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驯化是当前猪场蓝耳病防控的实用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内猪场的养殖环境和现有水平,认为蓝耳病的控制需从“驯化”入手:让某一种蓝耳病血清型在猪群中成为优势毒株,让猪群中所有个体对这一血清型产生免疫,停止排毒,以便让病毒失去新的易感宿主,找不到继续增殖的场所,确保蓝耳病不暴发,尽量降低蓝耳病对生产造成的损失。驯化手段有二:一是统一感染,感染源包括发病猪血清、商业化疫苗、本场分离的蓝耳病自家苗;二是加快猪自身的病毒血症清除。阻止带毒猪排毒,包括封群、饲喂泰乐菌素。淘汰带毒猪。维持猪场内蓝耳病感染的动态平衡,还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减少外源性血清型蓝耳病对现有猪群造成冲击;另一方面是尽量减少猪群内部蓝耳病的交流传播,以防蓝耳病病毒产生变异和重组。  相似文献   

2.
猪蓝耳病已成为猪场主要疫病防控的病毒性疾病。疫苗免疫是当前防控的最佳手段,但是很多猪场通过疫苗免疫并未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反而加重病原的传播,导致损失更加严重。为了寻找最佳的免疫效果,本文介绍了猪蓝耳病疫苗的基本情况;简述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特点:群体免疫接种而非个体,疫苗毒株之间交叉保护;说明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效果(降低猪圆环病毒、支原体的感染风险)及提高效果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疫苗毒株须母仔猪一致。  相似文献   

3.
1毒株 中低等毒力的潜伏期一般2~4星期,有些猪甚至是终身带毒。主要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哺乳仔猪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保育及育肥猪的呼吸道综合症等。高毒力毒株潜伏期2~7天,完全没有接触或感染蓝耳病病毒的猪场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后有可能全群暴发。主要表现高热,妊娠各阶段的母猪流产、死胎,后备猪发病后死亡。哺乳仔猪及生长育肥猪也有较高的死亡率,免疫过蓝耳病活疫苗的母猪及哺乳仔猪会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血清学检测,是猪场最广泛使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本案例中,笔者对江苏某猪场送检的193份血清样进行了猪瘟抗体、猪伪狂犬g B/g E抗体、猪圆环病毒抗体、猪蓝耳病毒抗体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场后备母猪猪瘟免疫欠佳,猪伪狂犬病免疫不合格,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偏高;母猪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程度较高,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普遍感染且抗体偏高;公猪猪圆环病毒抗体水平偏高;商品猪猪瘟免疫效果不稳定;猪蓝耳病感染比较普遍,且部分猪群抗体水平偏高,猪圆环病毒病免疫欠佳。结合该场免疫程序,表明该场后备母猪和商品猪的猪瘟、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需要做适当调整;同时考虑通过测序了解本场的猪蓝耳病流行毒株,以确定合适的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热病”暴发过程中的链球菌病因素及其有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热病"发病猪场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均表明,在"高热病"暴发过程中,链球菌病的并发或继发存在重大影响。由于蓝耳病病毒感染对链球菌病的诱发和放大作用,造成部分"高热病"发病猪场对正常猪群作蓝耳病疫苗免疫预防或对"高热病"发病猪群作蓝耳病疫苗紧急免疫时发病和死亡急剧增加。当猪群存在链球菌感染或潜伏感染时,免疫蓝耳病疫苗存在导致链球菌病暴发的巨大风险。有效控制好链球菌病,是预防和控制"高热病"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猪蓝耳病,它主要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生长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疫病。目前国内流行的猪蓝耳病毒株主要为PRRSV-2型(北美型),在我国又分为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近年来又出现了类NADC-30毒株。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猪群之后,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特别是高致病性毒株感染后,会严重破坏仔猪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导致骨髓干细胞流经胸腺时,  相似文献   

7.
正研究探索了蓝耳病病毒阴性种猪在分组免疫VR-2332经典毒株和JXA1高致病毒株蓝耳病疫苗后的抗体水平变化(S/P值),表明其在蓝耳病疫苗首免后存在免疫反应弱的现象,同时二次免疫效果也不佳,针对疫苗毒的再次应答反应也比较弱。虽然蓝耳病ELISA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的S/P值不能反映疫苗保护力,但对于蓝耳病疫苗免疫以及疫病检测仍有一定参考及指导价值。2013年5月份笔者所在猪场引入部分蓝耳病阴性原种后备猪,考虑当前国内猪场蓝耳病普遍存在的大环境,同时也为了掌握其在蓝耳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情况,设计了蓝耳病阴性转阳性疫苗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兰州市规模猪场使用猪蓝耳病疫苗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市使用猪蓝耳病疫苗猪场占总调查猪场数的74.36%。使用弱毒疫苗的猪场占使用疫苗猪场数的86.9%;使用经典株疫苗的猪场占使用疫苗猪场数的56.83%。疫苗来源以国产疫苗为主,进口苗仅占6.3%。母猪采用跟胎免疫的高于普免,占24.14%。猪场管理者不清楚本场或周边流行的毒株类型的占83.91%。在猪蓝耳疫苗的使用上还存在着频繁更换疫苗,仔猪和母猪使用不同毒株的疫苗,有些猪场仅种猪使用疫苗,有些仅仔猪使用疫苗,使用疫苗时断时续等不合理现象。从兰州市的生猪养殖情况来看,中小规模猪场猪只感染蓝耳病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也无法在短期内净化该病;因此,使用疫苗还是比较普遍的。同时,在猪蓝耳病疫苗的选择和规范使用上还需要兽医业务部门加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昆明市某规模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的免疫效果,本研究按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妊娠母猪18份,哺育母猪24份,保育猪38份共80份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对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保育猪圆环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和68.4%,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62.5%和86.8%。结果表明哺乳母猪和保育猪圆环病毒免疫合格,但保育猪免疫程序需要修订并尽快补种疫苗。哺乳母猪的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偏低,考虑到该场已停止接种蓝耳病疫苗10个月,抗体阳性率哺乳母猪低、保育猪群较高的原因可能与野毒感染有关。建议做好蓝耳病的控制工作,重新启动蓝耳病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0.
2015年5—6月,长沙市某猪场出现母猪流产、仔猪死亡等现象,共有60余头经产母猪流产,发病率为11%;仔猪发病死亡600余头,病死率达100%。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判定该场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采取淘汰阳性猪群、紧急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以及加强猪场内部管理等控制措施,最终疫情得到控制。分析认为引种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合理、饲养管理不规范是引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猪场加强仔猪的免疫保护和经产母猪、后备猪的引种、免疫和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1.
集团化养猪公司的某个分场暴发蓝耳病,对另一个未发病的分场的后备猪进行两次紧急免疫,尽管未免疫猪场由于蓝耳病的暴发造成了损失,但通过猪群的紧急免疫对未发病分场的猪群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表明后备猪的管理和疫苗紧急接种是防控蓝耳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不同类型猪蓝耳病疫苗的体液免疫效果,在2008年10月~2010年11月对12个规模猪场进行观察,采用进口弱毒疫苗、国产弱毒疫苗、普通灭活疫苗、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30天后采集猪的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观察效果。通过比较发现生产母猪使用不同类型猪蓝耳病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仔猪免疫后所以产生的抗体阳性率。由此可见,对于生产母猪使用蓝耳病疫苗效果明显,在对蓝耳病防治中,可以主要以生产母猪进行疫苗防止为主,对于其他仔猪也可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谭涛 《猪业科学》2021,38(8):51-5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由PRRS病毒(PRRSV)引起的传染病,分为欧洲型和北美型,是目前养猪业最重要的猪病之一。PRRS每年给美国养猪业造成的损失为6.64亿美元(约40亿人民币),中国的养猪量数倍于美国,因此该病在中国造成的损失应该远大于美国。该病对母猪群的影响主要是降低分娩率,降低产仔数和窝均断奶仔猪数。我国的PRRS以北美型为主,感染后会引起母猪群的繁殖障碍,仔猪、生长育肥猪群的呼吸道问题。2006年我国暴发了由变异株PRRSV引起的高致病性PRRS,该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重创了中国养猪业[1]。2013年以后,类NADC-30毒株开始在国内逐渐扩散传播,各种重组毒株也不断出现,PRRS的防控变得更加复杂[2-3]。PRRSV容易变异、毒株多样、感染时间长、防控难度较大。猪群感染PRRS后会造成免疫抑制,易出现各种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这增加防控的难度。文章回顾了PRRS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特性、传播途径、诊断方法与防控措施。在PRRS的防控上,猪场需要良好的生物安全、科学的疫苗免疫与正确的药物方案。文章还探讨了在发生了PRRS感染的猪场,使用替米考星进行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卓  王国强  赵燕 《猪业科学》2022,39(5):93-95
由于每头母猪对猪蓝耳病病毒的免疫应答不一致,母源抗体水平高低不同,导致哺乳仔猪的抗体水平也不一样,再加上为控制猪蓝耳病选择药物与疫苗的不合理性,从而导致许多猪场尽管不断地使用各种药物及疫苗来对付猪蓝耳病,最终却还是病年年发、猪年年死。  相似文献   

15.
蓝耳病、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多以母猪为主,带毒母猪会在猪群内将病毒以水平或垂直的形式进行传播,导致新生猪仔的免疫力低下甚至产生免疫抑制,对其他种类疫苗的免疫效果亦产生较大影响,使得仔猪易患其他细菌和病毒病,对猪场的疾病预防工作以及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影响。本文阐述了万美猪场对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的净化方案,以期为广大养猪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对猪场6年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血清驯化和疫苗驯化在规模化猪场蓝耳病控制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影响,旨在探索一种安全可行的蓝耳病阳性场控制方案。应用疫苗和2种毒株进行全群驯化,通过驯化后4个月的生产数据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得出:疫苗毒株、A毒株、B毒株3个不同毒株在驯化时期的平均活仔率分别为89.06%、76.25%、81.15%,毒力大小分别为A毒株B毒株疫苗毒株;全群血清驯化后的母猪场一般稳定3年以上不发病,疫苗驯化场每年至少要全群免疫1~2次,否则容易出现生产不稳定。结论:两种驯化方式对猪生产水平的影响不大,但可以节省疫苗注射成本。  相似文献   

17.
蓝耳病问题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日养猪业》:蓝耳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越来越复杂,请问蓝耳病一般以何种流行态势存在于猪场? 高建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猪病组首席专家):蓝耳病在猪场一般以四种形式存在:第一种是零星暴发,表现为猪场个别母猪出现虚弱,同时分娩的仔猪出现弱仔的情况,但不会引起周围的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对这样的猪群进行蓝耳病疫苗普免,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猪瘟、猪蓝耳病的免疫状况、评价免疫效果、制定合理免疫程序与防控措施。笔者于2014年分4次对某规模化猪场采血进行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场母猪的猪瘟、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合格;产房仔猪猪瘟抗体水平合格,猪蓝耳病抗体水平较低;保育阶段猪瘟和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均较低;育肥阶段猪瘟抗体水平较低,猪蓝耳病抗体水平偏高,且标准差大。结合该场免疫程序,表明仔猪的猪瘟首免日龄应根据抗体消长情况推迟,同时应考虑对仔猪免疫猪蓝耳病疫苗。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一例规模化猪场发病病例所患疾病进行诊断,同时了解该猪场的抗体水平及病原感染情况,试验对该猪场的血清样品、鼻拭子、粪便样品及组织样品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发病猪组织样品中蓝耳病病毒阳性率为71. 4%、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为85. 7%、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85. 7%、伪狂犬病病毒阳性率为14. 3%、副猪嗜血杆菌阳性率为71. 4%。鼻拭子中猪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16. 3%。血清样品中猪瘟病毒抗体、蓝耳病病毒抗体阳性率达到80%以上,抗体水平较高;伪狂犬病病毒g E抗体阳性率达到34. 8%;肺炎支原体疫苗只免疫了仔猪,全群抗体阳性率为59. 3%;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全场未免疫,而抗体阳性率却高达77. 1%。粪便样品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为66. 7%;球虫阳性率为100%。说明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肺炎支原体、伪狂犬病病毒、副猪嗜血杆菌、轮状病毒和球虫是该场的主要病原,应加强防控,提高猪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猪群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上不能认为蓝耳病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相似就预测疫苗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因为确实有经典株流行猪场免疫经典毒株疫苗后仍不能控制蓝耳病,反而在换用变异毒株疫苗后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目前猪群的蓝耳病带毒感染情况非常普遍,猪群接种蓝耳弱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场蓝耳病的常用方法。蓝耳病弱毒疫苗能缩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