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表明,寒地粳稻的遗传力以抽穗期为最高,穗长、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依次降低,均在90%以上,而单株产量最低,育种工作在早世代对高遗传力性状可进行选择.遗传型相关分析揭示了各性状间遗传因素的密切程度,为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提供了依据.不同性状组合的复合性状,其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亦各异.本文指出寒地粳稻育种最佳的选择指数是:y=x_7+0.8771x_2+1.8574x_5+6.9352x_(?),即:单株产量+千粒重+穗长+谷/草为佳,相对效率达到135.6194,利用上述选择指数方程进行选择评判,可以增强预见性,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新疆粳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估算了我区粳稻早、中、晚熟组的25个品种10个主要数量性状广义遗传力、相关系数,遗传进度及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抽穗期、袜高、分蘖穗总粒数的遗传力较高。延长生育期、提高分蘖穗、总粒数、主穗着粒密度、主穗总粒、实粒数、结实率,同时降低株高、千总粒重可提高单株产量。株高、抽穗期、分蘖穗总粒数、主穗着粒密度、主穗总粒、实粒数的遗传进度很高,早期世代田间选择可获一定效果。选择指数表明:在选择单株产量的基础上选择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的性状,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12个玉米自交系,按双列杂交模式设计组配66个杂交组合.分析了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试验表明一般配合力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各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在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也有显著差异,穗粗、容重、子粒行数等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遗传力较高,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单穗粒重、产量、每行粒数等性状则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估算了胡麻主要经济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系数、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千粒重、株高、工艺长度的遗传力、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在早代进行一次选择即可;每果着粒、开花期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也较高,而变异系数较小.对其也应加强早代选择,并加大选择群体;单株粒数、主茎分枝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中等,应进行几代连续选择;单株粒重、单株结果的遗传参数值均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显著相关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特别是对于单株粒重,还可以用相对效率高的选择指数进行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个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和10个杂交早稻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置的杂交早稻组合的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穗总粒数>生育期>理论产量>实际产量>有效穗>成穗率>最高苗;除穗长外,其余性状受父本的影响较大;理论产量与结实率、穗实粒数、株高、成穗率及有效穗呈正相关,可通过这几个性状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穗实粒数是杂交早稻选择指数中最重要的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元遗传分析法分析了高粱16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参数。结果表明,多数性状间相关遗传力小于性状遗传力。当选择强度相等时,对一级枝梗数表型的选择可以明显提高二级枝梗数和穗粒数。对其他性状的间接选择相对效率都比性状的直接选择效率要低。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表型对穗粒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千粒重和二级枝梗数。各性状通过穗粒数都有最大的正向间接作用。因此,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超过其他性状,是提  相似文献   

7.
小麦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研究—Ⅰ.遗传力与直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作仿 《作物学报》1983,9(2):129-138
本试验采用广义、狭义、方差分析、回归和相关5种方法估算的性状遗传力。其高低的位次趋势基本一致,即株高的遗传力最高,开花期、主穗长、二百粒重次之,结实小穗数、主穗重、每穗粒数再次之,单株粒重和单株穗数最低。在混合群体中,一般的性状直至 F4遗传力仍然较低。系谱选择法至 F4,一般性状系统间较  相似文献   

8.
大豆产量与若干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6个熟期和结荚习性不同的陕西省大豆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大豆产量和其它5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结果发现,在考察的6个经济性状中,以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最大,遗传力也较高,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选择效果;小区产量和主茎节数有显著的遗传相关,包含主茎节数在内的性状组成的选择指数都有很好的选择效果,以主茎节数和百粒重组成的选择指数,其选择效率可达到直接选择的226%,因此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有很好的选择效果,在田间选择时应重点选择主茎节数多,籽粒中等偏小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选用不同来源的5个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7个恢复系,按NCⅡ设计配制35个组合,研究了穗长、穗颈长、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等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所研究的8个穗部性状的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穗长这一性状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千粒重等3个性状则是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2)不育系对所研究8个穗部性状的大多数性状都有重要影响,恢复系对穗长、穗颈长、每穗总粒数等三性状亦有很大的作用.(3)参试的不育系以G 46 A为优良,恢复系以绵恢725为优良,明恢63是一个配制生育期较长高产组合的优良亲本.(4)亲本的自身表现与其一般配合力关系密切,在育种实践中必须注意加强对亲本自身性状的改良.(5)遗传力方面,8个穗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千粒重>穗颈长>穗长>结实率>每穗实粒数>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二次枝梗数,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穗长>穗颈长>结实率>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1份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为研究对像,对资源各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遗传变异、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生育期类型单一、株型高大、产量性状较好,子粒大小中等;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生产力、小区产量、生育前期、百粒重、单荚粒数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在选择效果明显的性状中,生育期、百粒重、主茎分枝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代选择;小区产量遗传力中等,可在遗传基础相对稳定的较高世代选择;而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单株生产力的遗传力较低,应在遗传基础纯合稳定的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水稻恢复系IR_(24)恢复基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杨仁崔 《作物学报》1984,10(2):81-86
花粉育性是衡量稻株育性的根本指标。以穗颈抽出程度、花药的形态和颜色来判断稻株育性,简便可靠。IR_(24)具有二对独立主效显性恢复基因 R_(f_1)R_(f_1)R_(f_2)-R_(f_2),其中R_(f_1)的作用大于 R_(f_2)。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两个有色素腺体品种与两个无色素腺体品种,配成4个杂交组合,每组合包括P_1、P_2、F_1、F_2。在对4个组合各性状进行了世代间的方差分析后,着重研究F_24个部位及4个部位平均的色素腺体密度与19个产量因素及早熟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密度与各产量及早熟性性状之间均无密切相关。在进行育种工作时,色素腺体密度可不做为必须着重考虑的因素。对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衣分的遗传力较高,单株铃数、单铃重为低到中等,单株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遗传力最低。遗传进度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为:单株籽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  相似文献   

13.
将12个甜高粱品种(系)分成两个组,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3×3)配成18个杂交组合,对 F_1的含糖量(BX),磷酸值和乌头酸三个性状估算了遗传变异组成和遗传力等参数。试验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组成中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讨论了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的选择问题。由于甜高粱乌头酸的遗传力低,可以在较晚世代进行选择。反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利用三个不同结荚习性的栽培大豆(G.max)做母本,分别与三个半野生大豆(G.graeilis)按NCⅡ设计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估测了F_1、F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优势指数;F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数、变幅、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预期遗传进度。试验结果表明:F_1代除百粒重、主茎有效节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_2代除有效分枝、主茎粗以外,其余性状的优势指数均明显下降;F_2代遗传变异幅度大小的趋势为有限组合>亚有限组合>无限组合;生育日数、株高的遗传力高,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粗的遗传力低,应在较晚世代选择;单株粒重及其主要构成因素均有较大的遗传进度绝对值,无限组合的遗传进度明显低于有限、亚有限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的杂种F_1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F_1是真杂种,而且F_1的遗传物质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双亲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RAPD可快速灵活检测杂种的纯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80个爆裂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的表现估算了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它们之间随机组配的67个杂交组合F_1代小区产量、爆粒率和膨胀倍数的杂种优势。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F_1代产量的成分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而F_1代品质特性爆粒率和膨胀倍数的对照优势与其双亲之间的遗传距离无确定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亲本间数量性状的综合遗传差异——遗传距离预测爆裂玉米杂种一代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早世代稳定特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9个具有早世代稳定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系和7个栽培稻作为主体亲本杂交配组,在130个组合F2群体963个株系中,发现28个组合中出现73个稳定株系。遗传分析表明水稻早世代稳定既不是质量性状遗传也不是数量性状遗传,是按株群分离的遗传方式,出现稳定株系的组合F1群体发生了分离,F2群体中既有性状不分离的稳定株系又有孟德尔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红米和白米做了石蜡切片观察,其色素位于果皮和种皮中;并对红米水稻材料红宝石进行了遗传研究及基因定位。红宝石与白色水稻R272的杂交F1表现为红色,表明色素基因受显性基因控制;同时,其F2群体米色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符合3∶1的分离比例,表明红色米皮的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R272/红宝石的F2群体和微卫星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上RM8006和RM21186两个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4.0cM和2.1cM,在物理图上这两个标记的距离为1.7Mb,并将该基因初步命名为Red。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交系两种配合力在杂种一代的表现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张向群 《作物学报》1987,13(2):135-142
本文用双列杂交试验资料分析了玉米自交系的两种配合力在 F_1代的表现:杂种优势取决于双亲的配合力总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与 F_1的相关性比一般配合力效应(?)更为密切;(?)是直接形成杂种优势的主要原因。杂交组合的两种配合力间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配合力变化时,(?)的变化远大于(?)均,(?)与高(?)间有更密切的正相关。(?)与  相似文献   

20.
水稻品种育性恢复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章旺根  申宗坦 《作物学报》1987,13(2):97-102
通过对珍汕97A(或二九青 A)/IR29(或 IR2061和戈马列)F_1、F_2、B_1F_1各群体花粉育性分离规律的分析,证明 IR29具有1对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IR2061有1对部分恢复基因,其效应较 IR29为弱;戈马列则有1对部分恢复基因并受到另外1对基因的影响。作者认为欲改良现有不育系和保持系,应注意抗源品种恢复基因的组成,以便合理制订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