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于江苏扬州地区9个规模鸭场进行,将每个鸭场的鸭群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加强免疫试验组。在冬季(12月初)分别随机采血检测抗体,同时对试验组鸭群加强免疫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Re-6+Re-8株)。50d后对两组分别随机采血检测抗体。试验结果表明:加强免疫后,试验组免疫抗体合格率从93.38%提高到98.01%,免疫抗体滴度从6.04log_2提高到7.41log_2;对照组抗体合格率无明显变化,抗体滴度从6.09log_)2降低到5.98log_2。由此可见,在12月初加强免疫的免疫方案能显著提高鸭群免疫抗体合格率、免疫抗体滴度及鸭群抗体均匀度。本试验结论,在寒冬的长三角地区,应及时对鸭群进行H5N1亚型禽流感加强免疫,并建议用鸭群免疫抗体合格率大于80.00%和鸭群抗体滴度大于6.00log_2两个指标评估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已免疫小反刍兽疫(PPR)活疫苗的羊群经二次免疫后PPR抗体水平的变化趋势,对初免21 d羊群进行了第二次免疫,同时监测初免21 d及二免后3 d、7 d、14 d、21 d的血清中和抗体。结果显示,一次免疫羊21 d PPR中和抗体滴度平均可达5.18±2.87,阳性率为84%;二次免疫后3 d、7 d、14 d、21 d,PPR抗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滴度分别为5.65±2.56、6.95±1.82、7.28±1.18、8.12±1.31,阳性率分别为90%、100%、100%、100%。一免试验组21 d~323 d PPR抗体阳性率为83%,二免试验组在二次免疫7 d PPR抗体阳性率达到100%,并且维持到21 d。试验表明,活疫苗二次免疫增强了免疫效果,对已经有PPR抗体的羊进行二次免疫,可明显提升免疫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鸭瘟活疫苗滴鼻诱导的黏膜免疫效果,本实验将84羽21日龄雏鸭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一免滴鼻组与一免肌注组(仅免疫一次鸭瘟活疫苗)、二免滴鼻组与二免肌注组(首免后7 d加强免疫一次鸭瘟活疫苗)、对照组免疫后每隔7 d采样采用ELISA测定雏鸭呼吸道(鼻、气管)及消化道(腺胃、十二指肠、直肠)黏膜中IgA、IgG、IgM抗体水平。另30羽21日龄雏鸭采用上述方式免疫鸭瘟活疫苗35 d后进行100 LD_(50)鸭瘟Chv株强毒攻击。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式刺激鸭体内产生的3种抗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滴鼻组鸭Ig A抗体水平于免疫后21 d达到峰值,较肌注组峰值早7 d出现,该峰值在两组鸭的鼻、气管、十二指肠相接近(p0.05);IgG于免疫后14 d达到峰值,雏鸭各组织器官该抗体水平在滴鼻与肌注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IgM于免疫后7 d达到峰值,二免滴鼻组鸭的胃、直肠该抗体峰值显著高于肌注组,且仅气管该抗体水平显著低于肌注组(p0.01),其余组织器官该抗体水平或者与肌注组持平或者显著高于肌注组(p0.05)。攻毒结果显示二免后滴鼻组保护率由83.33%提升至100%,肌注组均实现完全保护。本研究结果表明鸭瘟活疫苗滴鼻免疫可以诱导产生与肌注近同等水平的保护力,但也存在一次免疫不确实的风险,二次免疫能够优化滴鼻免疫的效果,为滴鼻免疫在鸭病防治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观察药物对鸡ND疫苗初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7日龄高母源抗体(9.36log2)雏鸡免疫ND活疫苗前用药,10mg/kg西咪替丁用药鸡免疫后7~14d、100mg/kg西咪替丁用药鸡免疫后7~28d,抗体滴度明显升高;10mg/kg左旋咪唑用药鸡免疫后7~21d,抗体滴度与未用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28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免疫后用药,10mg/kg西咪替丁用药后7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用药后14d,各用药组抗体滴度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用药后21d,10、100mg/kg西咪替丁和10mg/kg左旋咪唑用药鸡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实验二观察药物对ND疫苗二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10、100mg/kg西咪替丁用药ND疫苗二次免疫后7~28d,鸡血清抗NDV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10mg/kg左旋咪唑用药组,疫苗二次免疫后7~28d,抗体滴度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西咪替丁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观察药物对鸡ND疫苗初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7日龄高母源抗体(9.36log2)雏鸡免疫ND活疫苗前用药,10mg/kg西咪替丁用药鸡免疫后7-14d,100mg/kg西咪替丁用药鸡免疫后7-28d,抗体滴度明显升高;10mg/kg左旋咪唑用药鸡免疫后7-21d,抗体滴度与未用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28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免疫后用药,10mg/kg西咪替丁用药后7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用药后14d,各用药组抗体滴度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用药后21d,10,100mg/kg西咪替丁和10mg/kg左旋咪唑用药鸡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实验二观察药物对ND疫苗二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10,100mg/kg西咪替丁用药ND疫苗二次免疫后7-28d,鸡血清抗NDV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10mg/kg左旋咪唑用药组,疫苗二次免疫后7-28d,抗体滴度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鸭传染性浆膜炎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其对后代雏鸭是否具有保护力,本研究采用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于产蛋前免疫种鸭,并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收集的鸭蛋中卵黄抗体和对应批次孵育出的雏鸭血清抗体变化规律,以及后代雏鸭从出壳开始母源抗体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后卵黄抗体和传递到雏鸭体内血清抗体变化规律一致,接种后第6 d检测到抗体出现,27 d抗体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后代雏鸭母源抗体随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1日龄最高,21日龄后母源抗体消失。攻毒试验表明母源抗体对雏鸭具有一定的保护力。本研究为防治鸭传染性浆膜炎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试验动物分为鸡(A1/A2组)、鸭(B1/B2组)4个组,利用新型高效的鸡胚源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进行两次免疫,免疫前、首免及二免21 d后采血检验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结果显示,首免后各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二免后各组免疫合格率为100%。首免鸡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较高且均匀,鸭的抗体滴度相对偏低且离散分布较广。二免后鸡、鸭抗体滴度非常高,在8~10 log2之间。推广应用于种禽场、商品代规模场、农村散养户等,禽类免疫合格率达到89.32%。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新城疫(ND)疫苗对贵州三穗麻鸭的免疫效果,选用NDⅠ系活疫苗(CS2株)、Ⅳ系灭活疫苗(LaSota株)和重组基因Ⅶ型NDV灭活疫苗(A-Ⅶ株)分别对三穗麻鸭进行免疫实验,检测疫苗最小免疫剂量、免疫鸭的抗体滴度和消长规律,以及病毒感染免疫鸭后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活疫苗CS2株、灭活疫苗LaSota株、灭活疫苗A-Ⅶ株的最小免疫剂量分别为1.0 mL/只、0.5 mL/只和0.2 mL/只;3种疫苗2次免疫要高于1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滴度,但各免疫组不同免疫次数鸭的抗体滴度均在第60天达到高峰,其中以灭活疫苗A-Ⅶ株1次或2次免疫诱发的抗体滴度最高(分别为7.5log2和8.1log2),并且抗体持续期长,在免疫后第150天抗体水平仍能达到免疫保护要求;对免疫鸭的排毒检测发现,活疫苗CS2株免疫后的鸭持续排毒,灭活疫苗LaSota株免疫后的鸭排毒量少且时间短,而灭活疫苗A-Ⅶ株免疫后的鸭未检测到排毒。试验结果表明,重组基因Ⅶ型NDV灭活疫苗(A-Ⅶ株)在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鸭的抗体滴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抑制免疫鸭排毒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ND疫苗。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肉鸭在生产实践中的合理、有效免疫程序,笔者开展肉鸭田间免疫程序试验,在1日龄、45日龄时分别采样,检测黄病毒、禽流感H5、H7抗体并进行环境样病原学检测,记录田间试验中鸭群发病死亡情况.试验中出现呼肠孤病毒感染后发病死亡增加,影响了疫苗免疫效果.笔者建议肉鸭饲养在相对洁净环境,合理做好禽流感、黄病毒、鸭瘟、鸭浆膜炎等疫苗免疫,减少呼肠孤病毒等免疫缺陷性疾病和多发性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的发病,可有效提高鸭群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RA)分离株为菌种研制RA油佐剂灭活疫苗,对3日龄樱桃谷鸭颈背皮下注射0.25mL/只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0、13和16天对同源RA的攻击表现出35%、85%和100%免疫保护。疫苗一次免疫后30天ELISA抗体滴度达到高峰,至93日龄时仍能检出抗体。1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可产生更高的抗体滴度,到65天时仍能保持较高抗体水平。ELISA抗体滴度≥500时雏鸭即获得免疫保护。疫苗免疫雏鸭后能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增强T细胞的免疫力,时间持续两周。RA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后免疫保护的形成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体液免疫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遵义市目前主要使用的2种不同禽流感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的比对分析;对本地鸭、鹅群以不同免疫方式同种剂量进行接种,比较分析了不同免疫方式对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2种禽流感疫苗,不同免疫方式,均能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保护效果,最高抗体滴度在免后20~28 d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两种疫苗在40d后降至8log2;免疫2次抗体保护效果显著高于免疫1次,H5N1加强组、H5+H9二联苗加强组、H5+H9二联苗、H5N1混免组,组间差异不明显,H5+H9二联苗、H5N1混免组,鸭平均抗体滴度显著高于鹅平均抗体滴度(P0.05);单免一次禽流感H5NI单苗抗体滴度显著高于H+H二联苗(0.05P0.01)。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D7株)与同类产品对不同日龄鸭及SPF鸡的免疫效果,将该疫苗与国内两家禽流感生产企业的2批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5株)分别免疫鸭和SPF鸡,免疫后14、21、28、42 d采血测定各免疫组的HI抗体效价。禽流感灭活疫苗(D7株)以0.25 mL剂量免疫鸭后14 d,所有免疫组鸭的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即能达到6㏒2以上,28 d HI抗体GMT达到峰值9.1㏒2,而两批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以0.5 mL剂量免疫鸭21 d后HI抗体GMT均没有达到6㏒2;两种疫苗分别免疫21日龄SPF鸡21 d后各免疫组的HI抗体GMT基本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禽流感灭活疫苗(D7株)对鸭的免疫效果要明显优于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Re-5株),而对鸡的免疫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产蛋鸡对犬瘟热病毒杭原的免疫反应及其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的消长规律及相关性,为制备卵黄抗体提供依据,将犬瘟热病毒接种Vero细胞和DF1细胞进行传代并测定其病毒滴度,选取细胞病变出现早,病毒滴度高的Vero细胞毒作为接种病毒抗原免疫蛋鸡。通过每10d进行蛋鸡免疫一次,四免后每30d加强免疫一次的方法进行免疫。免疫前和免疫后每10d采血分离血清和每5d收集鸡蛋提取卵黄抗体,用琼脂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测定其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血清抗体比卵黄抗体的滴度高,两者间呈正相关性,卵黄抗体出现较血清抗体迟3~5d,卵黄抗体在三免后3~5d就已达到较高水平,此时即可开始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了解产蛋鸡对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抗原的免疫反应及其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的消长规律,为制备卵黄抗体提供依据。将CDV接种Vero细胞和DF1细胞进行传代并测定其病毒滴度,选取细胞病变出现早、病毒滴度高的Vero细胞毒作为接种病毒抗原免疫蛋鸡。每10 d免疫蛋鸡1次,第4次免疫后每30 d加强免疫1次。免疫前及免疫后每10 d采血分离血清,每5 d收集鸡蛋提取卵黄抗体,用琼脂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测定其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血清抗体比卵黄抗体的滴度高,两者呈正相关性,卵黄抗体出现较血清抗体迟3~5 d,卵黄抗体在第3次免疫后3~5 d就已达到较高水平,此时即可开始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  相似文献   

15.
犬瘟热病毒DNA疫苗接种犬的免疫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犬瘟热病毒(CDV)囊膜糖蛋白基因(H、F)和核蛋白基因(N)重组质粒DNA和聚乙烯胺(PEI)混合后肌注10只3月龄CDV抗体阴性毕格犬,间隔30 d,共免疫3次,另选择5只犬作为阴性对照.免疫3次后,采用CDV攻毒.对照组呈现出犬瘟热的典型症状和组织病理损害,攻毒3周内,有2只犬衰竭死亡,1只犬症状明显,攻毒第1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病毒RNA检测为阳性.DNA疫苗免疫组除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外,未出现明显症状,攻毒后第1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CDV检测仍为阴性.DNA疫苗免疫后血清ELlSA抗体和病毒中和抗体测定显示,首免后机体激发的ELISA抗体滴度很低(101.25±0.615),二免后开始缓慢升高(101.69±0.285),再次免疫后达到102.051±0.214;中和抗体也呈现以上规律,三免后血清中和抗体为101.75±0.190,攻毒后血清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滴度迅速升高(103.02±0.202和102.41±0.245).试验表明CDV基因免疫对CDV的感染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能清除进入机体内的病毒.CDV基因免疫只激发较低水平的体液免疫,中和抗体在攻毒前达不到临界保护线(102),但对CDV攻击能产生较好的保护,推测其免疫效力可能源于细胞免疫和记忆性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6.
细粒棘球蚴Eg95重组蛋白疫苗临床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细粒棘球蚴Eg95重组蛋白的临床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ELISA试剂盒对3个地区12个养殖场的1 637头3月龄~4月龄绵羊与山羊进行了18个月的免疫后抗体滴度水平监测。结果显示,Eg95重组蛋白疫苗在14 d时可以诱导免疫动物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水平在28 d达到峰值,免疫保护大于3个月。而且在首次免疫后第28 d进行第二次免疫,则抗体滴度水平呈显著增加(p0.05),并可持续12个月以上。在第二次免疫后12个月再次进行免疫,动物的Eg95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性提高,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抗体滴度长期保持在3.5以上。因此,细粒棘球蚴Eg95重组蛋白免疫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预防棘球蚴(包虫)病。  相似文献   

17.
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N28株)和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各3批,以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1株)推荐的免疫程序和剂量分组免疫5周龄SPF鸡和5周龄非免疫鸭。免疫后定期采集血样,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分别计算各免疫组鸡和鸭HI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数,绘制各批疫苗免疫鸡和鸭后HI效价消长曲线,并分别对两种疫苗免疫鸡和鸭后各时期的HI抗体效价进行t检验。结果为:①免疫后1周,各免疫组均未测到HI抗体;②鸡免疫后4~5周,HI抗体效价达到峰值1:2^6.0~1:2^7.0,随后2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每周下降0.3—0.7个滴度,之后HI抗体效价缓慢下降,直到试验结束,平均每周下降0.04~0.17个滴度;③鸭首次免疫后第3周各免疫组HI抗体效价达到1:2^4.0~1:2^5.3,加强免疫(首次免疫后第3周)后,HI抗体效价迅速升高。加强免疫后第3周(首次免疫后第6周)HI抗体效价达到最高值1:2^10.6-1:2^11.7,且在峰值水平维持3周,之后1周下降相对较快,平均下降1.2~2.7个滴度,然后缓慢下降,到首免后24周平均每周下降0.28~0.39个滴度,24周除049H5N2批疫苗免疫组外,其他各批免疫鸡HI抗体效价均小于1:2^4.0;④免疫后3周内,两种疫苗刺激鸡产生的HI抗体效价均高于相应批次疫苗免疫鸭产生的HI抗体效价,免疫后第2周相差1.9—2.3个滴度,免疫后第3周相差1.6~2.0个滴度;⑤两种疫苗免疫鸡和鸭后,各时期HI抗体效价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免疫SPF鸡和非免疫鸭后,HI抗体效价消长规律一致,两种疫苗免疫后各个时期的HI抗体效价在统计学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特禽及水禽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分别免疫SPF鸡、乌鸡、珍珠鸡、贵妃鸡、火鸡、鸭及鹅,免疫后采血测定其HI抗体,观察我国现有的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对特禽及水禽的免疫效力.结果,免疫后3周,SPF鸡、乌鸡、珍珠鸡、贵妃鸡、火鸡、鸭及鹅的平均HI抗体滴度分别为2 7.2、2 7.6、2 4.3、2 4.83、2 4.6、2 6.2及2 5.3,乌鸡两次免疫,其中一次HI抗体为2 9.65.试验证明,SPF鸡、特禽及水禽用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一定水平的HI抗体,但不同种类的家禽所产生的HI抗体滴度存在较大差异,以SPF鸡及乌鸡所产生的HI抗体滴度最高,而珍珠鸡、贵妃鸡及火鸡所产生的HI抗体滴度较低,水禽对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可产生一定水平的HI抗体.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雏鸭病毒性肝炎81代鸡胚化弱毒疫苗(简称BAU-1)的三种免疫途径进行比较,证实雏鸭皮下免疫一次,饮水或气雾免疫两次,免疫效果最好。通过对免疫雏鸭的血清抗体滴度进行测定,表明皮下和饮水这两种免疫途径所产生的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对近100万只雏鸭进行的野外试验表明,该BAU-1疫苗在DVH严重流行的鸭场,能有效地控制DVH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鸡免疫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疫苗后,H7亚型禽流感病毒(Re-1株)抗体的消长规律,在一个蛋鸡场进行临床免疫试验。实验鸡群在181天龄开始首免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疫苗,分别在181d、188d、195d、202d、209d和256d采集血清进行H7N9亚型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鸡群在181d、188d、195d、202d、209d和256d的抗体滴度中位数分别为0.74log_2、3.30log_2、7.74log_2、5.37log_2、8.52log_2和8.93log_2。结果表明,鸡群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后,能够诱导产生H7N9亚型流感抗体,一免后14d,抗体滴度达到较高水平,随后抗体滴度开始下降,二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持续上升,在二免后54d还能维持较高的抗体滴度,抗体阳性达到88.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