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丁香酸和阿魏酸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黄13”大豆为材料,研究处理液浓度分别为100,200,300,500 mg/L的阿魏酸和丁香酸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化感物质不同浓度处理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能够产生显著的化感效应.4种浓度的阿魏酸处理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均表现出抑制作用.浓度为500mg/L的阿魏酸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较低浓度(100,200,300mg/L)的丁香酸处理液对大豆种子发芽率未表现出明显的影响,却推迟了种子萌发,显著降低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浓度为500mg/L的丁香酸显著抑制了大豆种子萌发.阿魏酸和丁香酸对大豆幼苗鲜重、根长、株高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4种处理浓度的阿魏酸和丁香酸均使大豆幼苗中的MDA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大豆幼苗下表皮气孔长度减小,打开的气孔个数减少,气孔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2.
阿魏酸对甘肃道地中药材纹党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分析阿魏酸对党参化感作用的生物评价及对其内在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小杯法栽培模拟实验,用酚酸类化感物质阿魏酸对中草药纹党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考察不同浓度的阿魏酸对纹党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纹党发芽率、营养生长及其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魏酸对受体党参种子吸胀过程中相对吸水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随着阿魏酸浓度的提高,党参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初生胚根长和下胚轴长,党参幼苗生长及根尖微核和有丝分裂率变化,都存在着不同的化感效应,其敏感程度也不同,生物测定结果大多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说明阿魏酸确实对甘肃道地中草药党参存在化感作用,高浓度水平的化感效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水平的化感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浓度(10%、5%、2.5%和1.7%)的火炬树(Rhus typhina)根和凋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种器官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均具有强烈的化感抑制作用,表现为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活力指数的降低和萌发进程的延迟(萌发速率系数增大),而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作用:火炬树凋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强于根的化感作用;火炬树根和凋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指数的化感作用最强,对幼苗活力指数的化感作用次之,对萌发速率系数的化感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浓度GA3浸种对白背紫斑杜鹃和三花杜鹃2种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1 000mg/L范围内,随GA3浓度提高,2种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不同程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白背紫斑杜鹃种子以600 mg/L GA3浸种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对照,萌发时滞、萌发高峰期缩短,发芽持续时间增加;三花杜鹃种子以400mg/L、600mg/LGA3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处理对露珠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露珠杜鹃种子采用不同温度、光照、pH值、贮存方法、激素、温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萌发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且以30℃为最快,发芽势也最高,但最终发芽率以25 ℃最高,为78%;在每日光照8 h比黑暗处理最终发芽率高,光照下最终发芽率为79%;根据pH值梯度处理也呈现不同发芽率,以pH为6时最高,最终发芽率为90%;贮存方法以风干脱粒低温贮存效果最佳,最终萌发率为80%,不同浓度赤酶素处理发芽率不同,以400 mg/L赤酶素处理为最高,最终发芽率为88%;浸种36 h最有利促进露珠杜鹃种子萌发,最终发芽率为89%;不同的水温浸种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对露珠杜鹃种子采用最适温度、光照、pH值、贮存方法、激素、温水浸种等综合处理,露珠杜鹃种子最终发芽率在90%以上.此外,必需测定其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目的为露珠杜鹃的种质保存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种高山杜鹃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贮藏方式、不同光照和温度处理时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和露珠杜鹃(R.irroratum)种子的发芽情况,探索最适合高山杜鹃萌发的条件.结果表明,室温干藏是两种高山杜鹃最佳的贮藏方式;光照14 h时有利于种子萌发;大白杜鹃在变温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极显著提高,露珠杜鹃在恒温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几种植物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茎泽兰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植物之一.为探讨贵州本地植物的化感作用与紫茎泽兰种子萌发之间的关系,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10种供体植物的叶片浸提液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供体植物的化感物质对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均存在化感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化感作用逐步增强,紫茎泽兰种子发芽速度指数比发芽率更为敏感.其中,油茶、板栗、花椒、月月青4中植物的化感抑制效果最为显著,构树、苣荬菜、狗尾草的化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火炬树果穗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10%、5%、2.5%和1.7%)的火炬树(Rhus typhina)果穗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火炬树果穗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1.7%、2.5%、5%和10%的火炬树果穗水浸提液处理的小麦种子萌发率从对照(蒸馏水处理)的98.9%分别降到81.1%、74.4%、46.7%和26.7%,萌发率、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且萌发进程延迟.火炬树果穗水浸提液对萌发指数的化感效应最强,对幼苗活力指数的化感效应次之,对萌发速率系数的化感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9.
周艳  韦小丽  陈训 《种子》2015,(3):8-11
为明确迷人杜鹃凋落叶是否具有化感作用,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迷人杜鹃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对迷人杜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在浓度为1 mg/m L时,促进了种子萌发、胚芽和胚轴长度的伸长,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67%、17.71%和8.64%。在浓度为50 mg/m L时,发芽率降低77.88%,胚芽和胚轴长度降幅为65.82%、78.37%,抑制了植株生长。用浸提液浸种,在浓度为1 mg/m L时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提高,随着处理液浓度的提升,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均可视为防碍生长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恶性入侵植物土荆芥浸提液对大豆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以土荆芥植株的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进行处理,探讨土荆芥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土荆芥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不同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对大豆种子发芽进程有明显影响,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加,大豆种子首日发芽数减少,达到发芽高峰的天数延迟,达到发芽高峰当天的发芽数下降,过程曲线图由急升急降逐渐变缓。不同浓度土荆芥浸提液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表现为化感抑制效应,且低浓度抑制作用较小,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对两种高山杜鹃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在不同处理时间条件下对九龙山杜鹃(R.jiulongshanense)和桃叶杜鹃(R.annae)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0mg/LGA浓度范围内,浸种15min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00mg/L浓度时增加最多,300mg/L较200mg/L时有所降低。在相同浓度范围内,浸种30min的发芽势、发芽率反而较对照明显降低。因此两种杜鹃种子对GA处理促进或者抑制发芽呈现明显的时间敏感性。本试验以200mg/L浸种15min的效果最好,桃叶杜鹃的发芽势、发芽率分别为40.00%、64.33%,与对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柠檬酸作为引发剂对甜菜单粒种引发的影响效果,并为甜菜种子包衣剂物料的选择提供依据。试验以甜菜单粒种1113×NY051为材料,不同浓度柠檬酸为引发剂,用直接测量法得到发芽势、发芽率等数据。结果表明,处理甜菜单粒种时,不同浓度柠檬酸和不同时间梯度的9个处理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材料1113×NY051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电导率。其中,5 mmol/L柠檬酸对甜菜种子1113×NY051在8、12、24 h 3个不同时间情况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指标均高出对照组(CK),电导率低于对照组(CK)。不同浓度的柠檬酸能显著促进种子萌发,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和试剂浓度的不同对引发效果均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大白杜鹃茎尖、茎段、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大白杜鹃进行了初代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比茎尖更适合作为芽诱导培养材料;基本培养基以1/4 MS为宜,适合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1/4 MS+ZT 0.5 mg/L+NAA 0.01 mg/L,芽诱导率在92%以上。种子萌发培养基配方也为1/4 MS+ZT 0.5 mg/L+NAA 0.01 mg/L,萌发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温胁迫下菜豆种子的发芽能力,并探讨水杨酸对菜豆种子发芽期热胁迫的缓解作用。以菜豆品种‘A18’种子为试材,分别设置常温对照(CK1)与高温对照(CK2),并在高温下设置4个SA浓度处理组:T1 (0.005 mmol/L)、T2 (0.01 mmol/L)、T3 (0.05 mmol/L)、T4 (0.1 mmol/L),浸种6 h后进行发芽试验与生理试验。对各处理种子在萌发时期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常温对照组(CK1)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高达(97.61±2.09)%和861.13±81.30。高温对照组(CK2)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为(56.67±3.33)%和306.50±62.33,较CK1分别下降了41.94%和62.13%。高温下,随SA处理浓度的升高,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处理组中T2组表现最好。与CK2相比,T2组菜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41.18%、25.33%及67.04%;SOD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O2-.及MDA含量减少。0.01 mmol/L的SA处理可缓解高温带给菜豆种子的不利影响,提高菜豆种子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5.
以崖柏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光照和持续黑暗、不同浸种时间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适宜崖柏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种子发芽率为88%,20℃和3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7%和33%。种子萌发进程在20℃和30℃条件下比在25℃条件下开始的时间晚,萌发持续的时间长。高温会显著提高种子霉变率,30℃条件下的种子霉变率高达40%;光照不是崖柏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连续黑暗条件下种子仍可萌发,且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霉变率等无明显差别。但在光照下种子持续发芽的时间短,种子霉变率低;浸种72 h、96 h和120 h对崖柏的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浸种120 h的种子发芽率低,霉变率高。浸种72 h即可以满足崖柏种子萌发对水分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下植被稀少的状况是否为枯叶产生的化感作用,以蒙古栎枯叶为供试材料,二月兰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蒙古栎枯叶水浸提液对二月兰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0.00、0.02、0.04、0.06、0.08和0.10 g/mL浓度的蒙古栎枯叶水浸提液培养二月兰种子,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及苗长,计算化感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二月兰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根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均为负值,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对二月兰苗长的化感效应为“低促高抑”的双浓度效应,在浓度<0.04 g/mL时对幼苗苗长生长有促进作用,当水浸提液浓度≥0.04 g/mL时,对苗长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化感作用不断增强,浓度为0.10 g/mL时,根长、苗长的化感指数均为-1,种子仅处于发芽初始状态。反映出蒙古栎枯叶的水浸提液对二月兰具有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方法]本文在全面调查基础上布设样点对植物群落和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标记,以分辨率1.1m×1.1m的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ArcGIS平台进行目视解译,将保护区划分为37种景观类型,使用Fragstats分析景观指数。[结果]结果表明:(1)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13和0.59,多样性较高,均匀度较低,受少数几种景观要素控制程度髙;(2)光皮桦林、云贵鹅耳枥林和马缨杜鹃林3种植被景观以及耕地为保护区主要景观类型,景观贡献率大,面积百分比之和近80%;(3)马缨杜鹃林的最大斑块指数和露珠杜鹃林的平均斑块面积均为全区最大,特色景观优势突出,同时马缨杜鹃林的斑块面积标准差也高达30.08,斑块面积波动大,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4)保护区景观形状指数为51.56,分离度指数达208.90,景观几何形状复杂不规则,边缘形状曲折多变,景观分离度高,破碎化程度较大;(5)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最大的为刚竹林和十齿花林,马缨杜鹃林和露珠杜鹃林集中成片分布,破碎化程度低,[结论]便于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杜鹃花新品种的培育需要时间较长,而从自然界中选择自然杂交种来培育,能够节省许多时间。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内马缨杜鹃和迷人杜鹃自然杂交的后代能产生更多花色,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本试验以贵州省百里杜鹃景区迷人杜鹃与马缨杜鹃杂交种的花苞、芽、茎段和根为材料,筛选了一种诱导迷人杜鹃和马缨杜鹃杂交种的愈伤组织的方法。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法为0.1%的升汞浸泡8 min,期间不断搅拌的方式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之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4~5次,当选择使用1/2WPM+1.0 mg/L ZT+2.0 mg/Lα-NAA+100 mg/L的水解酪蛋白+30 g/L蔗糖+8 g/L琼脂粉,pH值为5.0的培养基时,迷人杜鹃与马缨杜鹃杂交种的愈伤组织长势最好。本研究结果为迷人杜鹃与马缨杜鹃杂交种的无性繁殖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解决杂交品种后代性状不稳定以及繁殖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为杜鹃的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扩大繁殖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Cu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胁迫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芽长、苗高、根长,有丝分裂指数等均呈下降的趋势。低浓度的Cu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大,而高浓度的Cu对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盐培比水培处理对小麦毒害严重。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别降低至对照的33.43%、36.74%、39.25%和39.31%,各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4个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大蒜素对3种蔬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浸种法和叶面喷雾法,研究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白菜、萝卜和莴笋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素浸种对白菜、萝卜和莴笋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作物和品种间存在差异。大蒜素200 mg/L浸种12 h对萝卜和莴笋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但可延缓白菜种子发芽,降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对最终发芽率无影响。400和800 mg/L浸种12 h可延缓白菜、萝卜种子发芽和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其活力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下降,白菜和萝卜的最终发芽率显著降低,而对莴笋最终发芽率无影响。200 mg/L浸种对白菜苗鲜重、根鲜重、下胚轴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00和800 mg/L处理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幼苗主根和下胚轴长度均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缩短。200和400 mg/L处理能促进萝卜种子出苗,对幼苗鲜重、根鲜重和下胚轴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幼苗主根和下胚轴生长均有抑制作用,800 mg/L处理对萝卜种子出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蒜素200~800 mg/L浸种能促进莴笋种子出苗,对幼苗鲜重、根鲜重及下胚轴粗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幼苗主根长、下胚轴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蒜素200~800 mg/L叶面喷施对3种蔬菜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幼苗鲜重和根鲜重提高、株高和下胚轴宽增加,而对主根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