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基本情况及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针对管道工程建设施工及其引发的水土流失的特点,采用全面普查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技术上可操作性强、经济上可行的监测方式,对不同地貌类型区、不同扰动类型区实施全面到位的监测,准确地反映了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需要建立现代化的流域泥石流预警预报系统。局域雷达雨量计作为日本近几年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研制的一种新仪器设备,与大型雷达相比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进行局部范围的观测,因此便于观测降雨强度空间分布差异大的降雨过程。基于局域雷达雨量计的流域泥石流预警预报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3个子系统。在我国流域泥石流预警预报中,建议在传统型由自动雨量观测站、泥石流传感器、警报局等组成的预警预报系统的基础上,分期、分地区、分步骤地引进和推广局域雷达雨量计。  相似文献   

3.
对于雷达水位监测技术,信息采集的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更新。针对现代水位监测技术对精确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要求,引入K波雷达水位计对水位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介绍了该设备的内部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对大城子水文站的实际水位监测结果与进口雷达水位计及人工观测水位进行比测,确定了K波雷达水位计的实用性及精确性,弥补了人工观测安全性差、气候影响显著等缺陷,促进了雷达水位计观测技术朝着低成本、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本应用数字化地图对滑坡判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日本九州中央地带、崩塌后经过 2 0a以上演变继续扩大的市房山崩塌地群为研究对象 ,用现代卫星遥感技术进行长期监测 ,再利用GIS技术对崩塌地进行分析。判别结果为 :1)Landsat-TM和SPOT -HRV -XS卫星对崩塌地的判别精确度为 71%以上 ,其判别面积可以在实际应用中使用。 2 )卫星观测日和传感器的不同会对判别值(Ivn)产生影响 ,所以求这个值时考虑在观测日很近的航片的立体性是非常必要的。 3)既要由国土地理院发行的 5 0m的数字化地图来判别崩塌地实际影像 ,又要用GIS的标高资料计算河道网 ,然后扣除这些面积。 4 )如果不用与崩塌地大小相称的地上分辨率高的卫星资料 ,其判别精度就不高  相似文献   

5.
有关河流泥沙的水文观测,重要的是掌握泥沙流出与输送的水文学因子与输沙量。但对于输沙空间尺度的观测,特别是在横断方向的研究,尚不充分。2010年日本学者中谷洋明等人就山区河流悬移质横断面变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同一断面内右岸部位及水流中心部位2个断面同时实施观测,就输沙量横断方向进行统计分析。其结论是:任何观测地点在洪水观测持续时间的1/6的时间内,泥沙流出特性类似。  相似文献   

6.
<正>1 前言欲掌握热带地区的降雨时空分布特性,首要的问题是解析以降雨为主系列因子的所有水文现象。本文通过对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西南山麓降雨时空分布规模的考察解析,与日本富士山的对比,揭示了热带地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性。2 资料来源在默拉皮火山西南山麓,为研究因火山活动而引起的泥沙灾害,设置了13处地面雨量观测点。本研究采用了其中5个(Babadan,G.Maron,Mranggen,Girikerto,G.Plawangan)观测资料连续性较好、应用遥测雷达雨量计观测到的最小时间单位为10min的1990年的降雨资料,并将其作为解析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线状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以西气东输项目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西气东输项目为例,在分析项目区及不同工程部位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以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分区为依据,对大型跨区域线形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类型区进行了划分.采用监测类型区与监测工程区正交布点的方式确定监测点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监测时段分为施工前期、施工建设期和运营初期,给出了各时段的确定方法.分时段提出了不同工程类型区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刍议线形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野外巡查观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线形开发建设项目工程线长面窄,穿越多种地形地貌、气候和水土流失类型区,因而监测距离长,难度大。探讨了该类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主要监测对象以及土壤流失量野外观测方法和野外调查表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监测目的就是对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水土保持措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生态、蓄水保土效益进行监测。监测手段的先进性、观测数据的精确性、分析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监测的结果。为此而提出水土保持监测原则 ,要求其合理布局观测站点、连续监测、跟踪监测。观测内容及方法宜细不宜粗。分析方法宜采用统计数学分析 ,建立多元函数回归方程 ,进行复相关分析 ;对于某些偶然现象 ,不宜不加分析地取舍 ,应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延长观测系列 ,再做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水土流失监测的环节上,雨量计作为其监视装置必不可少。地面雨量观测站的设立,其有效管控范围,决定其观测精度。怎样布设较为科学,2008年日本学者村上隆博等人根据雷达观测与地面观测存在差异,提出其技术方案。地面观测和雷达观测的相关性,在水平面图的分布,两者观测数据基本一致。在具有同样误差率的范围,受地形影响外,从降雨成因上有不同的差异。定义地面雨量观测站的有效管控范围的误差率,误差率为10%的情况,平均半径在1 km左右,误差率为20%的情况,半径在2 km左右的范围。地面雨量观测站的有效管控范围,因地形影响山区比平原范围变狭小的趋势。除气象成因外,误差率为20%的管控区最大范围,是大气不稳定气团最狭小,其次是台风,低压锋面、梅雨和秋雨锋面顺序扩大。受到海拔升高所有的管控区的范围变得狭小,随着海拔高度升高,降雨成因管控区的差异没有太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盐渍化问题严重制约着新疆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而掌握土壤盐分迁移情况是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前提。为更好地了解滴灌棉田盐渍化土壤盐分的迁移情况,本文选用一典型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探地雷达低频天线(250 MHz)进行土壤剖面的探测,由探地雷达图像中的信息,推测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迁移情况,再用土壤剖面水盐动态、盐分通量变化等实际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当土壤盐分浓度具有一定梯度时,采用探地雷达低频天线收集的雷达图像中可以划分出盐分积累带、包气带和蒸发面。(2)在整个研究阶段盐分实际运移情况为先整体向上再整体向下。通过水盐动态和盐分通量等方式的验证,发现探地雷达图像中的蒸发面变化情况与实际盐分运移情况一致。因此,使用探地雷达低频天线监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迁移情况是可行的,并且可以使用探地雷达中蒸发面的变化情况表征盐分的整体运移情况。探地雷达低频天线对蒸发面快速无损的识别,为防治盐分迁移导致的土壤盐渍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河流泥沙的运移 ,造就了河川生态景观环境 ,同时也存在下游泥沙灾害。到目前为止 ,人们还没有全面系统地掌握流沙系统的移动规律。日本学者本乡国男先生对河道流沙系统进行了研究。以日本姬河为研究对象 ,利用摄像机、航片、超声波、雷达、振动计等设备对河床实施动态监控 ;对泥沙粒径分析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编分析 ,可实现河流系统监控。  相似文献   

13.
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是大自然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为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必须重新充分依靠自然规律。在我国 ,由于区域的差异性 ,形成了多种水土流失类型区。决定了生态自我修复应各有侧重。在必须是自我修复的类型区 ,一味地追求综合治理 ,其结果是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甚至会造成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在需要综合治理的地区 ,过分强调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是消极的思想 ,不会带来各业的发展 ,也不符合自然规律。生态自我修复必须依靠先进技术 ,提高封育效果和速度。应采取科学的监测手段 ,动态观测生态修复区的形态变化 ,根据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我修复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过程。认识大自然修复能力 ,才能促进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喀斯特山区县——重庆市秀山县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监测评价,为该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地法开展监测评价。[结果]首先通过对秀山县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对该县耕地质量监测因素区域划分及叠加分析后,构建了10等旱地沉陷等40个秀山县2014年度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区。在此基础上,利用样地法获取各等别渐变类型区监测指标。根据获得的监测因素值,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计算得到2014年耕地利用等指数。[结论]通过测算,秀山县2014年度各等别渐变类型区耕地平均等别表现稳定。耕地质量不同等别之间变化较小、各等别渐变类型区平均等别表现稳定和各等别之间面积增减较小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采用坡面径流小区法和钢钎法,对高速公路施工期不同施工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工类型区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分异规律明显,因施工扰动破坏原地表覆被和土体结构,其值均大于自然未扰动坡面,尤以高陡开挖或回填坡面增幅最大,说明高速公路施工扰动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不仅与土壤或母质类型有关,而且与施工期有关;高陡开挖和回填边坡是高速公路施工期需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应用粒子图像流速测定法解析泥石流运动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界范围内,对泥石流等泥沙灾害的全部运动过程尚未有实用的定量的测试手段。日本学者柳原幸希等采用数值图像PIV技术对泥石流运动区域进行监测。其结论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析泥石流运动的速度、时间的动态变化;有可能实现对泥石流的定量观测与分析。但因使用的是不以图像解析为前提的已存录像,存在图像不清晰、噪声干扰等问题,今后利用PIV技术分析泥石流时,拍摄崩塌画面尽可能正面对准现场,摄影时应注意不摇晃。尽可能使用高速度相机,用单色灰色标度拍摄,控制来自受光元件的电器噪音。用两台相机同时进行测量,实施立体解析可更准确地把握崩塌现象。同时应积累解析事例,借助崩塌实验、崩塌实例,校正测量值或事先摸清实际值。对观测误差的校正、监测精度,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现代土壤墒情监测手段在业务监测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固城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业务和试验资料,对灌溉农田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农田的土壤湿度呈一年的周期性变化;浅层(0-50cm)土壤湿度时空波动显著,且各层的变化存在不一致性,60cm以下土层湿度时空变化很小,0-50cm土层的平均土壤湿度能较好地反映0-2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状况,对土壤湿度的监测应集中在浅层50cm内,并需要逐层测量;浅层土壤湿度变异明显,大田中两点各层土壤湿度的相关性一般随两点距离增加而减小,单个测点的土壤湿度测值的代表性差,因此在自动土壤水分仪器布点时,要获得地段的平均土壤湿度信息,必须设置多个观测重复;表层5cm的土壤湿度变化剧烈而迅速,不能正确反映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层的土壤水分状况,而表层10cm的土壤湿度与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层的土壤湿度具有很好的联动性,可以较好地反映作物生长的环境土壤水分状况,因此,在应用微波遥感监测土壤墒情时,其对地表的探测深度需要达到10cm以上才能获得关于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层的土壤水分状况信息,相应地,在土壤墒情微波遥感监测中,需要采用5GHz以下的频率。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传统地面监测土壤水分方法费时费力的不足,满足大范围、长时间连续、实时动态的监测要求,本文采用ERS(europe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和METOP(meteorological operational satellite)卫星搭载的微波散射计对地标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ERS和METOP系列卫星组成了覆盖全球的高时间分辨率(根据纬度不同,大约2~5 d即可重复观测)长期连续的对地观测网;SCAT(scattorometer)和ASCAT(advanced scattorometer)散射计分别是搭载其上的微波散射计,具备全天候监测地表土壤水分的能力。该文以1999年Wolfgang提出的经典TU-WIEN算法为基础,改进了其中人为定义经验函数的描述模型参数季节性变化规律的不足。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比较中发现,用新的移动时间窗口自动生成的σ′(θ,t)函数很好的描述了σ′(θ)的季节性变化,替代原有经验函数的作用。继而,利用改进的σ′(θ,t)函数,将经典TU-WIEN算法移植到有迫切实际需求的青藏高原地区。通过和地面实测数据的比较发现,卫星反演结果与实地测量数据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和较低的误差率,总体均方根误差RMSE=0.0155,相关系数R2=0.8361,证实了新算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有助于解决不同区域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工程质量。以海南省为例,综合分析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区域分异因素,以乡镇为单元,采用图形叠置法和聚类分析法,并综合经验判断,确定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研究表明:(1)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存在较大的区域分异性,有必要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类型区划分;(2)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可划分为滨海平原类型区、河谷平原类型区和环山丘陵类型区与南部山地类型区4个一级类型区;滨海平原旱涝治理工程类型区、台地治石工程类型区、低丘干旱治理工程类型区、山间阶地治理工程类型区以及河谷平原治涝工程类型区5个二级类型区。  相似文献   

20.
薛建春  白中科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246-249,276
随着采矿业的迅速发展,矿区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得矿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凸现。而土地复垦作为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我国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矿区资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土地复垦的研究当中,复垦方案实施监测评价有其重要意义。以生态脆弱矿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适合评价矿区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监测的五级评价等级,并划分了土地质量监测、生态监测、经济监测、社会监测和资金监测5个准则层21个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实施监测进行实例研究,发现平朔矿区土地复垦实施总体水平较好,通过复垦实施可以改善矿区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土地质量状况一般。因此,在今后的复垦实施中要加大对土地质量的监测,采用多种手段改良目前的土地质量状况,确保复垦修复良性发展,增强复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