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水分对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土壤水分对油茶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情况,从而为油茶的水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以确保油茶高产稳产,选择‘湘林81’10年生油茶优良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设置无干旱胁迫(T1)、轻度干旱胁迫(T2)、中度干旱胁迫(T3)、重度干旱胁迫(T4)和自然状况(T5)这5种土壤水分处理,并在果实成熟时对其种子含水率、果皮含水率、鲜出籽率、鲜籽出干籽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出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果质量、单果含油量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含水率、果皮含水率,T1处理的均最大,T4处理的均最小,其余处理均居中,土壤含水率与种子和果皮含水量均呈正相关;鲜出籽率,T1最大,T5最小,其余处理均居中,这与种子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似;鲜籽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干仁出油率,T4的均最大,T1的均最小,其余处理均居中,这说明土壤干旱胁迫可提高果实中干物质的百分比;干出籽率、鲜果含油率、单果质量、单果含油量,T2的均最大,T4的均最小,其余处理均居中,这说明维持土壤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提高油茶果实产量及产油量;在观测的10个经济指标中,对土壤水分变化敏感性高的指标有单果质量、单果含油量,敏感性低的指标为种子含水率、果皮含水率,其余指标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敏感性居中;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指标与土壤水分的关系模型均为三次多项式,以此模型可以预测油茶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江西油茶老林改造与低效林提质增效的迫切技术需求,在江西省都昌县与丰城市分别设立M1、M2、M3、M4四种综合改造措施试验,结果表明:(1)各改造措施均提高了老油茶林和低效油茶林单果质量与产量。四种措施下老油茶树的单果重增长4.26%~48.07%,低效油茶树的单果重增长3.75%~149.20%;老油茶树的株产增长8.51%~64.27%;低效油茶林株产增长123.76%~329.56%。(2)老油茶林与低效林分别采用M2、M3措施后,果高、果径和果实体积的提升效果最明显;老油茶林的鲜出籽率、干籽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均在M3措施下达到最高,分别较CK高32.99%、70.10%和80.50%;低效林的鲜出籽率、干籽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分别在M3、M1、M3措施下达到最高,分别较CK增加34.46%、45.55%和85.98%。(3)油茶老林改造采用M2措施隔株截杆、内膛修剪、树蔸深挖垦复后施有机肥10 kg·株-1、3月施尿素0.25 kg·株-1、11月施硼肥0.15kg·株-1的综合措施;而低效林改造应用M3措施...  相似文献   

3.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中国油茶之乡。为了选育可在该县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该县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内引进和收集的47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12个果实性状指标分别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县引进和选择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各经济性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油茶干籽含油率介于17.22%~42.64%之间,平均值为34.5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果产量与干籽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果含油率与干籽含油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厚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2个数量性状归纳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果型因子、含油量因子和单果籽粒数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5.705%;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可选择果大、单果籽粒数多、含油率高和结实多的无性系作为油茶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钾肥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果实性状的影响,本文以长林27号为材料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钾肥用量对油茶果茎和单果质量有提高但是影响不显著。钾肥有利于油茶出籽率和出仁率的提高,180g/株钾肥处理下出籽率和出仁率均达到了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15.2%。钾肥处理对种仁含油率影响不显著,但是能够显著提高鲜果的含油率。180g/株钾肥处理下,鲜果含油率达到最高。综合考虑钾肥对油茶果实性状等指标的影响,最适合油茶果实生长的钾肥用量为180g/株。  相似文献   

5.
‘华金’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出来的高产油茶良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51.59g,最大单果质量80.40g,鲜果出籽率36.38%,干籽含油率46.00%,盛果期产油900kg.hm-2以上,具有丰产稳产、果实大、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安徽江淮油茶‘凤阳1~6号’选优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安徽江淮地区无油茶良种推广的问题,自2007年以来,在安徽油茶分布的最北缘凤阳县,开展油茶优树选育工作。经过资源调查、初选、复选后,于2011年筛选出‘凤阳1~6号’6个油茶优良单株。这6个优良单株平均单果质量为16.99 g,平均株产量9.62 kg,鲜出籽率为45.22%,干籽率为62.41%,出仁率为69.17%,仁含油率为51.45%,果油率为10.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3%,单位产油量0.13 kg/m2,各项指标均达到我国油茶优树的选择标准。该系列油茶优树的选出为安徽江淮地区乃至我国油茶分布的北缘地带发展油茶提供了良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气候指标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我国油茶主产区年度油茶鲜果含油率的预测和相关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湖南省相关地市选取油茶样地40块,分别收集各样地2009—2017年的气象资料,采集124个油茶鲜果样本的含油率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湖南气候指标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气候指标与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关系密切,气候指标影响油茶鲜果含油率的最重要时间段是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其次是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2)影响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关键气候指标分别是年极端最高气温、果实膨大高峰期间日最高气温≥37 ℃的天数、年日最高气温≥37 ℃的天数,这3个气候指标与鲜果含油率均呈负相关,当此3个气候指标值分别大于39.7 ℃、11 d、18 d时,油茶鲜果含油率低于5.7%的概率分别为85.2%、77.4%、74.4%;3)构建的关键气候指标与油茶鲜果含油率的数学模型,其拟合平均绝对误差为1.27%,具有很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8.
龙育堂 《绿色科技》2024,(5):148-151
为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油茶及其果实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为试验地点,设置有机肥和复合肥2种肥料处理,0.60、0.80、1.00 kg/(株·a) 3种施肥量,对不同施肥方式下油茶及其果实的生长情况和品质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了不同施肥方案对油茶及其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组B2油茶及其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相对较好,其株高、冠幅、地径、产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58%、49.46%、56.85%、63.96%;油茶果实的单果尺寸、单果质量、鲜果含油率、种仁含油率、干出仁率、干出籽率相较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5.51%、85.85%、33.98%、32.09%、15.97%、34.17%。试验结果可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访问、调查及三级评选,从云南文山州的广南和富宁两县现有的油茶林中,初步选出了油茶优良单株119株,其平均单果重不低于15 g,鲜出籽率不低于45%,干出仁率不低于65%。  相似文献   

10.
油茶良种‘华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鑫’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的高产油茶良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48.83g,最大单果质量66.30g,鲜出籽率52.56%,干籽含油率39.97%,盛果期产量1050kg·hm-2以上,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09年通过对云南省油茶的主产区文山州富宁县复选的139株油茶单株的果实三径均值、果形系数、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果籽实重、平均单果果皮重、鲜果出籽率、冠幅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冠幅单位面积鲜籽产量、出仁率等17个指标进行调查,对其变量因子进行平均正交旋转后确定主成分因子,对主成分因子选取果实三径均值、果形系数、平均单果重、鲜果出籽率、冠幅单位面积鲜籽产量、出仁率建立回归方程Y=0.358X1+3.695X2+0.064X3+0.05X6+0.388X8+0.022X9-10.616。依据回归方程计算综合评分值,结合含油率指标,确定优树选择指标,采用聚类分析,选取了32#、111#、113#、123#、121#、31#、25#、39#、110#、5#、58#相对样本群体具有明显增益的11株优良单株,并对其各项指标做出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对云南省油茶良种的多指标综合选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茶夏秋季节果实发育对水分、微量元素与激素的需求问题,开展了保墒、根外追施微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水肥综合措施试验。结果表明:(1)保水措施对油茶单果重、果径、果高、鲜出籽率、鲜果出干籽率、单果籽数、1 000 g鲜籽数、干籽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及株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根外追肥,再其次为植物生长调节剂;(2)在保水措施中又以滴灌措施效应最佳;根外追肥中保力素1 500倍液对单果重、株产量、鲜果含油率影响较大,而对果高、单果籽数影响较大的喷施尿素0.10 g/L;钛微肥1 000倍液促进鲜出籽率的提高,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喷施10 mg/L GA利于单果重、果高、单果籽数、鲜出籽率的增加;(3)滴灌追施钛微肥1 000倍液、植物生长调节剂50 mg/L GA为油茶夏秋管理的最佳水肥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州油茶 Camellia gauchowensis 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转化特点,对不同时期油茶果的 主要经济性状和干仁含油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6 月份以后,高州油茶果实呈现缓慢生长期、快 速生长期和平稳生长期 3 个阶段,快速生长期的单果质量和果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 63.31% 和 38.06%。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经历停滞期、快速上升期和稳定期,在 11 月中旬达到最高值。油茶果在 整个生长期中,鲜籽含水率逐步降低,至 12 月 2 日降至 44.31%。干仁含油率在 12 月初达到最高值,缓 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平稳期的增长量对最高值的贡献比率分别为 4.36%、27.21% 和 67.16%。高 州油茶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 4 种组成,其组分比例在不同采摘时期差异不显著。 油茶相邻两个大年间干仁含油率(产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4.
高州油茶优树果实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揭阳市对10个入选高州油茶优良单株(LW1、LW2、LW3、LW4、LW5、3号、5号、6号、10号、12号)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单株间果实性状存在差异,其中鲜籽重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2.98%;果形指数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4.60%;LW3的鲜果含油率最高,达4.93%。根据各选优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确定其选优标准为鲜果出籽率25.0%以上、干出籽率10.0%以上、出仁率40.0%以上,种仁含油率50.0%以上、鲜果含油率3.0%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鲜果含油率、干籽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出仁率和干出籽率在果实含油率的贡献率为44.423%。根据制定的高州油茶选优标准和主成分分析法,优良单株LW3、6号、LW2在2种方法中均入选,说明这3株优树可以作为最优良的单株进行繁育与测定。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水分管理对油茶产量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率,为夏季油茶林地管理提供依据,选择‘长林18’和‘湘林210’油茶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对各处理油茶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灌溉方式对油茶成果率、果型大小、籽重、出籽率、籽含水率及仁出油率等的影响差异显著,‘长林18’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油茶成果率最高,达到了97.07%;‘湘林210’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油茶成果率最高,达到了91.27%。漫灌处理‘湘林210’果型最大,而‘长林18’果型最大是滴灌或者喷灌处理,滴灌处理油茶平均果质量和鲜籽质量较大;‘湘林210’喷灌处理,鲜籽含水率及出仁率较高(64.69%),滴灌处理鲜籽含水率最低(47.17%),而仁出油率最高(51.88%),‘长林18’滴灌处理鲜籽含水率最高,未进行灌溉处理鲜籽含水率最低(39.88%),出仁率较高(59.28%),进行喷灌处理仁出油率最高(48.66%)。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把握香花油茶(Camellia osmantha)采收时机,本研究从9月7日至11月30日,每隔1周采集香花油茶果实对油脂及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在整个测定期内鲜出籽率的变化不大,但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鲜果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折算的鲜果含油率均呈上升趋势,至11月维持较平稳水平。而脂肪酸组成方面,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以及饱和脂肪酸的硬脂酸也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上升,而不饱和脂肪酸的亚油酸及饱和脂肪酸的棕榈酸则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不断下降。11月9日,测定香花油茶鲜果的干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鲜果含油率分别达到33.06%、49.35%和9.25%,均是所有采样中最高的,且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也最高。因此,南宁地区香花油茶最适宜的果实采摘时期在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2009–2012年连续4 a对仙居仙油茶(Camelia oleifera)进行优树选择,以选出适合本地生长的油茶优树。结果表明:共决选出油茶优树5株;5株油茶优树属霜降籽,中花类型,树冠开张,生长良好,抗病虫能力强;果实大小、分布均匀,每株平均产鲜果6.69~15.04 kg,平均冠幅产鲜果1.27~2.07 kg/m2,最少年份在0.53 kg/m2以上;冠幅产油85.96~134.77g/m2,折合产油601.5~934.5 kg/hm2;鲜出籽率43.4~47.06%,干出籽率25.83~32.01%,种仁含油率42.23%~46.4%,果油率6.27~8.46%;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86.69%~89.64%,酸价0.21~0.32。  相似文献   

18.
大果油茶良种‘华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硕’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的大果高产油茶新品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68.75 g,最大单果99.20 g,鲜果出籽率45.51%,出仁率69.28%,干籽含油率41.71%,盛果期产茶油975 kg·hm-2以上,具有果实大、产量高、抗性强、高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对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差异很大,B-9、GA和乙烯利等3种生长调节剂对油茶鲜果含油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对照增22.4%、16.2%和11.2%,喷施生长调节剂后,还可使油茶鲜果含油量的快速积累提前到9月上旬;叶面喷施GA和B-9可以促进油茶种仁含油量提高42.6%和40.4%,比对照增18.0%和11.9%;喷施稀土和NAA对提高种仁含油率有反作用;油茶鲜果出籽率在8月中旬到10月下旬期间,呈现马鞍形增长的趋势,但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其作用不明显;油茶果实后熟期以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茶果出油率和出干籽率提高有促进作用,喷施赤霉素加萘乙酸(GA NAA)和只喷施赤霉素(GA)的处理出油率最高达6.01%和5.95%,分别比对照增22.1%和20.9%.  相似文献   

20.
按照初选、复选、决选、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等程序,通过制定优良无性系综合评定指标及其标准等方法,从云南省广南县实生油茶林中选育出适宜云南高原山地气候环境的油茶优良新品种"云油茶13号",2016年12月通过"优良品种"省审定,母株种仁含油率55.0%,平均鲜果重23.45g,鲜果出籽率45.21%,单位面积鲜果产量1.36kg·m-2;在云南省各代表性海拔高度适应性强,性状指标稳定,生长发育良好,适于与其他油茶品种混合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