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了564份水稻材料的柱头外露率,测量了其中部分材料的外露柱头长度和宽度。19份野生稻柱头都外露,其中17份外露率高,最高为100%,外露柱头长,最长达2.6mm,表明柱头外露是稻属的一种原始性状。中、高纬地区的粳稻育成品种中,柱头全不外露的较多,有些柱头虽外露,但外露率低,外露的柱头短。我国中、低纬地区的早籼也是这样。云南的地方品种中柱头外露的多,而且外露率高、外露柱头长。云南地方品种的这种原始性状,看来也可作为云南是稻种起源中心之一的旁证。  相似文献   

2.
以高柱头外露率的50S作母本,低柱头外露率的三系粳稻保持系连B作父本杂交,种植F2群体,取单株调查柱头外露率,分析表明柱头外露率接近正态分布,均值为31.5%,变异幅度较大,外露率超过80%的比例仅有1.5%。据此认为粳稻遗传背景的高柱头外露率品系选育难度较大,并对高柱头外露选育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水稻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高柱头外露率60B与低柱头外露率辽粳9杂交,以P1、P2、F1和F2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柱头外露性状(开颖单边外露率、开颖双边外露率、开颖总外露率、闭颖单边外露率、闭颖双边外露率、闭颖总外露率)的遗传效应;并以F2群体为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各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柱头外露率的遗传符合E-2、E-1、E-1、E-0、E-1、E-1模型;共检测到控制柱头外露的主效QTLs12个,分别位于第1,2,5,8,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RM257~RM215的位点效应最为显著,其LOD值为12.96,贡献率为32.04%;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与QTL定位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物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利用高柱头外露率籼稻品种贵2136S作为母本、低柱头外露率粳稻品种日本晴作为父本,构建了由237个单株组成的F_2群体,并对柱头外露率、穗粒数和柱头颜色进行表型调查和相关性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uantative trait loci,QTL)检测,最终构建了一张包括146对InDel标记和7对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图谱总长为1 921.0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2.56 cM。共检测到38个与柱头外露率、穗粒数和柱头颜色相关的QTL,其中包括6个主效QTL,分别为1个控制柱头单边外露率的QTL、1个控制柱头双边外露率的QTL、1个控制柱头总外露率的QTL、1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和2个控制柱头颜色的QTL。  相似文献   

5.
控制水稻柱头外露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柱头外露率的遗传机理,用柱头外露率低的粳稻品种糯5号与柱头外露率高的籼稻品种优ⅠB构建包含190株的F2群体.在长沙对各单株进行柱头外露率调查,并用均匀覆盖水稻整个基因组的92个SSR标记构建连锁遗传图谱,进行控制柱头外露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柱头外露率的3个QTL为qPES-2、qPES-5、qSPES-8,分别位于第2染色体的RM1285~RM12595、第5染色体的RM17952~RM18114、第8染色体的RM8020~RM7080,QTL的LOD峰值分别为3.54、4.79、3.85,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10.1%、11.1%、9.0%,增效基因皆来源于高柱头外露率的亲本优ⅠB.研究并发现控制单边柱头外露率的QTL与总外露率的完全一致,第5染色体检测到的QTL是1个新的座位.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7,(11):55-60
虽然杂交稻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产量,缓解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但是杂交种的生产却制约了杂交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是提高杂交种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对在天津地区种植的一些核心亲本进行调查,对影响柱头外露率的相关性状进行测量分析,以期找到影响柱头外露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柱头及花柱长度对柱头外露率影响较大,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在育种过程中通过选择长柱头和花柱的后代可以提高柱头外露率。通过引入长柱头的亲本,成功地对不育系及保持系的柱头外露率及异交性状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杂交稻的制种产量。进一步对以罗2和II-32B构建的F2代群体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柱头及花柱总长的分布存在两个主峰,说明这个性状有可能是少数几个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稻柱头外露率差异极显著的亲本Ⅱ-32B和冈46B杂交,对亲本、F1和F2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F1柱头外露率介于高、低柱头外露率亲本Ⅱ-32B和冈46B之间;F2群体柱头外露率表现正态分布,说明柱头外露率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498个F2单株群体中选择极端高柱头外露率和极端低柱头外露率的单株分别组成高、低柱头外露率池,利用91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引物RM3437、RM31、RM3188、RM5310和RM3395在两亲本和两池间均检测到多态性;单标记分析法表明,第5染色体上的RM3437和RM31,第2染色体上的RM3188,第1染色体上的RM5310和第8染色体上的RM3395与柱头外露率呈极显著连锁关系,对该群体柱头外露率的贡献率分别为13.65%、13.62%、7.09%、4.63%和4.83%.第5染色体上的RM3437、RM31可能与同一个主效QTL连锁,该两标记可用于水稻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杂交稻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解决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然而杂交种的生产制约了杂交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雄性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是提高杂交种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柱头外露率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且易受环境影响的复杂性状。尽管如此,通过利用不同群体进行QTL定位及GWS分析,多个QTLs位点及基因得到克隆,使得分子标记选择柱头外露率成为可能。文章对柱头外露率的遗传研究及影响柱头外露的相关性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水稻花器性状和柱头外露特性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和7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材料,研究水稻不育系的花器性状和柱头外露特性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两用核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度长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度;平均颖花宽度窄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宽度;平均颖花长宽比大于三系不育系的平均颖花长宽比,说明两用核不育系的粒形较三系不育系的细长.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与柱头外露率关系最密切的花器性状有颖花长、颖花长宽比、柱头跨度和子房长度,其中颖花长宽比对柱头外露率的作用最大,说明颖花长度和颖花长宽比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柱头外露率,因此在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的选育中应加强粒形的选择,细长粒形的不育系其柱头外露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柱头外露率是杂交水稻制种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检测控制水稻柱头外露率QTL及精细定位相关基因。[方法]以低柱头外露率粳稻品种‘02428’和高柱头外露率亲本ZH464配组的F2群体进行QTL位点检测,在目标区域内利用分子标记筛选杂合单株,对连续自交获得的F2:3和F3:4群体进行多年稳定QTL位点定位,同时利用BSA-seq技术对F3:4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柱头外露率、双柱头外露率和总柱头外露率这3个性状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以总柱头外露率作为表型数据,利用已构建的覆盖全基因组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检测到第2和4染色体上的2个位点:qTSE2和qTSE4,选择贡献率大的qTSE4位点进行后续研究,该位点在F2:3和F3:4群体中被重复检测到。结合BSA-seq测序结果,在qTSE4位点区间内筛选到2个存在差异的基因。[结论]qTSE4位点作为柱头外露相关的主效QTL位点,可进行后续...  相似文献   

11.
大柱头水稻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个大柱头亲本与4个雄性不育保持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 F_1,考查9个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柱头外露率具有最大的遗传变异,雌蕊诸性状次之。所有性状的广泛变异主要来源于遗传差异。大多数性状间的加性遗传相关明显。因此,杂交早代对这些性状的直接和间接选择都是有效的。长柱头、窄颖花基因型对提高柱头外露率有近乎同等的、重要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杂交旱稻保持系沪旱1B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沪旱1B/Ⅱ-32B杂交的F2群体,对水稻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研究其遗传机制,以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试验共检测到10个与柱头外露率有关的QTLs,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检测到3个影响单边柱头外露率(PSES)的QTLs,分别位于3号、7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21.44%;检测到2个影响双边柱头外露率(PDES)的QTLs,位于3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15.98%;检测到5个影响总柱头外露率(PES)的QTLs,位于3,4,7,9号染色体上,其中3号染色体上有2个QTLs位点,总柱头外露率QTLs的单独贡献率在6.86%~9.73%之间,联合贡献率为39.42%.QTL上位性分析,检测到7对显著互作位点,解释了表型变异的67.39%,检测到的上位性效应主要以加性/加性互作效应为主,部分主效QTLs参与了互作.这些QTLs分子标记为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柱头外露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水稻制种中,高柱头外露率不育系可有效提高杂交种产量,降低生产的单位成本,受到广大种业公司的欢迎。因此,对水稻(Oryza sativa L.)柱头外露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对近年来发表的在水稻柱头外露率的遗传和环境因子,以及高柱头外露率水稻品系育种实践的探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籼粳交后代柱头外露率的遗传表现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具有一定柱头外露率的籼稻广亲和温敏不育培矮64S作不育基因供体亲本,用太湖稻区具有优良农艺性状,但不具备柱头外露性状的丰关单季晚粳品种作不育基因受体亲本,考察其后代特别是F2柱头外露率的分防表现。同时在选择具有可靠不育性和优良综合笥 前提下选择具有一定柱头外露率的不育株,并逐代选育以达到育成柱头外露率较高的粳稻不育系新品种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柱头外露率的遗传表现有两个明显特点:⑴分离世代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番茄萼片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为番茄新品种选育过程中萼片形态性状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萼片包被(TI1101-1,P_1)和萼片上卷番茄(J53,P_2)材料为亲本,构建4个世代P_1、P_2、F_1和F_2遗传群体,用游标卡尺对4个世代番茄萼片形态及其形态性状(萼片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上翘度、卷曲度)进行测量和统计,从而对番茄萼片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中亲优势、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番茄F_1代正反交萼片形态一致,均为基平,说明萼片形态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在F_2代分离群体中,萼片形态包被、基平、上翘、上卷的分离比为1∶34.4∶9∶1.6,即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属于数量性状。萼片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上翘度、卷曲度的中亲优势率分别为3.55%,-6.77%,-9.90%,0.51%,-32.42%,-62.02%。同时,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法对6个萼片形态性状测量值的分析得出:萼片长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EAED-AD),萼片厚度、面积、卷曲度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ADI-AD),萼片宽度、上翘度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MX2-ADI-ADI)。萼片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上翘度、卷曲度的主基因遗传率为42.59%~77.15%,多基因遗传率为0%~39.89%。【结论】该组合6个番茄萼片形态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控制,且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6.
从栽培大豆地方品种黄山七月黄与辽宁野生大豆N23460杂交后代中发现柱头外露突变体PSA-1,其花形态正常,但开花时花丝伸长受阻,使部分花柱和柱头伸出花药。不同播期的PSA-1植株生长正常,其花器柱头外露性状表现稳定。遗传分析表明,此柱头外露性状受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因此,该性状可用于大豆异交结实性改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剪穗、套袋、授粉和测量对吉2055A等高粱雄性不育系柱头外露率、柱头粗度、柱头活性和柱头伸出长度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2055A上述柱头性状明显优于其他不育系。这也是吉2055A能够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粱育种中不育系的选育在重视植株、产量等其他性状的同时,也要重视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和柱头伸出长度等特殊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新选育的几个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不育系和其他几个常用两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和柱头活力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以广占63S为遗传背景育成的2个两系不育系MS004S和MS2080S的平均总柱头外露率分别为36.0%和35.9%,与广占63-4S基本相当;MS004S和MS2080S平均活力系数分别为2.06和1.86,也与广占63-4S基本相当。抽穗时适宜的温度可提高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和柱头活力。  相似文献   

19.
棉花开放花蕾长柱头外露种质在杂交制种中的利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柱头外露棉种质的柱头外露长度在 10mm以上 ,异交率达 95 %以上 ,且将该种质的柱头外露性状回交转育到丰产品种上的次数达 2次以上的优良株系 ,来从事杂交棉的繁殖和制种生产 ,既可在进行杂交制种时免去人工去雄 ,降低杂种F1代的生产成本 ,又可选配出具有很好制种效率的强优势杂交组合。从而证明 ,选用长柱头外露棉材料在杂交制种中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棉花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主要来源于陆地棉和海岛棉种间杂交后代 ,它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 ,自交或异交都能结实 ,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潜力 ,到目前为止 ,已转育成四个柱头外露系。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的生物学特性表现出远缘种后代的多样性。株高可分为矮杆和中杆 ;叶形有鸡爪叶和掌状叶 ;花器形态表现出蕾期花蕾有一小孔、花柱异长、花色多样、种子大小不一 ;其发育特性集中表现为种质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 ;主要产量性状中霜前皮棉产量超高优势的幅度为 - 2 8.8%~ 13.17% ,平均为 - 3.0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