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6种吨粮种植模式经济投入和产出的稻田梯度差异;揭示了在现有耕作和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类吨粮种植模式全年粮食单位面积(666.67m^2)产量从中高产水平上长到吨粮水平时,经济效益递增,超过1150kg左右时,经济效益递减的规律;指出胳类吨粮种植模式最佳产出点和最大效益点及其相应投入区间。  相似文献   

2.
3.
稻田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了稻田养分利用的3种模式,证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单施化肥每 千克养分增产稻谷6.09kg,产投比1.79:1,且不利于土壤生态的改善;种植冬季绿肥紫云英-早稻草还田,配施适量化肥,每千克养增产稻谷6.18kg产投比1.82:1,节约近半数化肥,土壤肥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绍稻区多种粮食种植模式的分析与比较,得出宁绍稻区采用麦稻连作方式,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最佳模式,并对品种选择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稻田的养分循环与平衡规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田间模拟不同农业施肥制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稻产量的变化趋势是循环(100%)<N+循环(109%)<NPK(127%)<NPK+循环(151%)。施磷肥以及在此基础上有机物质还田,提高了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及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有机物质循环再利用,可明显增加系统有机碳的进入量及养分回田总量,提高系统物质循环水平;土壤有机质形成量大于矿化量,营养元素的盈余比较明显,养分库的平衡状况得到改善,有机质的积累速度加快。单施无机肥料,氮素的积累较少,基本平衡不稳定。磷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对于红壤磷库的恢复和提高非常重要,作物秸秆的连续长期施用可提高土壤有效磷水平。作物秸秆的含钾量较高,回田秸秆是红壤区重要的钾素资源,对于恢复和提高红壤钾库有明显作用。有机物质循环再利用,可在3年时间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10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明显改善,较大粒级的土壤微团聚体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稻田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对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基于12a田间定位试验结果,研究了在不同化肥配施条件下,有机养分循环利用对亚热带红壤稻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化肥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必要条件。在连续不施肥情况下,水稻产量维持在5.6t·hm-2的水平,投入化肥N(229kg·hm-2)、N-P(39kg·hm-2)和N-P-K(162kg·hm-2)之后,产量分别提高到了6.6、7.9和9.0t·hm-2。农田系统有机养分循环利用能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但产量增益随NPK配施程度提高而降低。②在不施肥或只施N肥的情况下,有机物循环利用能显著降低水稻产量的年际变异系数,而在NP或NPK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则不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稳产性能,说明适量和平衡地提供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是水稻稳产的物质基础,至于这些养分是来自化肥或有机肥源并不重要。红壤稻田早稻的稳产性受施肥模式的影响较大,施磷肥是降低早稻产量波动、提高稳产性能的最重要条件。③连续12a不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施化肥NPK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出不稳定的上升趋势,而有机物循环利用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通过有机物养分资源的循环利用,可有效降低当前稻田化肥的高投入水平,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水旱轮作可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总结了金峰镇几种稻田水旱轮作生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9.
两年的试验表明,豌豆和黑麦草混种,每公顷稻田可获1万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收入,并可提供4.5-5.5万公斤鲜饲料,可使水稻增产11.02%,稻田有机质增加0.32个百分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参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在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林地养分循环研究的实践,对目前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养分吸收系数、养分利用效率、养分循环强度和生物循环系数等特征参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若干改进意见.同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枯落物平衡指数、土壤养分平衡指数等新的特征参数,并阐述了将Deanglis的养分再循环指数概念应用于林地的计算原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田试验,表明循环增效耕作模式(豆-稻-菜)比常规耕作模式(稻-稻-菜)土壤有机质增加0.26%,水稻产量每公顷增加504.0kg,周年三造每公顷增收人民币4298.0元,投入产出比提高0.31。实施豆-稻-菜种植结构具有资源循环再生,节本增效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循环农业强调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存在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以形成良好的成本-收益循环的问题。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通过比较传统水稻种植的土地利用方式,从理论上分析循环农业下水稻生产采用种养结合模式对土地利用的经济效果,并依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稻田年内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和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田年内水旱轮作研究表明:在夏作成熟期,轮作区玉米田土壤中5种微生物和7种主要生理群细菌的数量,都明显高于连作区的早稻田,经灌水种植晚稻,到晚稻成熟期它们的数量,轮作区与连作区的差别明显缩小,微生物这一变化情况,与同时期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十分相似,可见稻田年内水进轮作不仅影响土壤微生物,同时也影响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广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65.42%,产量占粮食总产83.60%.  相似文献   

15.
尾叶桉养分循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营养元素循环的分析结果表明:属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生长迅速,所需N,P,K,Ca和Mg等营养元素的量大,而本身的营养元素归还量小,土壤中所含有效N,P,K,Ca,Mg等元素远不能满足尾叶桉生长的需要,只有通过施肥才能保证其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6.
永州市稻田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雪志  邓小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27-4928
以永州市稻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评分法,对14种稻田高效种植模式进行了较系统的经济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均优于传统稻—稻—冬闲模式(对照),其中以稻田香芋(CP13)、早稻—荸荠(CP3)、百合—晚稻(CP8)、茄子—晚稻(CP9)、两优—蒜(CP11)等模式较优。  相似文献   

17.
18.
南昌县农田养分平衡和循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稻田典型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菜-双季稻、冬闲-双季稻、油菜-一季晚稻和冬闲-一季中稻4种湖南省稻田的典型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农业生态学中价值流的观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油菜-双季稻为最优种植模式。同时从净产值、生产成本和物质费用方面对4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油菜-双季稻模式的生产成本和物质费用构成的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营养元素循环的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生长迅速,所需N,P,K,Ca和Mg等营养元素的量大,而本身的营养元素归还量小,土壤中所含有效N,P,K,Ca,Mg等元素远不能满足尾叶桉生长的需要,只有通过施肥才能保证其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