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学习湖南劳模李光庆,搞了4.6亩麦稻稻攻三千斤高产试验田,经过认真设计,精心栽培,多方协作,努力奋战,第一年亩产就超过三千斤。这一实践,极大地解放了广大干群的思想,增强了夺取高产更高产的信心,为我大队农业大上展示了广阔的前景,积  相似文献   

2.
1976年,我们大队党支部学习了劳模李光庆同志的先进事绩,党支部成员亲自动手,试种了攻三千斤试验田4块,6.7亩;各生产队也都种了攻三千斤试验田,共计8块,15.6亩。其中大队党支部攻三千斤试验田(简称三千斤田),面积1.9亩,夏熟2—14大麦亩产814.9斤,前季稻广陆矮4号亩产1209.5斤,后季稻农虎6号亩产988.5斤,三熟相加达3013斤。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动下,去年我站进行了旱粮攻三千试验。1.2亩旱粮硬三熟高产试验田,总产3317斤,平均亩产2764.1斤。现将试验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察运动推动下,我所广大干群,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革命,促科研,去年在1号田进行麦稻稻三熟制亩产三千斤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扬麦2号、广陆矮4号、宇红3号这个组合三熟年单产达3235斤,超过了“四纲”。这充分说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只要我们尊重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夺取稻麦高产更高产,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一定可以实现的。现将攻三千的主要经验进行初步总结,并对三熟制高产栽培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1975年秋播开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陈永康同志在南京本院主持了“麦—稻—稻”一年三熟攻三千斤高产试验.经过三年的摸索,1978年在2.95亩试验田上,实现了一年三熟亩产3053斤.其中1.0亩,三熟亩产达3257.9斤(表1). 一、合理安排三熟品种南京位于北纬32度,年平均气温15.4℃,全年≥10℃的总积温4900℃,按此热量资源,一年三熟是很紧的.因此,合理地安排三熟品种,是解决高产与季节矛盾,夺取全年高产的关键.三年来,通过“中—晚—晚”、“中—晚—中”等多种的搭配方式的比较,明确了在南京地区获得三熟高产,以中—晚—中”的搭配方式较为适宜.即第一熟以  相似文献   

6.
1981年,丹阳县吕城公社麦、豆、稻百亩连片中间试验结果,村农2号元麦101.2亩,单产400.5斤;大豆101.2亩,单产174.3斤;南粳35号水稻86.5亩,单产857.5斤,三季相加折粮食年亩产1606.6斤(大豆1斤折稻谷2斤计算),比麦、稻两熟制年亩增产粮食186.6斤,比麦、稻、稻三熟制年亩增产粮食56.6斤.现将豆后稻南粳35号的栽培特性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大队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在1973年三麦生产中,积极和自然灾害作斗争,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754亩三麦又获丰收,亩产672斤,比去年亩产630斤增产42斤。 在夺取三麦高产的斗争中,我们以立足抗灾斗争,争多穗高产,为革命多作贡献为指导思想,在技术措施上分三个阶段,攻四个关。即从播种到越冬前攻基本苗关和冬前分蘖关;越冬到拔节前攻保蘖争穗关;拔节到成熟攻粒数、粒重关。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丹东市农科所水稻科学实验三结合小组,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思想指引下,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认真地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一九七○年进行了稻套稻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亩产一千二百四十六斤七两的高产。比一季一熟的对照田增产40~50%。从实践中认识到,要搞好稻套稻: 一、品种要合理搭配:毛主席教导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稻套稻的主要矛盾,就是当地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沿江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中心实行油稻稻、麦稻稻和肥稻稻的一年三熟制或两年五熟制为好,还是恢复以中稻为中心的一麦一稻、一油一稻和一肥一稻的一年两熟为好? 作者带着这个问题最近去当涂、芜湖、南陵、宣城等县,走访了一些社队,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当涂县新桥公社金塔大队共有耕地1600亩,种植双季稻已有近20年的历史,面积逐年发展,自1976年以来,每年栽种面积约在4千亩上下,复种指数为2.5左右.其中早稻都在1300亩以上,晚稻在1400亩以上,三麦600亩以上,油菜600亩左右.年产量除1977年外,其他年分每亩都稳定在2000斤左右.油菜平均亩产都在200斤以上,产油70斤,折价116元,合水稻千斤,还得菜饼150斤.此外,稻草秸秆比一季稻还多收30%左右.为什么这个大队年年三熟,年年高产呢? 主要原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后,全县人民提出了“一年闯过长江关,三年建成大寨县”的战斗誓言。要闯过“长江”实现粮食亩产八百斤,每亩需要八千到一万斤农家肥。但全县当时的农家肥每亩平均只有(两车)三千斤左右,按要求,每亩还差五至七千斤。加之气象予报,七六年将是一个历史上少见的低温年。这使县委领导感到必须抓粪肥。于是在一  相似文献   

11.
油菜是我区主要油料作物。如何提高油菜单产,增加总产,这是发展三熟制油、稻、稻以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今年,我所探究了油菜高产途径和栽培技术,7.959亩油菜亩产366.9斤,其中2.21亩“宁油5号—49”,亩产达419.9斤,创出了我所油菜最高产量水平。现将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械直播栽培,由于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的结合,以及化学除草技术的提高,目前已大面积推广。1982年以来,南通农场常年种植水直播稻近两万亩,单产800斤左右;常阴沙农场把“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应用于麦茬机械水直播稻,提高了群体控制和肥水运筹的规范化程度,平均单产900斤左右,高产田块1000斤以上。现根据三年来的试,验资料和生产经验,就麦茬机械水直播稻(以下简称直播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二年我们进行了麦——稻——稻三熟试验,获得了单产小麦240斤,早稻797.5斤,晚稻824.6斤(共计1862.1斤)的产量,小结如下。一年两熟改三熟、矛盾不断增多,主要是季节矛盾。早稻和晚稻生育朝共266天左右,小麦生育期205天左右,三季共需471天左右,一年相差约106天。必须做到眼观全年,立足高产,合理安排好季节和选好品种。我们选用中熟小麦5243,迟熟早稻矮幅九号,迟熟晚稻农垦58和中熟晚稻新选二号。并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七七年我所对杂交水稻进行了栽培研究,观察生长特性,摸索增产规律,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全所春稻和麦茬稻杂种示范田共14.7亩,平均亩产1143.98斤。其中春(?)南优2号5.2亩,亩产1313.46斤,比对照种国际24,亩产838斤增产56.7%,比南京11号亩产820斤增产60.2%杂交水稻有强盛的杂交优势和特殊的丰产性能,栽培技术和常规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除采用常规品种的先进  相似文献   

15.
施肥与稻瘟病发生的关系施肥种类与数量,对稻瘟发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据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1953)的试验结果,每公顷施N 200斤、P 200斤、K 200斤的,较每公顷施N 140斤、P 50斤、K 60斤的发病率为高;每公顷施N 260斤、P 200斤、K 200斤的,其发病率为最高。笔者和李樟模同志于1962年在东北农学院香坊实验农场,进行水稻粃粒形成原因的研究时,曾对稻瘟病与施肥的关系,就便作过试验,兹将经过情况和结果,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一、韩俊昌的夏播玉米是怎样产的?玉米产能手韩俊昌是河南洛阳平乐区韩岐乡人,现年五十九岁,中农成份。解放后由于生产情绪的提高,在他一九五○年玉米栽培的实践中创造了玉米施肥的「三攻法」,使当年的一亩一分夏播玉米,收了1040斤,每亩平均945斤(前作小麦每亩平均269斤)。五一年种了三亩二分地(原是旱地,五一年改为二等水浇地),是夏播玉米与黑豆间作的,玉米仍用「三攻法」,黑豆用普通方法管理,每亩玉米平均折算收893斤(黑豆每亩平均折算380斤,前作小麦每亩平均收250斤),超过当地一般产量(400斤)123%。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兴宁市实施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攻关项目中的技术要点,分析了该技术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华南地区粮食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改革的进展,江南农村相当程度上普及了麦—瓜—稻耕作制。一般年份里,麦—瓜—稻每亩可以获得粮食超千斤,年产值四五百元(西瓜产量以2000斤计)的收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我们在麦—瓜—稻耕作制的基础上,改用麦田间作平菇(引进露地种植平菇的技术),然后套入西瓜—后茬稻的新型耕作制初步获得成功,经一年试种,亩产粮497斤,年产值高达1302.34元,纯收益比麦—瓜—稻高60~70%。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稻作病虫灾害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栽培很广。关于稻的病虫灾害,历代文献中多有记载,最早的是殷墟甲骨文,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我县由小面积试种到大面积示范,不论是春稻或是麦茬稻均获得显著增产。1977年县稻麦原种场种植春稻南优2号14.2亩,平均亩产1348.5斤。1978年在特大旱灾影响下又涌现出不少高产田块。文殊公社良种场种植南优2号和威优2号春稻92亩,平均亩产1128.2斤,并且该社农科站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