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懂得茶叶是人类的良友,就懂得饮茶的益处,许多文人更是对饮茶情有独钟,并留下了一些与茶叶有关的故事与诗文。笔者选取了下面三位作家的饮茶趣事.让我们寻着他们的足迹一起来品茶吧。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品茶     
《广东茶业》2004,(6):29-29
茶事趣闻之一。品香泉,源于北京香山法海寺南麓,品香泉?”雪芹曰:“吾尝遍七十泉,烹茶要属品香泉。”曹雪芹常来此烹茶。其友鄂比问:“香山七十泉,何独喜一日,鄂比请其喝茶,雪芹刚喝半碗,便问:“此水取自何泉?”鄂比笑曰:“品香泉。”雪芹说:“别噱人,这茶上半碗水清味正,是品香泉,下半碗差多矣,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各地的茶楼、茶馆、茶社和茶室业主,大多利用巧妙的茶联招徕顾客。茶馆小憩,细品茶联,领略茶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别有韵味。 有的从茶香、水美上极力渲染,使茶客怦然心动,欲罢而不能。如“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南京雨花台茶社联)、“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武夷山风景区茶联)、“花  相似文献   

4.
黄艺辉 《福建茶叶》2010,32(1):63-64
茶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饮料,但又不同干一般的饮料,可以品,也可以食。品茶能区分茶的不同之处。茶叶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古代就有之。人类利用茶叶就是从食茶开始的,起初人们只是折取新鲜枝叶,咬嚼食用,后来发展煮食、腌食、凉拌、烧烤或晒干后煮食。  相似文献   

5.
品茶诗选     
《茶叶通讯》2004,(1):48-48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加工利用研究室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降压茶加工新工艺,目前该工艺已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批并被授权。  相似文献   

6.
品茶论酒     
吕春 《福建茶叶》2010,(8):54-55
<正>茶和酒的差别很大,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中国的众多饮品中,只有它们能用来待客交友。你可以请朋友喝酒,也可以请朋友品茶。如果请朋友喝矿泉水或果汁,那便是对朋友的不敬。酒的特性是外放的,激情四射的,是人类情感的催化剂。不论何种情感,在酒的作用下,都会提升和扩大。中国的诗人是最多愁善感的,常常把酒与愁糅在一  相似文献   

7.
武夷品茶     
吕春 《福建茶叶》2010,32(6):50-51
<正>茶艺是人类在品茶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日积月累渐臻精美的一种生活艺术。我国是产茶大国,名茶如云,茶艺缤纷。西湖龙井、黄山毛尖、峨嵋云雾、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等等,无不拥有属于自己的茶艺。武夷岩茶自古闻名于世,其茶艺更是独树一帜,内蕴丰厚,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茶报》2001,(3):22-22
  相似文献   

9.
<正>闲来品茗,常有书卷相伴,喝茶读古诗,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茶泡古诗,从古人的诗句中品味着茶香,便有了更多对茶韵的感悟和理解。喝茶喝到境界的,莫达于唐人卢仝。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诗风浪漫,后人尊他茶中亚圣,他的"七碗茶  相似文献   

10.
陆小泥 《福建茶叶》2016,(10):364-365
茶文化是我国的重要精神财富。喝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台情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融合了数以百万爱茶人士智慧。在喝茶的过程中感受美、感受茶文化的底蕴。本文主要针对品茶之美进行分析,明确了品茶的美,使人走进茶艺的境界,同时,还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08,(4)
紫笋茶史称顾渚紫笋,也称顾渚石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名茶。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毗陵(常州)太守、御史大夫李栖筠在阳羡(今宜兴)督造贡茶,适逢一位山僧献上长城(今长兴)顾渚山产的茶叶,茶圣陆羽尝后认为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遂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紫笋一名,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  相似文献   

12.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1,33(2):48-49
黄儒,北宋茶叶专家。字道辅。建安(今建瓯)人。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十。博学能文,不幸早亡。所著《品茶要录》(1075年前后),专论建茶采制烹试的各种要法,为研究茶史和建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3.
张友亮 《茶叶通讯》2006,33(3):53-54
2006年5月13日凌晨2时,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和翻译家,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78岁的国际文化名人余光中先生,渡海峡,经香港,转长沙,跨越湘资沅澧四大江河,第三次来到湖南,来到茶乡石门,参加湖南省茶叶学会、省茶业协会和石门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石门茶文化论坛”。  相似文献   

14.
针形名优茶手工采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16.
苦坑茶     
吴英藩 《茶叶》1995,21(1):47-48
苦坑茶,历史悠久,名驰中外。素以“香气浓郁,汤色碧绿,滋味醇厚,叶底嫩匀”著称,是我省传统名茶之姣姣者。该茶产地,宋属广信府管辖(即现今之铅山县黄碧乡与福建崇安县交界处)。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广信一举人,进京应试,携带苦坑茶路遇皇上,将此茶献上,帝啜之甚喜”。从此年年纳贡,群众称为贡茶。 苦坑垅位于武夷山北大坡,苦坑茶分布于海拔800~1000米之中,苦坑与下苦坑。这里两峰对峙,一水横流,百丈瀑布,飞溅直下,  相似文献   

17.
权启爱 《中国茶叶》1993,15(6):10-1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饮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上各类名优茶的需求量增长很快。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必须使名优茶的加工走向机械化道路,形成较大批量的生产,为此,茶机界近几年来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研制和生产出不少类型的加工机具面市,为名优茶生产的发展和加工机械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面市的各种名优茶加工机具中,作为毛峰类型名优茶加工机具的配套,以由6CGS-60型滚筒式吹风出叶名茶杀青机、6CR-25型茶叶揉捻机和6CH-3型手拉百页式名茶烘干机这3种机具组成一套机组比较适宜。这套机具在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8.
评茶术语是用来衡量茶叶品质的一种专门词汇,也是评茶工作者的一种语言,是同行中的“通用语”。但由于评茶者使用评茶术语的熟练程度以及语文水平等原因,有时会出现使用评语不当的现象,从而不能表达准确的审评结果。一、见于色泽的不当评语形容或比喻茶叶色泽的术语应通俗易懂,使人看了评语能很快地想象出茶叶的颜色。如比喻不当,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茶叶的色泽,甚至使人产生误解.现例举常见于色泽上的一些不妥当的评语。  相似文献   

19.
漳河青龙茶     
杜巍  王忠标 《茶叶》1997,23(1):40-40
  相似文献   

20.
龙安毛尖茶     
胡协友 《茶叶》1996,22(4):2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