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索国槐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有效措施。【方法】通过各类文献、资料,收集有关国槐栽培与病虫害防控相关知识。【结果】整理和国槐相关内容,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控都可以应用于实际国槐种植当中。【结论】落实采种、栽培、养护等工作,可以提高国槐成活率,而展开病虫害防控,可以为国槐健康发育获得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摸清郓城县杜仲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为科学制定杜仲病虫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取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郓城县杜仲基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规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郓城县杜仲主要病虫害25种,其中病害10种,虫害15种。严重的病虫害为根腐病、立枯病、刺蛾、地老虎、蝼蛄、金龟子等。【结论】针对杜仲主要病虫害,运用营林、物理、生物及化学药剂,通过林间防控实践总结了杜仲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技术,推进了杜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生态茶园常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方法】以勐海县为例,结合当前茶园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现状,提出可行性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措施;【结果】茶园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有助于减轻农业污染,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为茶农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促进茶园生态化发展;【结论】生态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极大的解决了传统防治技术弊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防治蚕豆病虫害技术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本文全面总结了蚕豆病虫害防治、种植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方法】从病虫害发生特点、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等方面总结蚕豆常见病虫害防控技术;从选地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蚕豆种植改良技术。【结果】培育出高耐性的高产植株是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的最有效手段。【结论】结合当地情况,做出针对性措施,培养高产耐病植株,可以提高蚕豆种植的经济效益,减少病虫害防治不当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技术在大棚番茄病虫害防治栽培中效果较差的问题。【方法】本文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大棚番茄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研究,利用无线传感器对大棚番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对大棚番茄生长数据进行切割、增强、线性转化处理,获取大棚番茄病虫害特征;利用大数据技术计算病虫害发病概率,通过与番茄病虫害资源库数据比对确定病虫害种类;根据大棚番茄病虫害发病程度,确定药物种类、用药量以及用药次数,制定防治栽培方案。【结果】通过试验结果证明,应用本文设计栽培技术种植的大棚番茄病虫害发病率约为2.4%,低于传统栽培技术下的发病率。【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大数据的大棚番茄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在实际栽培应用中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推进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蔬菜种植基地进行科学指导,科学制定病虫害防治措施,促进蔬菜病虫害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对种植基地走访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及田间实验,针对番茄、辣椒、黄瓜等蔬菜易发生的灰霉病、根接线虫病、病毒病、霜霉病,以及温室白粉虱、蚜虫、蓟马、斑潜蝇等病虫害,作为种植基地的防控重点,对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发现,105亿cfu/g多粘·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防治效果可达到80%以上,且对蔬菜无不良药害;运用0.5%香菇多糖水剂18.25/hm2对辣椒病毒病、番茄病毒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9.2%和78.9%,可以作为无公害病毒病的药剂;运用复合微生物酵素对辣椒根腐病防治效果可达到81.23%;放丽蚜小蜂对白粉虱、蚜虫等,防治效果明显;黄板对白粉虱、美洲斑潜蝇有效,蓝板对蓟马有效。【结论】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其防治措施包括农业、物理、生物以及化学药剂。在蔬菜种植基地实践过程中,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可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避免土壤及蔬菜出现农药残留,提高蔬菜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龙牙百合病虫害发生种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方法】经定点调查和大面积不定期普查,研究探索或引进绿色防控技术。【结果】隆回龙牙百合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缺锌、缺铁,常因误诊造成大面积僵苗,侵染性主要有病毒病、疫病、灰霉病、细菌性软腐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螨类、金龟子、金针虫。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发现采用生态控制、施用生物菌剂、结合深耕整地合理轮作、科学合理用药、灌根与喷雾相结合等绿色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百合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棉花田间常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通过实际调查的方式,明确棉花田间常见病虫害类型,并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及措施,进而降低病虫害发病率。【结果】加强棉花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病率,确保棉花良好生长。【结论】棉花田间病虫害高发背景下,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综合应用农业技术、栽培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提升棉花田间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保障棉花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绿色防控技术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当地农户常规管理为对照(CK),设置病害绿色防控区(T1),虫害绿色防控区(T2),病虫害绿色防控区(T3),综合防治区(T4)4个绿色防控措施,研究小麦干物质积累、干物质转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小麦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绿色防控技术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转运率和产量,其中以综合防治区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花后贡献率最大。绿色防控技术显著影响小麦籽粒和面筋品质,能够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其中综合防治区的小麦蛋白质含量、容重、出粉率和湿面筋含量最高。【结论】绿色防控技术对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综合防治的效果最好,可在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引导农民在夏秋季节豇豆栽培中采取正确措施提高豇豆的产量及质量,稳定农民种植豇豆的收益。【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夏秋季节栽培豇豆容易出现植株徒长、落花落荚、病虫害加剧等不良现象,造成减产减收的原因,提出防控管理措施。【结果】在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采取控苗期、防中期、促后期的"三控三防三促"防控管理技术措施,提高了豇豆产量和质量,平均每667m2产量达到2412kg,增收4341. 6元,增加经济效益。【结论】南方夏秋季节栽培豇豆只要加强管理、措施得当,可以实现高产优质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索研究华南地区沙律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方法】本文结合沙律蔬菜基地的建设实践,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及沙律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参照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管理的有关行业标准来开展研究。【结果】提出了合适的地点选择、合理的品种布局、科学的肥水管理、病虫害的绿色综合治理以及适时采收、及时销售等沙律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尤其是对沙律蔬菜的病虫害防控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结论】本项目的研究为华南地区沙律蔬菜的高效绿色栽培提供技术参考,对促进我国南方沙律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策略。【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抽样调查法对病虫害防治策略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采取加强田间墒情管理,加深秸秆的掩埋深度,加强播种期和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和规范化田间管理,提高了秸秆还田质量,改良了土壤,降低了病虫害侵蚀,提高了作物产量。【结论】通过规范化的玉米秸秆还田与田间管理措施,减少病虫害危害,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油菜菌核病、油菜蚜虫、油菜白锈病和霜霉病这几种在油菜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病虫害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对油菜植株质量和产量造成的影响,提高种植户经济收益的同时,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积极帮助。【方法】利用化学防治法、物理防治法、生物防治法、农业防治法从油菜植株的不同生长环节入手,对以上病虫害问题进行有效节制。【结果】通过采取对应有效措施,能够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提高油菜质量和产量。【结论】促进油菜种植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扩大种植面积、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户经济收入,为进一步促进油菜产业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甘肃小陇山林业病虫灾害气象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境气象条件与甘肃小陇山林区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异常度指标分析法,建立森林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因子评估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992-2007年甘肃小陇山林区年林业病虫灾害发生面积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成功建立了林业病害、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气象评估模型,该模型对林业病害评估的准确率为80%~100%,对林业虫害评估的准确率为75%~100%,对林业病虫灾害综合评估的准确率为67%~100%。【结论】所建立模型对林业病虫灾害评估效果较理想,对林业病虫灾害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约我国苹果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对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较为欠缺。本研究对已构建的渭北旱塬苹果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该技术体系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2019与2020年连续两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塬生态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渭南市澄城县)的苹果园,设置生物防控处理区和常规防控处理区,分别采用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技术(自每年3月起至11月底,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全部采用生物农药处理)和当地现行的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技术,测定苹果的产量、品质并调查果园天敌昆虫发生动态,并由第三方机构检测苹果叶片、果实及果园土壤中的农药残留。【结果】采用全程生物防控技术果园2019与2020年的苹果产量分别为51 585和53 639 kg·hm-2,与常规防控果园并无显著差异;全程生物防控果园苹果的果型、硬度与可食率等一般物理性状与常规防控果园无显著差异,但其单果质量优于常规防控果园产出的苹果,两年分别达到了342.89和377.89 g;2019年,全程生物防控果园苹果可溶性固形物、pH、Vc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防控果园苹果,而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在自然条件下水稻叶片病虫害的识别效率不高、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探索基于ResNet深度学习网络的水稻叶片病虫害识别模型(ResNet50-CA)。【方法】在ResNet-50的残差卷积模块下引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采用LeakyReLU激活函数替代ReLU激活函数,使用3个3×3的卷积核替换ResNet-50模型首层卷积层中的7×7卷积核。【结果】在使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水稻叶片病虫害研究发现,ResNet-50能够较好地平衡识别准确率和模型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选择在ResNet-50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用改进后的网络通过微调参数进行水稻叶片病虫害对比性能试验,研究发现在批量样本数为16和学习率为0.000 1时,ResNet50-CA获得最高的识别准确率(99.21%),优于传统的深度学习算法。【结论】改进后的网络能够提取出水稻病虫害更加细微的特征信息,从而取得更高的识别准确率,为水稻叶片病虫害识别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快速准确检测密集遮挡环境下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满足大规模、高效率的识别需求。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RetinaNet的农作物病虫害检测模型。【方法】结合DenseNet改造RetinaNet的特征提取网络,强化特征重用,提高深度网络模型对农作物害虫的识别率,准确、快速地识别出病虫害的种类。其非极大抑制算法采用了DIoU策略,有效降低了在目标密集的情况下农作物病虫害的漏检率,提高了检测精度。【结果】改进后的算法模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良好的实时性,对作物密集遮挡情况有较好的适应性,mmAP达到了49.8%。【结论】将模型应用于复杂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中,能有效提升病虫害智能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为农业生产过程病虫害绿色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保障茶园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物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图像识别、GIS等技术设计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结合自动虫情灯、自动性诱仪、孢子捕捉仪、智能气象仪、高清摄像机等物联网硬件设备,实现茶园环境数据、病虫害信息的自动化监测和病虫害信息在地图上的可视化展示,并通过构建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气候模型,对病虫害发生进行预警。【结果】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在英德市试点茶园进行了应用,系统软硬件配合良好,实现了茶园生产环境监测、虫情监测、病虫害预警等功能。【结论】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茶园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促进了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甜椒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及农业植保技术的推广方法,为甜椒病虫害防治及农业发展提供帮助。【方法】调查甜椒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虫害类型,从农业、生物、物理及化学等方面提出防治建议。结合基层民众的认知能力,制定适宜的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案。【结果】综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及化学等多种防治技术,既可以改善甜椒病虫害防治效果,又能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结论】为保证甜椒栽培效益,推动地区农业发展,需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克服单一化学防治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榆树栽培技术要点;【方法】以武威市为例,结合当地榆树特点及栽培现状,制定针对性的榆树栽培技术方案,明确榆树栽培技术要点及栽培管理的重要性;【结果】榆树种植中,加强栽培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榆树成活率,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结论】榆树栽培期间,做好育苗管理、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可显著提升榆树栽培质量,进而起到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