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正邦核心群与红星核心群种猪进行雌激素受体(ESR)和卵泡刺激素(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以及各世代繁殖性能的测定,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并结合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与多点核心群选育法开展高产仔大白猪新母系的选育。结果表明:通过5个世代的选种,使高产仔大白猪新母系的繁殖性能指标达到第1胎窝总产仔数为(10.94±0.11)头,进展为9.73%;窝产活仔数为(10.66±0.12)头,进展为13.23%;初生窝重为(12.98±0.13)kg,进展为28.13%;21日龄窝重为(54.31±0.89)kg,进展为18.04%。说明提高了有利于产仔基因的频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结合选育大约克夏母系,效果较为显著。核心群内已淘汰氟烷应激敏感基因;与零世代相比,Ⅱ世代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增加0.88头,产活仔数增加0.80头,初生窝重提高2.67kg,差异极显著(P<0.01);21日龄平均窝重增加12.70kg,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猪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缩短17.14d和14.62d,体形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1)
以母猪的配种、分娩季节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统计方法对213 321条配种记录和160 545条分娩记录进行分析,以探索季节性差异对基础母猪群繁殖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配种的母猪分娩率和窝产总仔数最高,分别为76.51%和10.66头,极显著高于春、夏两季配种母猪(P0.01);其中冬季配种杜洛克、大白母猪和秋季配种长白母猪的窝产总仔数为同品种配种季节对比中最高,分别为9.85头、10.92头和10.52头。另外,春季分娩的母猪窝产总仔数为10.65头,窝产活仔数为9.43头,均极显著高于夏、秋两季(P0.01);其中春季分娩杜洛克、长白、大白母猪窝产总仔数为同品种分娩季节对比中最高,分别为9.75头、10.62头、10.92头。因此,杜洛克和大白母猪在冬季配种时表现的繁殖性能最佳,长白母猪在秋季配种时可获得最优的繁殖成绩;妊娠阶段在气候温和的冬-春季,分娩时间在春季的母猪产仔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猪深部输精技术与常规输精技术对经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试验将56只大约克经产母猪平均分为2组,第Ⅰ组的经产母猪采用深部输精技术输精,第Ⅱ组的母猪采用常规输精技术输精。结果表明:第Ⅰ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1.56头,窝平均产活仔数10.16头,窝平均产健仔数8.84头;第Ⅱ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0.20头,窝平均产活仔数9.32头,窝平均产健仔数9.04头。深部输精比常规输精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多1.36头(P0.05),窝平均产活仔数多0.84头(P0.05),但窝平均产健仔数少0.20头(P0.05)。说明深部输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平均总产仔数和窝平均产活仔数,对母猪的窝平均产健仔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贡献率是指后代个体所含基础群祖先猪的基因概率,或后代个体所含祖先的血缘比例关系。本文通过计算中国大白猪SⅡ1系基础群个体对选育各世代的贡献率,得出基础群祖先在各世代的血缘比例,从而为世代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进而调整选种选配计划。结果表明,在六世代8头公猪贡献率在0.030以上,且对六世代的贡献率占公猪总贡献率的95.57%。13头母猪贡献率在0.015以上,占母猪总贡献率的86.65%。说明六世代猪群的血统基本上是由8头公猪和13头基础母猪的血统组成。  相似文献   

6.
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类群)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对7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母猪初产窝产仔10.64头,产活仔数9.85头,断奶头数9.36头,哺育率达95.03%,初生个体均重1.42 kg,28日龄断奶窝重62.36 kg。除产活仔数外,均极显著高于0世代(P<0.01)。初生和断奶时仔猪均匀度随选育逐代提高,一致性增强。该品系已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  相似文献   

7.
<正> 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外来瘦肉型良种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哺育率,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摸清我区外来的良种母猪繁殖性能和育成率,我们分别对全区13个外贸基地(场、点)的845头长白、大约和外来品种间杂交的生产母猪进行了调查。母猪存栏总头数1065头,其中后备母猪220头,生产母猪845头,上半年总产仔窝数775窝,生产母猪上半年头平产仔0.92窝;总产仔数8283头,其中产活仔数为7822头,占产仔总数的94.4%,窝平产活仔10.09头;产死仔数为461头,占产仔总数  相似文献   

8.
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进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个世代持续选育,湖北白猪优质系初产母猪产仔数达到12.13头/窝,经产母猪达到13.52头/窝,经产母猪产活仔数12.74头/窝;初产、经产母猪产活仔数世代进展分别为0.208头、-0.064头。肥育期平均日增重达到621.39 g/d,达90 kg体重日龄由初始191.45 d降至179.26 d,世代进展为-2.438 d;料肉比3.15∶1。90 kg体重阶段屠宰测定结果表明,第6世代的屠宰率为74.96%,屠体膘厚为2.64 cm,瘦肉率为58.69%,眼肌面积为38.02 cm^2。各胴体性状在6个世代间差异不显著,但瘦肉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每世代0.814%。  相似文献   

9.
鲁烟白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烟白猪是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利用综合选择指数进行继代猪选择的新品种.通过7个世代选育,初产母猪产仔数10.49头,产活仔数10.24.头;20日龄窝重57.68 kg,比1~6世代的43.27 kg增加14.41 kg,提高了33.30%.7世代同胞肥育性能为平均日增重782 g,料重比2.57,胴体瘦肉率62.76%.与0世代相比,日增重提高71 g,料重比降低0.37,瘦肉率提高3.8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DⅢ系 DⅢ系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于“八五”期间育成的我国瘦肉型猪杂交配套母本新品系。 (一)DⅢ系的主要性能 1.繁殖性能:经7个世代选育DⅢ系的繁殖性能有显著提高。初产母猪总产仔数从0世代的(9.28±2.90)头提高到(10.58±1.76),提高14.0%;产活仔数从(7.53±3.31)头提高到(9.72±1.35)头,提高29.08%;平均窝育成仔猪数(7.78±2.06)头,初生窝重(11.47±1.98)公斤,断奶窝重(139.78±37.30)公斤(5世代);经产母猪产仔数由13.05头提高到14.08头,产活仔数由11.78头提高到13.70头,分别增加了1.03头和1.92头。经大…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13.
大汉梅猪母本系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汉梅猪母本系是以我国繁殖性能高的梅山猪作第一母本,与国外种猪汉普夏猪和大约克夏猪进行杂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的方法,经过7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出的优良的瘦肉型母本系。第7世代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13.32头,活产仔数12.63头,21日龄泌乳力53.17 kg,35日龄断奶头数11.40头、窝重87.34 kg、成活率90.26%。14~16个乳头的比例为91.2%。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次杂交筛选 ,在淮南猪中引入一定比例的杜洛克猪外血组建基础群 ,开展群体继代选育工作。对五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的分析表明 ,培育的新品系基本保持了淮南猪繁殖力高的特性 ,母猪初生窝重增大 ,仔猪哺乳期生长速度加快 ,主选性状进展显著。与零世代相比 ,五世代总产仔数增加 2 .92头 (P <0 .0 1) ,产活仔数增加 2 .83头 (P <0 .0 1) ,初生窝重增加 5 .72kg(P <0 .0 1) ,2 0日龄头数增加 2 .31头 (P <0 .0 5 ) ,2 0日龄窝重增加 19.73kg(P <0 .0 1) ,断奶头数增加 1.2 6头 (P >0 .0 5 ) ,断奶窝重增加 18.2 7kg(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2)
文章统计分析了湘村黑猪初产0~5世代660窝、经产1~5世代415窝繁殖性能测定数据,以分析其繁殖与哺育性能。结果表明,湘村黑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21日龄育成仔数、21日龄窝重、70日龄窝重等主要繁育性状,初产和经产分别11.11头、10.32头、9.86头、42.03 kg、172.29 kg和13.18头、12.86头、12.14头、56.06 kg、232.91 kg;经方差分析F检验,70日龄育成率以及初生、21日龄、70日龄仔猪的个体重和窝重等7项性状初产、经产母猪世代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70日龄育成仔数、21日龄和70日龄育成率等性状经产母猪世代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总体反映出湘村黑猪是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培育猪种。  相似文献   

16.
"泰山黑"猪通过莱芜猪和淮猪的血缘导入,进行种质创制,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方法进行新"泰山黑"猪选育研究,现已完成4个世代的选育。选育种猪的产仔数为14.11头,产活仔数为12.42头,60日龄断奶窝重为122.05kg;30~90kg育肥期的料重比为3.66:1,日增重达496.67g/天;屠宰率71.32%,瘦肉率为48.61%,肌内脂肪含量4.71%,各世代均无PSE和DFD肉出现,达到了预期的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母猪胎次对产仔性能的影响,收集福建某种猪场2008-2011年总计10482胎的分娩记录,应用Excel整理数据、SPSS17.0软件比较不同胎次的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胎次对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的窝产总仔数、窝产活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第4胎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77头、10.54头。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调查了97头农民散养哺乳母猪(其中长大二杂母猪33头,长本二杂母猪33头,内江母猪31头)的繁殖成绩,结果表明,在窝产间隔、窝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上,长本二杂母猪、内江母猪表现正常,长大二杂母猪在断奶窝重上表现较好成绩,但其余3项指标差,存在着严重的繁殖障碍,问题在于圈舍规划不合理、营养水平不科学和饲养管理技术不成熟.  相似文献   

19.
南昌白猪选育至第7-8世代时,于2000年引进加系双肌臀大约克公猪与南昌白猪杂交,以改善南昌白猪后躯的丰满度。南昌白猪导入双肌臀血缘后8世代母猪头胎产仔数9.18头,产活仔数8.30头,初生窝重9.6kg,20日龄窝重31.14kg,60日龄窝重115.15kg;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7.37kg,日增重633.27g,三点均膘2.23cm;肥育测定日增重606g,屠宰测定瘦肉率61.63%,肉质优良。通过导入双肌臀大约克种猪血后,在生长发育、胴体性状等重要经济性能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法系大约克母猪6397窝次的生产繁殖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授精员、与配公猪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授精配种员对母猪怀孕天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产公仔数、产母仔数、初生窝重、木乃伊数、畸形数、健仔数、断奶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其中,3组怀孕天数最高为114.08 d,比1组提高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