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比较结球甘蓝、番茄、茄子和黄瓜4种寄主植物上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LC50和LT50值,评价了寄主植物对粉虱座壳孢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后的第6 d,不同寄主植物上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的LC50值差异显著;4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的LC50最小值...  相似文献   

2.
<正>蚧壳虫俗称"介壳虫",是同翅目介壳虫总科昆虫的总称,是原发生于南方柑橘、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近年来北方地区约200余种室内盆栽花卉深受其害。1蚧壳虫的危害特点高温高湿是蚧壳虫发生最为适宜的环境条件,特别是盆栽花卉枝叶繁茂,郁闭是其发生的最佳时机。一旦发现叶片变黄、枝条萎缩或用手触摸的时候发现黏黏的液体,这就是蚧壳虫在为害,危害严重的花卉不仅会诱发煤污病,甚至枝条或  相似文献   

3.
介绍云垦江城橡胶公司橡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包括白粉病、六点始叶螨、介壳虫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巧治介壳虫     
危害梨树的梨圆蚧、日本龟蜡蚧、康氏粉蚧等介壳虫,都有坚硬的介壳或蜡粉,一般农药很难穿透和附着在上面,防治十分困难,应根据其发生规律,适时综合巧治。1.搞好人工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蚧壳虫寄生严重的枝条,集中烧毁或用硬刷将枝条上的介壳虫刷掉。2.注重生物防治。对瓢虫  相似文献   

5.
粉虱座壳孢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方法,鉴定出寄生在贵州榕江县脐橙园内柑橘粉虱上的病原菌为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探讨了座壳孢属内种间系统学关系,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显示,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5℃;PDA培养基和玉米粉蔗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比较适合该菌生长,丰富的氮源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光照对于该菌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12 h间隔光照有利于产孢。该菌在PDA、PSA和玉米蔗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产孢较多。对能与该菌结合使用的常用农药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表明,除多菌灵外其余的6种杀虫剂均不能完全抑制座壳孢菌落的生长,杀菌剂的抑制作用强于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孟定镇橡胶蚧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蚧壳虫是耿马县孟定镇橡胶树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普遍,直接影响着橡胶产量和胶农的经济收入。为确保橡胶产业健康发展,降低因蚧壳虫危害造成的损失,文章对蚧壳虫防治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旨对今后的防治起到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1-5日,调查了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昆虫病原真菌。共分离鉴定出9种昆虫病原真菌:有味耳霉(Conidiobolus osmodes)、蝗噬虫霉(Entomophthora grylli)、蝇虫霉(E.ntomophthora muscae)、摇蚊虫疫霉(Erynia chironomis)、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玫烟色拟青霉(P.fumosoros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紫色野村菌(Nomu-rae atypicola)和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球孢白僵菌(B.bassiana)是森林昆虫的优势病原真菌。有味耳霉(C.osmodes)、蝇虫霉(E.muscae)、摇蚊虫疫霉(E.chironomis)和蝉拟青霉(P.cicadae)是广东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8.
皖南茶园群落主要虫生真菌的致病谱及致病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了皖南茶园韦伯虫座孢、座壳孢、蚧侧链孢、球孢白僵菌和根虫瘟酶5种主要虫生真菌的致病谱和致病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猕猴桃果园桑盾蚧雌介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猕猴桃上的桑盾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桑盾蚧雌介壳虫在猕猴桃园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在高密度果园,桑盾蚧雌介壳虫主要分布于当年生枝条;但在发生低密度果园,桑盾蚧雌介壳虫在当年生、一年生和二年生枝条上差异不显著。桑盾蚧雌介壳虫在猕猴桃果树阴阳面枝条上的数量差异不显著。桑盾蚧雌介壳虫在猕猴桃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株。[结论]桑盾蚧雌介壳虫在猕猴桃果园聚集分布,但其在果树的阴阳面枝条上分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一、常见虫害 介壳虫:介壳虫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虫。大多数虫体上备有蜡纸分泌物,即介壳。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介壳虫的为害是由其吸食植物汁所造成,植物在被吸食处会呈现黄白色或黄褐色斑点或晕圈。单独存在的介壳虫在叶上的吸食可能造成点点的斑痕,多数群聚在一起的介壳虫因吸食量大,则使叶片或茎部整块呈现黑褐色,并呈于缩现象。介壳虫以口器刺吸植物组织所造成的伤口,又可造成病菌感染,使受害株易于罹病。  相似文献   

11.
手参为兰科植物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的干燥块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特色蒙药材。手参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长期被过度采挖,加之自然繁殖率低,原生境破坏严重,使其野生资源极度匮乏,现以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二级珍稀濒危植物 。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真菌对手参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恢复生态资源栽培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筛选获取有效促进手参幼苗生长的共生真菌是关键。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整理统计了涉及到中国8个省和其他4个国家的手参内生真菌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现状,统计到手参内生真菌共隶属于79属,其中角担菌属、青霉菌属、曲霉属、背芽突霉属、木霉属和Zymosep‐toria为手参内生真菌优势类群。从手参不同器官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数从多到少依次为:块茎>地上茎、叶>果荚>原球茎>幼苗,花中未分离到;隶属产地排序依次为:西藏>北京>甘肃>四川>吉林>河北、黑龙江。手参内生真菌在植物不同器官及不同产地间存在明显差异。手参根际土壤真菌共隶属于43属,其中镰刀菌属、木霉属、耙齿菌属为手参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类群。手参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产地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各产地手参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类群各不同。手参内生真菌对手参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并具有明显抑菌活性。要全面了解手参内生真菌需要进一步扩大手参分布范围,考虑手参不同生长期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内生真菌分离鉴定技术的优化与提升以及生物功能的研究与评价等工作,为手参人工繁殖、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AM)真菌扩繁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最新研究成果论述了丛枝菌根(AM)真菌纯培养研究方法的概况.采用活体宿主植物盆钵培养法培养AM真菌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可靠,缺点是培养周期长、繁殖体的产量少,但目前它仍是AM真菌纯培养的主要方法.玻璃珠分室培养法的优点是能够将培养基质与AM真菌分开,获得纯净的AM真菌菌体;但是其技术含量较高,仅供科学研究和小规模接种剂的生产使用.目前较为理想的纯培养的方法是AM真菌单孢无菌的分室Ri-T-DNA转型胡萝卜根双重离体培养法,将这种方法加以改进,可获得目前最为高效安全的AM真菌孢子菌剂的生产方法.开发丛枝菌根真菌"生物肥料"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AM真菌的纯培养.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菌种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微  杨江华  李川 《农技服务》2009,26(7):161-162
食用菌是一类重要的真菌,中国是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战国时期的《列子》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了食用菌的美味;以后的《齐民要术》、《菌谱》、《广菌谱》、《本草纲要》等都有食用菌栽培和利用的记载。中国也是食用菌栽培最早的国家,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多数起源于中国。近年来研究者对不同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食用菌菌种分离培养进行总结。主要方法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菇木分离法和培养料分离法4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用真菌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潮  李荣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118-6120,6124
药用真菌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药用真菌用于疾病的治疗科追溯到几千年前。药用真菌在国内外的重要性均日益凸显出来,药用真菌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用药用真菌的历史背景作为主线,对药用真菌的主要药理作用和有效成分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简单分析,为药用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重金属汞对外生菌根真菌钾素吸收的影响,以4种外生菌根真菌(Pisolithus tinctorius715和Lactar-ius deliciosus的3个株系)为材料,在4种汞浓度处理0,5,50,150μmol/L的Pachlewski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周,测定它们的生物量和菌丝中钾含量。结果表明,4种供试菌种间的生物量差异显著,而不同汞浓度处理对各供试菌种的生物量变化无显著影响;4种供试菌种间的钾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汞浓度处理对各供试菌种菌丝中的钾含量变化影响也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汤原牙签厂贮木场等地对寄生在桦木上的主要腐朽菌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实验室中用土壤木块法测定了白桦、黑桦、枫桦边材对彩绒革盖菌(白腐菌)和桦剥孔菌(褐菌)的天然耐腐力;试验研究了BBF,CCB,CCA和CCF四种防腐剂的效果,并利用DU—7紫外分光光度仪探测BBF防腐剂的渗透。结果表明:以桦革褶菌、桦褶孔菌、彩绒革盖菌、木蹄菌等为代表的白腐菌是引起桦木腐朽的主要真菌;三种桦木均属不耐腐朽树种;其防腐效果,BBF最佳。其次是CCB。再次是CCA、CCF。  相似文献   

17.
AM真菌是一类土壤有益微生物,对逆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有诸多有益的生理和生态学效应.本文对陕北旱区豆科植物根际AM真菌多样性和定殖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共分离鉴定出4属16种AM真菌,孢子密度平均为170.8个/100g土,总定殖率高达66.8%.AM真菌多样性和定殖受宿主植物、土壤因子和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其不同结构的定殖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飞播云南松林下真菌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飞播云南松,是建国以后50年代利用飞机营造的最成功的人工林区,云南松是四川省凉山州的优势树种,占所有树种的90%,分布面积大,林下的真菌分布种类较多.为了对保护飞播云南松林下的真菌资源提供基础数据,于2004-2006年对四川省凉山州人造云南松野生真菌的生态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凉山州飞播云南松的林下共计生长有23科25属189种(含变种)真菌,其生长与分布主要受到气候、海拔高度、植被、地形特征、土壤条件、光的辐射和人为干扰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真菌生长的黄金时期为7-9月的高温多雨季节;人类的干扰作用是影响真菌生长最直接的负面因素,是加剧真菌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野菊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样、分离、培养与鉴定,对信阳地区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Des Moul.]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菊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分离得到真菌21种,它们多数为半知菌,少数为子囊菌.其中,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p.)、拟茎点霉(...  相似文献   

20.
野生食用菌国内外市场前景及云南食用菌定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野生食用菌物种资源十分丰富,估计有670多种,目前巳开发10余种,另有50余种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巳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食用菌市场行情和前景,提出存在问题并建议重视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建议抓好乡土优良菌种选育、引进良种和人工促繁,使食用菌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