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分为科研产出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0—2020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FA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发展水平对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三者之间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FDI对两阶段农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存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双重门槛效应。具体来看,随着经济的增长,FDI对科研产出效率的影响先不显著,系数由负变正,后跨过“分化”门槛,变为正向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双拐点”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金融集聚对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2000—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统计数据未含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首先,通过区位熵的方法分行业测算了不同年份各地区的金融集聚度。其次,运用两阶段DEA方法,测算了农业科研产出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水平。最后,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金融行业的集聚对两阶段农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效率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特性,且2019年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值与最优前沿面分别存在28%和30%的差距;进一步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偏微分分解发现,金融集聚对农业科研产出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证券业和银行业集聚存在空间溢出,保险业集聚对农业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中部六省农业研究,发现其农业生产效率特征如下①1978年以来,农业产出呈波动性上升,但省际差异较明显。②投入、自然环境、灾害和制度对农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且呈现空间差异。③资金投入对产出的贡献相对较大,劳动要素对产出影响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农区发展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域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创新成果类型异质性视角,把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成果分为学术性、技术性及经济性成果,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农业科研机构三类创新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的三类产出效率都比较低,其中经济性产出效率改进空间更大,其次是技术性,最后是学术性;二是各省份农业科研机构三类产出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发展不均衡,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从时间趋势来看,技术性及经济性产出效率尽管比较低,但已表现出上升的良好态势;三是相对于研发(research and dovelopment,R&D)资本而言,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过程中R&D人员具有更高的产出贡献,中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产出效率主要是依赖于R&D人员的投入推动;四是人员数量结构对学术性产出及技术性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经济性产出有负向影响。人员素质结构对三类产出都有促进作用,但对学术性产出影响不显著;政府支持对经济性产出有负向的影响;基础设施对三类产出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耕地产出效率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发现我国的耕地产出效率整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为了进一步分析技术要素对耕地产出效率的影响,引入农业技术创新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程度2个指标研究了农业技术创新与耕地产出效率的关系。最后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耕地产出效率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发现我国的耕地产出效率整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为了进一步分析技术要素对耕地产出效率的影响,引入农业技术创新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程度2个指标研究了农业技术创新与耕地产出效率的关系。最后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技术创新体系投入和产出角度,建立城市创新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和DEA模型,并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市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中国28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检验了我国城市创新效率的总体趋势以及地区间城市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各城市技术创新综合效率普遍较低,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也较大;而且我国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偏低现象。鉴此,需以集约化资源利用为核心,提升城市内创新主体管理和利用投入资源能力,采取差异化战略利用外资,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方向。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打造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化实现成果转化的三种途径,提出了支持成果产出源头、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科研立项要更贴近农业生产实际、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等建议,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 , 对不同地区小规模生猪养殖效率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小规模生猪 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利用 2016 年我国 25 个省(市、自治区)小规模生猪生产的投入、产出 以及环境数据,通过三阶段 DEA 模型测算出各地区的生产效率。【结果】在未剔除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前,我 国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被低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小规模生猪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明显,地区对外开放程 度和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的提高能显著减少小规模生猪养殖的投入冗余。【结论】改善生猪产业的发展环境有 利于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提高,政府的支持能有效提升小规模生猪的生产效率,各地区应加强农业扶持 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钱良信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26-9828
运用随机前沿函数方法,对1978~2008年期间的中部6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456 3,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技术效率分别减少3.50%和4.43%。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中部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现代农业进程,关键要采取提高生产要素投入有效水平、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安徽、江西、湖南、湖北4省937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农户的生产效率,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4省农户的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效率水平普遍低下,其中江西省最低;金融服务、农技服务、机械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由于政府或村委会在维护与管理方面的缺陷,良好的基础设施对农户的生产效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农户的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对其生产效率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认为应该通过构建普惠性金融体系,向农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农技服务,并关注机械服务质量,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产率指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度量了1982—2004年中国29个省份农业生产率水平及变动趋势,从地区角度进行了农业生产率的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农业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增长比较快的地区或省份,技术变化对TFP的增长起到了主导作用,但一些不发达省份或地区生产效率的改进对TFP的增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从1982—2004年中国TFP变动趋势看,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率增长起到了主导作用,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起到了负面效应,表明技术变化和相对应的效率变化总是向相反的方向变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现状及其形成机理,综合运用生产函数、GIS、泰尔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仍然偏低,高效率省份上升幅度较小,低效率省份增长幅度较大。2)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高值省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部分省份,而低效率省份则集中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区,呈现由中部向南和向北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3)由泰尔指数分析可知,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呈总体缩小态势,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较大。4)人均GDP对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而中、东部地区则更易受到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农业科研投资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分别对东北和西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最为强烈,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由东部向西部增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地区不平衡问题,以四川、湖北等11省市为例,采用2018年地区统计及农户调查数据,分别运用基于数据包络的非参数分析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我国冬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四川、江苏较高,云南、江西及上海市较低;2)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地区差异;3)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财政支农支出,其次依次是科技人员密度、户主年龄、从事油菜劳动力数和家庭收入水平。同时,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从事油菜劳动力数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正相关,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与我国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地区差异负相关。因此,我国冬油菜生产地区在政策上应着力提升冬油菜生产规模效率,保障财政支农支出、科技人员密度和从事油菜劳动力数水平。同时,还应关注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水平对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成为重要议题。以财政收支扩张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财政收支扩张的门槛效应;各省市的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增大,处于中等和高等财政收支扩张区间的省市越来越多,并在东、中、西部蔓延。政府应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合理安排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把有限财政资源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等,进而推动要素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技术采用对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采用分位数回归及分解方法,基于新疆、内蒙古、青海和甘肃省(自治区)247户细毛羊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技术采用对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细毛羊生产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但粗饲料利用效率仍具有提升空间;技术采用对细毛羊生产技术效率具有一定的改善,但改善空间却局限于养殖的规模;技术采用所带来的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会随着技术效率的增加而逐渐被消耗,畜牧业产出与技术采用之间具有"边际递减"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利用1997—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农业碳效率进行考察,并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农业碳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其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效率稳步增长,但受"梯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农业碳效率具有以东部为高值"极核"区和以西部为低值"外围"区的分布结构特征。同时,区域内省份间农业碳效率的依赖性明显。而对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效率关系初探后,发现二者之间整体上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特征,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农业碳效率呈现出先得到改善后不断恶化的变化趋势。同时,处于不同集聚度下的群组情况各异,其中农业高集聚度区(中西部农业主产区)的农业碳效率随农业产业集聚度提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曲线特征,而在农业低集聚度区(东部经济发达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对农业碳效率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02-2012年省级政府财政投入产出数据,采用SBM效率测度模型测算各省财政支出效率,同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财政监督对于财政支出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监督对于财政支出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显著,并存在“门槛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时,当人均GDP低于9826元,财政监督对于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人均GDP介于9826元和14705元之间,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且显著性降低;而随着人均GDP超过14705元,财政监督力度的加大会促进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以政府支出规模为门槛变量时,财政监督对于财政支出效率始终存在抑制作用,但影响系数和显著性随着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而减小。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应重点监督预算资金结构合理性,而高经济发展水平省份应兼顾决算规模控制和资金结构合理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