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优良玉米自交系丹9046选育及杂优模式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伟 《杂粮作物》2010,30(3):171-173
丹9046是以铁7922×沈5003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它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同时改良了双亲的缺点。它的育成对提高我国的育种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以丹9046为亲本直接利用的杂交种有10个之多,种质创新利用的品种有57个,共计67个品种利用丹9046玉米自交系,相关文献19篇。加强对它的研究和利用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种质资源必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丹玉旅系改良的创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丹玉旅系是我国玉米育种界公认的五大优良自交系之一,为扩增玉米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了巨大贡献。许多育种者对丹玉旅系进行了大量的改良、扩增与创新,选育出旅9、旅9宽、E28、丹340等31个优良自交系,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丹玉旅系改良的成功思路是从变异中选择,旅系间相互改良,旅系与黄改系改良,旅系与综合种的改良。为进一步改良旅系的抗病性、抗倒性、配合力等,探讨新的创新思路:用外杂选亚群自交系改良旅系,用Reid群自交系改良旅系,以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和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用14个玉米自交系按(9×5)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45个组合,对其子粒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eid改良系一般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是C8605-2、丹717、A801、丹7841、W9235和丹9046。丹598姊妹系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是丹598-1、丹598-2、丹598-18。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是C8605-2×丹598-1、丹717×丹598-1、A801×丹598-2等15个组合。验证了丹598自交系与Reid改良系间具有很强的杂交优势。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丹玉39、东单60、丹科2151等杂交种的推广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丹9046是国内表现优秀骨干玉米自交系之一,在新品种选育和种质改良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研究和利用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5~2015年丹玉系列种质基础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近10年来对丹玉系列玉米品种丹玉86、丹玉69、丹玉96和丹玉606共4个国审品种和辽宁省审定64个品种的分析,总结利用的主要杂优模式Ried×旅大红骨有24个品种,外来种质×旅大红骨有26个品种,其他模式有10个品种。应用贡献率较大的自交系主要集中在旅大红骨、外来种质、Lancaster、Reid群,包括丹598、丹988、丹299、丹1324、丹9046、丹99长、丹黄34和丹717自交系。  相似文献   

6.
旅大红骨种群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旅大红骨种群自交系是我国玉米育种界公认的五大优良自交系之一 ,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 ,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育种者对旅大红骨种群进行了大量的改良、扩增与创新 ,选育出旅 9、旅 9宽、E2 8、丹 340等 31个优良自交系 ,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种有丹玉 6号、丹玉 1 3号、沈单 7号、掖单 1 3号等 5 6个 ,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 ;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 ;外杂选亚群×旅大红骨群等 3种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7.
安红卫 《玉米科学》2003,11(1):033-036
丹9046和C8605-2是基础来源完全相同的两个优良玉米自交系,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结果表明:丹9046和C8605-2的表现各有所长.对于一般配合力,C8605-2的单株产量、百粒重、秃顶率、穗粗等4个性状都优于丹9046,而丹9046在出籽率、穗长和行粒数等3个性状上略高于C8605-2.而特殊配合力,应继续加强丹9046(C8605-2)×黄改系、丹9046(C8605-2)×旅大红骨等杂优模式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改良Reid类群种质及组配的杂交种在吉林省的应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其亲本系主要来源于Lancaster、瑞德黄马牙(Reid Yellow Dent)、旅大红骨子、塘四平头、吉63群和门14群,近年来又从省外引入和选育一批78599等改良系(P群).重点介绍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特征特性和应用概况。通过改良Reid类群种质与Lancaster、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子、P群及其它类群组配的杂交种分析,阐述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杂交优势模式及该类群种质在吉林省玉米育种和杂交种生产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外玉米种质的引进、利用与改良是我国玉米杂交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育种成败的关键.选用从欧洲引进的21个玉米杂交种,在经过产量比较鉴定和农艺性状综合评判后,选取其中的BC8241H1作为选系基础材料,选育出了优良玉米自交系南21-3,并组配育成了5个优良玉米杂交种供我国西南山区推广应用.针对南21-3部分性状的缺陷,分别导入Tuxpeno、Lancaster和Reid种质对该系实施改良,并选育出了系列改良系.实践证明,BC8241Ht这份欧洲玉米种质是优良的,利用改良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其亲本的主要来源于瑞德黄马牙、旅大红骨、塘四平头,近年来又从省外引入和选育一批78599等改良种(P群)。重点介绍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特征特性和应用概况。通过改良Reid类群种质与塘四平头、旅大红骨、P群及其他类群组配的杂交种分析,阐述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杂交优势模式及该类群种质在河南省玉米育种和杂交种生产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90~1999年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以及种质改良创新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本上由Reid、塘四平头、外杂选、Lan.和旅大红骨五大核心种质类群组成,种质基础更趋狭窄.有6种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但目前利用最多的有Reid×外杂选、Reid×旅大红骨和Reid×塘四平头3种模式.我省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今后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BC8241Ht是1973年从前南斯拉夫引进的含欧洲玉米种质资源的杂交种,经过一系列遗传改良后,已衍生出8个成型自交系,并组配出了17个杂交种(组合)。分析发现,以BC8241Ht种质为主线对其实施的一系列改良步骤行之有效,衍生出来的系列自交系在利用上主要有4种模式:①直选系及其与墨改种质改良系×Lan.种质改良系;②直选系及其与墨改种质改良系×西南地方种质改良系;③直选系及其与墨改种质改良系×旅大红骨种质改良系;④BC8241Ht种质与墨改种质改良系×Reid种质改良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4 434个SNP标记对4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种质遗传多样性和杂种优势类群研究。采用Admixture软件对自交系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采用Treebest软件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47份自交系分为6个类群,分别为瑞德群、兰卡斯特群、塘四平头群、PB群、旅大红骨群和自330亚群。10个自选系组配的杂交种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为PB×塘四平头和瑞德×塘四平头,均为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主要利用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玉米引入热带种质对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一批热带、亚热带玉米育种材料与沈阳地区常用自交系5003、Mo17^Ht和丹340等进行杂交再回交,将其后代进行测交.结果表明:不是所有的热带、亚热带种质都能改善自交系的倒伏性:来源不同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对改善自交系倒伏性效果不同;同一组合内由于热带血缘所占比例不同,倒伏率的改良效果不同;同一热带、亚热带种质对不同自交系的改良效果不同,就本试验而言,对亚热带地区种质改良Reid血缘种质较好,低纬度地区种质改良旅大红骨类群自交系为宜。  相似文献   

15.
2001~2012年国审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系谱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搜集和整理2001~2012年国审普通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自交系的来源,分析并绘制亲本自交系的系谱图,根据亲本自交系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分析杂种优势模式的类型与比例.结果表明,属于塘四平头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黄早四的衍生系,骨干黄改系吉853、LX9801与昌7-2仍然被广泛应用,并且产生多个衍生系被大量应用;旅大红骨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丹340及其衍生系,其中自交系丹598的多个衍生系成为国审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Reid群的亲本自交系数量最大,478衍生系数量达30多个,7922衍生系数量达20多个,5003的衍生系数量为10个以上;PB群的亲本自交系是78599直接选系及其衍生系,其中齐319已产生多个衍生系;Lancaster群的亲本自交系主要是Mo17的改良系.杂种优势模式类型中Reid×塘四平头杂交种所占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6.
陕西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优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19个自育玉米品种的种质杂种优势群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的种质基础过于狭窄,改良Reid群×塘四平头群和塘四平头群×Mo17亚群是近20年陕西利用的主要杂交优势模式,应继续加强研究和利用,要注意自330亚群,旅大红骨群和其它种群的改良利用,并重新研究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外杂选亚群和塘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这三个杂优模式,以突破现有的杂交优势利用模式,才可能使陕西玉米育种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