式、生态种养模式、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可再生能源与生物潜能开发应用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高优农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