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扼要介绍了湿法棉秆中密度纤维板基材表面用以脲醛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混合胶,湿贴厚度为0.25mm和0.4mm水曲柳刨切薄木的工艺,并对基材、胶粘剂、贴面材、胶贴工艺等诸多因素优化研究,比较有效地解决了透胶和脱胶等问题,制得质量合格而又有明显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的棉秆中密度纤维板薄本装饰板。研究结果表明,湿贴工艺中采用以脲醛树脂为主要组分的混合胶是可行的,胶贴质量达到日本农林省JAS标准“装饰合板”中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探索麦秸碎料板的贴面性能,为麦秸碎料板替代木材和木质人造板作为家具和室内外装饰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扩大麦秸碎料板的使用范围。采用4种贴面材料(0.27 mm厚度薄木、0.60 mm厚度薄木、印刷装饰纸、三聚氰胺浸渍纸)和4种胶粘剂(异氰酸酯胶、脲醛树脂胶、白乳胶、脲醛胶与白乳胶混合胶)对麦秸碎料板进行贴面处理,通过测试贴面层的透胶率、耐水性能及表面胶合强度分析其贴面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异氰酸酯胶贴的板件其耐水性能和表面胶合强度最好,用白乳胶贴面的胶层耐水性最差;薄木和三聚氰胺浸渍纸的贴面效果较好,印刷装饰纸的贴面性能好但其贴面效果较差;麦秸碎料板贴面前经过砂光处理能有效地改善贴面性能。用4种胶粘剂在经过砂光处理的麦秸板表面采用传统的贴面工艺贴4种饰面材料,贴面层的耐水性和胶合强度均能达到标准要求,其中印刷装饰纸贴面后板面光洁度较差。  相似文献   

3.
纤维板湿贴微薄木工艺及其在家具制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质纤维板湿贴微薄木工艺应用于板式双色镶家具生产,取得较好的效果,并提供了生产工艺参数及流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温贴灵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腹泻的药效学基础.方法温贴灵膏皮肤用药7天,观察其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刺激反应;豚鼠用温贴灵膏致敏接触3次后再激发接触,观察过敏反应;小鼠用温贴灵膏贴腹,连续5天,以蓖麻油诱导腹泻,以小鼠首次湿粪排出时间和湿粪计数为观察指标.结果温贴灵膏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未见过敏反应.该药能显著延长蓖麻油引起的小鼠首次湿粪排出时间,并减少湿粪计数.结论温贴灵膏皮肤用药有止泻作用,且不引起皮肤刺激性和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一系列预备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竹编胶合板表面平整处理的填充材料、填平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的优化 进行了探索。在获得基材应有的表面质量后,用单张三聚氰胺浸渍装饰为覆贴材料,承预备试验所确定的因地制宜的工艺路线下,取正交实验法对覆贴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经填平覆贴处理后的装饰竹编胶合板的各项质量指标可以达到木质基材覆贴装饰板的有关标准;从而,为提高竹编胶合板的应用档次和范围,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吴志刚    席雪冬  雷洪  曹明    梁坚坤    郭秀华  杜官本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2):259-263
为了改善小桐子基胶黏剂的初黏性及贮存稳定性,本研究将小桐子饼粕粉分别与脱脂大豆粉、分离大豆蛋白、酪蛋白混合,并通过碱处理改性和尿素改性方法制备小桐子基胶黏剂。研究结果表明,脱脂大豆粉、分离大豆蛋白、酪蛋白分别与小桐子饼粕粉混合,小桐子基胶黏剂的干、湿强度都有明显提高,但适用期缩短。其中,分离大豆蛋白改性小桐子基胶黏剂的强度性能最好,但是适用期不长。脱脂大豆粉改性小桐子基胶黏剂在强度和适用期方面都比较理想。红外光谱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当共混脱脂大豆粉、分离大豆蛋白、酪蛋白后,小桐子基胶黏剂酰胺Ⅰ、Ⅱ的特征峰增强,小桐子基胶黏剂出现明显的固化放热峰,脱脂大豆粉较分离大豆蛋白改性的小桐子基胶黏剂固化温度高。  相似文献   

7.
以木糖醇与黄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应用单因素试验探究黄茶无胶基口香糖最佳配方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黄茶无胶基口香糖最佳配方比例为黄茶提取物2%、柠檬酸0.2%、柠檬酸钠0.2%、薄荷脑0.1%、薄荷香精0.2%、绿茶香精0.1%;优化工艺参数为化糖温度与辅料混合温度140~150℃、风味调节温度90~95℃、浇注温度85~90℃、冷却脱膜温度<50℃,同时控制发烊与返砂程度,完成黄茶无胶基口香糖浇注。本研究为黄茶无胶基口香糖生产奠定了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系统研究不同表面状态下桦木单板的胶接性能,在比较桦木素材、染色桦木以及固色桦木表面润湿性能的基础上,采用湿固化异氰酸酯胶黏剂,对比分析了素材、染色和固色桦木3种试件在含水率30%、50%、70%和90%条件下的干状及湿状胶接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升高,素材、染色和固色桦木表面的平衡接触角均呈上升趋势,胶接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其湿状胶接强度均明显低于各自的干状胶接强度;素材的干湿状胶合强度均明显高于染色和固色两种试件.  相似文献   

9.
酶法提取仙草胶最佳工艺及不同产区仙草胶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的pH值、纤维索酶酶浓度、提取时间、水浴温度对仙草胶提取率的影响,同时在确定纤维索酶提取仙草胶最佳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3个产区仙草中的仙草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能够显著提高仙草中的仙草胶提取率,且提取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提取温度和酶浓度,提取溶剂的pH值在本试验范围内对仙草胶提取率的影响最小,最终认为提取仙草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pH5.5、0.6%纤维素酶、提取时间4 h、水浴温度55℃,同时表明在3个仙草产区中以广东丰顺县仙洞产区仙草中的仙草胶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超声提取胡麻胶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自变量,胡麻胶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交互作用对胡麻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超声提取胡麻胶最佳工艺参数:超声功率280 W、提取温度56℃、提取时间57 min,在此条件下,胡麻胶提取率达14.62%。[结论]该工艺切实可行,可为胡麻胶的高效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刺槐豆胶、魔芋胶与玉米淀粉混合后体系的热力学特性,将刺槐豆胶、魔芋胶分别与玉米淀粉按0:5、1:4、2:3、3:2、4:1的比例混合,并用差式扫描量热仪测量不同体系的糊化特性。测定温度范围10~120℃,升温速度为10℃/min。结果显示随着刺槐豆胶、魔芋胶含量的上升,糊化起始温度和糊化温度逐渐上升,而糊化焓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豆胶/PF的混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化学改性豆胶加入酚醛(PF)树脂交联剂后提高胶合板强度的问题。利用石灰乳、氢氧化钠、硅酸钠等化学药剂按不同配制比例对豆粉进行改性,制备豆胶;按胶合强度筛选出的最优配方,以达到Ⅲ类胶合板的强度要求。将改性豆胶与PF胶按3∶1的比例混合应用,在150℃温度、2.5MPa压力、5min热压时间条件下压制的胶合板可以达到Ⅰ类胶合板的强度要求。PF胶以适当的比例添加才能起到良好的交联作用。豆胶与PF的混合应用使胶合板的强度和耐水性得到极大改善,为开发利用低成本高性能天然胶黏剂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黄原胶添加对碱法诱导魔芋胶凝胶特性及凝胶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究黄原胶添加量对魔芋胶凝胶特性及凝胶机制的影响,为相关凝胶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2%的魔芋胶溶胶为基质,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黄原胶,制备混合多糖体系,并在2%的碱浓度(Na2CO3)及90℃的高温下加热混合体系2 h,冷却后制得不同黄原胶含量(0-1.5%,w/v)的混合凝胶。通过测定混合凝胶强度,研究去离子水浸泡、2%柠檬酸溶液浸泡和冻融处理对凝胶样品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凝胶的微观形貌,探究不同处理及黄原胶添加量对魔芋胶凝胶结构的影响。另外,基于流变学、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探究魔芋胶-黄原胶混合体系在热碱处理过程中凝胶网络的形成过程,揭示凝胶化机制。【结果】90℃恒温加热2 h后,随黄原胶含量增加,混合凝胶强度反而降低,表明90℃加热过程中,黄原胶的存在影响了魔芋胶凝胶网络的形成。但室温条件下,黄原胶含量越高,混合凝胶强度也越高,表明冷却过程中黄原胶可能加强了凝胶网络。经去离子水、2%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各处理凝胶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以2%柠檬酸溶液浸泡处理后的凝胶强度降低最明显。此外,冻融处理后,魔芋胶凝胶出现明显的析水现象,析水率可达50%,但加入黄原胶后,混合凝胶的析水作用显著降低,黄原胶含量越高,析水作用越弱。流变学测试结果表明,在90℃恒温加热2 h的过程中,随黄原胶添加量增加,体系凝胶化速率减小,表明加入黄原胶降低了魔芋胶凝胶网络的形成。随后对该混合体系进行降温扫描,发现当温度从90℃降低至60℃时,凝胶弹性模量呈明显降低趋势,当温度继续降低至室温时,凝胶弹性模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为60℃,温度越低,弹性模量越高,表明黄原胶分子在60℃时开始与魔芋胶网络发生协同结合作用。【结论】黄原胶添加可显著提高碱法诱导的魔芋胶凝胶在室温下的凝胶强度,同时可改善该凝胶的冻融稳定性,该结论可为魔芋胶凝胶相关食品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豆胶为胶黏剂研究一种新型的多层无醛胶合板,分析热预压温度、热压温度和压力,以及3段式热压工艺对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影响,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豆胶胶黏剂进行热分析,研究了热压过程中板坯表芯层的热压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较佳热压工艺参数为预热压温度100℃、热压温度160℃、3段式热压曲线的最高压力1.6 MP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黄原胶添加量对魔芋胶凝胶特性及凝胶机制的影响,为相关凝胶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2%的魔芋胶溶胶为基质,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黄原胶,制备混合多糖体系,并在2%的碱浓度(Na2CO3)及90℃的高温下加热混合体系2 h,冷却后制得不同黄原胶含量(0-1.5%,w/v)的混合凝胶。通过测定混合凝胶强度,研究去离子水浸泡、2%柠檬酸溶液浸泡和冻融处理对凝胶样品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处理凝胶的微观形貌,探究不同处理及黄原胶添加量对魔芋胶凝胶结构的影响。另外,基于流变学、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探究魔芋胶-黄原胶混合体系在热碱处理过程中凝胶网络的形成过程,揭示凝胶化机制。【结果】90℃恒温加热2 h后,随黄原胶含量增加,混合凝胶强度反而降低,表明90℃加热过程中,黄原胶的存在影响了魔芋胶凝胶网络的形成。但室温条件下,黄原胶含量越高,混合凝胶强度也越高,表明冷却过程中黄原胶可能加强了凝胶网络。经去离子水、2%柠檬酸溶液浸泡后,各处理凝胶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以2%柠檬酸溶液浸泡处理后的凝胶强度降低最明显。此外,冻融处理后,魔芋胶凝胶出现明显的析水现象,析水率可达50%,但加入黄原胶后,混合凝胶的析水作用显著降低,黄原胶含量越高,析水作用越弱。流变学测试结果表明,在90℃恒温加热2 h的过程中,随黄原胶添加量增加,体系凝胶化速率减小,表明加入黄原胶降低了魔芋胶凝胶网络的形成。随后对该混合体系进行降温扫描,发现当温度从90℃降低至60℃时,凝胶弹性模量呈明显降低趋势,当温度继续降低至室温时,凝胶弹性模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为60℃,温度越低,弹性模量越高,表明黄原胶分子在60℃时开始与魔芋胶网络发生协同结合作用。【结论】黄原胶添加可显著提高碱法诱导的魔芋胶凝胶在室温下的凝胶强度,同时可改善该凝胶的冻融稳定性,该结论可为魔芋胶凝胶相关食品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沙蒿胶特性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沙蒿胶简单提取工艺及其作为一种植物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运用试验。由于沙蒿胶提取工艺十分简单,仅作简单介绍。研究侧重于沙蒿胶的特性研究,主要研究沙蒿胶复水性能、粘性、高保水性及乳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沙蒿胶具有良好的复水性能;温度越低,沙蒿胶粘度越高。浓度越高,沙蒿胶粘度越高。pH值越高,沙蒿胶粘度越低。转速越高,沙蒿胶粘度越低,即沙蒿胶具有高粘性;对面包具有保鲜作用,使面条质量提高,具有保水性;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亚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麻籽为原料,利用浸提工艺和喷雾干燥工艺制备亚麻胶的过程,分别考察了提取温度、浸提时间、洗胶次数、总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亚麻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洗胶次数为4次、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1 h、总料液比为1∶4,该条件下亚麻胶的量可达8.307 g.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浸胶工艺对竹材加工剩余物制备重组复合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液浓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浸胶时间,而胶水改性剂用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产品成本及生产效率,确定最佳浸胶工艺为胶液质量分数30%、浸胶时间30 min、胶水改性剂添加量质量分数10%;由此工艺压制的板材,其性能能够满足汽车车厢底板及混凝土模板的要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和桦木木材切面的剖切方向对胶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落叶松和桦木木材切面的剖切方向对胶接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径切板的干状压缩剪切强度比弦切板的大,而湿状压缩剪切强度径切板的比弦切板的要小;而对于桦木,径切板的干状压缩剪切强度比弦切板的小,而湿状压缩剪切强度径切板的比弦切板的要大。文中还分析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造成落叶松径切板的干状压缩剪切强度比弦切板大的原因主要是落叶松木材早晚材间的差异大,造成落叶松径切板的湿状压缩剪切强度比弦切板小的原因主要是落叶松早晚材的湿涨率不一样以及有纹孔的作用;造成桦木径切板的干状压缩剪切强度比弦切板小的主要原因是弦切面是横断木射线,因此,在弦面上留下射线管胞的孔隙,在胶接时胶粘剂渗入就形成了更多的胶钉,而在湿状时这种孔隙成为了水分的通道,因而使而桦木湿状压缩剪切强度径切板的比弦切板的要大。  相似文献   

20.
以海藻酸钠为包埋介质,单独固定化或混合固定化拟微绿球藻和芽孢杆菌细胞,并将固定化胶球投放于鲍鱼和西施舌的幼贝育苗水体。通过对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含量以及幼贝成活率的测定,研究固定化胶球对水质的调控作用以及对鲍鱼和西施舌幼贝成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鲍鱼幼贝育苗水体中分别投放混合固定化胶球、单藻固定化胶球和单菌固定化胶球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实验组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3.99%、58.9%和51.3%;对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8.5%、52.7%和56.5%;在西施舌幼贝育苗水体中投放混合固定化胶球后,氨氮及亚硝酸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4.9%和24.3%。投放不同的固定化胶球,对鲍鱼及西施舌幼贝养殖水体中的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提高幼贝的成活率,其中混合固定胶球组的效果优于其他实验组。此外,藻茵混合固定化体系还具有抑制孤菌和产硫化氢细菌的作用。实验结果说明,藻茵混合固定化胶球在调节贝类育苗水体水质以及提高幼贝成活率上具有显著效果,展示出藻菌混合固定化技术在海水养殖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