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北省耕地质量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园  陈阳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533-4537
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对耕地质量状况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借助克里金插值方法对耕地质量的空间格局进行描述和建模。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质量在整体空间上呈现集聚,沿江平原区腹地的仙桃、潜江、天门、荆州为高质量耕地的集聚区,盆周秦巴山区的十堰和神农架以及川鄂湘黔浅山区的恩施为低质量耕地的集聚区;克里金插值生成的湖北省耕地质量的栅格表面直观揭示了全省耕地质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3.
1990~2008年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空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松  刘成武  罗倩  金三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34-13135,13174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1990~2008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耕地集约度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8年间湖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总体上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存在关联性,表现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特征分异;因此,加大对湖北省耕地各要素的投入强度,以"高"促"低",制定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高耕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瑞景  余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73-16475,16510
以湖北省17个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2002~2006年各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为基础数据,分析了省内旅游经济存在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湖北省外汇旅游经济差异和国内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扩大。研究阐述了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并提出了缩小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1995~2005年耕地资源态势及宏观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0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近11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1年来,湖北省耕地面积总体态势逐年下降,耕地变化空间差异明显;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直接影响因子为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和灾害毁地;间接影响因子为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人口增长和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一个包含经济、人口、空间、社会城市化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只有4个子系统协调共进,才能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2005年以来,湖北省4个维度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并且各个维度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改善。近10年来,湖北省城市化是由空间城市化主导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人口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其他维度城市化发展水平成为影响湖北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湖北省不同维度的城市化发展协调程度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未来应当更加注重人口城市化发展,同时防止城市规模盲目扩张,以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基于湖北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经济呈现"双核结构""、金字塔结构""、圈层结构"和"点-轴结构"空间特征,省内发达县域(第一、二圈层)位于"宜昌市和武汉市"两个内核周边,沿长江、沪蓉高速、京广、京九、焦枝铁路等轴线集中;第三圈层位于江汉平原核心和东部,第四圈层位于省际边缘区;从空间上看,湖北省县域经济形成小范围的"高-高"集聚,但不存在明显的"低-低"聚集,出现聚积发展型、极核发展、均衡发展、边缘发展四种类型。根据分析,本文提出建设武汉-荆州都市连绵区、打造宜昌市和襄樊市城市增长极点、强化"两轴四线"、加快鄂西县域综合开发等县域经济空间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罗辉  万敏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9):184-189
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协调发展程度影响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转型。通过建立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湖北省12个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水平和政府政策2个动力机制对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城市作为当前市民居住生活的主要公共空间,更应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通过公共艺术,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相结合,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文化,构建宜居的高品质城市。本文结合当前济南市公共空间建设的现状,根据济南泉城特色文化,系统研究济南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耕地土壤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河北省耕地土壤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相关政策、相关规范、参考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对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专家调查等5种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阈值。  相似文献   

12.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其明显的特征是人多地少,耕地肥力低,养分比例失调,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耕地数量的管理和对耕地质量的建设,防止耕地数量减少,培肥地力,提高辨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有限的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耕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背景下,中央提出确保耕地红线不突破,把握四川省耕地演变状况,对四川省合理利用耕 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利用2000-2013 年耕地数据分析该省耕地演变时间特征,并运用区位熵 和相对变化率分析该省耕地演变空间特征,基于此,借助PCA 法探讨该省耕地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四川省耕地总量和耕地人均数量呈下降趋势;(2)成都平原的耕地区域集聚程度最高,川西北高原和川 西南山地的耕地区域集聚程度较低;(3)耕地地域差异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山地和川西北高原(除 阿坝州外)以及部分丘陵地区,耕地地域差异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4)形成这种时空特征的影 响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农业生产因素。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地质高背景地区水稻-镉的耕地安全生产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高背景地区土壤Cd超标与水稻超标不一致,需要筛选适合地质高背景地区水稻-镉耕地安全生产阈值。研究通过对土壤-水稻重金属、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空间插值及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土壤中Cd含量与土壤主要理化指标(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的线性关系较弱,说明地质高背景地区由于土壤本底值等因素,土壤自污染程度较严重。水稻Cd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关系紧密,可能是因为地质高背景地区重金属背景值较高,但未受人类活动影响,对所种植水稻的Cd含量影响不大。通过计算所需参数和插值,初步判断该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安全阈值为0.31 mg/kg。对预测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安全阈值设定合理。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 关系及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涛  任平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18-222
在分析1978要2011 年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耕地资源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 的理论关系与定量模型,并对两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院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耕地总 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整体减少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理论框架下的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难以实现,城 镇化水平每增加1 个单位,耕地面积相应减少5.743 个单位;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协调度表现出阶段性特 征,整体呈现出野基本调和、调和要要勉强调和、不协调要要基本协调、较协调冶的状态趋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化 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耕地产能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质量状况实行临界警戒,提供耕地产能下降的早期预警。采用负数原则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了新增、减少耕地面积变化带来的产能变化,新增、减少耕地质量不同带来的产能变化,质量建设带来的产能变化。研究发现,耕地面积的增、减对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的影响方向不同。受新增、减少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耕地面积的增减与区域耕地质量的变化关系是非正向关系,但耕地面积的增减与耕地产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受造成耕地质量升、降原因影响的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升、降与产能的变化不是正比关系,耕地产能更能体现区域耕地保护的健康状况。耕地质量建设可以在耕地面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对耕地预警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得出,耕地产能可以作为区域耕地质量的预警指标。耕地质量预警结果可避免区域耕地质量状况的严重恶化,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管理提供实时服务,对耕地的粮食生产有一定的预见性,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下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1996—2008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云南近10年耕地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逐步筛选策略(Stepwise),建立耕地面积与驱动因素之间的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集约化水平是影响云南耕地数量变化的三大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对云南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掌握苏北地区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特征,可为苏北地区耕地质量保护分区与制定差异化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苏北地区2020年度耕地质量三类等别指数作为空间变量,探讨苏北地区市县尺度下耕地质量空间布局及趋势分布,同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定量描绘苏北地区各市县耕地质量分异规律,制定符合实际的分区保护模式。结果表明,苏北地区耕地自然等别较为集中,自然等别在5~7等之间,以6等地为主。自然等指数在东西方向呈现倒“U”形的变化趋势,利用等指数呈现由北向南逐级递减趋势,经济等指数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先逐渐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南北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从苏北地区全局Moran''s I值来看,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的Moran''s I值分别为0.357、0.389、0.349,即国家利用等>国家自然等>国家经济等,表明苏北地区耕地质量在市县尺度呈现较强的聚集趋势。苏北地区耕地质量指数LISA分析中正相关类型高于负相关类型,且正相关类型聚合性较强,负相关类型呈零散分布。高-高型通过组团状集聚分布,低-低型主要以片状、条带状形式分布,低-高和高-低型零星分布。本研究根据LISA多维度集聚类型组合特征,对苏北地区进行耕地保护分区,具体划分为核心保护区、质量提升区、综合改良区、结构调整区4类保护分区,并提出对应的分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根据福建省耕地压力指数的分析,探求福建省耕地减少的原因,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措施,力求为进一步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广东耕地数量预测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为例,运用GM(1,1)模型法、Holt双参数线性指数平滑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平均增长法和时间序列移动平均法对其耕地数量进行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残值的对比分析,发现移动平均法和GM(1,1)模型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对各种预测方法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