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洋南瓜又称印度南瓜,是近几年新兴的有别于中国南瓜和美国南瓜的一种保健蔬菜,其以质粉、味甜、风味极好、营养丰富,尤其对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现将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有种植和食用南瓜的习惯,但鲜为人知的是南瓜可加工成对治疗糖尿病有特佳效果的南瓜粉和多种南瓜食品,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几种加工技术,供交流。1.南瓜粉:已被保健专家公认为特效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糖尿病有特效,还能治疗肝炎、肝硬化、肾炎等。上海已有个别中药店出售南瓜粉,我国已有少量的南瓜粉出口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南瓜粉加工方法是:将鲜南瓜洗净后,去籽去蒂,用手工或机械粉碎成稀浆,用100目筛过滤,自然沉淀,一日后倒尽清水,取出沉淀物晒干压碎即成南瓜粉。大规模生产的工艺流程为:调和南瓜粉浆→糖化→中化→蒸发→结晶→分蜜粉轧→结晶精制→烘干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南瓜粉、燕麦粉、核桃纽粉及木糖醇为辅料,研发一种适合"三高"人群食用的的保健早餐粉。以早餐粉的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脱脂奶粉、燕麦、核桃纽及木糖醇的添加量,在此基础上进行L_9(3~4)正交试验重点研究原料及辅料对早餐粉的口感、风味、色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最终确定早餐粉的最佳配方为:南瓜粉3g,脱脂奶粉15g,燕麦粉6g,核桃纽粉0.5g,木糖醇1g。  相似文献   

4.
<正> 南瓜含有丰富的糖类、淀粉,维生素A、B、C及钙磷等矿物质。南瓜易栽培、高产,不但可以做菜代粮,在医药上也有很大用途。用南瓜制成的果脯、饼干等是儿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病患者理想的治疗保健食品。具有润肺益气、清热利湿,降压解毒等多种功能。目前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南瓜已被广泛作为加工食品的原料,市场上到处可见“南瓜产品”。在我国,虽有一些地区也在搞南瓜深加工,但远未形成一定的批量和规模,因此南瓜市场极为广阔。为此,下面特介绍几种特色南瓜食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2005,(5):30-30
南瓜属有5个种.主要栽培的有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普通南瓜是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又称西洋南瓜、日本南瓜、小南瓜等,可以采收嫩瓜。也可以采收老瓜。南瓜中特有的多糖、果胶具有保护消化系统粘膜、降低血糖等功效,特别是印度南瓜口感甜、粉、糯,比传统的中国南瓜在品质上有了很大的改善,果色丰富鲜艳,有红色、绿色和青色等,具有观赏性。除鲜销外,还可以加工成南瓜粉。加上便于超市销售,正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种植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西洋南瓜为葫芦科南瓜属印度南瓜种中的一类品种,原产中南美洲.其口感甜面似有栗味所以俗称"栗味南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防治糖尿病、降低胆固醇,保护视力等多种保健功效.食用方法有多种,可炒食、蒸食,做馅等,并可加工成南瓜粉、饮料、南瓜酱等数十种产品.目前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保健蔬菜有些蔬菜具有保健、美容的功效,如单果重只有1公斤~1.5公斤的小型“红南瓜”,果皮深红,果肉粉甜,风味优美,对降低人体血脂,增强肠胃蠕动和减轻脑血管硬化均有良好疗效“;红扁豆”和“四棱豆”可帮助肠胃消化,清热祛湿;生菜具有镇痛、催眠以及降低胆固醇等作用。对于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引进的所谓栗南瓜(西洋南瓜),属于印度南瓜种内育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因其肉质粉、糯,适口性好,嫩果、老熟果品质均好,十分畅销,栽培面积发展迅速,有逐步取代传统中国南瓜早熟栽培之势.  相似文献   

9.
由于南瓜具有其不可替代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市场相继问世的南瓜系列产品主要有南瓜粉、南瓜酱、南瓜罐头、南瓜果脯、南瓜晶、南瓜果冻、南瓜糕点、南瓜冰淇淋、南瓜面条、南瓜酱油等,普遍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南瓜粉已成为南瓜系列产品中的一枝奇葩,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和个人因开发南瓜粉,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开发南瓜粉及系列产品,是当前农村脱贫致  相似文献   

10.
南瓜的保健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南瓜的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并展望其研究和应用的前景。介绍了南瓜冰淇淋、南瓜粉、南瓜饮料、南瓜软糖和南瓜糕等5种南瓜食品。  相似文献   

11.
一、种植“规模”菜。即扩大面积,形成规模。近年来蔬菜生产的实践证明,有规模才有市场;形不成大的规模,就难以解决“卖菜难”的问题。对于远离大中城市的偏僻农村,要适当发展一些耐储运的蔬菜,如大蒜、大葱、土豆等。这类蔬菜相对来说市场风险小一些。二、种植保健菜有些蔬菜具有保健、美容的功效,如单果重只有1~1.5千克的小型红南瓜,瓜肉粉甜,风味独特,对降低人体血脂,增强肠胃蠕动和减轻脑血管  相似文献   

12.
蜜本南瓜市场上俗称甜瓜,是一个新型保健南瓜品种,嫩瓜和老瓜均可食用,嫩瓜味与姜柄瓜相似,老瓜外观为葫芦形,瓜皮和瓜肉均为金黄色,其淀粉和糖分含量高,口感较粉,味特甜;肉质厚、腹腔小、品质优、耐贮运.我国广西、湖南种植面积较大,云南省基本上没有种植.石林县于2001年开始引种试验,2003年集中示范的五百亩获得成功,亩产量2000kg,产品供不应求,其丰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粉质南瓜具有适应性强,生长期短,瓜型好,食味糯,香甜适口,营养丰富,品质优,产量高等优点.它有青皮和红皮两种,我地1992年开始引进试种,1999年全市推广栽培面积已达667公顷.最初我们引进试种的粉质南瓜是2种日本品种:青皮的艾皮斯和红皮的红宝.目前我地推广的粉质南瓜品种有甘栗南瓜、甜栗南瓜、板栗南瓜、锦栗南瓜、东升南瓜、桔红南瓜等.1998年6月我们在高山(海拔500米以上)上试种粉质南瓜并获得成功,高山上栽培的粉质南瓜8~9月份上市,对缓解夏秋蔬菜淡季供应,增加花色品种,丰富市场供应,能起到较大作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皆不错.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马关县大栗树乡成功引入马关县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和平村委会种植日本贝贝瓜示范基地6.67 hm~2,将采取"合作社+农户+农村电商"模式推广种植,突出1~2个优势蔬菜单品,扩大单品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带动更多的农户受益。贝贝南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本小南瓜,最近几年成了果蔬界的网红,它个头小巧可爱,吃起来口感极佳,有南瓜的甜香,又有板栗的粉糯;此外,它富含胡萝卜素,是普通南瓜的3倍以上;其  相似文献   

15.
<正>籽用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种子,南瓜籽和果肉具有广泛的用途。其种子和果肉均可直接食用,除此之外还具有保健作用,可以研制出一系列保健品。如南瓜粉,南瓜饮料、南瓜酱等。目前南瓜产品备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尤其是南瓜籽和南瓜粉,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合理调整结构种植南瓜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籽用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种子,南瓜籽和果  相似文献   

16.
黄秋葵别名秋葵、羊角菜、羊角豆等,为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世界各国均有分布,美国、日本、印度、东南亚国家及欧洲、非洲、中东等栽培较多;我国台湾栽培较多,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郊区有少量种植。近年来在日本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市场上深受欢迎,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保健特色蔬菜。  相似文献   

17.
王华山 《新农村》2001,(10):20-20
南瓜粉系列食品是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女士减肥、美容保健、糖尿病患者食疗的辅助食品。鲜南瓜由于受储藏期的限制。不能长期或全年食用,因而将鲜南瓜制成南瓜干粉,供人们全年食用或食品厂作长期的原料储存。现将南瓜粉的加工技术及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1.选瓜在南瓜收获期,挑选形状规则,皮较硬,有突出棱角的老熟瓜。颜色黄色和桔红色的为上品,但也有一种青皮瓜,用手一掐很硬的也可选用。老熟瓜出粉率高,便于加工,但不宜过份老熟。过份老熟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既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农产品流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特别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十分薄弱:一是市场供求信息传导之后引发盲目性大,农产品供给大幅度波动,"买难"、"卖难"交替出现;二是收购环节组织化程度低,通过合作社或"农超对接"的产品比重很小,农民没有价格话语权;三是产地仓储和预冷设施严重不足,农产品上市时间难以控制,源头调控能力很低;四是燃油等物流成本高,冷链运输率低,损耗浪费远高于国际水平;五是各类市场收费名目  相似文献   

19.
日本南瓜与我国的南瓜在形状、粘性、甜度等性状上有很大差异,其又粉又甜,味如板栗。适于炒、蒸等各种烹调方法,是一种高级菜肴。同时,因其风味特殊,也适于做各种高级点心。据测定:日本鲜南瓜每100g含水分91.9—95.8g、碳水化合物1.3~5.7g、胡萝卜素0.57~2.4mg,还含有糖类、脂肪、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精氨酸、腺嘌呤、尿素分解酶、天门冬氨酸等物质。  相似文献   

20.
山路是一种日本人喜爱的、纤维含量高的保健蔬菜,属菊科蜂斗菜属,俗称黑南瓜、野饭瓜、南瓜三七、野南瓜、野金瓜头,在江西等地称为蛇头草或水钟流头。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群岛、朝鲜半岛等地,生于向阳山坡林下,溪谷旁潮湿草丛中。其野生品种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是宿根性的草本植物,叶片心形,雌雄异株,头状花序,花为白色,瘦果,属于长日照植物,南方不易见到开花和结籽,食用部分为叶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