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用菌影疫苗是目前细菌疫苗研究的一个热点.菌影是革兰阴性菌在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基因E表达产物作用下裂解后形成的完整细菌空壳,其保持了细菌完整的细胞膜结构,保留了细菌细胞的形态、黏附性和抗原特性.这种细菌外壳作为免疫原能够激发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不需要添加佐剂,并且无致病性,与常规疫苗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望为动物细菌性疾病疫苗的研制开发提供一种新思路.论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动物用菌影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动物用新型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菌影是细菌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因素作用下,其核酸等内含物流失而形成的细菌空壳。论文介绍了目前菌影的不同形成机制和制备方法———基因灭活、抗菌肽穿孔细胞膜、化合物处理等方法,并通过分析不同制备方法的菌体裂解率,总结高效制备菌影的方法,为大规模生产安全有效的菌影及其作为疫苗、外源抗原载体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维氏气单胞菌菌影疫苗的构建及其溶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菌影(Bacterial ghosts)是通过诱导PhiX 174噬菌体中裂解基因E在革兰氏阴性菌中的表达所获得的无细胞内容物的空细菌体.它保持了与活菌相同的膜蛋白成分、天然结构、细胞表面抗原等特性,是一种新型的死菌疫苗.为优化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菌影制备条件,本实验将带有庆大抗性的裂解基因E转入A.veroniiATCC35624株中,通过温度变化对其进行溶菌动力学试验,每隔30 min对菌液OD600nm及其活菌数进行测定,当OD600nm稳定不再下降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裂解后菌体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在诱导30 min后OD600nm值开始持续下降,当其下降到最低值时,活菌检测结果表明几乎无活菌存在.本研究利用菌影形成机制构建A.veronii菌影,为新型疫苗的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高效和安全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试验采用NaOH二倍稀释法测定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CVCC474)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MIC的NaOH对巴氏杆菌进行处理,测定细菌裂解率,制备菌影。利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浓度,了解其降解情况。制备的菌影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NaOH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IC为3.75 mg/mL,NaOH处理60 min后裂解率达到100%,同时细菌DNA浓度随着NaOH处理时间的延长在不断降低,处理60 min时DNA已几乎检测不到。通过扫描电镜检查发现,NaOH处理会在巴氏杆菌表面形成微小的孔洞,但并未破坏其原有的正常形态。说明仅利用NaOH处理就能够成功制备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但其免疫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制备牛源大肠杆菌菌影,为其作为疫苗及载体奠定基础。将裂解质粒PHH43-E电转入牛大肠杆菌中,并通过温度的改变诱导细菌裂解,即其在37℃条件下生长到对数生长期,然后进行42℃升温诱导。经温控诱导裂解质粒表达后可将细胞壁裂解,形成细菌空壳,成功制备了菌影。  相似文献   

6.
通过鲎素抗菌肽和超高静水压联合作用,制备出一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影。利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5型(CVCC263)制备菌影并检测其灭活率。CVCC263菌影疫苗接种免疫仔猪,二免14d后攻毒,每天测量体温,并观察精神状态,呼吸,食欲等。攻毒第8天对存活猪进行剖杀,测量肺部病变面积,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免疫组抗体效价及血清中的IgG、IgM、IgA、IL-2、IL-4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免疫组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面积均小于对照组。CVCC263菌影疫苗免疫仔猪抗APP感染的保护效果是明显的,并且APP5型的菌影疫苗可对APP7型感染有交叉保护。  相似文献   

7.
应用细菌质粒转化技术,将大肠杆菌K_(?)与LT(A~-B~ )抗原基因重组质粒转入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苗株中.对获得的其中8个转化子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转化的细菌仍保持沙门氏菌的形态、生化及抗原特性,同时可稳定地表达K(?)和LT-B两种抗原.用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抗甘露糖豚鼠红细胞凝集试验(MRHA)、ELISA等对转化菌表达的K(?)抗原进行了测定,用间接免疫溶血试验对其表达的LT-B抗原进行了测定.结果,这两种抗原在转化的细菌中均可高效表达.电镜下观察,转化的细菌在其表面形成菌毛样结构.这种转化细菌表现出猪霍乱沙门氏菌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两种抗原特性,为这种双价工程菌苗的研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候选菌株.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苗株可作为基因转化的有效受体菌.  相似文献   

8.
菌蜕是通过PhiX174噬菌体溶菌基因E的可调控表达而形成的、缺少细胞浆和核酸且无繁殖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这种非变性的灭活方式使菌蜕完好保留了细菌的各种抗原成分和免疫黏附分子,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和固有的免疫佐剂性质以及免疫系统靶向性质。  相似文献   

9.
用酸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处理,制成裸细菌,作为空肠弯曲菌共同抗原(CA)的载体.用这种裸细菌和CA的复合物免疫小鼠,以间接ELISA和琼脂糖凝胶扩散沉淀反应检测免疫反应的变化及血清效价.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免疫的小鼠,其血清抗体的ELISA滴度与对照组(福氏完全佐剂+CA组,CA组)相差不显著,但能与可溶性CA形成沉淀线,并含有IgM和IgG两类抗体;而对照组则不与CA出现沉淀反应,且只含IgM一类抗体.这表明,酸处理的沙门氏菌作为异种细菌抗原的载体,在改变机体对某种抗原的免疫类型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布鲁菌病(布病)是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布鲁菌可以导致患病动物的流产及人类的马耳他热。外膜小泡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自发释放的一种球形的双层膜结构。在多种细菌中,外膜小泡发挥着运输细菌物质,抵御宿主杀伤作用,参与生物膜形成等多种功能。外膜小泡也可以影响布鲁菌的内化过程,并干扰宿主的细胞因子反应,从而使布鲁菌建立对宿主的感染。除此之外,由于布鲁菌的外膜小泡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力,使其在布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肉鸡的胃肠系统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参与分解日粮组分、吸收营养物质及将机体代谢物排出体外。肉鸡肠道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与肉鸡形成共生关系。肠道微生物可使宿主完全消化日粮成分,是细菌密度最高的生态系统,含有有益菌、有害菌和良性菌等,因而可对动物健康与营养造成潜在的影响。日粮营养物质摄入的速度、宿主的免疫应答状态及肠道结构等均可影响肠道微生物;同时日粮组分、宿主免疫或肠道结构  相似文献   

12.
通过PCR方法克隆噬菌体PhiXl74的融菌基因E,将其与温控表达载体pBV220连接,成功构建温控融菌表达盒,设计扩增温控表达盒的2对引物,使其5′端分别与lacZ基因敲除基因的首尾50bp基因同源,使用Red系统同源重组,使用麦康凯平板筛选、PCR鉴定白色菌落,温控诱导融菌蛋白的表达,制备大肠杆菌O9的菌影,并对其融菌效率及免疫保护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温控融菌表达盒,经同源重组成功获得猪致病性大肠杆菌O9温控融菌株,温控表达溶菌蛋白能够成功抑制细菌的增殖,并使活菌数下降3个指数,对小鼠安全性好,皮下免疫组攻毒保护率达到71.43%。  相似文献   

13.
用泌乳母鼠乳腺作疾病模型,研究了乳牛乳腺炎多联苗对乳腺组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试验发现,将金黄色葡萄球菌(84184)接种子母鼠乳腺内,可使乳腺出现较为明显的急性炎症,在攻菌后24、36h免疫组的乳腺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取乳腺组织匀浆后进行细菌计数,免疫组攻菌后24h的细菌数与攻菌细菌数接近,而对照组则比攻菌细菌数明显增多(P<0.01)。攻菌后36h两个组的细菌数均比攻菌数增加,对照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组乳腺的上皮细胞病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轻微,而其乳淋巴组织则比对照组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多联苗全身免疫泌乳母鼠后可显著增强乳腺局部的抗感染能力,延缓乳腺组织的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4.
EF-Tu是细菌的延伸因子,参与细菌众多生理进程。前期在布鲁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研究中,EFTu蛋白的免疫原性已被证实,但在迟缓爱德华菌上关于EF-Tu蛋白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研究迟缓爱德华菌延伸因子EF-Tu的免疫特性,本试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迟缓爱德华菌EF-Tu蛋白,并利用小鼠模型和斑马鱼模型分别评估该蛋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EF-Tu免疫可以使斑马鱼产生针对迟缓爱德华菌的免疫保护力,保护率为50%。本次研究明确了迟缓爱德华菌EF-Tu蛋白的免疫特性,为迟缓爱德华菌疫苗研发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生物被膜指多个细菌黏附于机体或物体表面,分泌胞外多聚物将其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结构。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细菌感染与生物被膜有关,生物被膜具有极高的抗药性和免疫逃逸能力,这也是许多细菌感染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大肠埃希菌是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论文从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的形态结构、检测方法、耐药机制、应对策略4个方面综述了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菌影诱导的仔猪淋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构建APP菌影免疫前后正、反两个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差减文库,并对文库中的差异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正向文库中获得11个表达丰度上调的基因,其中7个基因与已知基因具有相似性,4个为未知新基因,经进一步功能注解发现,正向文库功能基因包括免疫信号传导相关蛋白RhoE、防御相关蛋白糖基转移样酶-1、上皮膜蛋白2、白介素-17和肿瘤免疫相关的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3等,这些功能基因表达丰度升高,可能有助于机体建立抗APP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大肠杆菌(E.coli)菌蜕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本研究将带有裂解基因E的质粒pHH43转化致病性鸭源E.coli O78,构建获得E.coli O78/pHH43重组菌。于不同培养温度下研究重组菌E裂解蛋白表达所介导的宿主菌的裂解情况,结果显示在42℃培养时最佳诱导时间为4h,约90%的重组菌被裂解失活,以冻干法及添加庆大霉素完全灭活未裂解的细菌后制备"菌蜕疫苗"。雏鸭免疫试验表明,接种E.coli O78/pHH43菌蜕两周后免疫雏鸭可产生对同源强毒菌株致死剂量攻击的免疫保护。比较E.coli O78/pHH43菌蜕与甲醛灭活的同株E.coli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和75%,表明菌蜕比甲醛灭活法能更有效地诱导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耐药(尤其多重耐药)现象的出现,给我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可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外排泵功能增强、膜通透性下降均可以导致多重耐药的产生,而质粒、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等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在多重耐药性的传播上有着重要作用.此外,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使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强大的抵抗力.文章从上述几个方面阐述大肠埃希菌产生多重耐药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评价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的活体免疫效果。80只12周龄健康的海兰灰母鸡被随机分为4组:A组(未免疫)、B组(口服免疫)、C组(皮下注射免疫)和D组(静脉注射免疫)。结果显示,相比于未免疫组(A组),菌影免疫组(B、C组和D组)显著提高了蛋鸡IgG抗体水平、CD4~+和CD8~+百分比和血清抗菌力,并且显著降低攻毒后蛋鸡脏器中的病原菌负载量和死亡率(P0.05)。表明鸡只免疫化学法制备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能够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从而保护鸡只免受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生物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黏膜面积庞大,它的结构和功能构成了强大的黏膜免疫系统,加之在肠道中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菌群,致使外源细菌和病毒很难突破这道防线而对生物体产生危害,所以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完整性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内细菌移位、菌群紊乱和失调、肠黏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及局部免疫功能下降等极易引发肠源性感染.益生菌能降低肠道pH、减少细菌移位、阻止细菌黏附、防止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及增强局部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肠源性感染.可见,肠内益生菌所形成的肠黏膜生物屏障在防止致病菌和内毒素经肠道入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其如何发挥屏障作用并与肠黏膜机械和免疫屏障协同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