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省县域单元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2011年江苏省县域农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域差异,并利用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区域差异统计方法分析10年间江苏省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的动态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田经济密度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截至2011年形成苏锡常高值连绵区和苏北个别县域高值区;(2)2001—2011年县域间农田经济密度动态差异呈现大幅度波动态势,但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间的区间差异始终处于波动性增大趋势,另外3个区域所辖县区的内部差异大小顺序为苏北苏中苏南;(3)2001—2011各县区农田经济密度相对发展速率变化幅度较大,整体顺序为苏南苏北苏中,10年间各县区发展速度是2011年现状形成的基础。研究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空间演变及区域差异有利于苏南、苏中、苏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恰当的农业发展策略,为协调区域农业发展、制定农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县域处在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联结点,是三化统筹战略的重要平台,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和程度。吉林省自县域突破战略和扩权强县改革以来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优以及城镇建设规模不大等问题。应从政策落实、工业带动、县城突破、扶持民营经济以及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推进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前人的研究,修正了城镇化的评价模型,对辽宁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实力的总体评价为:县域经济在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势头良好.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县域单位间发展不均衡,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较大,县域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提出加快辽宁农村城镇化的建议: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拓宽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用发展的观点,科学规划,调整和优化城镇体系;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不同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建设,推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加强环境质量管理丰富城镇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许伟 《世界农业》2023,(7):98-111
农村产业融合作为乡村产业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其将会对县域经济产生何种影响?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看作是一项准自然实验,选择2011—2019年江苏省64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倍差法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政府支持下的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相较于高经济水平发展地区、低财力地区,试点政策对低经济水平发展地区和高财力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加速城镇化等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农村产业融合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能够为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人均GDP为经济指标,测算出1990-2011年的泰尔指数,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机理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苏北内部、苏南内部差异是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县域经济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格局,且集聚的程度不断增强;局部空间格局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层空间分布结构;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组织性较强,空间格局演化中的随机成分较低,而由结构化分异引起的空间差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小,而东南-西北方向县域经济差异较大。从完善合作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人才引进制度等方面提出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尔可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利用1994-2014年间江苏省61个县域行政单元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与GDP数据,构建县域产业结构系数和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分析了1994年以来江苏省县域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江苏省县域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两个分别向高水平和低水平演变的趋同俱乐部;(2)江苏县域产业结构日益优化,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系数一直保持苏南苏中苏北的时空分布格局。苏南产业结构优势稳定,苏中和苏北产业结构变动明显;(3)五种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县域的产业结构的影响区域差异显著,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指数、技术水平、交通可达性普遍与县域产业结构正相关,居民消费结构、地理区位普遍与县域产业结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经济综合实力和要素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收入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许多问题,降低了农村安居性。通过对江苏省部分村庄的实地调研,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流动、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指出江苏省农村安居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健  潘青 《乡村科技》2022,(8):58-61
近年来,江苏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苏南、苏北两大省内典型区域来说,由于各自自然禀赋、区位优势等不同,导致两大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苏南、苏北两大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契合区域发展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对于后小康时代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农动态     
《新农业》2011,(1)
县域经济发展辽宁现象备受关注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发布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称辽宁省和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突出,呈现出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辽宁瓦房店、海城、庄河、普兰店、大石桥、东港和开原7个县级市进入百强。2009年与2005年相比,辽宁省44个县的生产总值年均增幅40%,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2%;当前县里一般预算投入突  相似文献   

10.
县域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单靠工业的推动将后劲不足,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县域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推进县域城镇化进程。该文通过研究农业产业集群对县域城镇化发展具有提升农民的就业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并以福建省龙岩市城镇化发展为例,探讨了农业产业集群助推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