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参照Gen Bank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利用RT-PCR扩增了1个广西分离株的N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 MDl8-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基因序列全长为1 230 bp,编码1条40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离株与国内外IBV参考毒株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83.8%~99.9%,氨基酸同源性为88.4%~99.6%;分离株与LX4株、BJ株关系较近,与疫苗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远,是新的IBV变异株。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广西发病鸡中分离鉴定了1株IBV。参照GenBank中IB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NM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N基因序列全长为1 230 bp,编码409个氨基酸,M基因序列全长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的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3.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0%~94.4%;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6%~91.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2.7%~92.9%。在遗传进化树中,本试验分离株Guangxi156株与BJ株和LX4株两个参考株位于同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参考株属于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株是一株新的IBV变异株。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经RT-PCR扩增后获得全长约为1700bp的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S1基因的最大开放阅读框位于12位~1685位碱基之间,编码557个氨基酸;KIBVXJ株S1基因序列在19位~292位点的氨基酸区域内有较多的氨基酸置换、插入和与缺失现象;S1的裂解位点的序列为HRRRR,具有我国地方流行株的特征。KIBVXJ株的S1基因与国内外疫苗株的同源性分析表明,核苷酸同源率为73.8%~74.2%,氨基酸同源率为74.9%~76.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KIBVXJ株与国内外的主要疫苗株亲缘关系最远,与国内近年来分离的A2株、LX4株和QXIBV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
根据已发表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Beaudette株核衣壳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特异性引物 ,采用 RT-PCR方法 ,克隆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肾毒株 (X株 )的核衣壳基因 ,并测定了其序列。 X株 IBV与来自 Gen Bank的其他 10株 IBV相比 ,共存在 136个点突变 ,其中有 15处是连续突变区域 ,这些点突变总体呈散在分布。X株与其他毒株的核衣壳蛋白同源性在 90 .2 %~ 99.0 %之间 ,X株 IBV与同为肾型的 N株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肾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Z株S1基因的结构与变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1对pUC质粒通过测序引物和3条合成引物,通过步黎法完成了肾型IBV Z株S1基因全部序列测定。所测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收入号为AF140352,该片段全长1747bp,含有1个无终止子的阅读框架,编码558个氨基酸,与IBV-Beaudette株S1基因序列比较,同源性为77%,并出现部分碱基的缺失与重组,无BamH Ⅰ,EcoRⅠ酶切位点,PstⅠ位点也未出现,氨基酸同源性为74%。  相似文献   

6.
用RT-PCR扩增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C株S1基因,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克隆后进行了核酸序列分析,证实SC株S1基因与基因库中收录的国外毒株H120和M41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81.1%和80.0%,而与国内JX9901株的同源性达到91.3%,初步证实国内存在IBV新毒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RT-PCR技术扩增了TGEV河北分离株的N基因,长度约为1 149 bp. 将该基因片段进行亚克隆重组到pMD18-T质粒载体上,连接转化,鉴定后得到阳性重组质粒pTN.对重组质粒插入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TGEV河北分离株N基因与国外的Purdue-115、FS772/70、TO14、96-1933株有≥95%的同源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5%.TGEV 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为其蛋白质的表达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进一步讨论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禽脑脊髓炎病毒VR株衣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冻存的禽脑脊髓炎病毒Van Roekel(AEV VR)株通过SPF鸡胚传代复壮,获得了试验用病毒株样本。根据已知禽脑脊髓炎病毒1143(AEV 1143)株的衣壳蛋白VP0、VP3、VPl基因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AEV VR株的VP0、VP3、VP1基因,将RT-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EVVR株与AEV1143株VP0、VP3、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1%、93.6%和93.9%;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7.57/6、97.5%和99.6%。  相似文献   

9.
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陕西分离株SX-H09株膜蛋白(M)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根据GenBank发表的IBV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IBV M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SX-H09株M基因全长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可知,SX-H09株M基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形态学观察、动物回归试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干扰试验以及血凝试验分离鉴定了1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病毒粒子多呈球形,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表面有冠状突起。鸡胚连续盲传至第1~2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出现侏儒胚;分离株可显著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病毒尿囊液无凝血活性,但经5g/L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够凝集10mL/L的鸡红细胞。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株的N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比较,证实分离株为肾型IBV,命名为AH3—04株。  相似文献   

11.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对793/B型IBV分离毒株TA03M基因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793/B型IBV的M基因由669 bp组成,与GenBank已发表的15株IBV的M基因相比较,793/B型IBV的M基因在第4~15位发生了3~12个核苷酸的缺失,对应1~4个氨基酸的缺失,共有30多处点突变.与其他各毒株M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2%~93.6%,氨基酸同源性为82.1%~96.0%;进化分析显示TA03株与H52和IBN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793/B型IBV M基因(蛋白)在遗传变异和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2006-2009年从山西各地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例中分离到的7株IBV地方分离株的核蛋白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7株IBV地方分离株核蛋白基因有5株含有一个长1 230 bp的ORF,其余2株含有1 227 bp,编码410/409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与常用疫苗株H12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存在基因突变现象。与GenBank中的34株国内外分离毒株核蛋白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41株IBV毒株分属于4个群,至少有3个群在我国流行,7个分离株分布在第Ⅳ群中,第IV群大多来自我国的北方地区地方分离毒株,第Ⅱ群来自我国南方地区的部分地方分离毒株,从N基因推导氨基酸进化树上分析可见,我国的IBV地方分离毒株主要分布在第Ⅱ和第Ⅳ群中,具有较明显的地理区域性,可见IBV地方分离株在基因进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立的进化群。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意义的9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国内分离株.利用所设计的一对特异引物,通过RT—PCR的方法成功地扩增了膜蛋白基因即M基因全长片段.通过克隆、序列测定获得了9个分离毒株M基因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并将各IBV国内分离株与GenBank中注册的一些毒株的M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IBV中国地方分离毒株大部分属于Mass型;不同毒株间存着重组、缺失、插入及点突变等变异,从ATG至第150bp区段的核苷酸序列变异频率最高;IBV中国地方分离株M基因的变异属于高频率的同义突变;国内的IBV分离株分为两个基因群,1群分离毒株与GenBank中Mass型的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毒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7%~100%,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2%~100%;Ⅱ群分离毒株与众多参考毒株的亲缘关系都比较远,毒株间彼此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7%~91.9%,氮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0-96.0%。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IL-TV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成员.同源性分析表明,ILTVgp60蛋白与其他已知的α-疱疹病毒糖蛋白无同源性,为ILTV US区上的一段独特的基因,是ILTV特有的基因段.虽然感染禽能产生针对gp60的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的免疫应答,但gp60对病毒的生长和增殖很可能为非必要.一些学者认为,gp60可用作分子生物学诊断的基因位点和插入外源基因的位点,用于ILTV活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通过病料接种SPF鸡胚和鸡胚尿囊液的RT-PCR鉴定,于2017至2018年从河南省不同发病鸡场分离到4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分别命名为HB/L1/201711、ZMD/L2/201704、SQ/L3/201803、LY/L4/201710,并对4株毒株S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HB/L1/201711、SQ/L3/201803 S1基因全长1 620 nt,编码540 aa,其裂解位点分别为HRRRR,分属于基因型V、Ⅰ分支;ZMD/L2/201704、LY/L4/201710株S1基因全长1 617 nt,编码539 aa,其裂解位点为RRSRR,属于基因型Ⅱ分支。ZMD/L2/201704与LY/L4/201710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6%、95.4%,与另外2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6.5%、76.8%。4株分离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及疫苗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58.5%~98%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ZMD/L2/201704、LY/L4/201710与491型传支疫苗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可达95.4%、95.9%;SQ/L3/201803与CHI分支参考毒株氨基酸同源性在94.6%~98.9%之间;HB/L1/201711与TWⅠ型毒株2575/98、3468/07有较高同源性,分别为94.8%和93.5%。本研究表明河南省肉鸡鸡群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型相对复杂,推测存在重组与突变。  相似文献   

16.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疆株N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H5N1禽流感病毒NS基因全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对4株禽流感病毒新疆株的NS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分别获得了全长为817、851、854、854bp的全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8%~98.9%,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8.7%,与广东、香港和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11个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0.0%~99.4%;与来自野禽、猪等不同种类的11个流感毒株比较,同源性为81.4%~99.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新疆株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17.
Yan F  Zhao Y  Yue W  Yao J  Lihua L  Ji W  Li X  Liu F  Wu Q 《Avian diseases》2011,55(3):451-458
Between 2006 and 2009, seven strains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virus (IBV) were isolated from vaccinated chicken flocks on different chicken farms in China. The pathogenic characters of seven IBV strains were assessed. Each of the seven strains was infective to the test chickens and could induce an immune response. The results from chicken embryo cross-neutralization assays showed that these strains were antigenically distinct from classic IBV strains of H120, M41, Conn, and Gray. Compared to H120 vaccine strain, point mutation, short insertion, and deletion occurred at many positions in the S1 protein of the seven strains. Five of the seven strains had the motif (HRRRR), which wa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epidemic IBV strains in China. Two new motifs (HRLRR and RRIRR) emerged in the isolated strains. The homology of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S1 gene among the seven isolates was 81.7%-99.7% and 79.0%-99.4%, respectively. These seven strains were also gene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vaccine strains and non-China IBV strains but closely related to large numbers of Chinese strains. The seven isolates and 36 reference IBV strains were clustered into six distinct groups (I-VI). The seven strains were categorized into groups I, II, and III, forming a big phylogenetic branch,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nese IBVs, whereas the vaccine strains belonging to group VI are genetically distant from groups I, II, and III.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IBV strains cocirculate in the chicken popul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到我国2005年-2006年8个省市12株IBV病毒核蛋白基因,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以疫苗株H120作为参考毒株,对12株IBV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分离株的N基因及其局部功能区序列存在广泛的氨基酸替代现象。同时还发现毒株CK/CH/LSD/05I与疫苗株H120同源性最高(93.4%)。与GenBank中的11个IBV参考毒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本研究分离的大部分毒株(9株)分布于第1群中,可见我国主要的IBV分离株在N基因进化关系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进化群。通过与S1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比较发现,毒株CK/CH/LSD/05I存在基因重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我国2005年-2006年IBV毒株存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  相似文献   

19.
依据NCBI所登录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M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应用TRIzol试剂盒对8个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陕西地方分离株进行总RNA的提取,以所得到的RNA为模板,用RT-PCR对M基因进行扩增;其目的条带回收提纯后,与PMD18-T克隆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到DH5α宿主菌,并经药物抗性筛选、PCR及酶切鉴定,将所筛选鉴定出的阳性质粒进行测序,最后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地方8个毒株(BJ2、FF2、YL2、B01、G5、YX、WH、WG)M基因长约为650 bp,其中YX、WH株本身无BamH 1酶切位点。WH与其它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8%~92.6%,而其它的分离株间的同源性为98.8%~99.8%。8个毒株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4.9%~99.8%。其N端90 aa肽段与对照株相比,不同之处表现为高亲水性氨基酸取代低亲水性氨基酸,这会使其具有更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048-2055
近年来,我国猪场内很多规模化猪场的伪狂犬病病毒野毒呈阳性,大部分中小规模猪场和小养殖场感染情况更为糟糕,使得伪狂犬病病毒的变异率增加,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为了深入了解本病的流行情况及研制新型疫苗用于该病的防治,本研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从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的2个猪场仔猪组织内各分离到1株PRV野毒株,分别命名为LY株和YSH株。参照已发表的PRV gE和gD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分别扩其全长的引物,使用高保真酶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得到的全长序列克隆到pEASY-Blunt载体中,并转化Trans1-T1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菌落的质粒进行酶切、测序鉴定,并与国内外其他毒株进行比较分析,构建遗传进化关系图。结果表明,2毒株与国内外其他毒株比较,gE、g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7%~100.0%和99.0%~100.0%;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5%~100.0%和98.9%~100.0%,以gE、gD基因氨基酸序列建立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近3~5年分离的PRVs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分支。经过同源性及进化分析,可知新分离的2株伪狂犬病病毒株与欧美株的亲缘关系远,与亚洲株内中国株的亲缘关系近,初步判定属于国内流行株,并可能存在一定的抗原变异,这为进一步研究山东省猪群伪狂犬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