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重庆市北碚区2000—2012年的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其耕地资源的数量变化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揭示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北碚区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现快速减少—缓慢减少的阶段变化特征;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因素、城市化水平和交通因素是影响北碚区耕地面积变化的四大主要驱动因子;可以从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方面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白雪  安放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92-6293,6296
根据乌鲁木齐市1988~2003年耕地面积数据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耕地数量的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10.0统计软件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社会系统压力与经济发展动力、农业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徽省1978-2005年的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并根据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选取了12个基础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提取两组主成分,对各主成分中指标因子的载荷矩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摸清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的总体状况,揭示非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成因,以徐州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冗余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研究粮食主产区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主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徐州市法定耕地内(LF,10.25%)、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BF,7.30%)、两区划定范围内(FF,2.67%)非粮化率呈依次递减态势,城区非粮化率高于远郊;非粮化面积超过500 hm2的乡镇为6个,分布于远郊南部和西北角,但非粮化率则从中心向远郊递减扩散。非粮化率在FF范围内存在2个高-高集聚区,不同于LF和BF,城区周边明显高于其他区域;RDA分析显示社会经济变量解释了91.85%的非粮化面积特征向量的变化,主要驱动因子包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农业收入、土地流转率、农业机械总动力,其中非农业收入和农业机械劳动力分别是城区与远郊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非粮化率总体不高,以菜地占用为主,但不同范围、不同区位非粮化率差异明显,必须高度重视并谨慎对待社会经济因素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和重金属空间分布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如何通过景观格局的合理调控控制河口海岸区域的重金属生态风险是目前湿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江苏省盐城市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 1975、1991、2000、2006年的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与土壤中Cr、Cu、Fe、Mn、Ni、Zn 6种重金属的浓度空间分布进行了耦合分析,研究了景观格局对重金属富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1975年的景观类型以芦苇、碱蓬等原生湿地景观和光泥滩为主,到2006年转变为以鱼塘和农田等人工景观为主,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改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人类开发利用滩涂的进程。重金属浓度的分析表明,Cr、Cu、Mn、Ni、Zn 5种重金属的浓度由背景值的46.71、20.22、375.19、21.68、60.69 mg/kg变为2007年的54.52、19.14、548.83、26.49、62.59 mg/kg。耦合景观格局的分析与重金属浓度的空间分布分析表明,人类活动主导的景观格局演变与重金属的浓度具有空间分布的相关性。通过建立景观格局与重金属富集过程的定量耦合模型进而探讨景观格局的调控模式,从而降低区域重金属生态风险,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地处岩溶槽谷区的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和万山区为研究区,以201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和2019年高分遥感影像为基础,经目视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撂荒耕地数据,运用热点分析揭示撂荒耕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撂荒耕地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总体撂荒率为17.32%,旱地撂荒率比水田高,分别为23.54%和9.52%。撂荒水田的极热点区分布于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城乡结合部乡镇,冷点区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撂荒旱地的极热点区分布于西部和东北部的城乡结合部乡镇,极冷点区和冷点区主要分布于东部乡镇。水田和旱地撂荒的驱动因子大致相同,但主次有所差异。水田撂荒的驱动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块面积>距聚落距离>坡度>灌溉距离>交通距离>高程>地块形状指数,旱地撂荒的驱动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距聚落距离>地块面积>坡度>灌溉距离>高程>交通距离>地块形状指数。总体而言,岩溶槽谷区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因子是距聚落距离,说明劳动力析出、农村空心化是影响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同时,地块面积、坡度、灌溉距离等也与耕地撂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2010—2017年165个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通过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Voronoi图三步迭代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缓冲区分析、双侧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分布类型、分布密度、分布聚类、空间自相关性等进行了描述;并对有可能影响湖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显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分布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其中,鄂东地区分布最为密集。休闲农业的分布受海拔、交通区位、市场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地方经济、人口密度逐渐变得次要。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从湿地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分析和湿地景观格局指数分析2方面对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得出1985~2005年期间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其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MAPGIS的山东省耕地变化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省级区域的耕地变化空间分析是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山东省8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98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以MAPGIS6.0为工具,对山东省耕地变化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对进一步进行山东省耕地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21世纪初的10年,中国陆地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基于全球30 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Land30),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陆地区域和流域尺度上,对10年间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森林和耕地为主,其中草地、耕地和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分别减少了140413、20480、692 km 2,裸地和人造地表的面积增长的比较明显,增长了99645、26302 km 2;草地—裸地、草地—森林之间的转化较为剧烈,灌木地和人造地表的变化速率最大,达1.80%。各子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不同,大部分流域以草地、耕地和森林为主。区域内草地、裸地和人造地表类型的变化明显,人为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较大且活跃,自然因素的影响较为持久和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13.
紫菜中无机砷含量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国标GB19643-2005《藻类制品卫生标准》中测定无机砷的第一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HG-AFS)对来自我国福建、江苏以及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紫菜样品中的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使用HG-AFS法测定的紫菜样品无机砷含量均明显超过该标准中规定的无机砷限量值;在不同的酸度3%、8%、20%,添加还原剂或不添加还原剂的条件下对二甲基砷(DMA)产生氢化物的效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HG-AFS法的测定条件下,DMA产生氢化物的效率可达到34.4%。根据实验结果认为使用HG-AFS法测定的紫菜样品无机砷含量超标的原因是按照HG-AFS法的前处理方法处理紫菜样品后,提取液中含有的砷糖降解物二甲基砷(DMA)经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时会产生与无机砷相同的信号,此信号会严重干扰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
耕作制度历来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从人类祖先第一次有意识地把种子播放在土地上开始,就产生了耕作制度。耕作制度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耕作制度的演变, 世界各国大致一样,西藏也一样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撂荒耕作制度、休闲耕作制度、轮作耕作制度和集约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沉积物中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3-07在渤海湾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空间分布特征是近岸高,远岸低;近岸P含量达0.410mg/g,远岸含量为0.233mg/g。其中磷主要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无机磷约占总磷的50%以上;渤海湾沉积物中氮含量较高,平均达5.96mg/g。  相似文献   

16.
以1991、1999和2007年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将其按地貌分区,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植被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9年是研究区16a植被景观结构变化的转折点,植被覆盖状况前期恶化后期好转.1991-1999年两区极低和低级植被覆盖度占绝对优势,继续增强,风沙区55%-70%,丘陵区70%-80%.高等级比例均在5%以下,持续下滑.2007年两区的优势级别提升为低级和中级,风沙区比例55%,丘陵区70%.极低级别比例减小,风沙区40%-20%,丘陵区50%-15%.高级比例不同程度增大.(2)1999年前后植被景观格局反向演变,两区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程度不同.植被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减小后增大,等级问交替分布规律先弱后强.风沙区景观形状由复杂到简单,破碎度先增后减;丘陵区破碎度持续增大,形状变化微小.整体上来看,风沙区植被多样性高整体性好,植被均匀度指数大,交替分布规律明显,丘陵区植被格局较差.但外界对风沙区的干扰比丘陵区强烈.(3)植被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始终保持多核心模式,核心面积、形状甚至类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风沙区核心多为无植被斑块,丘陵区多为高植被覆盖度斑块.核心外围植被分布具有梯度性.  相似文献   

17.
优质草莓立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台湾先进的立体草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并进行改进与创新,提出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引进台湾先进的立体草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并进行改进与创新,提出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1978-2010年我国苹果生产布局变迁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苹果生产布局区域集中程度的提高和西移北扩的趋势是一个以沿海向内地转移为主、以环渤海向西北黄土高原转移为次的两种力量作用的时空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R软件在植物种群分布格局中的应用,为分析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繁杂数据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基于西双版纳20ha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的野外调查数据,以绒毛番龙眼、网脉肉托果、玉蕊树种为例,应用R软件绘制其树种空间分布图,并分析树种种群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结果】网脉肉托果在样地空间分布中为集群分布,而在空间分布格局中分析,在尺度0-2m为集群分布,在12~15m为随机分布;网脉肉托果和玉蕊两个树种在空间分布图中为交错分布,重叠区域不大,进行种间关系分析,两个物种在尺度0~5m无明显相关,在5~30m为负相关。【结论】R软件能够根据研究需要实现物种空间分布图的绘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及物种相关性分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